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1-12 11:43

  两个乞丐

                   洪善新

    很久以前的一个除夕之夜,一个小男孩饿得晕倒在小巷里。

    好心人给了他一个救命馒头,那小乞丐狼吞虎咽地吃了半个,便将另一半小心翼翼地藏到怀里。回到破庙,将剩下的半个馒头喂给患病的“兄弟”。

    一年前,一场大地震将他俩的家庭吞噬了。两个孤儿在灾难中走到了一起。一同乞讨,一同流浪,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小乞丐渐渐长大了。准备寻找谋生手段时,却误人歧途,成了盗墓贼。他俩依然相依为命,依然兄弟相称。

    一个雷电交加的恐怖之夜,他俩来到公主墓地,凭着细心学到的盗墓本领,很快就准确无误地挖通了墓道盗洞。

    哥哥用绳子将弟弟放进墓道。弟弟打着手电,迅速找到公主的棺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开石盖,用电筒一照:啊,公主尸体上摆满了金银珠宝,放射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奇光异彩。收了电光,棺木中仍然光芒四射。

    原来是一颗通体透亮的夜明珠放射出绿莹莹的强光,那可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啊!

    弟弟想:我出生入死才得到这许多珍宝,凭什么要和哥哥平分呢,这不是太亏了吗?他一边想一边将那颗最宝贵的夜明珠藏在怀里。只把金银首饰和珍珠项链递出去。哥哥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这样珍贵的金银珠宝,激动得差点晕过去。他想:千万别走漏风声,这一辈子就可享尽清福了。现在关键的关键是不能让弟弟活着出来,少一个知情人就会多一份安全。他一边想一边搬过几块巨石迅速将盗洞堵上。弟弟惊恐地嚎叫起来:“哥呀,我身边还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啊——”隆隆的雷声湮没了凄厉的呼喊……

    哥哥顶着风雨迅跑,刚推开家门,刚好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雷声,毕竟做了亏心事,他吓得趴在地下。大约是吓破胆了,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角马公主》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1-12 11:49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11-12 11:54 编辑

  等馅饼的懒汉


                                        洪善新



    曾经有一个很出名的懒汉,跌倒了都懒得爬起来。

  有一天,他在草地上摔了一跤,干脆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觉。

  懒汉醒来时,只见天边一条黑色巨龙飞速滚动。

  “啊,是龙卷风!”懒汉惊呼。

  没错,是龙卷风。这龙卷风一路呼啸向前飞奔。把一个老太太刚出锅的馅饼卷上高空,旋转一会儿,便“叭嗒”、“叭嗒”掉下来。

  有几个馅饼重重地砸在懒汉身上,懒汉随手抓来一看:“哈哈,馅饼!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不是馅饼吗?”懒汉狠狠咬了几口,果然是馅饼。

  从此以后,懒汉每天下午都躺在草地上等馅饼。终于等到有一天,天气也像上次一样闷热,看样子龙卷风又要来了。懒汉赶紧躺到草地上张大嘴巴等馅饼。

  过了一会儿,乌云翻卷,狂风大作。天边一条黑龙飞速滚动。

  随着巨龙滚过,天空飞沙走石,还夹杂着无数圆圆扁扁的东西。“一定是大馅饼!”

  “吧嗒”,一只大“馅饼”刚巧落到懒汉嘴边。懒汉随手抓来狠狠咬了几口:“咦,什么东西这么难吃?”懒汉仔细一看,原来是牛粪饼!

不知谁晒了许多牛粪饼,刚好被龙卷风卷起,落到懒汉嘴边。

总想不劳而获的懒汉这下可吃到苦头了。

——2009年6月9日《瑞安日报》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18 08:27

陈忠义(1954-)

太阳鸟的情谊                                                                        
                                                              
    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腹地,有一片小小的绿洲。一只小巧灵活的太阳鸟从花丛中啄出了一只蚜虫,他飞到了棕斑鸠的身边,热情地说:“我刚捉到一只蚜虫,想请你品尝一下。” 棕斑鸠正在闭目养神,没好气地说:“去去去,我这么大的胃口,能看上你这小不点捉的丁点大的小蚜虫?”
    太阳鸟又对鸵鸟说:“我刚捉到一只蚜虫,想请你品尝一下。”鸵鸟有滋有味地吃掉蚜虫,高兴地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太阳鸟小弟!”
    棕斑鸠睁开眼,不屑地说:“鸵鸟兄,你的胃口不知比我大多少倍,怎么对这么丁点大的小蚜虫如此感兴趣? 我真替你难为情!”
    鸵鸟认真地说:“兄弟,你说错了。朋友的情谊是不能凭礼物的大小贵贱来衡量的! 太阳鸟对我的一番深情厚谊,我能不好好珍惜吗?”

——选自2002年第7期《少年文艺》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18 08:32

请大家继续推荐和自荐:handshake如觉得自己有比前面更好的,可删去前发的,重发:handshake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11-18 16:35

本帖最后由 笑尘天涯 于 2010-11-18 17:15 编辑

张孝成(1969-)

老鼠和菩萨


    有一只老鼠,一直为自己的寸光之目感到苦恼。

    它整天价唉声叹气:“唉,鼠目寸光,多难听!有眼却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简直就是废物!我要是有一双千里眼该多好!”

    它的话被菩萨听到了。菩萨觉得有趣,就施展法术,让它有了千里眼。

    “哇,多神奇的世界!多美丽的景色!”老鼠乐得上蹦下跳,手舞足蹈。

    “咦?那是什么?”老鼠的眼光一下拉直了,“哦,清清楚楚,那远处的墙角下有一块大肥肉,正往下滴油呢。幸亏我有了一双千里眼,不然这顿美餐就泡汤啦!”

    它飞速奔向那块肉,立即把肉吃了下去。

    坏了!不一会儿,老鼠就口吐白沫,一命呜呼了。原来,那块肉是人毒耗子的诱饵。

    菩萨见状,双手合十,念念有词:“罪过罪过。给了你千里眼,你死得更快而已,阿弥陀佛……”



——选自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版《伯乐遭劫》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张孝成(1969-)

虎大王失鸡



    老虎刚刚当上森林大王。没几天,它的一只公鸡丢了。手下们帮助打听,还是没找到。

    第二天,虎大王正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忽然,狐狸大臣提着一只公鸡来了,说:“大王,您的大公鸡,我昨天在山后的林子里找到的。”

   “难得你一片忠心。”虎大王眉开眼笑。

   没想到,狐狸大臣走后,豹宰相也提着一只肥大的公鸡来了。

   “大王,您的大公鸡。我在山前的草地上发现的。”

   “这?”虎王疑惑起来,但它转而又笑了,“好!你的忠心日月可鉴!”

   过了一会儿,狼总督、狮尚书等一班官员陆续提着大公鸡来到虎王洞府……

   虎大王见状大笑不已,心想:“早知如此,我干嘛不说丢了一匹野马呢!”



——选自2001年3月号《故事大王》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二秋树 发表于 2010-11-18 17:04

仨男孩捉鱼

                                                            文/二秋树


    秋日的一个下午,嘎子约上石头和黑蛋,来到村后的小河边割草喂兔子。
    忽然,嘎子尖叫一声,手指向河里。三个孩子像是发现了金子,旋即将篮子、镰刀一扔,争先恐后地跳下河堤。原来,嘎子发现小河里有一条尺把长的黑鱼正在没膝的水里游弋。
    孩子们哈腰捉鱼,恨不能第一时间将鱼抱到自己的怀里。可是,黑鱼很是狡猾,神出鬼没的。
    湿透衣服的三个孩子,来回跑动,人疲了,水浑了,鱼还是没被捉住。
    鱼儿也累了,嘴巴不时露出水面,偷空吸几口氧气。
    石头瞅准机会,屏住呼吸,张开双手,小心翼翼摸上疲惫的黑鱼。
    眼看同伴就要得手,一旁的嘎子急了,双手用力推水,向鱼发出信号。鱼得到信息,跐溜又躲过了一劫。
    嘎子的举动,石头和黑蛋看在眼里,暗想,你不仁,别怪我不义。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如意。
    太阳落山了,水面模糊了。三个孩子都成了泥猴子,两手空空,背着空空的篮子,没精打采地朝家里走去。

.........................
看见老师们佳作不断,俺也发一篇,重在参与。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19 08:07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11-19 08:10 编辑

本书所选作品寓意为树立正气、反贪驱邪、爱心互助、勤劳节俭、净化心灵等思想,以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所选寓言注重故事生动、寓意鲜明、文字精炼。无故事类、微型寓言、单纯说教的不适合本书要求。

发在这里,既是推荐,也是交流:victory:对所发的稿,你认为很好的,不妨说上几句:handshake

俞春江 发表于 2010-11-21 16:32

本帖最后由 俞春江 于 2010-11-21 16:35 编辑

黄瑞云(1932——)
佛法
唐僧、孙悟空经过许多磨难,到达西天,佛祖封他们为佛。孙悟空喜不自胜,向唐僧下拜道:“师父,请受我徒儿一拜,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使我成了佛。”
唐僧双手合十,眼睛微闭,躬身答道:“应由我来感谢你对我的忠诚,阿弥陀佛!”但当他低头念完佛号,不觉抿嘴一笑。
没想到这细节被土地看到了。
  土地问唐僧:“师父为什么对悟空发笑?”
唐僧回答说:“这猴头神通广大,现在又成了正果,其实根基还是很浅的。你要知道,我对他的信任,无非是那道紧箍咒;他对我的忠诚,也无非是那道紧箍咒。”(选自《黄瑞云寓言精选点评》大连出版社 2007年1月)

天云儿 发表于 2010-11-23 01:06

本帖最后由 天云儿 于 2010-11-23 01:17 编辑

李虹蔚(1951— )

谈 理 想              

    天下着小雪,几只可爱的小鸡躲在妈妈的腋下取暖,它们叽叽喳喳地交谈着自己的远大理想。

    一只说:“我长大一定不做鸡,鸡飞不高,没出息。我想做大鹏鸟,展翅飞翔,与天共事。”

    一只说:“对,我长大也不做鸡, 鸡要早起做事,太累了。我想做美猴王!有许多时间玩,还有好多小猴侍候自己。”

    另一只说:“对,我长大也不做鸡。鸡小的时候,是人的玩物;大的时候,是人的食物,太短命了。我要做一只乌龟,可以长命百岁。”

    它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了。

    它们的话逗的鸡妈妈不断地发笑,妈妈看坐在一边的小毛鸡一言不发,就问:“小弟,怎不说话呀?别怕。说说看,你想做什么呢?”

    小毛鸡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做回我自己呢?我想和爸爸学唱歌,每天早早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唤醒沉睡的人们起来做事。”

    鸡妈妈高兴极了,说:“小弟真行,别看年纪小,志气可大着呐,他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伟大的事业。”
                                    
         ——选自《2006年中国寓言精选》,曾在“中国寓言网”发表、被《通宝信息》和《南粤培训》选用、被“阿里巴巴网站”、“客户关系通”“中国义乌外贸论坛”等网站转载。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天云儿 发表于 2010-11-23 01:26

本帖最后由 天云儿 于 2010-11-23 01:29 编辑

李虹蔚(1951— )

洗脑

笨熊很爱喝蜜糖,也常常给山中之王白虎送蜜糖。时间久了,白虎也爱吃蜜糖了,心里老是乐滋滋的。它觉得笨熊很乖顺,于是,向森林的动物们宣布,笨熊将成为它的助手。

打那天起,动物们都把笨熊叫做熊总助。本来,笨熊应很满足才是,可是,它却很郁闷,为什么别人都说自己“笨”。

一天,为了提升自己的智慧,笨熊去访问智猴,向它打听聪明的秘诀。

智猴说:“我也没什么诀窍,只知道一点洗脑办法,并且,每天认真做而已。”

笨熊问:“什么?洗脑?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啊!请智猴弟弟指教。”

智猴笑着说:“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哦,就是三个‘每天’!第一,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您站在自己屋子的窗口,把脑袋伸出去晒,让太阳帮您洗去脑子里的污朽;第二,每天主动下地劳动,边干活边和民众交谈;第三,每天爬山,见果吃果,见菜吃菜,只吃苦不吃甘。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完这些事情,您就明白洗脑的方法了。”

提示:为民任官,应常洗脑中污垢,更新知识;多到民众中走走,了解民声;要吃苦在前,不要拈轻怕重;切切不可酒席不离身,玩乐度时辰。只有这样做的人才是智者;也只有这样,才是民众拥护的好带头人。
           
    ——本文选自2005年《南粤培训》和2006年《通宝信息》。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请版主帮忙编辑一下,俺编辑多次,一发就成这样?)

qingfu 发表于 2010-11-23 10:48

贪 吃 的 蛇

                      青夫

    杨树坝岸边长着许多杨树,四周一片片青翠的芦苇。老扬在坝边放养着一群鸭子,每天早晨要拣许多鸭蛋。

    最近,老扬发现鸭蛋越来越少。奇怪啦,鸭子在夜里生蛋,谁来偷的呢?

    老扬半夜从鸭棚里爬起来,悄悄地躲在旁边看动静。

    芦苇瑟瑟地响,苇叶有点摆动,形成一条线;老扬朝响声望去,大吃一惊,一条一丈多长的大蛇游到鸭蛋旁边,张开大口,一连吞下二十几只蛋,比人拣的还快。蛇吃饱了,浑身鼓起来,慢慢地游走。

    蛇游到一棵杨树旁边,绕着树转圈子;缠着树,箍了几圈,越缠越紧;一会儿,蛇的肚子瘪下去。蛇从树上溜下来,又照样吞吃蛋;然后又像原先那样游到树旁边,缠着树,转圈子,把吞进肚子里的蛋打碎,好消化。

    临天亮,蛇吃饱喝足,慢慢地游,钻进杨树根边的洞里。

    老扬拿回一只鸭蛋,请木匠师傅照着鸭蛋的样子,做了几十只坚硬的木蛋。

    半夜,那条大蛇又游到老地方,张开大嘴,偷吃鸭蛋;一连吞吃几十只白花花的木蛋,肚子胀得鼓鼓的;又像往常那样游到树旁边,紧紧地缠着树;缠来绕去,坚硬的木蛋在肚子里出不来,碎不了,撑得够戗;下了树,又上树,来来回回多少次,一次比一次缠得厉害。

    杨树旁边死了一条大蛇,肚子胀得鼓鼓的,因为贪吃而撑死的。

     选自《2006年中国寓言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1月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24 12:37

桂 老 师 您 好 !
       想 给  <现 代 百 喻 经 >荐 稿 站 发 稿, 由 于 不 会 操 作 而 发 稿 不 能 到 位 , 烦 请 代 转 一 下 。 不 胜 感 激 !  会 员 张 明 智

  

<现代百喻经>中是否增加点” 现代” 元素?根据树立正气,净化心灵,促进和谐的要求选了以下一篇。





张明智(1946-)

                              拥有魔袋的人



    有人拥有这样一个魔袋:如果需要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从魔袋中取出来。要取出多少,就能取出多少,永远取不完。天哪!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只要用钱能办到的事,一切都能如愿,根本不用发愁。

    一次,那个拥有魔袋的人在一个发明家面前炫耀说:“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但是必须付出许多辛劳和汗水,要经受艰难和烦恼的折磨、挫折和失败的锤炼。而我却不必这样,凡是想要拥有的东西,我都能唾手可得。像我这样活在世上还不开心吗?”

发明家回答说:“我们之间确有这些不同:你可以成天无所事事,而我却不能;你长着的那双手似乎是多余的,而我却不能没有;你可以以钱为乐,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因为我坚信发明创造会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所有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得到真正的生活乐趣。当然,你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获得乐趣,就是用你的钱财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说实在的,发明创造对我毫无意义。有了魔袋,即使不创造,我照样可以享受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实惠。我只知道,比别人更加富有才是最大的乐趣,要是拿钱去帮助别人,那魔袋对我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你并不明白:创造新事物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它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你的这种‘享受’和‘人生价值’?我都不在乎!不管怎样,有钱才是最大的实惠。”

“看来我们之间还有很多不同,我以为人生最值得骄傲的是自己的创造才能,而不是对钱财的占有。优裕的生活环境常常使人的创造观念淡薄,创造行为变得迟钝,创造才能难以发挥出来。创造是光前裕后的事业,投身于创造事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使人格变得高尚,而且活得无比开心。”

  ……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不断地争论着,可是,不管发明家怎样说,那个拥有魔袋的人就是不以为然。发明家也总是这样慨叹:“创造的世界啊,最好不要有这样的魔袋!它颠覆了人类创造事物的本性,扭曲了人们奉献进取的灵魂,丧失了人们之间互敬相爱的品质……而成了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幽灵!”



选自本人<趣味创造学寓言>/1997.12. 四川人民出版社(本文已校订)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29 22:27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11-29 22:30 编辑

邝金鼻(1939-2010)

长颈鹿和上帝
长颈鹿自出娘胎便是个哑巴,心里有话不能说,它一直很痛苦。
一天,上帝对长颈鹿说:“我可以解除你的苦难,使你能够说话,不但能讲兽言、鸟语,甚至还能说人话!”
长颈鹿听了,高兴得眼泪也流了出来。
“不过,”上帝接着又说,“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当你获得说话能力以后,不能随便开口,只能说那些我要你说的话,不管你心里愿意不愿意。如果你答应,那就请点点头吧!”
长颈鹿摇了摇头,转过身来,屁股对着上帝,头也不回的走了。
大概它明白了:世上最痛苦的还不是心里有话嘴巴不能说,而是嘴巴说出心里不愿意说的话。
——选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1月版《中国现代寓言选》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29 22:55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11-29 23:00 编辑

刘  斌(1947- )

哥哥和弟弟
有兄弟俩,哥哥很能干,而弟弟有个毛病,就是干什么事总要依赖着哥哥。一天,他们上山砍柴,哥哥拿了一把很锋利的斧头,一会工夫就砍了一车柴;弟弟呢,从来不磨斧头,所以费了很大的劲,才砍下胳膊一般粗细的一根柴,于是他向哥哥求援:“大哥,把你的斧头错给我吧!”哥哥借给了他。
又有一天,他们到江里捕鱼。哥哥的鱼网很结实,不多时辰,打满了一船鱼;弟弟的网破了,从来不补,到处是洞,忙了半天,一条鱼也没捞到。弟弟又说:“大哥,把你的鱼网错给我吧!”哥哥借给了他。
第三天,他们去杀猪。哥哥的箭法很准,无论獐子还是野兔,都逃不脱他的弓箭;弟弟从不认真习箭,太阳快下山了,他什么也没有猎到。
正在泄气时,突然一只老虎从林中窜出,弟弟连射三箭,都未中。老虎扑上来,吓得弟弟直喊:“大哥,快把你的箭法借给我!”哥哥闻声赶到,一箭射死老虎。然后对弟弟说:“一切东西都能借到,但本领却必须自己勤学才能得到。”
——选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11月版《中国现代寓言选》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孙三周 发表于 2010-12-23 08:37

孙三周(1962——)

佛祖的回答

一个人见到佛祖,问:“两个角斗的人,都向你祈祷,你保佑哪一个赢?”
“我保佑剑法好的。”佛祖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个人又问:“两个国家开战,两国的人民都向你祈祷,你保佑哪一个国家胜?”
“我保佑国力强大的。”佛祖脱口而出。
“原来,佛祖也是个势利眼!”那个人不屑地说。
佛祖听了,并不生气,反而对那个人说:“聪明人,既然你识破了天机,相信你一定会永远得到我的保佑的。”

___选自2002年7月《故事大王》
禅意点化
……百字点评……
(点评者姓名)

余途 发表于 2011-02-16 08:54

巴人 发表于 2011-02-17 13:32

本帖最后由 巴人 于 2011-2-17 13:50 编辑

朱黛(197-)
道解收徒
    肖非、王尚、林若三位居士闻听道解禅师有意收一名关门弟子,于是便相约来到禅院,拜谒禅师。 禅师想考验一下三人对佛法的参悟次第,便对三人说:“三日后你们每人各带一件佛缘礼物来见老纳。合我意者,即为我徒。”
    三日后,三位居士早早地来到禅院法堂恭候。日出时分,道解禅师身披袈裟从方丈走出,登上法座。   
    三人向禅师行过礼后,王尚从怀中取出一精致锦盒,双手举过头顶呈上,说:“弟子以平生积蓄换得此尊玉佛,献给师父。”
    禅师双目微闭,没有言语。
    肖非毕恭毕敬地从提袋里拿出一卷纸,说:“弟子刺破手指,以笔蘸血抄写了这部《金刚经》,献给师父。”
    禅师依然未动。
    大家把目光转向两手空空的林若。
    林若趋身向前,双手合十,深深一拜,高声念道:“南无阿弥陀佛!”
    道解禅师闻听,即从法座站起……

——两手空空的林若摈除对“物”的执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诠释了真正的佛法是不著相的,同时体现了佛法对“空”的强调。

巴人 发表于 2011-02-17 14:37

本帖最后由 巴人 于 2011-2-17 14:56 编辑

清浅(19——)
禅师与灰尘.

      禅师给弟子们讲解禅理。忽然一阵风起,吹得屋内灰尘弥漫。
    有个弟子问禅师:“偈语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时尘灰弥漫,该如何处置?”
    禅师说:“只需静心稍待,空气自洁。”
    风停了,尘灰纷纷飘落在佛像和桌椅之上。弟子又问:“现在空气虽然洁净了,但佛像和桌椅却满是灰尘,请问这算不算染尘埃?”
    禅师不语,用抹布轻轻地把佛像和桌椅上的尘灰擦拭干净。
    弟子指着抹布问:“师傅,佛像和桌椅虽然洁净了,可是抹布却沾满尘灰,这算不算染尘埃?”
    禅师取来清水一盆,细细地把抹布搓洗得干干净净。
    弟子瞧着盆中的水又问:“抹布虽然干净了,可是盆中之水不是已经被灰尘染黑了吗?”
    禅师端起盆中之水泼于阶前地上。只一小会儿,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蒸发于空气中。尘灰不见了,地上只留一片湿痕。
    禅师对弟子们说:“风动而尘灰起,心动而杂念生。人生难免蒙尘。要学会静待、拂拭、清洗,懂得适时放手,使尘归于尘,土归于土,方能保持一颗无尘之心。

——发于2010年11月27日《清远日报》

谢炳琪 发表于 2011-02-20 16:39

朱黛(197-)
道解收徒
    肖非、王尚、林若三位居士闻听道解禅师有意收一名关门弟子,于是便相约来到禅院,拜谒禅师。 禅师想考验一下三人对佛法的参悟次第,便对三人说:“三日后你们每人各带一件佛缘礼物来见老 ...
巴人 发表于 2011-2-17 13:32


“朱黛(197-)”作者是汉代人,不宜编选;P

谢炳琪 发表于 2011-02-20 16:40

清浅(19——)
禅师与灰尘.

      禅师给弟子们讲解禅理。忽然一阵风起,吹得屋内灰尘弥漫。
    有个弟子问禅师:“偈语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时尘灰弥漫,该如何处置?”
    禅师说:“只需静 ...
巴人 发表于 2011-2-17 14:37


清浅(19——)
年纪太老了,可以当老师了。:lol

冷月潇潇 发表于 2011-02-20 16:43

立论/鲁迅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物竞天择 发表于 2011-02-20 18:18

谎言与医德  (作者  李德强)
    阿冰在医科大学,攻读了八年的硕博连读临床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中心医院肿瘤科。
    在医院工作期间,阿冰每天都和肿瘤病人打交道。他对患者的悲伤、痛苦、忧虑和绝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当这时,阿冰就油然想起了奶奶的“鱼头”和妈妈的“马肉”。
    小时候,在阿冰的印象中,奶奶最爱吃鱼头。那个年代,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鱼。然而,每当家里那香味扑鼻的炖鱼端上餐桌时,奶奶总是把鱼头夹到自己的碗里,把鱼身夹到阿冰的碗里。阿冰很纳闷儿,奶奶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奶奶爱吃鱼头”。
    后来,阿冰上了小学。当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生产队里常常有马饿死,生产队食堂就把煮熟的马肉分给社员。那几年,妈妈经常在下工时,带回一饭盒香喷喷的马肉,说是“吃剩”的。于是, 阿冰就实实在在地解了一顿“馋”。
    参加工作以后,在阿冰的脑海里,始终铭记着奶奶的“鱼头”和妈妈的“马肉”。他把“鱼头”和“马肉”伦理,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工作之中。
    有一次,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中年妇女,说自己的乳房里好像有个肿块。经CT检查后,诊断为乳腺癌早期。阿冰看到那中年妇女忧虑的样子,深表同情。阿冰说:“你来得很及时,是乳腺增生,做个小手术,就没事了。”
    那中年妇女回家以后,心理特别的轻松,身体恢复的很快。几年后去医院复查,癌细胞已跑得无影无踪。
    还有一次,一位子宫癌患者来医院就诊。患者本人学过医学,自己查了有关资料,确认子宫里长了一个肿瘤。
    患者指着片子问:“是恶性,还是良性?”阿冰不动声色地回答说:“不像是恶性的,切片以后才能确定。”几天以后,阿冰兴致勃勃地对患者说:“是子宫肌瘤,良性的。但必须切除,以防万一。”
    手术后,那位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很快就治愈出院了。她始终认为,自己得的是良性肿瘤。几年以后,这位癌症患者死于心肌梗死。
    一位80多岁的老伯胃病多年。后来实在疼得受不了,到医院用胃镜一看,胃癌。老伯倒是挺开朗,他说,你们用不着瞒我,什么病我都不怕,死也够本了。可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老伯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心里还是有点儿不踏实。
    阿冰就说:“老伯,你得的是重度胃溃疡,把胃里有病的那部分切掉,就没事了。我保证,你还能活十年。”老伯听了心花怒放,兴高采烈地说:“再活十年就赚大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老伯的精神和心情都非常愉快。一年以后,老伯在熟睡中安然离去。老伯的儿女们都说,老人家心情舒畅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旅,虽然没活到十年,却也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可以这样说,阿冰对每个病人的诊治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他的医术是高超的,凡是经过阿冰诊治的病人,其痛苦和绝望的折磨都降到了最低点。
    在中心医院建院60周年庆祝大会上,阿冰被评为医院的“医德楷模”。

蝉亦戈 发表于 2011-02-20 20:05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1-2-20 20:07 编辑

本书所选作品寓意为树立正气、反贪驱邪、爱心互助、勤劳节俭、净化心灵等思想,以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所选寓言注重故事生动、寓意鲜明、文字精炼。无故事类、微型寓言、单纯说教的不适合本书要求.

---本书按计划进行,尚在初选调整阶段。要说的是,除主题范围外,特别强调寓意新颖,故事生动。其本身应是一则优秀的、有影响的、书报刊发表过的寓言作品。一些专门说佛,说禅,说教义的,反不在编选之列。不管以前是否发过帖,有符合要求的,请继续发。:handshake

朱黛 发表于 2011-03-05 11:22

农夫和猴

果园里的葡萄熟了,招来了很多贪嘴的小鸟。农夫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对付小鸟的好主意。
他买回一只小猴和一只小鸟,把葡萄沾上辣椒水扔给小猴。从没吃过葡萄的猴被辣得 “吱吱”乱叫,又蹦又跳。三番五次以后,猴再饿也不会去碰那葡萄。
当着饥肠辘辘的猴子的面,农夫开始喂小鸟美味佳肴,小鸟吃剩的才会拿给猴子吃。把猴气得呲牙咧嘴,脸比屁股还红。久而久之,猴看见小鸟便暴瞪双眼,击拍鸟笼。
农夫乐了。他把猴子关进了园子。心想:猴子既不吃葡萄,又能驱赶小鸟,岂不一举两得?
几天后,农夫哼着小曲走进园子,一看当即就懵了,满园子欢呼雀跃的鸟儿,正肆无忌惮地侵吞着他的葡萄,却未见猴子的踪影。
“该死的猴呢?躲到哪里去了?我非打死它不可。”农夫气极败坏地满园子转悠。
芭蕉树的叶子下,农夫见到了小猴。只见它躲在树上,正乐不可支地拍着巴掌,压低嗓门诅咒着:“哈,辣死你们!辣死你们......”
农夫呆住了。


-----要培养一个奴才容易,要造就一个能干好事的奴才,那是白费心思。

老许 发表于 2011-03-05 15:28

奇特的治病药方

有位英国传教士,游历天台山赏美。
游历寺庙拜法师,得佛意与之面对,
得真传抄得偈语,后来著书有作为,
载有:“大补清心丸”。看了后令人敬畏。

列出清单看处方:“阴阳:全体,别缺味;
好感:足量,别吝啬;慎言:足味,要具备;
诚实:一片,别缺损;正直:三钱,别越位;
责任:酌量,别忘却;正义:多益善,珍贵;

“好心肠:一个,足够;小心:一点,别偏废;
投机:需清洗干净;安宁:一块,别违规;
快乐:大量,应收敛;信仰:要精心调配;
宽容:完整别缺少;耐心:万分,可超倍;

“敬畏天地:需定量;清心:随需定量配;
日服:需定量安排。不可缺少十八味,
抟成小丸水送服,属清热解毒一类。
忌讽刺挖苦打击,忌流言蜚语发挥。”

方后附言:“本处方,不想为人惹是非,
来自净灵革心殿,治异难杂症可慰。
如没信仰不孝顺,没善心不知喜悲,
没有正义感缺德,服药病愈有作为。”

老许 发表于 2011-03-05 15:37

佛像肚中的老鼠

有只快乐的老鼠,在佛像肚安家住,
可以在佛间走动,尽享供果享清福,
看烟气慢慢升起,可赏佛经慢领悟,
咀嚼时品尝滋味,看人对佛们仰慕。

老鼠想:“不可理解,人为什么没硬骨?
对佛跪拜弯腰时,还要虔诚地倾诉,
人呵人,是为什么?腿软跪拜是糊涂。
我在佛腹中居住,可笑糊涂的信徒!”

有一只饿猫走来,看见了这只老鼠,
扑过去把他捕住。老鼠吵喊:“快停住!
你抓我是个错误!我是神。你应拜服。
我住在佛肚子里。我是神。是只神鼠!”

猫不听鼠的抗议:“人们敬佛祈求福,
你认为你是谁呵?你钻营住在佛肚,
占据了特殊位置,你不高贵太庸俗!”
猫说完了咀嚼鼠,甜嘴抹舌心满足。

审视自己要客观,无论你身居何处,
受尊敬检讨自己,对自己不可盲目,
受批评沉思己过,想想为何犯错误?
权利是谁给你的?应该认真想清楚。

老许 发表于 2011-03-05 15:41

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佛教徒里流传。
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能不干?”
弟子回答不出来,面面相觑思绪乱。
释迦牟尼自己说:“这事实际很简单!
把这滴水放海里。”你答不出多遗憾!

老许 发表于 2011-03-05 15:42

三个和尚怎吃水

庙里只有一个和尚时,自己挑水自己吃。
又来了一个和尚以后,两人一起抬水吃。
最近,管理处派来和尚,如何吃水成问题。
老和尚说:“怎吸取教训?三个和尚有水吃!
我建议:放弃这个编制。两人抬水有水吃。”

师弟说:“师兄何必忧虑?有办法不成问题!
我们顺应改革的潮流,用人制度有新意。
新和尚用聘用合同制,干好了相安无事,
不好好干作辞退处理,另招聘选新师弟。”
老和尚果断做出决定:“这是一个好主意!”

新和尚按合同制录用,担心被辞退处理,
坚持每天下山去挑水,保证三人有水吃,
还洒扫庭院烧水做饭,积极工作不挑剔。
原来两个和尚很自在,喝水时偷偷笑哩。
庙里和尚懂得合同制,新法管理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