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4 09:13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碑文
吕金华

让水峰丛槽谷

  两个大致平行的断层之间的陆地下沉形成谷地,谷地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岩层较坚硬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山峰,组成峰丛,让水峰丛槽谷就是这样形成的。槽谷中有许多溶洞,主要的有柑子树洞、大洞、石鸡沟洞、麻王洞、小鹰岩洞、莲花洞、嵌壁滴泉等,洞中多有地下水。小鹰岩洞、莲花洞中还有地下瀑布。谷中山峰多呈较规则的锥状和金字塔状,如拇指峰、猛犸峰、脸谱峰等,构成了典型的峰丛槽谷喀斯特组合地貌形态。

让水洼地

  由于两个断层之间的地方相对下沉为四周最低点,就形成了让水槽谷洼地。在洼地中一座峰丘的底部有一个落水洞,是岩层断裂错位而显露出来的地下溶洞,名叫大洞,大洞中有一处天窗,是由于洞顶岩层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流入洼地的地表水由此潜入地下,使这个洼地成了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漏斗。

莲 花 洞

  莲花洞为一水洞出口,洞口高80米,宽8米,洞的后端有一处20多米高的三级地下瀑布。地下瀑布是地壳发生垂直错动,使水洞前后段发生垂直位移形成的。莲花洞中的流水也有丰枯的季节变化。丰水时节,水流从洞中涌出,在洞外形成一道瀑布。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2.31平方千米,东西宽19千米,南北长20千米,位于北纬28°06′25″~28°19′25″,东经107°02′23″~107°14′09″,是岩层向上弯曲拱起的背斜山地。保护区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其中以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了丰富典型的地表、地下立体双层喀斯特地貌结构,主要表现为峰丛、峡谷、槽谷、洼地、溶洞、地上和地下瀑布等组合形态。地表原始森林共有植物1805种,其中有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濒危植物41种;有各种动物6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50种和鸟类171种,使这里成为了全国最典型的亮叶水青杠聚生地,重要的黑叶猴栖息地,和世界重要鸟区--中国三大观鸟胜地之一。

大 鱼 泉

  该泉出露高程为660米,补给区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西部让水一带,平水期流量为每秒436升,洪水期流量达每秒2-3立方米。该泉有三大特点:一是水的颜色因含铜而呈深绿色,注入池武溪形成“泾渭分明”现象;二是每逢炎热少雨季节,地下水补给不足,弯曲的洞道就会产生虹吸现象,形成间歇泉,每1小时左右出一次水;三是常有大大小小的细鳞鱼和小黄鱼从泉中涌出来,向池武溪游去,大鱼泉因此得名。

公 馆 桥

  这座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7-1910年),采石于附近姚坪山,是正安州知州郎承谟创建,为黔北第一大独拱石桥,称为“正南第一桥”。桥以方条石砌成,全长72米,跨度23米,宽7.2米,基脚与桥面护栏通高18米,桥南有石级47级,桥北有石级40级。桥两头雄踞着4头各1.5米高的石狮,桥栏上雕刻着鲤鱼跳龙门、神仙下棋等神话故事图,以及奇花异草、古禽怪兽图案,和多幅对仗工整的对联。

龙塘子天坑

  龙塘子天坑为地下河天窗,是由于地下河顶板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呈椭圆形,四周绝壁高达百米,生长着斯栗栲原始林。一帘瀑布从近百米的高山上悬垂下来,跌入龙塘。塘水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两栖动物--大鲵出入。坑底有两个洞口,东部的洞中有地下水源源涌出,向西部的洞缓流而去,是一个观察地下河流动情况的好地方。

响 水 洞

  响水洞是一个地下河出口。碳酸盐岩地区,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能在地下溶解出许多通道,有些地方的通道会扩大成洞穴。由于响水洞洞口位于6米高的陡崖上,有泉水从洞口涌出,跌下悬崖形成瀑布。瀑布下有一个岩腔,是瀑下的潭水长期翻涌掏挖,侵蚀而成。响水洞是因瀑布下跌发出声响而得名的。

麻 王 洞

  该洞是一个出水洞,洞口高60米,宽30米,呈长条形,洞中地下河水,使人觉得夏天冰凉,冬天温暖。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地下水源头较远,又深处地下,几乎不受地面气温影响。夏天水温低于气温,冬天水温高于气温,便给人带来了夏凉冬温的触觉感受。洞中水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

小鹰岩洞

  该洞洞口呈锁孔状,高40米,宽30米,洞内有一50米高的瀑布,洞口上端岩面形似鹰脸。地壳的垂直错动,使洞道前后段发生了上下位移,地下水从较高的洞段流入较低的洞段,就形成了地下瀑布。地下瀑布还会对瀑后岩壁不断侵蚀,使瀑布位置向上游退移,这种现象称为溯源侵蚀。洞口上端的鹰脸岩面,是长期风吹、日晒、流水侵蚀,导致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芙蓉江峡谷

  这是一处长4公里的峡谷,从上至下,分为断壁峡、黄鱼峡、大涧峡三个峡谷,被誉为小三峡,是河流对松软岩石进行切割形成的。小三峡的谷壁并不完全垂直,多为不规则形态,是因为岩石硬度不同,切割程度不一致造成的。其间有因可溶性碳酸盐岩被流水侵蚀或沉积而成的丘峰洼地、神鹰峰、白龙马、牛肝马肺、蛤蟆石、镇江石、千门洞等景观;有因岩层发生断裂或弯曲形成的猴子岩、壁挂、黄鱼洞褶曲、X型构造等景观。褶曲是由书页一样平行的多层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多处弯曲形成的;X型构造是平行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形成的。

麻 黄 洞

  该洞洞口海拔高度为710米,洞内有季节性河流,洞道宽,长度大,四通八达。地下河流跟地面河流一样,其季节性是受地面补给水源的影响形成的。降水多的季节,地下河水量丰富,降水少的季节,地下河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就形成了地下季节性河流。

阴 河 洞

  该洞是组成双河洞洞穴系统最下层的洞穴之一,是一条地下河道,呈峡谷型,洞口高40米,宽15米。洞中有较多巨型块石及砂砾。巨型块石,是洞中顶棚巨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下来的。砂砾是地下河长期对洞中石块侵蚀、冲刷、搬运、堆积而成。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可以使地壳抬升,使地下水位下降。阴河洞就是在地壳抬升中形成的最下层水洞。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4 09:15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12-10-4 09:18 编辑

双河溶洞的故事(一)
吕金华编写

乌金照明
--山王洞的传说

  在双河洞地质公园风景区山王洞,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寨里有个老人上山去打笋子。他打呀打呀,不知走了多远,打的笋子背不动了,就坐下来剥壳。他剥呀剥呀,等到剥完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老人回不了家,就在林子里乱钻,不知钻了多久,远远地看见前方有了光亮,老人很高兴,就朝着光亮走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在发光,可以照着人走路。老人搬了搬石头,石头很沉,搬不动,只得敲下一块系在腰间,作为照明用,又把头上的盘帕解下拴在石头上作了个记号,就背着笋子寻路回家了。回到家,他把腰间的石块放在箱子里,就倒在床上睡熟了。老人太疲倦,等到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他赶忙打开箱子一看,不好,石块不见了。他找呀找呀,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还是找不到。他心里说:“找不到算了,请两个人去把山上那块大的抬回来不就得了。”于是,他就叫上寨里最有力气的两个年青人和他一起去抬那块会发光的石头,可是不但不见了石头,连盘帕的影子也没有了。老人无奈,只得吩咐下山。晚上,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的仙人捧着他的盘帕走来,对他说:“我就是为你照明的乌金,特给你送盘帕回来。”说完,立即化成了一块闪光的石头。老人一觉醒来,发现盘帕已经包在了自己头上。从此,这个寨子就取名叫乌金寨了。后来,人们在山上发现了水晶洞(又叫山王洞或桂花洞),钻进洞中一看,到处的石头都是晶莹明亮的。有人说,这就是老人见到的乌金。

怒斩妖龙
--大鱼泉的传说

  在双河洞地质公园景区池武溪右岸,有一口泉名叫大鱼泉,出露高程为660米,补给区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西部让水一带,平水期流量为每秒436升,洪水期流量达每秒2-3立方米。该泉有三大特点:一是水的颜色因含铜而呈深绿色,注入池武溪形成“泾渭分明”的现象;二是每逢炎热少雨季节地下水补充不及时,便会因虹吸现象形成一个间歇泉,每1小时左右出一次水;三是经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从泉中涌出来,向池武溪游去。关于大鱼泉奇特的自然现象,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大鱼泉处原是一个山洞,洞中一股清泉涌出,是村人汲水的地方,后来一条妖龙占据了山洞,经常吞食前来挑水的村民,村民们非常气愤,就请来一位道法高深的师公收拾它。师公急忙挥剑向龙头刺去,妖龙惧怕宝剑发出的金光,回身便走,谁知还是迟了一步,一条尾巴被师公斩了下来。妖龙的血流了七天七夜,后来,山崩塌了,将妖龙封在了洞中,妖龙翻呀滚呀,虽不能脱困而出,却把水搅绿了。所以至今一年四季从不清澈。许多大鱼受不住妖龙的搅扰,都纷纷挤出洞来,向池武溪游去,人们于是把这里叫做斩龙溪或大鱼泉了。

寨主舍身
--温泉的传说

  在双河洞地质公园有一处温泉,水温常年38℃,属硫酸、碳酸钙型水,水流量为每秒3.4升,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关于温泉的形成,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这眼泉是通东海的,从不枯竭,但有一年却忽然枯竭了。人们钻进泉眼,看到泉口被东海龙王严严实实地堵了十二道墙。一个姓温的寨主气极了,叫一个小伙子在泉口不停地敲锣,自己将一双草鞋脱在泉口,钻进泉中去,要砸十二道墙和拖龙王出来讲理。到了第七天早上,泉口边那双草鞋突然一个劲地乱跳起来,非常好笑。敲锣的小伙子被逗得捧腹大笑,便忘记了敲锣。不一会儿,只见温寨主拖着龙尾巴气喘吁吁地往外跑。跑到泉口,只听见轰隆一声,两块巨石落下来将泉口关死了。温寨主身子关在里面,头露在外面。小伙子后悔莫及,使劲敲锣。温寨主说:“没有用了,快砍下我的头吧,不然我的头变成了石头,有水也流不出来了。”温寨主死了,而泉水又长流不息,还带着他体温的哩。从此这口泉被人们叫做了温泉。

阴河神龙
--阴河洞的传说

  在双河洞地质公园景区有一个阴河洞,阴河洞是一条地下河道,呈峡谷型,洞口高40米,宽15米。洞中有较多巨型崩塌块石及地下河堆积砂砾。关于阴河洞,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有一年天大旱,田土都干得裂开了大口子。山上仅有的一眼泉水,也被山神喝干了,他还大口喷着烈火,把庄稼都烤死了。这件事被住在阴河洞里的一条巨龙知道了,他非常同情老百姓的艰辛,便裹着彩云,闪着金光,从洞中飞出来,跟山神斗在了一起。巨龙跟山神斗来斗去,整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斗败了山神。巨龙咬断了山神的脖子,把山神给咬死了。然后,巨龙又夹着乌云和雷声下了一场大雨,救了庄稼和山民。因为它是从山洞的阴河里飞来的,所以人们都叫它阴河龙,把这个洞叫做阴河洞。

麻黄奇人
--麻黄洞的传说

  双河洞地质公园有个麻黄洞,洞口海拔高度为710米,洞内有季节性河流,洞道宽,长度大,四通八达。关于这个洞,当地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夜里,寨里人在院坝边歇凉时,隐隐约约听到山上有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于是大家就举着火把上山去看看是何人在山上敲打。可是他们找遍了整座山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而叮叮当当的声音却在不断传来。有一个人摔了一跤,爬在地上时,忽然听到敲打声是从地下传来的,大家十分好奇,决定打个洞进去看看。打了好多天,终于把洞打成了,人们发现山是空的,里面有一群一尺高的小人,赤裸着身子,全身上下麻黄麻黄的,在拿着锤子敲敲打打,似乎是在寻找什么宝贝。他们每人的耳朵上挂着一个小灯笼。小人们见有外人进去,就全部都化成一股风不见了。从此,这个洞就被人们叫做麻黄洞了。

神龙潜水
--大洞的传说

  大洞位于双河洞地质公园让水峰丛槽谷景区,一个大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中一座峰丘的底部,洞上峰丘如一头静伏的巨怪。洞口呈弓形,是一落水洞,附近地表水由此潜入地下。洞中有一天窗,是由于洞顶岩层崩塌形成的。关于大洞的形成,有这样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这个洼地中,因为水排不出去,所以年年涨洪水的时候,人们就担惊受怕,总担心自己的田地和房屋被水淹了。有一年真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洪灾,洼地被淹成了泽国,不但淹死了庄稼,还淹没了村民们的房屋。这件事被东海的一条龙知道了,他非常同情这里的老百姓,决定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便从东海底打了一个洞过来,由于估计得不太准,他钻出来时,一看自己在洼地边的一个小峰丘上,水在下面,还是消不出去,又回到洞中,再从峰丘脚下打出来。这一来,洼地中的积水就从这个洞中流到东海去了。而在峰丘上又留下了一个天窗。这个洞就这样留了下来,也使这里再难形成水乡泽国了。

神鸡化石
--石鸡洞的传说

  在让水槽谷峰林景区有一个石鸡洞,石鸡洞位于石鸡山山腰处,洞口形态呈倒三角形。关于石鸡洞的形成,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这里曾有一个张恶霸,残酷地剥削压迫他的长工们。这些长工天天披星出门,戴月归家地劳作,十分辛苦。而且由于他们没有时间概念,怕起迟了被张恶霸毒打,所以常常半夜就起来劳动。有一只神鸡知道了这件事,决定帮助他们,就每天天亮前站在山上长鸣,给长工们报时。这个张恶霸知道了是神鸡在给长工们报时,就起了黑心,决定把神鸡除掉。一天夜里,张恶霸带着几个狗腿子偷偷去抓神鸡了。谁知神鸡见不得凡人,见了凡人就要化成石头。这时,神鸡正要张口长鸣,突然看见了张恶霸,就化成了石鸡。张恶霸恼羞成怒,和狗腿子一起张弓搭箭向石鸡射去。突然,山腰处裂开一个大洞,洞中飞出几只石鸡蛋来,恰好打在张恶霸和他的狗腿子们的两眉之间,张恶霸和他的狗腿子们全被打死了。从此,山上就多了一个石鸡洞和一块形似石鸡的石头。

麻脸精灵
--麻王洞的传说

  麻王洞所在地为让水槽谷峰林景区美妙的香树湾峡谷,是一个出水洞,洞口高60米,宽30米,洞中地下河水冰凉甘甜,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关于麻王洞的得名,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个郎中去山中采药,那天他来到了香树湾峡谷,看到这里有一个出水洞,就想进去歇歇,这时,他一抬头,忽然看见洞口顶的悬崖上有一只磨盘那么大的野灵芝,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奇药啊,他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攀上悬崖,费尽了全身力气才采到了这只灵芝。他从悬崖上下来,早已精疲力竭了,就决定到洞中去好好地睡上一觉。他还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卖了大灵芝,赚了不少钱,修建了大房子,还讨了几房姨太太,从此再不上山去采药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睁眼一看,面前竟坐着一个很高大的麻脸精灵,咧嘴龇牙,两眼发光,手中正捧着那只巨大的灵芝。郎中吓得连声叫道:“山神爷爷饶命啊!山神爷爷饶命啊!”那麻脸精灵说:“我不是山神爷爷,我是麻王,是王母娘娘派我来这儿专门守这只大灵芝,刚才我有事走了一会,你就把它采了,真是罪该万死呀。”麻王说完,就带着郎中,腾云驾雾向天庭飞去,去见王母娘娘去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洞称为麻王洞了。

巴蛇吞象
--象骨山的传说

  在让水峰丛槽谷景区,有一座山叫象骨山。相传,过去这里有一种蛇叫巴蛇,非常大,有八千尺长。一次,一头山一样高大的大象跟巴蛇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搏斗,一直斗了七天七夜。后来因为大象没有巴蛇耐饿,以致力乏而被巴蛇一口吞下肚去。大象在巴蛇的肚子里慢慢消化,经过三年的时间,肉才被消化完,而骨头却无法消化了。巴蛇只好将象骨吐出来堆在地上,时间一久,这些象骨就成了一座象骨山。后来,这条巴蛇又被后羿撞上,在搏斗中,被后羿杀死,这条蛇的骨头节节断开,化作了山谷中的乱石。

神笛仙翁
--小鹰岩洞的传说

  在让水槽谷峰林景区有一个小鹰岩洞,小鹰岩洞洞口呈锁孔状,高40米,宽30米,洞内有一50米高的壮观瀑布。洞口上端岩面形似鹰脸,双眼有神,仪表威严。相传,古代这里有位神笛仙翁,他雕刻了狮呀、象呀、狗呀、马呀的许许多多动物,栩栩如生,只要他把神笛一吹,这些动物就会跟着他笛音的韵律翩翩起舞,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海龙王的耳朵里,海龙王就要来抢。神笛仙翁见海龙来抢,就吹笛让他的雕塑品全部钻进洞中躲藏起来,并让他雕的一只威猛的神鹰守在洞口,使海龙王不敢进洞抢宝。后来,那些动物就成了洞里的钟乳石造型,而神鹰的脸面就永远留在洞口顶上了。其实,洞中千姿百态的石钟乳造型,是流水长期对可溶性碳酸盐岩溶蚀形成的;洞口顶上的鹰面,是因为岩石长期风化的结果。

仰天长眠
--睡佛、手掌峰和古城堡的传说

  在双河洞地质公园景区池武溪岸边,有三座奇异的山峰,一座形似睡佛,一座形似手掌,一座形似古城堡。关于这两座奇异山峰的成因,有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古时候曾从这里走出去一位姓李的将军。李将军为了修练兵场,从云南推了几座山到达这里,挡在了他自家的门前。他母亲生气了,叫手下人杀了一条狗,将狗血淋在黄豆上,把狗毛撒在竹子上,破了她儿子李将军的撒豆成兵术和破竹成兵术。后来,一位云南将军来攻打李将军,由于李将军施展不出法术,气得一掌拍在山岭上,将他推来的大山拍出了五个手指印,就成了今天形似手掌的手掌峰。后来,李将军被俘了,午时三刻就要问斩,他对儿子说,他死后,不用埋葬,让他仰天长眠,永远望着家乡的天空。他死后,他的儿子照他的话办了,说来也怪,李将军的尸体刚落地,身子越来越长,而且人与山浑然一体,就成了今天的睡佛山。他修建的古城堡也随之化成了形似城堡的石山景观--古城堡。

让水独指
--让水峰丛槽谷景区的传说

  让水峰丛槽谷景区有一些自然景观的得名,跟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相传古时候,分水岭下有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一天在分水岭上捡了一个右手只有一个大拇指的婴儿,取名让水。这婴儿很特别,三天就长成了大人,而且无论是翻土、织布都要十个人才比得上他。让水右手的独指很神奇,只要用它在巨石巉岩上点点戳戳,凡被他点过、戳过的岩石,就变得像糯米团一般松软。让水好玩,就将这些糯米团般的岩石捏成鸡呀、鹰呀、大象呀、人脸呀等等。日子一久,这些岩石又恢复了硬度,今天让水谷中的各种奇特造型的山峰,就是这样形成的。让水独指神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县太爷耳朵里。县太爷早就听说过,分水岭是一座大宝库,而开启宝库之门的钥匙,就是一个人的独指头,就这样他打起了让水的主意。县太爷带人来抓让水了,可是县太爷的兵丁全不是让水的对手,不过让水还是答应开启宝库。让水带着县太爷一伙人,来到小鹰岩处,将独指伸进小鹰岩下一个锁孔一样的洞里。石门开了,珠宝放出光来,县太爷一伙人争先恐后地钻进了宝库。这时,让水将独指取出,石门自合,将县太爷一伙人全关在了里面。留在洞外的捕快狗急跳墙,挥刀向让水砍来,让水不慌不忙,用独指向天地之间一指,刹时狂风大作,一块千钧巨石从天而降,把捕快头儿砸得粉碎。这块巨石至今还在观景台上,大家称它为“飞来石”。让水不见了,他的独指却化成了拇指峰,耸立在让水峰丛槽谷之中。

悟空降妖
--芙蓉江峡谷景区的传说

  温泉镇芙蓉江峡谷景区长4公里,下游被一水电站大坝截断,形成高峡平湖。从上至下,分为断壁峡、黄鱼峡、大涧峡三个峡谷,既有长江三峡之险,又具桂林山水之秀,被誉为小三峡。其间有丘峰平台、壁挂、神鹰峰、情侣树、白龙马、牛肝马肺、蛤蟆石、镇江石、千门洞、峡谷飞虹、猴子岩、黄鱼洞褶曲、X型构造等景观。如于雾中行舟于高峡平湖之间,再悠悠扬扬放歌一曲,真是一件人间美事。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哩。相传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遇到了芙蓉江,江上有一个蛤蟆精作怪,设计将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掳到了他的老巢千门洞里。还悬挂些施了魔法的牛肝马肺,令孙悟空目眩神迷。孙悟空久战蛤蟆精不下,只得前往南海紫竹林求观音菩萨相助。观世音菩萨在她的紫竹林假山上取了一块石头,就跟孙悟空前来镇妖。到了芙蓉江小三峡上空,观世音抛下石块,那石块落到江中就成了那块镇江石。蛤蟆精被镇江石破了妖法,被观世音菩萨锁在了岸上,化成了蛤蟆石。唐僧的白龙马被芙蓉江小三峡的风光迷住了,取经回来后,就到这里来修行,江边那块白龙马饮水的岩石,就是他在那儿显身。据说当年孙悟空曾化着一只老鹰去啄蛤蟆精,也曾一金箍棒劈掉了半座大山,所以这里还留下了神鹰峰、猴子岩等美丽的景观。还有那些岩层上的褶皱和断层,据说都是当年孙悟空金箍棒打出来的哩。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4 15:08

10月4日9:50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243&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4 17:46

10月4日 15:20
http://my.ku6.com/watch?v=aK1-7_im4frvoWeHp6qJng..#share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4 17:50

10月4日
http://www.v1.cn/v/2012-10-4/1349318101359.shtml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5 11:14

10月5日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257&itemId=16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0-05 21:57

羡慕之极,心向往之。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6 14:10

羡慕之极,心向往之。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0-5 21:57

哈,那就移民贵州绥阳吧!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6 14:21

总有许多故事让人感动
央视探秘双河洞专题直播报道现场侧记
来源:  作者:石芝谋 余洋  编辑:外宣中心  日期:2012-10-06  点击率:97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9月29日,央视直播探秘双河洞启动仪式在温泉隆重举行,标志着央视探秘双河洞专题直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而为了把这次直播活动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县委宣传部从9月初与央视考察组对接后,迅速抽人成立了一个工作组,负责专门与央视联系,全面配合央视抓好宣传,提升绥阳知名度。

此次央视直播活动时间之长、力度之大不仅在我市尚属首次,对于直播地下溶洞探秘节目在中央台也是首开先河。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直播活动,市委书记廖少华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茂松对这项活动提出要高规格、高效率、全方位,竭尽全能配合好央视及相关地质专家做好此次直播活动,力争把直播活动办得精彩、做得完美,达到宣传绥阳、推介遵义的目的;县委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尹恒斌对做好这次活动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相关县领导把任务具体分工,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确保直播活动有序开展万无一失。

我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力度小,底子差、基础薄,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此次中外地质专家联合科考专题直播的重点是洞穴探秘、地质科考,但借助于央视收视率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对于宣传绥阳、推介绥阳来说无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确保直播活动顺利进行不但包含着组织保障机构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汗水,更是承载着全县55万人民的殷切期盼!唯有配合好央视直播工作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直播活动顺利开展零差错、无纰漏,才能给全县55万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次直播活动的直播点选在双河溶洞的天坑和龙潭子,从水晶温泉前往直播点大概有15公里的车程,并且还有一段是陡峭的山路,崎岖蜿蜒、路途艰险。加上天空不作美,近来总是细雨绵绵,车行山路间,弯急坡陡,路面湿滑,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落差极大的悬崖,每天运送工作人员到现场的驾驶员们细心行驶,把安全放在第一。这里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独特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

真正的直播活动是从3日至7日,就是这5天时间,但前前后后繁琐的准备工作,远不是5天直播画面里的精彩内容可以概括。从几十个央视工作人员的生活吃住行到现场直播工作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头绪多、任务重。我县是首次承办这样大型的直播活动,承担此次直播活动的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安保、医疗救护、宣传等各个工作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中,相互配合,积极协作。特别是从各单位抽调来的干部职工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的工作态度无不让人称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后勤保障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一些工作不但得及时跟进,而且还要面面俱到,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直播活动的正常开展。此次从各单位抽调了几十名精兵强将,就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不能有一点闪失。

绥阳县委宣传部作为承办此次直播活动的牵头部门,凡事都要比别人多尽一份心、多献一份力,县委宣传副部长郑强每天都在直播点调度相关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一早一晚两个来回,每次回来都是满身泥巴,疲惫不堪。“每次接到央视人员的电话,我都是说‘马上、要得’,不会说‘不’,你不晓得这‘马上和要得’你要做出好多事,”提到后勤服务,声音都已经嘶哑了的县委宣传部干部李华令更有发言权。自从央视直播先期工作组到达我县后,李华令就一直负责与他们对接,十多天来,他一直在现场为后勤服务忙碌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薇每次在现场看到他,都肯定其工作。央视工作组都对他工作的负责、认真、到位大加赞赏。10月3日,本是他41岁生日,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婉言谢绝了亲朋好友们为他准备的庆祝活动。

“东哥,你母亲病重了,你家里的人叫你马上回去”,当同事匆忙跑来把这一消息告诉向东时,向东沉默了一会儿,掏出手机走出门外,应该是向家人询问具体情况,没过多久,向东走了进来,说道:“没事,家里面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先把这边的事儿忙完了再回去吧!”尽管同事再三劝说让他先回去一趟,但向东坚定的眼神却让同事们欲言又止,这就是脾气倔强、做事尽心尽责的向东,向东是我县文旅局一名普通干部,为人和善、耿直,热心肠的向东不但在单位里人缘好,与央视工作人员及地质专家们更是打成一片,大家都爱叫他“东哥”。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及相关物资设备能够及时送达直播点,县里专门从各部门抽调了13名司机及13台越野车,每天守候在直播点随时等候调遣,司机们知道此次直播活动任务重、责任大,相关物资设备的及时运送是直播顺利开展的保障,所以都不敢掉以轻心,心中也无任何怨言。随着直播活动的深入推进,原本抽调的13台越野车已不能满足运送需求,10月3日,又从三个单位抽调了3台越野车,从蒲场镇政府抽来的驾驶员田仁斌,在其刚到温泉的第二天,他的外公就去世了,他回去之后还没等到外公下葬就奔赴车队继续坚守岗位,或许其并不是没有失去亲人的伤痛之心,而是他把责任看得更重。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在那白茫茫的烟雾中,偶尔可以看见金黄的稻谷,黄白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似乎是淡薄但又非常绚丽的图画。此时在直播营地却是另一番场景。现场直播点设在山顶,深秋的风夹着雨,冷气袭人。现场指挥组的工作人员们忙个不停,分发物资、搭建帐篷…吴洪林是双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现场指挥组成员之一,自直播工作组进驻直播营地以来,他已经在山上连续征战多日,“我已经连续三个周没休息了,都是忙的这事儿,累是累了点,但我觉得值,咱们双河村总得尽到地主之宜吧!”,当记者与他聊天时他这样调侃道,吴书记是位忠厚老实人,为了赶在直播组上山之前把路修好,他亲自带领村民们上山修路,短短几公里的山路,却洒满了他和相亲们太多的汗水。

直播营地在天坑旁,附近的农户电路根本无法满足直播用电需求,因此,县供电局承担着此次直播活动供电的艰巨任务。供电局职工骆洪在10月2日驾车运送供电设备到直播营地时,由于直播工作组要求把供电设备尽快运送到直播营地,否则将影响直播活动的正常开展。骆洪深知时间紧迫,为了赶时间,加上连续多日的劳累,一时的疏忽导致其在207省道小旺草处发生车祸,尽管身负重伤,但他并未忘记重任在身,然后赶忙联系车辆把供电设备送到直播营地,当听到供电设备已经及时的顺利送达目的地时,他悬着的心才总算落下来。

这里是无声的战场,这里每天都在忙碌,这里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奉献,这里的故事让人记取、让人感动。央视直播活动在继续,故事在继续,感动也在继续!

晓舟 发表于 2012-10-07 17:21

我看电视直播了,找机会一定去游览,节日快乐!

余途 发表于 2012-10-07 19:45

贵州,好地方!

余途 发表于 2012-10-07 19:48

很多年以前,我走进贵州的一个溶洞,有了好奇妙的经历。那时我还不认识鸽子树,不然,我也不会走得那般辛苦。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1:50

我看电视直播了,找机会一定去游览,节日快乐!
晓舟 发表于 2012-10-7 17:21

贵州欢迎您,鸽子树欢迎您!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1:51

40#余途
过去天无三日晴,地无三亩平,现在好了,高速路已经四通八达了。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1:52

41#余途
再有机会来,鸽子树愿陪您一游。: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1:53

10月7日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379&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2:01

10月7日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298&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8 12:05

10月7日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305&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09 16:10

10月9日,央视报道双河洞之大风洞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453&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0 17:09

10月10日,央视报道双河洞之石膏晶花洞
实在是太美了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500&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2 07:30

  双河洞第二轮探险考察将从本月15日开始,目前正在加紧团队培训。央视仍有一批记者随队培训,届时将会不断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展示考察成果。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2 09:03

“中国最长洞穴”原是地下河 古流域面积或更大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惊亚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2-10-11  点击率:319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由中法两国洞穴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正在对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溶洞系统进行联合探险科考。专家认为,这个“中国最长洞穴”原先是条地下河,古流域面积比现已测明的可能更大。

参加考察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张远海告诉记者,双河溶洞系统原先是一条很大的地下河,古流域面积可能超过100平方公里。经过数百万年地壳变迁,目前初步探测切割为5个地下河流域,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而实际流域数量可能更多、面积更大。

双河溶洞目前已探明洞穴长度138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洞”。张远海说,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岩溶洞穴相比,双河溶洞的上层洞道空间规模比下层要大得多,形成大的洞道要有大的水量冲刷,而形成大的水量又必须要有大的流域面积,这个猜测对于为什么会形成双河溶洞这么长的洞穴长度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中法联合科考队员共有30余人,科考地点在龙塘子水洞,是双河溶洞中最年轻,也是正在发育的一个洞段,这个洞口隐藏在一个四面绝壁的天坑底部,科考队员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一些新发现。

作者:李惊亚
编辑:管理员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3 10:42

央视10月12日:又一批外国专家赶到双河洞,新一轮科考即将开始,央视将以新闻报道方式持续关注。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626&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3 10:44

双河溶洞长度冲击亚洲第一
来源:遵义晚报  作者:李光伟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2-10-13  点击率:53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国庆长假,中央电视台探秘双河溶洞的直播节目再次把这个国内第一长洞亮丽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它洞内的景观到底有多少未知?它的长度是否可以冲击亚洲第一?洞内是否有未知的生物物种……

  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连续几天的报道吸引了众多国内观众,双河溶洞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直播节目已经结束,但是,科考人员对双河溶洞的研究却并没有结束,这几天,中法专家仍然在洞内探索着……

  央视直播 聚焦绥阳长洞

  到双河溶洞其实并不遥远,从中心城区驱车出发,经遵绥高速,过绥阳,沿205省道到温泉镇后再前行八九公里,就到了双河溶洞区域。

  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双河溶洞是一个比较长的山洞。实际上,双河溶洞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山洞,而是一个洞群,目前已经探明的洞口就达191个,这191个洞口内的山洞经各种通道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洞穴系统,现已探明的长度达138公里,居国内第一。由于洞穴内特殊的环境,形成了特殊的洞穴生物、地下水系统以及化石等等。

  最为重要的是,洞内的通道并不是在一个平面,其总体大约有四层,通过竖井相连。洞内有旱洞,也有水洞,整个洞群至少有4条暗河。

  央视这次对洞穴进行科考探险直播,主要是想将洞穴的新、险、美展现在人们面前。据中央电视台节目制片人崔霞介绍,地处西南的云南、四川、重庆和我省是我国岩溶比较发达地区,在决定对洞穴科考进行直播之前,直播团队曾对国内的知名溶洞进行筛选。大家发现绥阳双河溶洞是中国最长的溶洞系统,其研究程度较高,并且还有很多未知数据,有利于直播,最终将直播点选在了绥阳。

  这次科考探险直播,除了央视的直播团队外,还有法国洞穴联盟专家让·波塔兹,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省洞穴协会等专家,总计40多人。为了确保直播成功,绥阳当地的供电、电信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

  央视直播组将直播地点选择在了双河溶洞一处名叫龙塘子天坑附近。科考人员与央视记者从250米高的悬崖下降到天坑底部,再进入洞穴进行科考、探险。

  10月3日,洞穴内的直播正式开始。在随后5天的直播时间里,直播团队将洞内一个个惊险、新奇的画面展示在了观众眼前:天坑附近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洞内有珍奇的透明蝌蚪;洞内一处绝壁挡住了人们的去路,预设路线更改,爬上绝壁,却又是一片新天地;原本准备宿营在山洞内,然而,由于连续几天下雨,洞内水位上涨,人们不得不退出山洞宿营,第二天再次进洞科考、探险……通过这次的考察,法国洞穴专家让认为,双河溶洞的长度突破150公里没有问题,其最终长度应在200公里以上,将是名符其实的亚洲第一长洞。

  据了解,这次直播除了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5天的播出外,新闻联播节目也进行了多次报道,双河溶洞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专家探查 溶洞不断“长”长

  长达100多公里的双河溶洞洞群目前仅有两处开发成为景点,而目前仅有大风洞一处对外开放。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央视的直播等报道,更加吸引了人们对双河溶洞的关注。10月9日,记者在双河溶洞采访时,就有中心城区和绥阳当地的市民自行驱车前去参观,“我们都是看了央视的直播报道以后才来的。”游客们说,“遵义人,没来过这么有名的地方,出去向外人说起都惭愧。”这个理由让记者听了不禁哑然。

  而在今年国庆期间,来到大风洞景区的游客达到了5000多人,这一数据相当于前些年到大风洞景区的年平均人数。

  然而,双河溶洞并不是现在才有名气的,从1988年就开始研究双河溶洞的省洞穴协会专家李坡对此有着理所当然的发言权。

  “认识双河溶洞时,我才28岁。”那时,李坡才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山地研究所不久,“当时是绥阳和温泉镇政府的人找到我们,说是山上有很多山洞,希望我们来看一下。”

  来到温泉镇的李坡等人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温泉镇双河村一带洞口确实不少,从地形、地下河判断,溶洞应当很长,并且相互连通。第二年,李坡等人再次来到温泉镇进行考察。不过,由于前些年资金有限,洞穴科考的人员也不多,再加上设备较差,很多洞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探查,只探明洞长约30多公里。2001年,省洞穴协会和法国洞穴联盟合作后,对双河溶洞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探明很多洞穴相互连接,洞长也达到了76公里,到2003年,双河溶洞成功申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是中法文化年,中国和法国共同在双河溶洞开展了洞穴周活动,省洞穴协会和法国洞穴联盟双方达成协议,双方将双河溶洞作为洞穴考察培训基地,而在随后的考察中,双河溶洞的长度又增加到了105.7公里,最后,又确认双河溶洞的长度达到了138公里。

  洞内探险 发现新奇物种

  在省人民出版社工作的钱治也是省洞穴协会的专家。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治还是一个登山爱好者,1993年,钱治与李坡结识后,也热爱上了洞穴探险,在近20年的探险后,他已经成为一名洞穴专家,并和李坡等人有相关专着发表。

  “这次探险有新的成果。”钱治说,这次发现了新的支洞,我们预计双河溶洞的支洞应该近200个,很遗憾的是,这次由于下雨导致地下水增多等原因,未能继续朝前探测,但是,我们在岩壁上升20米处发现了新的洞道,为拓展双河溶洞的长度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发现了洞穴蜘蛛,估计是新物种。根据法国专家让的估计,现在我们探明的只有洞穴的一半。

  据钱治介绍,与双河溶洞洞穴对应的地表,大部分在温泉镇,其中也有部分在绥阳县的青杠塘镇、旺草镇,邻近的正安县也有部分,“并不是像有的人猜测的那样,138公里的洞穴长度,可能都通到市区凤凰山底下了。”他说,洞穴是由主洞、支洞组成,并且还是立体的,分为几层,相当复杂,其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

  养在深闺 期望有人开发

  有人说,双河溶洞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就在央视直播节目中,着名画家于继东也来到了双河溶洞,现场作起了“双河溶洞探秘科考画卷”,这幅宽80厘米,预计长达10米的画卷除了展示双河洞景区的景致外,还将让人们对溶洞有着直观的了解,可以说是集艺术性、创造性、说明性为一体的山水画。在温泉镇一处简陋的画室,于继东每天蹲在地上六七个小时,精心地描绘着他心爱的作品。“央视的直播,会对双河溶洞的旅游产生促进作用,这幅作品也是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所作,将向人们更好地宣传双河溶洞……”

  实际上,早在2006年,《环球游报》社联合全国31家报纸共同主办了“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活动。在这次以外国游客为主要对象进行评选、聘请外国友人作组委会成员的活动中,双河溶洞与北京的故宫、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海南的蜈支洲岛等景点一起入选,并成为我省惟一入选的景区。

  然而,摆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尽管今年国庆大风洞的游客与去年同比增加达30%,但去年的游客仅有1万余人,今年到目前也仅1.3万余人,平时的双河溶洞景区仍然是门可罗雀,“这与双河溶洞的知名度是极不相称的。”双河溶洞大风洞景区负责人况野说:“可是,我们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作为景区,双河溶洞的基础设施太差了,稍微多一点人,接待都成问题。”

  “我们是坐在金山上的穷鬼!”绥阳县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绥阳、了解双河,更期望有实力的开发商来开发双河溶洞景区,让双河溶洞的价值与其声誉相符……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6 16:37

“中国最长洞穴”年龄不超过300万年 发现多种洞穴矿物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惊亚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2-10-16  点击率:325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由中法两国洞穴专家组成的考察队,正在对“中国最长洞穴”贵州绥阳县双河溶洞系统进行联合探险科考。专家在其中发现了多种洞穴矿物,并推测其形成洞的年龄不超过300万年。

参加考察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张远海告诉记者,双河溶洞系统是经过多次的间歇性新构造抬升,地下河不断下切后所形成的网络状地下河系统,形成洞的年龄大约在2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

据介绍,过去在双河溶洞发现石膏石、钟乳石等,通过此次考察,专家又发现了方解石、天青石、文石、泻利岩,还可能有磷矿、硫铁矿等,总共发现了十多种新的洞穴矿物。

张远海是中国岩溶洞穴调查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于今年启动,2014年结束,主要开展与洞穴有关的地质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下河、生物、人文古迹等。

双河溶洞目前已探明洞穴长度138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洞”。参加此次科考的中法联合科考队员共有30余人。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7 09:45

央视10月16日——央视记者体验双河洞探洞训练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815&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8 13:28

央视10月17日关于双河洞探测的报道
http://www.zgsy.gov.cn/article.jsp?id=32901&itemId=16

鸽子树 发表于 2012-10-18 13:58

专家探秘绥阳双河溶洞 称有望超过马来西亚第一洞
来源:  作者:黄宝华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2-10-18  点击率:170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昨日,中国第一长洞——遵义绥阳双河溶洞科考的洞穴专家传来消息称,双河溶洞的已探明长度,仍在继续增长,可能到200公里,有望超过位于马来西亚、洞长189公里的亚洲第一长洞杰尼赫洞。

昨日,正在洞内探测的省洞穴协会专家钱治称,从目前的探测情况来看,双河溶洞的长度,应该不止138公里。“我们预测的长度,应该超过200公里。”他说。

一位来自法国的洞穴专家也表示,洞穴的探明长度仍在不断增长,有可能达到200公里左右。

专家结合在洞内探测的情况分析认为,双河溶洞的“年龄”,应该不超过300万年。“有些年轻的支洞,只有几十万年。”钱治说。

一位专家称,整个双河溶洞群,此前是一条流域面积可能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河。记者在洞穴内看到,双河溶洞内地下河流蜿蜒曲折,“河岸”甚至有篮球场大小、数十米高的场地。记者沿该洞内一条河流边设置的步道走了一圈,用了近两个小时。

专家称,经过数百万年地壳变迁,原来的地下河被切割成多个地下河流域,但从现在探明的情况来看,流域面积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省洞穴协会理事长李坡介绍,随着探测的深入,每天有10小时被花在探测新长度的路上。为节省时间,他们住在洞里,可节省10来个小时。到本月探测结束,新的长度可能增加1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