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张传相
谢谢传相老师!又是一个本家,真高兴!
谢谢传相老师!又是一个本家,真高兴!
乾隆皇帝和龙
文 / 张明智
却说乾隆皇帝为体察民情、多次来到江南微服私访。
有一次,乾隆皇帝与随行人员在一家茶楼饮茶,有个瞎子和聋子正在那里摆龙门阵。
瞎子问聋子:“当今圣上乾隆爷是 ‘有钱的龙’还是走在众人‘前靣的龙’?”
那聋子其实只是个半聋,听了两遍之后还是明白了瞎子的问话,于是回答说:“乾隆爷既不是 ‘有钱的龙’,也不是走在众人‘前靣的龙’!”
“这怎么可能?要那样乾隆爷就不是真龙天子了!”
“当心你的狗头!” 聋子说,“你怎么可以说‘圣上乾隆爷不是真龙天子’呢?嘿!现在倒有不少的人叫我‘聋子’,‘聋子’‘聋子’,哪我不就成了‘龙的儿子’吗?”
“看来,我真是眼大无光!不过,如果你要真是‘龙的儿子’,还会坐在这里同我瞎人讲话吗?”
“我真是‘龙的儿子’呢!你这个瞎子哪能看见?”
这时乾隆皇帝听了笑着说:“世上真的龙是不会随便让人见到的,而那些假的龙却到处引人注目!”
“还是这位客官说的在理!” 瞎子说。
“对,说的在理!” 聋子附和说。
“请说说,在理在什么地方耶?” 乾隆皇帝问。
瞎子和聋子都笑着摇头。
乾隆皇帝说:“瞎子少见多怪、看不见东西就不该随便瞎说;聋子呢?牵强附会、听不清话语更不该装龙作秀!”
点睛的龙
文 / 张明智
大凡龙的来历,至少有三种类型,每种龙也都有各自的特性。
多数龙也是由龙父、龙母所生,这早就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这种龙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尤为孝顺,龙父龙母每每见到龙子的长进或超凡脱俗的才能,也都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有种龙是由鲤鱼变的,所谓“鲤鱼跳龙门”,说的就是这件事。这种龙对自己的龙门故乡也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常常回到龙门水潭去看望他们的父母乡亲,还积极帮助、鼓励更多的鲤鱼去跳龙门。
却说还有一种龙叫“点睛的龙”,可以让人联想到“画龙点睛”的故事。可是,这种龙总是为自己沒有父母而悲伤,没有故乡而烦恼。在龙的社会,这种龙又常常受到鄙视,被视为一种下等的庸龙。因此,他们绝无希望成为真龙天子去做人间的帝王,也毫无可能成为‘龙才’去当掌管大江大海的龙王……
有条“点睛的龙”向一位仙人诉说自己沒有父母的悲伤、没有故乡的烦恼。
仙人对他说:“其实,你也是有父母的呀!那个用了千辛万苦为你画出龙身的人就是你的母亲;那个费了全身功夫为你‘点睛’的人就是你的父亲。可是,在你获得非凡生命的一刹那,为什么不先绕梁三日用心陪陪你的父母双亲?而飞出庭院之后,又为什么不在那里绕地三日仔细看看你那可爱家乡?现在你的父母早已作古,家乡给你留下的印象也早已消失,哪你现在就只能抱憾终生了!”
接着,这条“点睛的龙”又向仙人诉说了自己所受到的无法容忍的鄙视和心中极度的烦恼。
仙人又对他说:“要是你的同类都这样鄙视你,则说明你还是过于平庸。从今以后你得像那些正在向龙门跳跃的鲤鱼那样煥发精神、自强不息地拼搏下去,否则,你永远无法拒绝别人的鄙视,也始终不能摆脱自己平庸的命运!”
文 / 张明智
却说乾隆皇帝为体察民情、多次来到江南微服私访。
有一次,乾隆皇帝与随行人员在一家茶楼饮茶,有个瞎子和聋子正在那里摆龙门阵。
瞎子问聋子:“当今圣上乾隆爷是 ‘有钱的龙’还是走在众人‘前靣的龙’?”
那聋子其实只是个半聋,听了两遍之后还是明白了瞎子的问话,于是回答说:“乾隆爷既不是 ‘有钱的龙’,也不是走在众人‘前靣的龙’!”
“这怎么可能?要那样乾隆爷就不是真龙天子了!”
“当心你的狗头!” 聋子说,“你怎么可以说‘圣上乾隆爷不是真龙天子’呢?嘿!现在倒有不少的人叫我‘聋子’,‘聋子’‘聋子’,哪我不就成了‘龙的儿子’吗?”
“看来,我真是眼大无光!不过,如果你要真是‘龙的儿子’,还会坐在这里同我瞎人讲话吗?”
“我真是‘龙的儿子’呢!你这个瞎子哪能看见?”
这时乾隆皇帝听了笑着说:“世上真的龙是不会随便让人见到的,而那些假的龙却到处引人注目!”
“还是这位客官说的在理!” 瞎子说。
“对,说的在理!” 聋子附和说。
“请说说,在理在什么地方耶?” 乾隆皇帝问。
瞎子和聋子都笑着摇头。
乾隆皇帝说:“瞎子少见多怪、看不见东西就不该随便瞎说;聋子呢?牵强附会、听不清话语更不该装龙作秀!”
点睛的龙
文 / 张明智
大凡龙的来历,至少有三种类型,每种龙也都有各自的特性。
多数龙也是由龙父、龙母所生,这早就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这种龙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尤为孝顺,龙父龙母每每见到龙子的长进或超凡脱俗的才能,也都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有种龙是由鲤鱼变的,所谓“鲤鱼跳龙门”,说的就是这件事。这种龙对自己的龙门故乡也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常常回到龙门水潭去看望他们的父母乡亲,还积极帮助、鼓励更多的鲤鱼去跳龙门。
却说还有一种龙叫“点睛的龙”,可以让人联想到“画龙点睛”的故事。可是,这种龙总是为自己沒有父母而悲伤,没有故乡而烦恼。在龙的社会,这种龙又常常受到鄙视,被视为一种下等的庸龙。因此,他们绝无希望成为真龙天子去做人间的帝王,也毫无可能成为‘龙才’去当掌管大江大海的龙王……
有条“点睛的龙”向一位仙人诉说自己沒有父母的悲伤、没有故乡的烦恼。
仙人对他说:“其实,你也是有父母的呀!那个用了千辛万苦为你画出龙身的人就是你的母亲;那个费了全身功夫为你‘点睛’的人就是你的父亲。可是,在你获得非凡生命的一刹那,为什么不先绕梁三日用心陪陪你的父母双亲?而飞出庭院之后,又为什么不在那里绕地三日仔细看看你那可爱家乡?现在你的父母早已作古,家乡给你留下的印象也早已消失,哪你现在就只能抱憾终生了!”
接着,这条“点睛的龙”又向仙人诉说了自己所受到的无法容忍的鄙视和心中极度的烦恼。
仙人又对他说:“要是你的同类都这样鄙视你,则说明你还是过于平庸。从今以后你得像那些正在向龙门跳跃的鲤鱼那样煥发精神、自强不息地拼搏下去,否则,你永远无法拒绝别人的鄙视,也始终不能摆脱自己平庸的命运!”
学习。:victory:
喜欢老师的寓言!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石龙潭传奇
文 / 张明智
传说龙生九种,每条龙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持长,甚至连外貌也各不相同。龙常生活在江河湖海,也有潜居于大山深潭。
有一条年轻的白龙受龙王派遣来到它管辖的地方,这白龙就是与众不同,没有挑选大山深潭,而在一口不显眼的石潭中定居下来。为了不引人注目,不惊动四方百姓,它将自己巨大的身躯缩小到与蛇一般大小。
这石潭上方有一眼常年不断流淌的泉水,泉水不时地流入石潭中。可是这石潭中的水却从未因满而漫溢出来。原来这石潭也与众不同:当水快要漫溢时,水面就突然下降,下降到一半深度时就停止了,接下来水面又随泉水的不断注入而升高,当水又要漫溢时,水面又突然下降……这样周而复始、永远如此。白龙就因此喜欢这石潭,并将它当成自己最好的座右铭。
白龙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体察民情,考察万物;兴云作雨、润物无声;举措得当,万民欢乐,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听到赞扬,而它从不自满。
白龙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一方百姓做了无数好事。那里风景如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百鸟争鸣,百兽欢跃,百花竞放……到处一派兴旺祥和的景象。
天帝知道了,调白龙到天廷供职,可是它仍然坚持兼顾这里的工作。百姓知道了,在石龙潭南面为它盖了一座白龙神庙,至今常年香火不断。
从此,这石龙潭名声远扬,不管是前来烧香的香客,还是前来休闲的游人,面对石龙潭总是肃然起敬、感慨万端:克己自律、永不自满的品行不正是铸就辉煌人生的一个秘笈?
伟人和蛇
文 / 张明智
在一座非常有名的大山腰,生长着几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树下有块平滑的石头,传说有位伟人曾在这块石头上坐过。从此这块石头变得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来到这里,见了这块石头,人们对伟人的崇敬、缅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有一天,从石头下面爬出两条蛇来,几个行人见了惊诧不已。虽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也没有高声叫喊的;不少人对蛇顶礼膜拜,像见到菩萨神仙一样;有些上山到寺庙烧香的人,也纷纷点燃了香火磕头祈祷起来……蛇惊异地望着人群,似乎没有感到什么威胁,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就缓缓离去了。
这两条蛇爬出去很远,有条年轻的蛇不解地问另一条蛇:“人类对我们蛇的偏见由来已久,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妇孺皆知,至今仍有不少人对我们蛇类恨之入骨,见了我们蛇总是大声喊‘打’!还要往我们要害的‘七寸处’打 !还有的人甚至剥我们的皮、吃我们的肉……可是今天却迥然不同,对我们充满着善意和敬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另一条蛇答道:“今天我们确实幸运,这可是占了伟人的光啊!人们之所以那样崇敬伟人,包括爱慕与伟人相关的事物,就是因为伟人心中时时想到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样的道理,我们蛇的所作所为,要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也是难以消除的呀!”
“这倒是很有启发!” 年轻的蛇说,“我们今后要多多接近美好的事物,多多做对人类有益事情,我们蛇在人们心目中的那些不好印象总有一天会消除的!”
“说得对啊!”另一条蛇接着说,“其实,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脚步,以及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蛇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也开始认识、理解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才会有和谐美好的未来!”
蛇国怪事
文 / 张明智
有一次,蛇国举行庆典,国王决定给每个蛇国公民赠送一件礼品。发放时指定按蛇头分发,即见到一个蛇头就发一件礼物,还通知所有的蛇民在指定的一条路的两旁等候。
那天,国王派去发放礼物的王宫卫队从仓库里拉走一批又一批的礼物,在路的两旁见到一个蛇头就发一件礼物。结果却令人费解,所准备的礼品都快发光了,后面还有无数蛇民仍在等待受礼。因为缺口太大,蛇国王只好紧急派人外出采购,最后就这样竟莫名其妙、比原先计划多发了三分之一的礼物。
国王派去发放礼物的王宫卫队是不会弄虚作假的,按理说,按蛇头分发礼物也是不可能发重的,每个蛇民也只能得到一件礼物,怎么会多发出去那么多礼物?王宫上下一片惊诧,议论纷纷,蛇王也特别觉得奇怪,立即责令宰相追查这件事。
恰好再过几天,就是蛇国王后生日。蛇国又发出告示:为庆贺王后生日,国王决定给每个蛇国公民赠送1000蛇国钱币,发放钱币时仍按蛇头分发,发放钱币的时间就定在王后生日那天,所有蛇国公民仍在上次指定的那条路的两旁等候。
分发钱币这天,宰相亲自出马,手执一面特别的法镜,带着随行人员先在分发钱币的那条路走了一趟。果然不出所料,宰相通过明晃晃的法镜揭开了一个秘密:许多乌龟和甲鱼也把头仰得高高的、而把身体掩蔽在杂草里,冒充蛇国公民前来接受赠礼。不用说,宰相立刻领来许多王宫卫队将那些乌龟王八全都轰赶出去,然后按规定给那些真正的蛇国公民赠发了钱币。
蛇王听罢宰相的汇报,感慨万分:“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只要有这种乌龟王八存在,再好的办法和举措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只有明镜高悬、执法必严,才能让那些不法分子无法造假、无处藏身。”
6] 法盲农夫和蛇
文 / 张明智
农夫发现一条蛇正在吞吃他家一只刚出蛋壳的小鸡,就大声地骂道:“你这可恶的蛇,看我不剥下你的皮!”说着就操起一把斧头猛砍过去,结果没有砍到蛇,却把地上一块砧板劈成了两半。
第二天,蛇咬死了农夫的一只羊,农夫气得牙齿咬得格格响,找到那蛇进出的洞口,愤怒地骂道:“你这该死的蛇,看我不砍下你脑袋!” 忽见那蛇从另一个洞口出逃时,农夫操起斧头迅速猛砍过去,可是没有砍下蛇的脑袋,却砍下了蛇的一段尾巴。
不久,蛇咬死了农夫的幼儿,农夫的妻子悲痛得死去活来。农夫更是暴跳如雷,成天持斧守在那蛇的洞口,还对天发誓道:“你这死有余辜的蛇,看我不把你剁成肉泥!”
可是,守了两天那蛇就是不肯出洞。蛇在洞穴中对农夫说:“当初我实在饿极了,咬死了你一只雏鸡,心里也十分内疚,可是你不肯原谅,还对我下了毒手;我气不过才咬死了你的羊,你又对我更加狠毒;我更是气不过才咬死了你的宝宝,现在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正当农夫与蛇相持不下的时候,来了一个法官,对他们说:“你们闹到这步田地能怨谁呢?现在必须按照法律的程序来解决你们的纠纷。”
蛇说:“在我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法律,法律管得着我?”
法官说:“谁也离不开法律,触犯刑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蛇仍然不肯出洞受审,法官就叫法警挖开了蛇洞,将恶蛇从洞中刨了出来。经过起诉和宣判,恶蛇被执行死刑,砍了脑袋;农夫因犯有报复、故意伤害罪,宣判砍掉他的一只手指头。农夫承认法律的公正,表示愿意接受裁决,但又提出请求,说自己身后还有一条难看的而且是多余的尾巴,希望砍下这条尾巴而保住自己的手指。法官接受了农夫的请求,说道:“一旦砍下你这条法盲的尾巴,你就不再是法盲而是一个正常、健康的公民了。”
尴尬的蛇
文 / 张明智
有条蛇听完“画蛇添足”的故事,觉得十分有趣,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想:蛇类安上脚就一定不好吗?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只不过违背了比赛的约定,结果输了这场比赛。要是蛇真有了脚,或许是一种创举呢!
有一天,蛇对造物主说:“我非常非常羡慕那些有脚的动物,能不能在我肚皮下面加上几条腿呢?”
造物主未加思索,就对它说:“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思意,或许是一件不错的组合创造呢!” 于是,造物主就立刻在蛇的肚皮下面装上了四条腿,还十分满意地对它说:“有了这四条腿,你就是与众不同的蛇了!你已变得更加完美,从此会让你的同类羡叹不已,也许还会有一天推选你去当国王呢!”
那蛇也以为自己有了四条腿会比原来跑得更快,行走起来姿态更美、更显得威风。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一次蛇类赛跑中,这蛇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无论怎样拼搏,最后还是以败北告终。从这以后,它才觉得那四条腿是多余的,而且不伦不类,行走起来摇摇摆摆,呆头呆脑,尾巴还时常折断,现出一副狼狈相,到处遭到动物们的耻笑,处境十分尴尬。
蛇到造物主那儿诉苦:“造物主啊!你看我现在多别扭、多不自在啊!怎么会变成这样?”
造物主也后悔莫及:“是啊!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随便,也是要动动脑筋的。现在我也很内疚,只怪我当时太草率了,现在真的无法挽回。而我唯一能补救的就是教你断掉的尾巴又重新长出来。”
直到现在,这种有脚的蛇还在各地生活着,不少人仍将它们当作蛇的一类,叫它们“四脚蛇”;而动物学家则不然,虽然仍把它们划归为爬行动物一类,但取名却叫“蜥蜴”。而蜥蜴一旦断了尾巴,很快就会长出新尾巴来。
文 / 张明智
传说龙生九种,每条龙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持长,甚至连外貌也各不相同。龙常生活在江河湖海,也有潜居于大山深潭。
有一条年轻的白龙受龙王派遣来到它管辖的地方,这白龙就是与众不同,没有挑选大山深潭,而在一口不显眼的石潭中定居下来。为了不引人注目,不惊动四方百姓,它将自己巨大的身躯缩小到与蛇一般大小。
这石潭上方有一眼常年不断流淌的泉水,泉水不时地流入石潭中。可是这石潭中的水却从未因满而漫溢出来。原来这石潭也与众不同:当水快要漫溢时,水面就突然下降,下降到一半深度时就停止了,接下来水面又随泉水的不断注入而升高,当水又要漫溢时,水面又突然下降……这样周而复始、永远如此。白龙就因此喜欢这石潭,并将它当成自己最好的座右铭。
白龙不辞劳苦四处奔走、体察民情,考察万物;兴云作雨、润物无声;举措得当,万民欢乐,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听到赞扬,而它从不自满。
白龙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一方百姓做了无数好事。那里风景如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百鸟争鸣,百兽欢跃,百花竞放……到处一派兴旺祥和的景象。
天帝知道了,调白龙到天廷供职,可是它仍然坚持兼顾这里的工作。百姓知道了,在石龙潭南面为它盖了一座白龙神庙,至今常年香火不断。
从此,这石龙潭名声远扬,不管是前来烧香的香客,还是前来休闲的游人,面对石龙潭总是肃然起敬、感慨万端:克己自律、永不自满的品行不正是铸就辉煌人生的一个秘笈?
伟人和蛇
文 / 张明智
在一座非常有名的大山腰,生长着几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树下有块平滑的石头,传说有位伟人曾在这块石头上坐过。从此这块石头变得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来到这里,见了这块石头,人们对伟人的崇敬、缅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有一天,从石头下面爬出两条蛇来,几个行人见了惊诧不已。虽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也没有高声叫喊的;不少人对蛇顶礼膜拜,像见到菩萨神仙一样;有些上山到寺庙烧香的人,也纷纷点燃了香火磕头祈祷起来……蛇惊异地望着人群,似乎没有感到什么威胁,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就缓缓离去了。
这两条蛇爬出去很远,有条年轻的蛇不解地问另一条蛇:“人类对我们蛇的偏见由来已久,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妇孺皆知,至今仍有不少人对我们蛇类恨之入骨,见了我们蛇总是大声喊‘打’!还要往我们要害的‘七寸处’打 !还有的人甚至剥我们的皮、吃我们的肉……可是今天却迥然不同,对我们充满着善意和敬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另一条蛇答道:“今天我们确实幸运,这可是占了伟人的光啊!人们之所以那样崇敬伟人,包括爱慕与伟人相关的事物,就是因为伟人心中时时想到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样的道理,我们蛇的所作所为,要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也是难以消除的呀!”
“这倒是很有启发!” 年轻的蛇说,“我们今后要多多接近美好的事物,多多做对人类有益事情,我们蛇在人们心目中的那些不好印象总有一天会消除的!”
“说得对啊!”另一条蛇接着说,“其实,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脚步,以及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蛇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也开始认识、理解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才会有和谐美好的未来!”
蛇国怪事
文 / 张明智
有一次,蛇国举行庆典,国王决定给每个蛇国公民赠送一件礼品。发放时指定按蛇头分发,即见到一个蛇头就发一件礼物,还通知所有的蛇民在指定的一条路的两旁等候。
那天,国王派去发放礼物的王宫卫队从仓库里拉走一批又一批的礼物,在路的两旁见到一个蛇头就发一件礼物。结果却令人费解,所准备的礼品都快发光了,后面还有无数蛇民仍在等待受礼。因为缺口太大,蛇国王只好紧急派人外出采购,最后就这样竟莫名其妙、比原先计划多发了三分之一的礼物。
国王派去发放礼物的王宫卫队是不会弄虚作假的,按理说,按蛇头分发礼物也是不可能发重的,每个蛇民也只能得到一件礼物,怎么会多发出去那么多礼物?王宫上下一片惊诧,议论纷纷,蛇王也特别觉得奇怪,立即责令宰相追查这件事。
恰好再过几天,就是蛇国王后生日。蛇国又发出告示:为庆贺王后生日,国王决定给每个蛇国公民赠送1000蛇国钱币,发放钱币时仍按蛇头分发,发放钱币的时间就定在王后生日那天,所有蛇国公民仍在上次指定的那条路的两旁等候。
分发钱币这天,宰相亲自出马,手执一面特别的法镜,带着随行人员先在分发钱币的那条路走了一趟。果然不出所料,宰相通过明晃晃的法镜揭开了一个秘密:许多乌龟和甲鱼也把头仰得高高的、而把身体掩蔽在杂草里,冒充蛇国公民前来接受赠礼。不用说,宰相立刻领来许多王宫卫队将那些乌龟王八全都轰赶出去,然后按规定给那些真正的蛇国公民赠发了钱币。
蛇王听罢宰相的汇报,感慨万分:“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只要有这种乌龟王八存在,再好的办法和举措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只有明镜高悬、执法必严,才能让那些不法分子无法造假、无处藏身。”
6] 法盲农夫和蛇
文 / 张明智
农夫发现一条蛇正在吞吃他家一只刚出蛋壳的小鸡,就大声地骂道:“你这可恶的蛇,看我不剥下你的皮!”说着就操起一把斧头猛砍过去,结果没有砍到蛇,却把地上一块砧板劈成了两半。
第二天,蛇咬死了农夫的一只羊,农夫气得牙齿咬得格格响,找到那蛇进出的洞口,愤怒地骂道:“你这该死的蛇,看我不砍下你脑袋!” 忽见那蛇从另一个洞口出逃时,农夫操起斧头迅速猛砍过去,可是没有砍下蛇的脑袋,却砍下了蛇的一段尾巴。
不久,蛇咬死了农夫的幼儿,农夫的妻子悲痛得死去活来。农夫更是暴跳如雷,成天持斧守在那蛇的洞口,还对天发誓道:“你这死有余辜的蛇,看我不把你剁成肉泥!”
可是,守了两天那蛇就是不肯出洞。蛇在洞穴中对农夫说:“当初我实在饿极了,咬死了你一只雏鸡,心里也十分内疚,可是你不肯原谅,还对我下了毒手;我气不过才咬死了你的羊,你又对我更加狠毒;我更是气不过才咬死了你的宝宝,现在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正当农夫与蛇相持不下的时候,来了一个法官,对他们说:“你们闹到这步田地能怨谁呢?现在必须按照法律的程序来解决你们的纠纷。”
蛇说:“在我的心目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法律,法律管得着我?”
法官说:“谁也离不开法律,触犯刑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蛇仍然不肯出洞受审,法官就叫法警挖开了蛇洞,将恶蛇从洞中刨了出来。经过起诉和宣判,恶蛇被执行死刑,砍了脑袋;农夫因犯有报复、故意伤害罪,宣判砍掉他的一只手指头。农夫承认法律的公正,表示愿意接受裁决,但又提出请求,说自己身后还有一条难看的而且是多余的尾巴,希望砍下这条尾巴而保住自己的手指。法官接受了农夫的请求,说道:“一旦砍下你这条法盲的尾巴,你就不再是法盲而是一个正常、健康的公民了。”
尴尬的蛇
文 / 张明智
有条蛇听完“画蛇添足”的故事,觉得十分有趣,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想:蛇类安上脚就一定不好吗?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只不过违背了比赛的约定,结果输了这场比赛。要是蛇真有了脚,或许是一种创举呢!
有一天,蛇对造物主说:“我非常非常羡慕那些有脚的动物,能不能在我肚皮下面加上几条腿呢?”
造物主未加思索,就对它说:“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思意,或许是一件不错的组合创造呢!” 于是,造物主就立刻在蛇的肚皮下面装上了四条腿,还十分满意地对它说:“有了这四条腿,你就是与众不同的蛇了!你已变得更加完美,从此会让你的同类羡叹不已,也许还会有一天推选你去当国王呢!”
那蛇也以为自己有了四条腿会比原来跑得更快,行走起来姿态更美、更显得威风。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一次蛇类赛跑中,这蛇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无论怎样拼搏,最后还是以败北告终。从这以后,它才觉得那四条腿是多余的,而且不伦不类,行走起来摇摇摆摆,呆头呆脑,尾巴还时常折断,现出一副狼狈相,到处遭到动物们的耻笑,处境十分尴尬。
蛇到造物主那儿诉苦:“造物主啊!你看我现在多别扭、多不自在啊!怎么会变成这样?”
造物主也后悔莫及:“是啊!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随便,也是要动动脑筋的。现在我也很内疚,只怪我当时太草率了,现在真的无法挽回。而我唯一能补救的就是教你断掉的尾巴又重新长出来。”
直到现在,这种有脚的蛇还在各地生活着,不少人仍将它们当作蛇的一类,叫它们“四脚蛇”;而动物学家则不然,虽然仍把它们划归为爬行动物一类,但取名却叫“蜥蜴”。而蜥蜴一旦断了尾巴,很快就会长出新尾巴来。
好寓言,学习!:victory:
谢谢朱老师!
文 / 张明智
大脑司令官有一匹“想象的骏马”,还有一位“判断的军事”。
有一次,大脑司令官对想象的骏马说:“交给你一个差事:你立即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走一趟,看看这大地是什么模样。”
想象的骏马说:“我倒是非常乐意啊!可是你用经验做的缰绳把我拴住,又用习惯制成的天网将我网在里边,教我怎么去驰骋东西南北?”
“我给你卸下那缰绳,我给你网开一面,你现在就可以自由驰骋啦!”
想象的骏马一会儿向西飞奔到天山脚,一会儿返回向东飞驰到东海边;一会儿朝北飞腾到雪原林海,一会儿返转向南飞跑到海角天涯。最后,它向大脑司令官回复:“大地就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大操场!”
过了两天,大脑司令官又对想象的骏马说:“你径直向西行,再径直朝北走,看看这大地到底是什么模样。”
想象的骏马一直向西奔驰,眨眼功夫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地;想象阶骏马一直朝北狂奔,眨眼功夫也回到它原来的出发地。它向大脑司令官回复:“咄咄怪事,真是咄咄怪事啊!这大地究竟是什么模样,教我实在无法说淸啦!”
这时,大脑司令官身旁的那位判断的军事却十分自信:“可以肯定:大地是个地地道道的球体!”
不久,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大地就是一个球体。
有一天,大脑司令官对想象的骏马说:“当下正是你大展才华的创新时代,以后,我再也不用经验做的缰绳把你拴住,再也不用习惯制成的天网将你网在里边,东西南北中,纵横驰骋任你便。但要记住:必须与我的军事‘判断’结伴同行,倘若你离开它半步,则一事无成!”
“是啊!”有人听了这个故事说,“任何神奇的想象若不借助于判断,就永远找不到现实中适宜的沃土,就不能让那颗创造的种子茁壮成长,开出绚丽之花,结成惊人之果!”
辛酸的战马
文 / 张明智
一匹战马年轻时驰骋疆场,立下过赫赫战功。可是它现在老了,每天得给磨坊主不停地拉磨,沉重的工作累得它腰酸背痛。一想起从前,战马就落下辛酸的眼泪。它愤愤地说:“从前的我全身披甲,驰骋疆场,是何等的威风!还有专人给我洗刷,吃上好的饲料,住的地方也舒适无比……”
磨坊主说:“你说的毕竟不是现在,命运就是这样,时好时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也是无法预料和对比的呀!”
战马说:“现在又怎样了?天还是这样的天,地还是这样的地,我还是那匹马,不过就是老了一点呗!”
磨坊主说:“事出有因吧?如果你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那么你流出的每一滴血汗都是有价值的。人们总不会忘记你,还会妥善安排让你欢度晚年的;如果你稀里糊涂坠入邪恶,助纣为虐,为那些野心家卖命,到头来都没有好结果,血汗流得再多也是徒劳的,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
战马说:“当时听说是一场圣战,后来失败了,又说是一场叛乱……”
磨坊主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还是这样干下去吧!如果太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吧。”
立功的战马
文 / 张明智
士兵骑着战马冲锋陷阵、奋力拼杀,立下了战功,还得到了一块土地的奖赏。从此之后,士兵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士兵不再把战马放在眼里,而把它当作驴子使唤,让它去驮运货物、耕地、拉磨……给它吃的饲料也大大不如以往,再也看不到燕麦和麸子了。战马不堪劳累,身体消瘦下来,体力也大大衰退了。
有人对士兵说:“你的战功也有战马的一半啊!它应当得到你的感激才是!”士兵回答说:“它哪来战功?全凭我的勇猛善战!它不过是我的牲口,我养活了它,它得为我效力,而所得来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
不久,战争又爆发了,士兵又骑着那匹战马去作战。虽然士兵力大无比,还像上回那样勇猛杀敌,由于战马体力不支,耐力衰退而无法取得战功,而且还因贻误战机受到处罚,连上次奖赏所得到的那块土地也被收回去了。
士兵百思不解,从此神情沮丧,把怨恨全发在战马身上。他不时鞭打、折磨战马,直到战马被他虐待而死。
一天,士兵从梦中醒来,突然大彻大悟。原来梦中有位哲人对他这样说:“无知的人!你的心里只装着自己,对得来的一切却毫无感激之情;要知道,一个对世界充满感激的人,他才有资格享受和谐美满的生活;而在和谐环境中生活的人,他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才能;而善于开发自己才能的人,他才有机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否则,无论他怎样努力进取,而结果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发来三篇马生肖寓言,明天再发两篇牛生肖寓言,然后言归正传,继续交流创造科学寓言。欢迎指导!
:victory:
100#赵群智
问赵老师好!谢谢光临。
问赵老师好!谢谢光临。
101#笑尘天涯
谢谢版主笑尘天涯老师!请多指导!
谢谢版主笑尘天涯老师!请多指导!
羞愧的黄牛
文 / 张明智
一头黄牛挥汗如雨、十分吃力地拉着牛车在路上行走。牛车的车轮与轴之间发出吱嘎吱嘎的叫声,这叫声越来越响,而车夫却是个聋子,对此并不介意。
牛听了这叫声,十分不满,回过头来对牛车说:“我拼出全身力气拉货也没有哼过一声,而你倒会叫唤、诉起苦来,向谁讨好卖乖呀?”
牛车说:“老牛啊,我自己一点儿也不想叫唤,可是今儿就像患了气管炎的病人一样,不咳嗽不行呀!你看,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车轮与车轴之间还没有加过一次油啊,得不到润滑而在剧烈地摩擦着,怎能让我不叫唤起来呢?”
牛恍然大悟,立刻示意车夫加油。
加过油,牛车不再叫唤了,而牛拉起车来比原先省力多了。
这时,牛羞惭地说:“合作办事就是这样:常常会有误会和埋怨。其实你的担子也不轻啊!承载着货物的全部重量哪。”
牛车说:“如果没有你老牛这样埋头苦干,鼎力拉车前进,我就寸步难行了,还不是一事无成啊!当下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成为一种生存发展的方式;而这合作既要坦诚,还更需要彼此理解和关心啊!”
发明家和牛
文 / 张明智
牧场的草地上,一群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鲜嫩的青草。见到一位发明家经过那儿,牛们高兴异常,哞……哞地欢叫,一头老牛对发明家说:“人类把我们牛彻底解放了!现在什么事都不用干,享受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真是太幸福了!我们真不知道怎样感激人类,感激你们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呢!”
“今天的牛确实是幸福。”发明家说,“我们人类创造了铁牛(拖拉机),从此就用不着你们牛耕地了;创造了机磨之后,就用不着你们牛再绕着磨盘转了;创造了各种机动车辆之后,就再也用不着你们牛去拉车、去服那些沉重的徭役了……”
“现在你们科技工作者的确很辛苦,不过,像我们牛这样享清福的日子也许快来到了:听说你们人类又创造了一种机器人,将来要是把你们的工作全替代了,你们人类不也就彻底解放了?”
“老牛啊,你想错啦!机器人确实能为我们做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是无论它怎样的精巧,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的全部工作。因为机器人本身就是要靠人类来设计,需要人类不断地改进、完善,这样的工作永远不会完结。人类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就是因为学会了创造新事物。人类的一切幸福全得依靠自己不断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就是因为能够创造。创造,创造,再创造!这永远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座右铭。”
“啊啊,说实在的,我们牛根本不懂创造,从来也没有创造过什么,自古以来也是被人类牵着鼻子,听着人类的吆喝,踩着鞭子的响声朝前走过来的,惭愧啊,实在是惭愧啊!”
“你们牛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朋友!”发明家说,“你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也可谓了得啊!不应该感引惭愧,而感到惭愧还是我们人类!”
“怎么会是这样?” 老牛不解。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也让一部分人变得娇贵起来。他们追求时尚,追求舒适,忙于享乐,忘记了自己创造未来的使命。见到那些青少年创造能力滑坡,出现‘创造力危机’,真是让人痛心啊!” 发明家摇头叹息,接着又说,“你们牛过去的那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至今仍然十分可贵,永远是我们人类学习的榜样,也是当今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啊!我真想大声疾呼:‘老牛精神万岁!’”
文 / 张明智
一头黄牛挥汗如雨、十分吃力地拉着牛车在路上行走。牛车的车轮与轴之间发出吱嘎吱嘎的叫声,这叫声越来越响,而车夫却是个聋子,对此并不介意。
牛听了这叫声,十分不满,回过头来对牛车说:“我拼出全身力气拉货也没有哼过一声,而你倒会叫唤、诉起苦来,向谁讨好卖乖呀?”
牛车说:“老牛啊,我自己一点儿也不想叫唤,可是今儿就像患了气管炎的病人一样,不咳嗽不行呀!你看,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车轮与车轴之间还没有加过一次油啊,得不到润滑而在剧烈地摩擦着,怎能让我不叫唤起来呢?”
牛恍然大悟,立刻示意车夫加油。
加过油,牛车不再叫唤了,而牛拉起车来比原先省力多了。
这时,牛羞惭地说:“合作办事就是这样:常常会有误会和埋怨。其实你的担子也不轻啊!承载着货物的全部重量哪。”
牛车说:“如果没有你老牛这样埋头苦干,鼎力拉车前进,我就寸步难行了,还不是一事无成啊!当下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成为一种生存发展的方式;而这合作既要坦诚,还更需要彼此理解和关心啊!”
发明家和牛
文 / 张明智
牧场的草地上,一群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鲜嫩的青草。见到一位发明家经过那儿,牛们高兴异常,哞……哞地欢叫,一头老牛对发明家说:“人类把我们牛彻底解放了!现在什么事都不用干,享受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真是太幸福了!我们真不知道怎样感激人类,感激你们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呢!”
“今天的牛确实是幸福。”发明家说,“我们人类创造了铁牛(拖拉机),从此就用不着你们牛耕地了;创造了机磨之后,就用不着你们牛再绕着磨盘转了;创造了各种机动车辆之后,就再也用不着你们牛去拉车、去服那些沉重的徭役了……”
“现在你们科技工作者的确很辛苦,不过,像我们牛这样享清福的日子也许快来到了:听说你们人类又创造了一种机器人,将来要是把你们的工作全替代了,你们人类不也就彻底解放了?”
“老牛啊,你想错啦!机器人确实能为我们做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是无论它怎样的精巧,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的全部工作。因为机器人本身就是要靠人类来设计,需要人类不断地改进、完善,这样的工作永远不会完结。人类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就是因为学会了创造新事物。人类的一切幸福全得依靠自己不断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就是因为能够创造。创造,创造,再创造!这永远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座右铭。”
“啊啊,说实在的,我们牛根本不懂创造,从来也没有创造过什么,自古以来也是被人类牵着鼻子,听着人类的吆喝,踩着鞭子的响声朝前走过来的,惭愧啊,实在是惭愧啊!”
“你们牛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朋友!”发明家说,“你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也可谓了得啊!不应该感引惭愧,而感到惭愧还是我们人类!”
“怎么会是这样?” 老牛不解。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也让一部分人变得娇贵起来。他们追求时尚,追求舒适,忙于享乐,忘记了自己创造未来的使命。见到那些青少年创造能力滑坡,出现‘创造力危机’,真是让人痛心啊!” 发明家摇头叹息,接着又说,“你们牛过去的那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至今仍然十分可贵,永远是我们人类学习的榜样,也是当今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啊!我真想大声疾呼:‘老牛精神万岁!’”
在创新时代,通过寓言让人们知道创新的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继续交流创造科学寓言
下面继续交流创造科学寓言
槐树无用喻
/ 文 张明智
骄阳似火,许多行人都来到一株巨大的槐树下歇脚。有个年轻人说:“这槐树长得再高再大也成不了材,既开不出美丽的花也结不出好吃的果,真是一种毫无用途的废物!”
胸怀宽阔的大槐树倒也幽默,它对那个年轻人说:“我多少还算有点用途吧?你们不正在我的荫下避日吗?”
这时,另有一个年轻人慌忙地站立起来,对大槐树说:“我们真是忘恩负义,太没有礼貌了!太没有见识了,我向您赔罪!”说着就向大槐树深深地一鞠躬。
“不必太认真!没有那么严重,你也不必自责了。”
大槐树接着说:“听说你们年轻人都想将来当科学家、发明家,可是你们知道吗?科学家和发明家特别需要培养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在看相同事物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们之间许多不同之处;而在观察不同事物的时候,又能看到它们之间许多相同的地方;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他们还能从中发现一片新大陆来;别人还没有觉察到的事物,他们早已觉察到了,而且还感到奇妙无穷呢!……”
“是啊,是啊!其实在您的身上人们还有很多发现。”
那个鞠躬的年轻人接着又说:“眼下除了您给我们提供的一大片绿荫外,还为我们奉献了大量清新的氧气和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负离子。您的花蕾可以制造一种黄色的染料,花、荚果和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为人们治病。您根深叶茂,为人们提供了哲理的思考;还为儿童文学家提供了童话的素材,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为摄影家提供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飞鸟提供了栖息的场所,……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轻人!你真让我刮目相看。”大槐树也异常兴奋地说,“其实,我并不喜欢别人吹捧,而我由衷高兴的是:你已经有了这样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未知世界的大门将由你这样的人去打开!而你现在又正是锦瑟年华,前程无可限量啊!”
创新启示:
看问题简单片面是一般人的通病,科学家、发明家和一些聪明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有多角度、多方向观察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因而能看到更多事物的秘密,可以产生更好的设想,选择更优的可行方案,得到更奇妙的创造发明机会和成果。其实,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谁都能得到,但要不断结累知识,经过刻苦磨练。只有练成这样的一双眼睛,你才能在显而易见的事物面前看到它后面许许多多隐含的奥秘。
109#张明智
言之有理。练好眼睛。善于思考。:victory:
言之有理。练好眼睛。善于思考。:victory:
谢谢刘老师光临交流。
111#赵群智
谢谢赵老师光临交流
谢谢赵老师光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