古大爷乘车喻文 / 张明智
大爷姓古,脾气也有点古怪;后背有点躬,像背了一个包袱。
古大爷很少外出。有一次他要走亲戚,因为行走不便,家里的人给他雇来了一部黄包车。古大爷连连摆手说:“坐什么黄包车啊!它哪有人的双脚稳当?可想而知,坐在黄包车上摇摇晃晃多不自在。”既然车子已经雇来,古大爷也只好坐着黄包车走亲戚去了。
不久,到城里去的公路修好了,坐汽车进城又快又方便。几个邻居硬拉着古大爷到城里去玩,古大爷连连摇头说:“我看还是坐黄包车稳妥,那汽车走得那么急会出事的呀!”结果,古大爷还是被大伙推上汽车进城去了。
后来,这里的铁路又很快接通了,而且火车站就在附近。在省城工作的儿子也叫古大爷到他那儿去往些日子。古大爷十分高兴,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觉。当见到给他买好的火车票时,古大爷却大发脾气,说:“火车哪有汽车好呢?汽车在地上走,而火车只能沿着两条铁轨行驶,万一脱轨、撞车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经过大家的劝说,古大爷终于被人揹上了火车……
从省城回来之后,古大爷逢人就夸火车好,说它轱轳多,跑得快,外出远行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就数火车。
有人对他说,以后你能坐上飞机才美呢!古大爷白翻着眼睛,一本正经地说:“这个玩艺儿不能坐,不能坐,实在太危险了!它飞得那么高,在云里穿来穿去,谁知道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呢?”……
古大爷的故事传开了,有人说,他背上总是背着一个看不见的包袱。创新的大门每时每刻都是敞开的,而背着这种包袱的人总是被拒绝在门外。
创新启示:
我们就不要难为古大爷了,其实我们身边许多人也都是这样:总是相信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东西,而对新的事物总是不够敏感,总是疑惑、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对新事物不敏感,说明思维惯性太大,就不适宜从事创新活动,身居领导岗位的人尤其是这样。在创新的年代,只有丢掉这种看不见的包袱,你才有可能轻轻松松地跨入这座创新的大门,去追逐你的创新梦想,跟上时代飞快前进的脚步!
学习!欣赏!
奴才养鸡喻
文/ 张明智
奴才和主子到市上买回一只鸡,回到家里,主子十分开心,自言自语地说:“鸡大肉肥,鸡肉是上好的补品,这鸡汤的味道也一定不错……”
奴才听了马上附会:“您今儿想吃白斩鸡、喝鸡汤了吧?我马上就去杀鸡!”
“别忙,别忙!”主子摆摆手说,“还是将它养起来吧!先让它给我多下些蛋!”
“啊!老爷,这是一只公鸡啊!难道您还没有看清楚?公鸡怎么可以下出蛋来呢?”
“胡说!哪只鸡蛋不是鸡下出来的吗?”
“是哩,是哩!”奴才很了解主子的脾气,主子的话又是不能顶撞的,无可奈何,只好另想办法应付了。
过了几天,奴才从市上买回一些鸡蛋偷偷地放进鸡窝里,并装着不知道对主子说:“老爷您快来看哪!这鸡果然下了不少蛋!今儿您想吃蒸鸡蛋,还是炒鸡蛋?我这会儿就去给您做!”
“别忙,别忙!”老爷异常高兴地说,“还是用它来孵小鸡吧!”
“老爷!这可是一般的鸡蛋,是不能孵出小鸡来的!”
“胡说!”主子分明不高兴,“哪只鸡不是从鸡蛋壳里孵出来的?”
“是哩,是哩。”奴才无可奈何,心想:我能另想办法对付的。
过了些日子,奴才从市上买回许多小鸡偷偷地放进鸡窝里,又装着惊喜的样子禀告主子说:“老爷,老爷,您快来看!那些鸡蛋全孵出小鸡来了!叽叽地叫着,真叫人喜欢!”
主子见了,非常开心,对奴才说:“很好,不错!半个月后都把它们喂成大鸡,然后接着下蛋……”
“老爷!”奴才为难地说,“半个月时间太少了,也许时间长一些能行。”
“胡说!”主子不耐烦地说,“你总是说这不行那不行,可是我哪句话没有说对?你说这鸡不会下蛋,可是后来下了蛋;你说这蛋不能孵出小鸡,可是不久小鸡也孵出来了;哪只大鸡不是由小鸡长成的?哪只鸡蛋不是由大鸡生下来的?好好给我喂养,一个月后给我换回一头牛来!”
“是哩,是哩。”奴才一听心惊肉跳,这回只是硬着头皮应付着。
当天晚上,奴才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这样下去怎么了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他半夜起来收拾行李悄悄地溜走了。
创新启示:
违背实事求是这个规则,而去弄虚作假,迁就或勉强去做一件荒唐、不合情理的事,注定不能做好,而且越做越糟,甚至到后来无法收场。在创新活动中“长官意志”危害极大,对于名人权威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话也不能盲目听信与迁就照办;另外,要特别留意类似“永动机”、“天上掉馅儿饼”那样的创新项目,由于违背自然或枓学规律,因而注定不会成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选择创新课题必须十分慎重。
精彩,学习!
后羿说射喻
文 / 张明智
后羿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负威名的射手,曾射下九颗闹事作乱的太阳。神箭手成了后来射手们毕生的渴望和追求。纪昌的师傅飞卫,发明了一套练射的方法,更是奇妙:先教他的学生观看快速运动中的事物而不眨眼睛,然后又教他们看极其微小的东西,最终达到见小如大的境地。他所训练出来的射手竟能射中用牛尾的毛系着的虱子。射手更羸引弓虚发,竟使一只正在天空飞行的大雁栽落下来,从而有了“惊弓之鸟”的故事。大汉将军李广的箭还未离弦,那些匈奴兵将就纷纷落马了……
有了各种绝妙的练射方法,后来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射手也不那么稀罕了。一次,许多被誉为“神箭手”的人汇聚在一起比射,他们比来试去,几乎都能百发百中,射箭的本领彼此相差有限,常常难定伯仲。有个老者建议比射“一箭双雕”。射手们听了面面相觑,而后又议论哗然:
¬——真是异想天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能行吗?后羿射九日,也是一箭一箭地射下来的呀!
——真是荒唐之极,两只雕在天上飞翔,一箭射去,无论如何也只能射中其中的一只啊!哪有一箭双雕的道理?
——真不知天高地厚!雕的眼睛是那么的税利,看见你拉弓搭箭之时早已逃走了,射中一只就不错了,何况是两只呢!……
就在这时,天空出现了 一道闪光,随后又见到被一支箭射穿的两只雕,在天空猛烈地拍扇着翅膀,最后刚好落在那群射手面前。射手们立刻停止了议论,惊诧之时又见后羿正从云中走了下来。射手们惊魂未定、慌忙谒见。
后羿说:“刚才听到诸位的议论,我特地转到雕崖一侧,瞄准两只双飞的大雕,一箭射出,结果双贯而落。用一支箭可以射下双雕,这还有疑问吗?一个仅仅会拉弓射箭的人,即使到了百步穿杨的地步,仍还可以说他不会射箭;如果他的头脑能用各种知识丰富起来,到了融会贯通、善于捕捉时机、灵活转变思维角度的时候,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射手。”
创新启示:
“一箭双雕”也是创新活动中常常期望得到的一种成果。常人能做到一箭射下一只雕,也就欢天喜地了,而“一箭双雕”,则常常被认为是智者的专利。其实,你刻意创新,还可以“一箭多雕”呢!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多功能”的发明不就是“一箭多雕”吗?实现“多功能”的发明,同样需要你的头脑用各种知识丰富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善于捕捉时机、灵活转变思维角度。到那时你想得到一件“多功能”的发明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这话有道理。:victory:
赵老师好!谢谢光临。
奇石藏珠喻
文 / 张明智
这是一块神奇的石头,方方正正,像一个包裹。奇怪的是,这石头的外表面总是有一层薄如蝉翼的膜,而且可以一层层轻而易举地揭去,但每次只能揭去一层。揭去一层还有一层,谁也弄不清它到底有多少层膜。这石头里到底还有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楚。
刚开始,不少人围着这块石头看了又看,觉得十分好奇、新鲜有趣,很想知道这石头里藏着的秘密,于是,都争先恐后去揭石头外包的薄膜。可是到了后来,他们看到那石头一点也没有变小,似乎与原来一模一样,就开始埋怨起来: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呀!这种乏味的事情有谁愿意去干呢?于是,他们都放下那块石头,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又来了一群人兴趣十足,心里更是着急,认为像这样揭去薄膜实在太费时间,要想知道那石头里的秘密实在太难了!就想用钢刀来划开这块石头。可是,无论怎样锋利的钢刀,都无法如愿以偿,于是,他们也都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走开了。
后来的那些人想用铁锤砸开这块石头,可是,怎么砸也无济于事。他们用水浸泡过了,煮过了;用火烤过了,烧过了;一切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无法马上知道这石头里的秘密。于是,他们也都失望地放下那块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最后,终于来了一个人,看看他的模样也很平常,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他每天都准时来到这里揭去石头面上的薄膜,虽然也不能看到它在变小,而他却相信这石头不会再变大,揭去一层总会减少一层;揭去外面的一层,出现的总是更新的一层,这新的一层总是给他带来兴趣和希望。
多少天过去了,多少月过去了,谁也不知他揭去了多少层膜。然而,奇迹终于慢慢地显现出来了:后来他揭去一层层红色的膜,又出现了一层层蓝色的膜;揭去蓝色膜,又出现了一层层黄色的膜……他越揭越觉得妙趣无穷,还设法制作了一种专门揭膜的工具,速度越揭越快,就像闪电一样,只见那五彩缤纷的薄膜满天飞扬。后来石头中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最先见到的是一只精美的盒子,盒盖上面镌刻着“由这里走向成功”那几个闪闪发光的字;打开盒盖,里面是一颗罕见的夜光珠!
创新启示:
创新可以不按次序,而且应该走更近、更方便的路,但需要将习惯做法转换成可以替代的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很多时候,创造力开发中的智力因素并不能替代自信、勤奋、敢为人先与坚持不渝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将我们引向发明创造,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持续到最后获得成功结果。其实,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并非都那么复杂,而最后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兴趣持久、锲而不舍与埋头苦干的那些人。
朱老师好!谢谢欣赏!
新年好!!
说明:
关于创造科学寓言专集——<<创新启示百喻>>,这书稿名称一直感到有些别扭,最初用<<创新启示百喻经>>又怕误认为是“经典”。其实,这“经典”应该是由后人判别鉴定的。最近发现,前些年科学出版社出过一本<<新三字经>>,它是否属于“经典”?我想不能,只是“旧瓶装新酒”而已!要是可以这样理解,我用<<创新启示百喻经>>做书名也是完全可以的了!不知诸位老师、寓友还有什么高见。欢迎赐教!
<<创新启示百喻经>>在论坛已交流过半,目前仍在加工,准备再发两篇就告一段落了。另外,<<少年创新启示百喻经>>也已完成过半,待以后再发表一些。下面接着交流:
<<创新启示百喻经>>之九十九
老翁梦金喻
文 / 张明智
有个老翁睡在床上,一阵呼噜之后突然大叫起来:“快拿口袋来呀!我有金子啦!我有金子啦!我发财了!……”
这时,他老伴听到这梦话立即将他推醒,好奇地问:“你的金子呢?快拿出来呀!”
“唔,我这是个梦?” 他揉着眼睛说,“干吗推醒我?我好不容易才做了一个发财的梦!留在梦中多好,那些金元宝闪闪发光,我还急得没有口袋来装呢!”
“啊!是谁给了你那么多的金元宝?”
“是这样:梦中我见到了财神,他那里的金子堆积成山。我就去向他讨金子,财神对我说,‘想要金子吗?我这儿有的是!不过,得靠自己的才能。’我说:‘我一贫如洗,负责累累,一点本钱也没有,就赐些金子给我吧!’财神说:‘好吧,我只准许你拿自己织的布来包装金子。否则,用其它任何东西来包装金子,那金子就会变成无用的石块。’于是,我就把衣服脱了只剩下一条内裤,包了很多金元宝,高兴得大叫起来……”
“真的不错,你也做了一个黄粱美梦!现在还是给我好好睡觉,明天早点起来织布吧!”
其实,这一夜他并没有睡着,发财的梦仍在他脑子里翻腾。
第二天清早,他异常兴奋地对老伴说:
“我们真的要发财了!我们一定会得那些金子。”
“你呀,真的傻得可以!那个黄粱梦还没有做完吗?要不你就说说怎样找到那些金子。”
“我想好了:财神不是叫我用自己织的布来包金子吗?如果我们将自己织的白布印上金圆或钱币的图样,一定会有市场,准能赚大钱!”
果然不出所料,老两口开发的产品十分畅销,赚了不少银子。因为人们总希望发财,特别喜欢用这种布料做床单、窗帘,甚至做内衣。老两口开怀地说:“请大家记住:梦中也有机遇啊……”
创新启示:你们能相信吗?人的梦中也潜藏着创新的机遇呢!对于梦中的意象或暗示,如果能认真地思考一下,拐个弯儿,常常也能得到异常有用的启示和发现。这就是“梦境创造法”。著名的物质元素周期表、化学研究中苯环结构的发现,都是从梦中得到启示、而后又经过研究发掘后获得成功的。据研究,人在似睡非睡状态,脑电图中会显示出一种“西托波”。在“西托”梦境下,人的思维仍在继续,你苦苦求索的问题常常会在大脑潜意识的参与下获得顿悟、产生创造性的灵感。
:victory:
有意思!:victory:
元宵节快乐!
谢谢蹦蹦老师!元宵节快乐!
哭泣的爆竹
传统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烟花和爆竹们汇聚在一起畅谈起来。
烟花说:“我真盼望我那个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时刻啊!让盛世中华的儿女尽情观赏我美丽迷人的风彩,表达生活的美好,节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那些爆竹也说:“我们也一样,都在等待那个万炮齐鸣、激情四射瞬间啊……”
可是,这时有一个巨大的爆竹却呜咽咽地哭泣起来。大家惊问缘由。
那爆竹说:“此刻我想起了过去的教训。”
“是什么教训让你这样悲伤?”
“我们的动力全来自火药,而它正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之一呀!”
“哪不更值得我们高兴和骄傲吗?”
“就是因为人们太高兴、太骄傲了!结果并没有什么作为,只是发明了我们这些烟花和爆竹玩玩而已。可是,火药传到西方却制成了威力无比的枪炮,打开了中囯封闭的关口,轰塌了我们自锁的城墙,从此中国人民遭受了百年的灾难,想起‘八国联军’践踏北京,想起‘马关条约’祸害人民……怎不令人悲伤?这个教训还不刻骨铭心?”
“这些不是早已过去了吗?我们还应该怎样?”
“我多么希望每个中华儿女都不要忘记过去的灾难和屈辱,时时不忘创新,有了自己的发明之后更要不忘继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永立不败之地啊!”
读了明智老师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篇篇精彩,寓意深刻。值得认真学习!
有深意!
少年创造科学寓言
哭泣的爆竹
传统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烟花和爆竹们汇聚在一起畅谈起来。
烟花说:“我真盼望我那个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时刻啊!让盛世中华的儿女尽情观赏我美丽迷人的风彩,表达生活的美 ...
张明智 发表于 2012-2-6 18:29 ↶
喜欢这则寓言!: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