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3-7日将直播绥阳双河溶洞考察实况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12-10-1 14:13 编辑CCTV13、CCTV9现场直播时间为10月3日至10月7日每天16:00—17:00
双河溶洞在我的家乡贵州绥阳县,已实测长度超过了130公里,还将随着考察的深入,继续延长。
揭开双河溶洞神秘面纱
探秘活动央视新闻频道国庆期间直播
(《遵义日报》2012年9月30日报道)
本报讯(石棉 记者 郑礼志)昨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国土资源部主办的“探秘‘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溶洞直播报道”在绥阳温泉镇举行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溶洞的神秘面纱即将进一步揭开,双河溶洞真容将在国庆期间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科技外事处处长陈伟海,中央电视台“探秘‘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洞直播报道组”总制片人崔霞及省内外有关专家,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田茂松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双河溶洞科考和地质调查,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将完成洞内地形地貌勘查和绘图。此次探险的目标是,能否发现新的洞穴生物和化石,不断刷新双河溶洞的长度记录;对洞穴的形态特征进行调查,以加深对洞穴系统发育演化过程的认识;对洞穴景观沉积物调查,以发现新的洞穴沉积物和洞穴矿物,增加洞穴旅游开发价值;进行洞穴生物调查,期待发现新的生物物种;向洞穴的纵深调查,寻找新的地下暗河,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直接的依据。
田茂松在讲话中对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莅遵进行直播报道的省内外专家、央视记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为探秘绥阳双河溶洞付出的大量辛劳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遵义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红色文化、沙滩文化、赤水丹霞等享有盛誉,但也有很多自然文化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次大型直播报道,融知识性、趣味性、科考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和传播价值,对遵义、绥阳的对外宣传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现场直播将从10月3日至10月7日,每天下午4点至5点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这也是央视首次对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溶洞作深入报道,也是央视首次对我省旅游资源单体作系统性长时间的报道。
金华得天独厚啊,羡慕你呀:handshake:victory:
:victory:向往!一定抽时间去看看。:)
探秘亚洲第一长洞,揭示三大谜底——
央视十 月3-7日展现双河溶洞“新险美”
(《遵义晚报》2012年9月30日)
本报讯 (记者 李光伟)双河溶洞的新、险、美将首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昨天下午,探秘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的启动仪式在绥阳县温泉镇举行,央视有关人士宣称,从3日起连续5天直播洞穴探险活动,除了报道洞内的相关考察外,还将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向人们展示地下的神秘世界,并试图揭示双河溶洞的三大谜团。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田茂松,中央电视台、中国地质科学院、省洞穴协会等专家出席了昨天的启动仪式。
10月3日至7日,国土资源部与央视合作的“十一黄金周”直播专题节目将对绥阳县双河溶洞科考探险和地质调查进行直播。据悉,这将是国内首次对地下溶洞科考进行直播。
据介绍,双河溶洞的考察始于1987年,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限制,当时仅发现洞长30多公里;2001年,省洞穴协会与法国洞穴联盟合作后,于2003年宣布双河溶洞达76公里,双河溶洞也因此在当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省洞穴协会与法国洞穴联盟签订协议,决定将双河溶洞作为洞察考察培训基地,当年,经过专家们的考察,查明双河溶洞长达138公里。
洞穴专家们认为,双河溶洞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其长度还会增加,而正是由于其长度长,导致考察难度加大。这次洞穴专家考察,将从龙塘子附近天坑处250米高的悬崖下降到洞口,进入洞穴进行科考、探险。央视记者将随同科学家们一同进洞,完成洞内地形地貌的勘察和绘图,并为观众揭示能否发现新的洞穴生物和化石,能否寻找到新的地下暗河,以及双河溶洞是否比已知的更大等三大谜团。据了解,今年10月份,中法专家还将再次联手考察双河溶洞,力争发现新的洞口。
央视直播节目制片人崔霞表示,这次直播对大多数观众具有极强的新鲜感,整个过程必将惊险刺激,同时展现双河溶洞内秀美的景观,充分展示新、险、美。据悉,央视的这一直播团队在去年曾现场直播“天宫一号”发射。
田茂松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认为,遵义有很多资源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既有科普价值,又有传播价值,双河溶洞的直播报道可更好地宣传遵义,并让人们在国庆期间分享直播所带来的快乐。
这么厉害啊!祝贺并祝本家双节快乐!
谢谢剑雄、文灿、筱枫!:handshake:handshake
羡慕、祝贺! 央视直播探秘双河洞启动仪式在温泉隆重举行 央视宣传片
:victory::victory:
感谢北峰、丽秋关注!
据《中国·绥阳》网报道——据央视直播报道组导演黄虹介绍,绥阳双河洞直播报道从10月3日开始做预热播出,4日至7日进行双河洞探秘的直播,新闻频道分别在早上8点、9点、11点;下午的14点、16点和18点、《共同关注》对探秘双河洞进行直播。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211&itemId=16
:victory::victory:
:victory::victory::victory:祝贺吕老师的家乡有这么美的风景!
谢鹤老师、好好的关注! 中央新闻频道直播预热片 双河洞背景 探秘贵州绥阳双河溶洞
20年前,我曾参与过双河溶洞的科学考察,并写了一篇《双河溶洞考察日记》,贴在这里。
双河溶洞考察日记
吕金华
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溶洞,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最长的世界级大溶洞,总长度达50多公里(作者注:现在实测洞长已达138公里,估计总长能超过230公里)。其结构复杂,由上中下四层的网状溶洞和多条地下河组成,集山、水、洞、泉、林、庙为一体,地表、地下浑然天成,有关专家对多项指数进行的模糊数学10分制测计,总评价分为9.85分,成为中国溶洞研究的一个新纪录。1992年6月14日至17日,笔者应贵州教育学院地理系方嗣昭、陈建庚两位教授邀请,参加了双河溶洞的科学考察。
6月14日 晴
双河溶洞因有两条河交汇而得名:一条地下河,似一位清心寡欲的得道之士,水量终年稳定,极少因外界的干扰而情绪涨落;而另一条地上河却难逃风云变幻之现实,只得随遇升降,身不由己。
考察队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最低层洞穴--水洞。洞中的水深不见底,每每有数十斤重的大鱼潜游出来。1988年,一支外国探险队乘橡皮船从这里钻进去,三天三夜才折回来,还说因为遇一地下瀑布所阻而没有钻到尽头。可惜,我们因为没带水上工具,不能入内。
到了石膏洞口,一道二级瀑布从山顶直挂下来,把石膏洞打扮成了水帘洞。在双河溶洞群中,洞瀑相映成趣是一个最大的特点,这里好多洞穴都有瀑布,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有终年不断的,也有季节性的,形成了罕见的自然景观。
钻进石膏洞,我们领略了“南天门”的奇险和“千丘榜”的多姿。该洞共有75个岔洞,每个岔洞就如一部神话故事。
石膏洞的出口是一个巨型喀斯特漏斗,名叫团碓窝。斗深上百米,四壁陡峭,虽猿猱不得攀而下之,斗腰尚有几处洞穴。一帘飞瀑直泻斗底,犹如奔龙入海,势甚雄厉。斗壁长满箐竹,它们是常绿林破坏后的产物。方教授用望远镜观察了好一阵,才判断出斗底长着些以野芭蕉为代表的热带植物,在中亚热带出现热带植物,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封闭型的深切割漏斗,由于焚风效应使斗底温度较高而导致的。
从石膏洞到罗教洞,需要攀着斗壁、跨越飞瀑,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很快我们到了“葡萄沟”,看着那数十米长的狭窄洞壁上长满的晶莹透亮的石葡萄,不由想起“家住葡萄沟,宝珠满沟流,亭亭座座珍珠塔,层层叠叠翡翠楼”的诗句来;出了葡萄沟便是“荷花池”,一塘清水中,是片片石的荷叶浮在水面,用电筒光一照,光线可直透水底,仿佛轻轻一敲它就会碎掉,其实你就是整个人站上去它也承受得起,但你却尽可以领略电影里蹬萍渡水的假戏;过了“荷花池”,又是一帘地下飞瀑从天窗直往地洞挂去……
从洞中出来,洞穴专家陈建庚教授咋咋称赞道:“中国第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啊!”
6月15日 雨
早饭后,雨仍在下,陈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溶洞的地质构造体系--这里位于黔中古陆,太阳山背斜的东侧,是一个X形的裂隙系统,很适合发育喀斯特,再加上周围较高的志留、奥陶纪地层相对隔水,中间是地质飞来峰中上寒武纪地层,由可溶性娄山关群白云岩组成,况且地层水平,地下水丰富,所以发育了复杂的多层溶洞。
午后2时,我跟方教授二人去山上调查洞群植被。我们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隼、草鴞、金雕、斑头鸺鹠、鹰、大鲵、短尾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林麝、白鹇、红腹锦鸡等的踪迹,还见到了国家准备第二批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低头贯众。
而另一队人马进入洞群中最隽雅、灵秀的桂花洞,该洞中有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卷曲石,属亚洲之最,世界仅有。在这一段500多米的晶体世界里,天上地下一片乳白,有的如奇禽异兽,奔突追逐;有的似游仙侠女,飘然飞天。真是水晶宫殿,琼楼玉阙。
6月16日 小雨
今天,我们冒雨去考察龙塘子地面景观。从地貌学上讲,龙塘子是一个发育在喀斯特地形区的深切割漏斗。它的四周均是高山,山上长着茂密的斯栗栲原始林,一帘飞瀑从相对高差200多米的高山上悬垂而下,直跌龙塘,好似玉龙下山一般。塘水深不可测,有大鲵出入,东部一个洞中还有地下水源源涌出,向西部的另一个洞缓流而去。
今天的第二个考察点是铜鼓寺山。此山形似铜鼓,独秀于田园河川之上,四周山脉都向这里汇聚,大有九龙抢宝之势。关于铜鼓寺山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山形象铜鼓;有人说是山体中埋有一面大铜鼓,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会发出咚咚的鼓声来。这座山是中空的,里面是神话般的世界,人们可以从山顶的洞中下到山腹中去。
6月17日 小雨
我和方教授步行考察了双河溶洞至温泉10余公里公路两旁的景观。
从双河溶洞沿赤尾溪下行,两岸村舍翠竹,薄雾轻烟,古木蓊郁。
在赤尾溪右岸,有一口泉名叫大鱼泉。该泉有三个奇特之处:一是终年保持一定的混浊程度,不管赤尾溪清澈浑浊,都可见到“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二是每逢炎热少雨的季节,便会成为一个间歇泉,每隔1小时出一次水;三是经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从泉水中涌出来,向赤尾溪游去。
赤尾溪上,还飞跨着造于清末的黔北第一大单孔石拱桥--公馆桥,距今已近百年。桥以方条石砌成,全长72米,跨度37米,高23米,宽9米,南有石梯47级,北有40级,护栏的两端,有4只1.5米高的石狮,桥面两侧还雕刻着精美的花草和龙蛇等图案,以及很多幅古雅的对联。
小桥寨的一条无名溪右岸生长着两棵古拙苍劲的楠木树,树上栖息着成百上千只白鹭。据方教授考证,这两棵基部分叉的古楠,树龄在500年以上,胸径在1.60米左右,高30米,树冠面积30×20平方米。裸露在地面的板根高3米,宽5米,以无可比拟的阳刚劲力紧紧地抓着身下的土地。靠溪的一棵,树身中又长出一棵胸径达20厘米的女贞树,母子相抱。一棵胸径达18厘米的桑科榕属的长青巨藤珍珠莲,也凭借古楠的挺拔攀缘而上,直达树冠。
温泉更是一个好去处。泉水从大峰山脚的岩石缝中涌出,可饮可浴,四时不竭,每日可涌出240多立方米的热水,水温随季节升降,冬热夏暖,从30度到40多度,其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含有硅、钠、铁、钙、硫等多种元素,洗后可治皮肤病;特别是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硅和人体需要的锌,是很好的矿泉水。
4天的考察未免太仓促,许多奇绝景观并未看到,真是有些抱撼。
(原载《经济信息时报》1995年7月6日)
笔者曾写过一篇《双河溶洞五大奇观》,被多家报刊、书籍刊载或转载。
双河溶洞五大奇观
吕金华
经中法专家对绥阳县双河溶洞群联合考察,已探明部分的总长达138公里,还有部分未探明,专家估计总长将达230公里以上,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最长的世界级大溶洞,它集溶洞奇、瀑布险、生物异、泉水怪等特点为一体,且与原始森林宽阔水毗邻,是黔北一个藏量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点。几年前,双河溶洞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一、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
双河溶洞的结构十分复杂,由上中下三层8条主洞共97个溶洞组成,且分布十分集中,仅双河、桂花等4个村就有76个溶洞,可谓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水洞旱洞,异彩纷呈。洞内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400ppm左右,温度一般长年恒定在13℃~15℃之间,十分适宜旅游观光。最底层是3条地下河,洞中之水深不见底,每每有几十斤重的大鱼游出来。一支外国探险队用橡皮船从一个水洞钻进去,三天三夜才折回来,因为遇一地下瀑布所阻仍未能钻到尽头。该洞之水是双河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水量终年稳定,极少受外界影响。所以每遇山洪暴发之时,地下河清,地上河浊,在两河交汇处,就会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景观。另外,洞中的景观也令人叫绝。到了石膏洞的“葡萄沟”,看着那数十米长的狭窄洞壁上长满晶莹透亮的石葡萄,不能不令人想起“家住葡萄沟,宝珠满沟流”的诗句来。过了葡萄沟便是“荷花池”,一池清水中,片片天然石荷叶轻浮水面,用电筒光一照,光线可直透水底,你以为它轻轻一敲就会碎掉,其实你就是整个人站上去它也承受得起,真叫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群中最隽雅、灵秀的当数桂花洞,洞中有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卷曲石,属亚洲之最,世界罕有。在这一段500多米长的晶体世界里,天上地下一片乳白,有的如奇禽异兽,奔突追逐;有的如游仙侠女,飘然飞天。真是水晶宫殿,琼楼玉阙。铜鼓寺山,山形似铜鼓,独秀于田园河川之上,四周山脉都向这里汇聚,大有九龙抢宝之势。这座山是中空的,里面是神话般的世界,人们可以从山顶的洞中下到山腹中去。每到夜深人静时,还可听到从山体里传出钟鼓般的声音。在山上,还有天生桥等多处令人叫绝的景观。
二、潇洒飘逸的瀑布奇观
在双河溶洞群中,洞瀑相映成趣是最大的特点:这里许多洞穴都有瀑布映衬,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有终年不断的,也有季节性的,数十道飞瀑组成罕见的自然奇观。石膏洞是名符其实的水帘洞:一道300米高的二级瀑布如银链倒悬在洞口。在石膏洞与罗教洞之间,是一个巨型喀斯特漏斗,名叫团碓窝。斗深130余米,四壁陡峭,虽猿猱不能攀援。一帘飞瀑直泻斗底后又没入地下,犹如奔龙入海,势甚雄厉。龙塘子也是一个发育在喀斯特地形区的深切割漏斗。它的四周都是高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斯栗栲原始林。一帘飞瀑从相对高差200多米的高山上悬垂而下,直跌龙塘,好似玉龙下山一般。塘水深不可测,有大鲵出入,东部一个洞中还有地下水源源涌出,向西部的另一个洞缓流而去。
三、神秘怪异的泉水奇观
双河溶洞区地下水丰富,泉水很多,在有的人家房屋中都有泉水出露。在赤尾溪右岸,有一口泉名叫大鱼泉。该泉有三个奇特之处:一是终年保持一定的混浊程度;二是每逢炎热少雨的季节,便会成为一个间歇泉,每隔1小时出一次水;三是经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从泉中涌出来,向赤尾溪游去。关于该泉的成因,还有待科学考察。距双河溶洞不远有一处温泉。泉水从大峰山脚的岩石缝中涌出,可饮可浴,四时不竭。水温常年在38.5℃左右,流量达每秒8.5升,每日可涌出热水743吨,其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含有硅、钠、铁、钙、硫等多种元素,洗后可治皮肤病;特别是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硅和人体需要的锌,是很好的矿泉水。
四、丰富多彩的生物奇观
双河溶洞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有原始林,也有次生林,到处莽莽苍苍,翠竹掩映。经科学考察证实,这里不但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红隼、金雕、鹰、白鹇、红腹锦鸡、豹、大鲵、短尾猴、毛冠鹿、林麝等的踪迹,还有国家第二批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低头贯众在这里生长。更可喜的是,还里还发现了一种通体透明的盲鱼。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一个需要借助现代工具才能下到底的洞内发现了已钙化的古人类足迹化石,这真是一个千古奇谜。在小桥寨的一条无名溪右岸生长着两棵古拙苍劲的楠木树,树上栖息着成百上千只白鹭。这两棵基部分叉的古楠,树龄在500年以上。靠溪的一棵,树身中又长出了一棵胸径达20厘米的女贞树,母子相抱,两情殷殷。一棵胸径达18厘米的桑科榕属的长青巨藤珍珠莲,也凭借古楠的挺拔攀缘而上,直达树冠。
五、古朴有韵的人文奇观
除自然风光外,双河溶洞景区还有不少古朴而充满韵致的人文景观,那排排筒车,处处水碾,还在讲述着古老而又清新的故事。有一座横跨赤尾溪的独拱石桥--公馆桥,修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为黔北第一大独拱石桥。此桥高约30米,宽约10米,桥面长约70米,两端各有数十级上桥石梯。桥两头雄踞着4头石狮,桥栏上雕刻着鲤鱼跳龙门、神仙下棋等神话故事图,以及奇花异草、古禽怪兽等图案,及多副词意深,对仗工整的古对联。“石墩连云平雁齿,河梁堰月卧虹腰”这副对联,是对公馆桥的最好赞美,实为罕见的古文物。双河溶洞,真是一个美好的去处。
金华,当年我去看时,只开放了一段,灯光也不好,印象是:不能和织金的打鸡洞比。现在开发得怎样了,当地官员得明白:开发就是破坏,旅游就是污染,但愿他们能保护好!:handshake
洞穴专家陈建庚教授咋咋称赞道:“中国第一,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啊!”——
金华,当年我去看时,只开放了一段,灯光也不好,印象是:不能和织金的打鸡洞比。现在开发得怎样了,当地官员得明白:开发就是破坏,旅游就是污 ...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0-4 07:38 ↶
现在实际开发的只有一个大风洞,有3.8公里,不是双河溶洞中最美的洞道,但其景观也令人惊叹不已,与织金打鸡洞相比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溶洞。前不久,我带哈尔滨来的一个剧作家去采风,钻了大风洞。我是学地理的,钻的溶洞很多,但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溶洞能跟双河溶洞相比美。
我是学地理的,钻的溶洞很多,但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溶洞能跟双河溶洞相比美。 :victory:
不知金华是看直播还是去看现场?
剑雄兄,看直播不用跋山涉水,还是看直播吧。龙塘子的悬崖上我去过,但没法下去,这回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央视记者,没资格下去。前几天我还去了双河洞,这几天天天下雨,我们宣传部的人顶风冒雨去服务,我是“老同志”了,免了劳役之苦,还是在家看直播好。呵呵!
“中国·绥阳网”上关于双河溶洞的信息不少,有兴趣的寓友可以去看一看。
一、双河洞景区
1、大鱼泉
为双河洞景区水景,是让水地下河出口,出露高程为660米,其补给区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西部让水一带,平水期流量为436L/s,洪水期流量2-3m3/s,水的颜色因含铜而呈深绿色,有虹吸现象。
2、阴阳河
大鱼泉地下河与池武溪交汇处,因水中所含化学元素不同,两条河流呈现不同的颜色,大鱼泉水含有铜而显兰绿色,池武溪河清澈透明。
3、古柏
柏树为柏科木属属植物,双河洞景区内较常见,图中古柏树位于双河洞景区入口处,高20米,胸径105厘米,树干通直,似在欢迎四方来客。
4、干溪沟“V”形谷
双河洞景区内较常见的一种喀斯特河谷地貌,河谷横切面呈“V”字形,谷底多溪流。
5、千层岩
为寒武纪沉积的中厚层和薄层碳酸盐岩,岩层具有较好的层理构造特别是薄层岩石层层叠叠,形如千层书页。
6、水车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利用水动力的工具。用于农田灌溉及碾米等。
7、手掌峰
喀斯特缓丘谷地地貌,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相间排列,形态如平放的五指,由5亿年沉积扔碳酸盐岩组成。
8、江山如画
清澈的河水、绿色的树林、古老的房宇、美丽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山水画卷。
9、桂花凉风洞
为一地下河出口,因洞口低矮,气流汇集,地下河带动空气向外流动,洞口有习习凉风、层层薄雾,清凉宜人。
10、响水洞
为双河洞洞穴系统洞口之一,是地下河出口,位于高6米的陡崖上,因洞口水流跌下发出巨大声响而得名。
11、竹林
位于双河洞景区桂花村。竹林丛生,面积较大,微风吹过,竹海绿波荡漾,蔚为壮观。
12、农舍
位于双河洞景区桂花村,为当地较古老的房舍,群山环抱,绿树掩隐,一派恬静、古朴的农村风貌。
13、桂花龙洞
位于双河洞景区桂花村,为地下河出口,洞口高2米,宽4米,地下河流出洞后汇入池武溪。
14、何教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属峡谷型水洞,洞口海拔高度为700米,呈三角形,洞内多崩塌块石及蝌蚪。
15、杉林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有前后两个洞口,洞内支洞较多,支洞羽状排列,常见蝙蝠等洞穴生物。
16、麻黄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洞口海拔高度为710米,洞内有季节性河流,洞道宽,长度大,洞道四通八达。
17、阴阳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最下层洞穴,是地下河道,呈峡谷型,洞口高达40米,宽15米。洞中有较多巨型崩塌块石及地下河堆积砂砾。
18、山王洞
为双河洞穴系统组成部分的洞穴之一,位于桂花村后山腰,洞口高4米,宽10米。洞内化学沉积物类型多,其中卷曲石面积大,造型美,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19、古城堡
直立的节理两侧地层,由于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而形成阶梯状地形。主要由5亿年的古老碳酸盐岩组成。
20、罗堰大沟古河道
位于罗堰大沟山坡处,该处零星分布有古河流堆积的砾石。
21、罗堰大沟峡谷
为“V”字型河流峡谷,峡谷较深,相对高差达100米,两岸峰顶大致在一平面上,两岸坡度多为70°,为河流强烈下切作用形成,谷底有季节性河流。
22、皮硝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洞口呈梯形,高10米,宽20米。洞道长、规模大,石膏沉积物丰富,分布面积大,造型美,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国内具有唯一性。
23、下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属下层水洞,是地下河流的入口,洞口呈圆形,高达30米,宽13米。
24、好大一棵树(古楠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第三纪孑遗植物。常绿阔叶乔木,树形大,胸径达181厘米,高30米,具有上百年历史。
25、红豆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常绿乔木,种子和树皮具有重要的工业和药用价值。
26、睡佛
喀斯特峰丘横亘在峰顶,形如一尊沉睡的巨大佛像,由5亿年前沉积的古老碳酸盐岩在水流及构造运动的不断作用下形成。
27、山水一色
翠绿的山峦与静静的武溪河交相辉映,山水一色,构成世外桃园般恬静的田园风光。
28、奔向小康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原始、古老、封闭的山村也有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29、潺潺流水
双河水洞中流出的河水,在地面成为缓缓流动的弯弯水河,河水碧绿清澈,与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
30、溪沟小径
双河洞景区上游的喀斯特峰丛峡谷地貌,峡谷多呈“V”字型,谷底狭窄,常有小溪缓缓流过。
31、双河水洞
为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的洞穴之一,洞口有地下河流出,流量大,水质清澈,特别是在洞口较大范围内,温度常年恒定在16℃左右,冬暖夏凉,具有较高的旅游休闲和地学疗养价值。
32、石膏洞
双河洞洞穴系统的一部分。前洞口呈梯形,高5米,宽近11米,洞穴可分二层,之间有竖井相通。
33、团碓窝天坑瀑布
团碓窝天坑为地下河顶部坍塌而成,瀑布从近百米的顶部倾泻而下,水花飞溅,甚为壮观。
34、罗教洞
为组成双河洞系统的洞穴之一,洞口位于团碓窝天坑陡壁上,呈倒三角形,须攀绝壁、跨瀑布方能到达,极为险峻。
35、杨家沟水库
杨家沟下游的喀斯特水库,水质清澈,两岸峡谷风光绮丽,是开展休闲、旅游、野营的好去处。
36、杨家沟龙潭
为喀斯特泉水,在泉口处形成的深潭,因含铜而呈蓝绿色。
37、杨家沟峡谷
为喀斯特“V”型谷,谷深坡陡、植被茂密、青山翠绿、空气清新;沟底流水潺潺,泉水叮咚。
38、黎树坝古河道
位于黎树坝垭口,见河流砾古零星分布。
39、龙塘子天坑
为地下河天窗,是由于地下河顶板坍塌而形成,呈椭圆形,四周为百米高绝壁,底部有地下河出口和入口。
40、龙塘子瀑布
为一洞口瀑布,瀑布高近百米,水流沿陡壁坠落至龙塘子上水洞口的水潭中,水花四溅,响声隆隆。
41、龙塘子上水水洞
为龙塘子地下河出口,位于龙塘子天坑底部。洞口呈倒三角形,高约20米,宽15米,可与其上游的小乌龙沟曾教洞下层洞连通。
42、小乌龙沟
为龙塘子水洞上游峡谷,谷坡直立,峡谷高为宽的20倍,呈箱状。谷底为季节性溪流。
43、大乌龙沟
为龙塘子水洞上游箱状谷,谷深坡陡,植被茂密,风光独特。
44、大田坎古柏
龙塘子一带山高坡陡,人烟稀少,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生长较多高大的柏科柏木属常绿乔木。
45、古银杏
银杏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又名白果,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其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46、罗家垭口古河道
位于龙塘子水洞上游罗家垭口一带,垭口地面上出露河流砾石,砾石具有一定磨圆度,为古河道遗址。
47、叶上果
山茱萸科青荚叶属植物,落叶灌木,高1米左右,花生于叶片表面中脉中部或基部,浆果状核果近球形,呈黑色,每年5月可观赏叶上花,7-8月结叶上果。
48、迎宾大道
石膏晶洞入口前的洞道,呈管道状,洞道平坦,洞宽可达20米,洞高10米。
49、古采矿遗址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图中显示为古人采取洞中硝土熬制火药原料--硝矿的遗址。
50、曲径通幽
为石膏晶洞入口洞段,是管道形洞道,较低矮。
51、冰天雪地
洞道四周为沉积的晶莹雪白的皮壳状石膏,身入其境,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
52、冰雪洞天
洞穴内沉积的块状、针状石膏,覆盖洞壁四周,洁白如冰雪。
53、冰晶花
洞壁上沉积的石膏,结晶好,质地晶莹剔透。众多柱状石膏单晶聚合成放射状晶花,美丽迷人。
54、石膏珍珠
块状、皮壳状石膏沉积物,其表层呈果粒状,形如珍珠,镶嵌在洞壁上。
55、卷曲石厅
卷曲石是一种弯曲转折、规模较小、不受重力作用影响的洞穴碳酸钙沉积物,因该洞厅内发育此类沉积物,故而得名。
56、龙凤呈祥
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结晶轴的偏转而形成的石膏卷曲石,形态似龙飞凤舞,美丽祥和。
57、倒挂银钩
毛细水形成的石膏卷曲石悬挂洞顶,卷石弯曲度较大,呈钩状。
58、千姿百态的石膏卷曲石
钩状、树枝状、放射状、鹿角状、树根状等多种形态的石膏卷曲石,主要为毛细水及结晶轴偏转而形成。
59、石膏钟乳
含有硫酸离子的线状水流,在洞中有利的水文条件下沉积石膏,石膏由洞顶向下生长,形成石膏钟乳,由于沉积缓慢,结晶状态较好。
60、白象厅
由片状水流在洞中沉积和石膏,多呈皮壳状、帘状,因沉积物形似白象,故而得名。
61、石蛹
沿基岩节理方向沉积的石膏钟乳,粗短,厚实,成条带状,形似虫蛹。
62、万民伞
片状水流沿洞壁流动时沉积的帘状石膏(石膏瀑布),好似一巨大的伞盖。
63、石瓜
片状水流沿洞壁斜坡流动时沉积的帘状、幔状石膏。
64、彩云
洞壁片状水流沉积的皮壳状石膏,结晶好,质地油脂状,尤如天空中飘浮的朵朵云彩。
65、石膏汉堡
由洞壁沉积的皮壳状石膏、纤维状石膏和基岩组成。形似硕大的汉堡,让人馋涎欲滴。
66、玛瑙柱
为一石膏柱,呈肉红色,上细下粗,晶莹透明,其间可见较清晰的石膏石笋和石膏钟乳的连接缝。
67、晶花厅
为石膏晶洞中一厅堂,石膏较多,结晶好,常聚合成珊瑚状的晶花簇,令人叫绝。
68、石菊花
纤维状石膏沉积于洞壁,围绕一中心四周向外生长,集合成中间沉积少,四周多的菊花辨状晶花。
69、晶莹剔透
典型的燕尾状石膏晶体,晶莹剔透。
70、冰晶雪松
结晶形态较好的锥状、针状石膏单晶聚合成松叶状晶簇,形态造型奇特。
71、冰晶玉洁
由许多单个石膏晶体聚合而成的晶簇,呈放射状、燕尾状等形态。
72、吻
四周为皮壳状、纤维状石膏,中心为基岩。
73、悬吊石
石膏沉积时产生的挤压力使基岩破碎,为石膏包裹悬挂于洞壁或洞顶之上,是石膏沉积参与成洞作用的最形象证明。
74、倒石芽
为洞穴季节性封水时,洞顶基岩受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倒石芽。
75、雪花洞
从洞中基岩裂隙和节理中渗出的石膏,洁白闪亮,似漫天飞雪。
76、漫天飞雪
洞顶沿层面、节理渗出沉积的白色石膏,多成条带状沿裂隙分布。
77、石膏飞絮
石膏沉积初期的絮状石膏。
78、蚕茧
石膏沉积初期的絮状石膏,似春蚕正在编织美丽的银丝。
79、石蚕
为沿岩石节理面呈线状分布的纤维状石膏沉积,形似蠕动的春蚕。
80、石棉花
洞壁上沉积的纤维状、絮状石膏,似雪白轻柔的棉花。
81、同心结
肉红色普通石膏与含铜的兰色石膏沉积共生,界线分明。
82、玉柱洞
主要以流水沉积的石膏钟乳、石膏柱为主。石膏柱下粗上细,中间有明显的石膏钟乳和石膏笋的连结线。石膏呈肉红色,色彩艳丽。
83、水上芭蕾
洞内石膏柱,下粗上细,呈肉红色,形态优美,似翩翩起舞的水上芭蕾。
84、雨后春笋
矮小的石膏石笋,如雨后春笋般从洞底生长。
85、破土而出
为石膏石笋,质地纯洁,呈乳白色。
86、卷曲石厅
卷曲石洞中一宽大厅堂,石柱、石笋、石钟乳及卷曲石发育,尤以卷曲石最多。
87、苍海桑田
为洞内片状水流而形成的边石坝、石田及石珍珠。
88、千姿百态的卷曲石
卷曲石是一种不受重力影响,向三维空间生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弯曲曲折,形态多样,具有毛细管作用、结晶轴偏转等多种成因。
89、鹅管
洞顶渗水形成的细管状石钟乳,中心为渗水空洞,由于鹅管前端堵塞,常形成卷曲石。
90、放射状卷曲石
它们是卷曲石的聚合形态,呈放射状。
91、盘根错节
为卷曲石石枝。似发达的根系交织在一起。
92、石虾
为卷曲石石枝,酷似龙虾。
93、狼牙棒
为卷曲石。其形成前期为鹅管;后期为输水管堵塞,水流从石管裂缝横向渗出的沉积。
94、石参
为洞顶上的卷曲石石枝,由毛细管水沉积形成,形似千年人参。
95、海龙
前期为鹅管,后期由于输水管部分堵塞,水流从鹅管前端渗出沉积的卷曲石。
96、洞林福地
千姿百态的碳酸钙沉积物,色泽亮丽,形态优美,构成了一幅神奇的地下世界。
97、水下晶花
为水下碳酸钙沉积物,呈晶花状。
98、迎宾柱
为卷曲石洞内的洞穴厅堂。厅内有以石柱为主的较多碳酸钙沉积物。
99、长寿厅
厅内有较多碳酸钙沉积物,主要以石笋为主,早期规模大,后期较小,形似寿星。
100、晨曦
神秘的洞中,沿岩石裂隙方向排列的石柱、石笋,在光线的照耀下,栩栩生辉。
101、定海神针
为多根粗细均匀的细长石柱。它们是由石钟乳及石笋上、下生长相连而成,沿洞顶裂隙方向排列。
102、瑶池仙境
五彩缤纷的石田、石坝,碧绿的池水,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犹如神活世界。
103、天上人间
为泾渭分明的水上、水下沉积的复合石笋。细水石笋生长在云盆上。
104、睡莲
为池中云盆,由碳酸钙水下沉积及水面钙膜组成,似水中盛开的巨大莲花。
105、莲台
洞底水中形成的边石坝及云盆,呈多层,形如莲台。
106、石菠萝
为水下结晶作用形成的碳酸钙。由于洞穴水池长期稳定,在水中向下结晶缓慢,结晶程度高,形态奇特。
107、玉盘金樽
水面形成的钙板,后期叠加片状流水沉积形成的石幔、石帘悬挂在洞壁之上。
108、上下五千年
水下沉积的碳酸钙脱离水下环境后,在其上又进行沉积,形成一种高大的复合石笋。
109、金烛泪
由沿洞顶裂隙沉积的石帘、石旗、石幔及石笋等多种形态沉积物组成,形如燃烧的蜡烛。
110、罗汉堂
堂内以较多的粗大石笋为主,似罗汉坐禅。
111、净心池
为洞内滴水侵蚀形成的一小坑,坑中有水,水质清澈。
112、时光隧道
为大风洞前段洞道,曲径通幽,恍如隔世。
113、韦砣石
大风洞中沉积的丘状石笋,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114、卷帘石
薄层水流沉积石幔、石帘,由于含有泥质而呈褐色。
115、群仙聚会
洞中的石柱、石笋及石钟乳,造型奇特,拟人拟物,极具观赏价值。
116、听经
众多的石笋,或胖或瘦,参差不齐,似一群有道僧侣在聍听高僧传经。
117、蓬莱仙境
巨大的洞厅内,有较多形态多样的沉积物(石笋、石钟乳、石帘等),使人犹如置身于神话世界。
118、万箭齐发
洞顶上的众多鹅管似千万支利箭在弦,一触即发。
119、石瀑坠潭
洞穴流石--石幔、石帘,犹如瀑布飞泻洞底水潭。
120、千秋田
由洞底片状水流形成的边石坝及石田。
121、舍利塔
大风洞中的塔状石笋,高达15米,直径可达3-5米,形如宝塔。
122、菩提树
由溅滴水形成的叶片明显的塔松状石笋,造型奇特,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科研及旅游观赏价值。
123、玉柱
大风洞中的粗大石柱,由后期质地洁白的碳酸钙沉积,覆盖于早期褐色沉积物之上而形成。
124、托塔天王
沿洞壁流动的片状流水形成的阶梯状石幔、石帘,规模宏大,形态优美。
125、母子石
大风洞中石笋,粗细各异,拟人拟物,相映成趣。
126、柳树成荫
由洞顶的石旗、石幔及钟乳向下生长及洞底的石笋向上长高连接而成石柱,在灯光的照射下,色泽艳丽。
127、斜塔
洞穴内塔状石笋,高8米,直径1.5米,石笋表面有后期流水作用痕迹。
128、流石壁挂
片状水流沿洞壁斜坡形成的巨大梯状石帘,高8米,宽10米,气势宏伟。
129、观音洞
为大风洞中一厅堂,因厅中一复合石笋形似观音坐禅而得名。
130、蜗牛石
洞内渗滴水形成的较低矮石笋,形似缓慢蠕动的蜗牛。
131、水母石
洞内片状流水形成的帘状石笋。
132、蘑菇云
为大风洞中的复合石笋,前期为杆状,后期为丘状,下细上粗,形如蘑菇云团。
133、吊钟
为一形态优美的复合石钟乳,前期较细,后期水流沿石钟乳前端向四周扩散,沉积盘状钟乳,形态如巨大吊灯。
134、空中楼阁
由洞内多种形态碳酸钙沉积组成,主体为一位于洞顶和洞壁间的巨大石盾,盾下为参差不齐的钟乳群和杆状石柱。
135、旗阵
景点因洞顶分布众多参差不齐的石旗而得名。洞底生长较多石钟乳。
136、佛光普照
众多石笋、石柱、石钟乳,造型各异形态逼真,光线照耀下,似天堂,似神仙福地。
137、石塔
为一塔状石笋,其高度达10米以上。由下至上,石笋直径逐渐变小,层层叠叠,似石塔耸立。
138、观音阁
观音阁为一洞厅,厅内有较多石笋、石柱及石帘。厅的底部为水池,在池中沉积的云盘上,又由滴水沉积了细小石笋,似观音稳坐莲。
139、南海神针
为一上下粗细均匀、直径小、高度大的竹状细长石笋,表明碳酸钙沉积时,滴水位置稳定,沉积均匀。
140、天生桥
由于洞穴底板沉降,造成洞内碳酸钙沉积物悬空,如吊桥。
141、岁月流痕
洞顶基岩受水流侵蚀溶蚀形成的流痕,由此可判断水流的流动方向和溶蚀强度。
142、柑子树洞
位于让水景区,洞口高8米,宽6米,洞内有河流砂砾堆积。
二、让水峰丛槽谷景区(属双河洞地质公园一部分)
143、大洞
洞口位于让水槽谷某一峰丘的底部,洞口呈现弓形,是一落水洞,其附近地表水由此潜入地下。
144、大洞天窗
为大洞洞顶的窗口,是由于洞顶岩层的崩塌而形成。天窗之下见较多巨大崩塌石块。
145、石鸡沟洞
位于石鸡山山腰处,洞口形态呈倒三角形。
146、麻王洞
位于让水香树湾谷内,为一出水洞,洞口呈长条形,高60米,宽30米,洞中地下河水冰凉甘甜,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
147、小鹰岩
为一洞穴,洞口朝向南西向,呈锁孔状,高40米,宽30米,洞内有一50米高的瀑布。
148、莲花洞
为一水洞出口,洞口高80米,宽8米,洞内有瀑布。
149、云峰飘渺
位于让水峰从槽谷景区内,山峰呈较规则的锥状、金字塔状,在雾中时隐时现。
150、拇指峰
在让水峰丛槽谷景区,山峰浑圆细长。它发育于寒武系娄山关组地层之中,形如手指。
151、盘山公路
让水峰丛槽谷景区,谷底与山顶相对高差达800-1000米,公路蜿蜒曲折,似银蛇盘旋。
152、嵌壁滴泉
为地下河出口,洞口低矮,洞内河中有蝌蚪。
153、仙鹤穿洞
穿洞发育于寒武系娄山关组古老的地层中,由水流沿地层裂隙溶蚀、侵蚀而成,悬挂山崖上。
154、观景台
位于让水峰丛槽谷分水岭上,地势较高,由此处俯瞰,让水槽谷风光尽收眼底。
155、山路十八弯
由宽阔水分水岭高峰俯瞰让水槽谷,可见盘山公路弯弯曲曲。
156、脸谱奇观
让水峰丛槽谷区的喀斯特山峰,多受节理控制,节理面陡立,经流水溶蚀,形成唯妙唯肖的岩壁景观。
157、人间仙境
让水峰丛槽谷景区山顶,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似人间仙境。
158、碧波万顷
由让水峰丛槽谷山顶远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山峦起伏,绿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159、远古人家
在让水槽谷深山之中,人与大自然融合相处,原始、古朴、恬静、安祥。
三、宽阔水生态景区(属双河洞地质公园一部分)
160、一线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的峡谷,多由构侵蚀作用形成,较为狭窄,两壁直立,似刀砍斧劈一般,身临其境,仰望天空仅见一线,故名一线天。
161、珙桐
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为蓝果树科珙桐属的单种属植物,分布于宽阔水太阳山--金林山一带,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花似白鸽,又名鸽子树。
162、亮叶水青冈
宽阔水亮叶水青冈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水青冈属落叶乔木,第三纪孑遗植物。
163、宽阔水生态农庄
宽阔水生态农庄是宽阔水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服务中心。
164、金林山原始森林
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珙桐、红豆杉及亮叶水青冈等孑遗植物保存地,最高点海拔高度为1767米,山峰呈北西条带状展布。
165、林间小径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曲径通幽。
166、亮叶水青冈
宽阔水亮叶水青冈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水青冈属落叶乔木,第三纪孑遗植物。
167、珙桐
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为蓝果树科珙桐属的单种属植物,分布于宽阔水太阳山--金林山一带,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珍贵的观赏树种,因其花似白鸽,又名鸽子树。
168、宽阔水水库
位于宽阔水景区南端,由多个山洼连接而成,四周群山环抱,湖水碧绿清流澈,微风起处,波光粼粼。
169、林波荡漾
宽阔水林区是一片原始森林,生长有多种第三纪、白垩纪孑遗植物,植被类型多样,覆盖率高,郁郁葱葱。
170、飘水岩瀑布
位于宽阔水水库南1公里处,为一深约70米,宽20米的大迭水,可分三级,水流直泻而下,水花飞溅,雾气升腾,蔚为壮观。
171、飘水岩峡谷
位于飘水岩瀑布的下游,峡谷高70米,宽15米,极为壮观。
四、芙蓉江峡谷景区(属双河洞地质公园一部分)
172、大涧峡
为芙蓉江峡谷上游河段,峡谷呈“V”字型,两岸山峰高100-200米,形成于三迭系碳酸盐岩中。
173、峰丘平台
为芙蓉江峡谷地貌,峡谷两岸山峰较低,相通对高差为50-100米,属喀斯特峰丘洼地。
174、壁挂
为芙蓉江峡谷岸坡的小型褶曲构造,褶皱强烈,其形成与沿河方向的断裂有关。
175、高峡平湖
位于芙蓉江峡谷朱老村电站附近,大坝横切峡谷,库内变为高峡平湖,景观秀美。
176、神鹰峰
位于芙蓉江峡谷两岸峰丘,相对高差50-100米,造型优美,图中山峰似一振翅待飞的神鹰。
177、情侣树
芙蓉江峡谷山峰不仅造型优美,景观奇特,而且植被发育良好,名木古树众多,有的成双结对,故名情侣树。
178、白龙马
芙蓉江峡谷岩壁,由于流水的作用,色调呈白色,似白龙马在江中饮水。
179、黄鱼峡
沿芙蓉江峡谷募坝段有较多的泉水及暗河出露。暗河盛产黄鱼,每逢雨季,黄鱼经常从暗河中游出,该段峡谷因此而得名。
180、牛肝马肺
地表水流在峡谷岸壁上沉积的碳酸钙物质(灰华),多空洞,呈蜂窝状悬挂于峡谷壁上。
181、蛤蟆石
芙蓉江峡谷两岸,奇峰异石众多,形态逼真。
182、雾中行舟
芙蓉江峡谷,风光秀丽,宽阔的江面上,云蒸霞蔚,一叶扁舟在雾中时隐时现。
183、镇江石
芙蓉江峡谷岸边的山峰横亘江边,似镇江巨石。
184、千门洞
芙蓉江峡谷的山峰由于水流溶蚀,洞穴众多,千疮百孔。该景故名千门洞。
185、断壁峡
该段芙蓉江峡谷谷坡陡立,多为断层或节理面,故而得名。
186、峡谷飞虹
峡谷位于募坝段,河谷宽阔,水流平缓,铁索桥似空中彩虹飞架两岸。
187、猴子岩
为一断层面,断层面近于直立,方向南西,横切峡谷。
188、黄鱼洞褶曲
为一小型褶皱构造,位于峡谷岸坡,沿断层派生,可用于推断断层上、下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189、X型构造
为岩层节理,多交叉出露,成“X”型。
五、独立景点(属双河洞地质公园一部分)
190、竹林湾帚状构造
位于温泉断层带上,为若干弧形断裂排列方向趋近断面一端收敛,另一端向外撒开,似扫帚。
191、绥阳温泉
为温度38℃的低温热泉,属硫酸、碳酸钙型水,水流量为3.4L/s,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192、温泉凉风洞
位于温泉集镇,洞口呈圆形,高2米,有较强气流由洞中吹出,洞口附近全年温度保持在12-14℃,冬暖夏凉,为天然大空调。
193、雄鹰展翅
山峰位于温泉集镇207省道旁,云雾缭绕,其山体形态秀丽奇异。
194、水磨房
是一种利用水动力的古老工具。主要用于碾米。
195、羊家窝洞
位于温泉集镇大峰山山腰处,洞口高8米,宽15米,为一竖井。
196、公馆桥
为一单孔石拱桥,建于1906年,全长70米,跨度23米,宽7.2米,高18米。是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197、古驿道
为古代绥阳县和正安县的必经之路,现已废弃。
198、金钟山寺
位于双河洞景区金钟山顶,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寺,为佛教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