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6-30 09:16

跟佛教有关系的寓言

看到年会要由嘉定佛教协会协办,想起我以前写的几则跟佛教有关系的寓言,不揣冒昧,贴在这里,聊博一笑。

    放生池里的悲剧
    文/张一成
    放生池里,红鲤鱼养尊处优,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阴险狡诈的紫貂暗中起了歹意,趁着夜黑风高行起偷盗之事。
  红鲤鱼无路可逃,只能拼命挣扎:“居士善哉,你竟敢在这里杀生,就不怕报应吗!”
  紫貂迟疑了一下,但美味的诱惑力太大了:“等我吃饱了,你再跟我说教。”水貂加快围剿行动。
  “你到大殿里吃些供品,放过我吧。”红鲤鱼见恐吓阻止不了紫貂,转而求饶。
“大殿里都是素食,我又不是吃素的。再说那里离佛近在咫尺,灯火通明,我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
  “你要吃鱼,就到小河里抓,我可是有身份的。”红鲤鱼一再苦苦哀求。
  “别哄我,河边有狗,我才不会上你的当。”紫貂抓住红鲤鱼,大啖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值得小学生珍藏的100篇寓言》收录

    中西同理
    文/张一成
    洋学生出国留学回来,虽然学了ABCD,念念不忘的还是释迦牟尼。进了寺庙见佛就拜,大大小小的佛像一一拜过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就到僧侣的斋房休息。
    穿过山门,洋学生见到照壁中有一佛像,连忙俯首就拜。起身时,看到佛像在动,赶紧再拜。
    僧侣笑着说:“那是你自己的影子。”
    “怪不得这次这么灵验。”洋学生尴尬地自嘲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hemselves.真是求人不如求自己。”

    佛珠
    文/张一成
    一串佛珠断了线,散落一地,其中一颗佛珠一蹦老高,一下子窜到旷野里。佛珠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满是欢欣,它终于可以用独自的力量创造奇迹了。佛珠对着四周大声喊:“谁拥有我,我就赐福给谁!”
    一个小男孩捡起佛珠,佛珠急急忙忙说:“我要赐福与你!”小男孩毫无反应,拿起佛珠当弹珠,用拇指一弹,佛珠飞进草从里。
    “有缘无分。”佛珠叹了一口气。
    小男孩身边的小狗连忙扑了过去,用爪子接住佛珠。佛珠盯着小狗说:“我要赐福与你!”佛珠太小了,小狗使劲抓也抓不住,小狗窜前窜后忙忽了一阵,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放弃了佛珠,跟着小男孩走了。
    夜幕降临了,一只小耗子蹑手蹑脚地经过佛珠身旁,用鼻子嗅了嗅佛珠。佛珠低声说:“我要赐福与你!”小耗子舔了一下,觉得味道不正,悄无声息地走了。
    黎明,露水打湿了佛珠。平常,这时是佛珠最忙碌的时候。在朗朗的念佛声中,佛珠兄弟一个挨着一个,被大师温暖的手指飞快拨弄着,世界多么祥和。
    佛珠泪流满面,对着佛堂哭诉:“大师,快赐福与我吧!”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6-30 10:25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6-30 11:36 编辑

                                    渔夫织网

                                                    钱欣葆

                                “中国佛教故事网”将本文发在“佛经故事”栏
                                   香港“大公网”转载在“佛教典故”栏
                  --------------------------------------------------------------------------------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得到鱼,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网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一定还要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撤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得笑出了声。
  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中国民间故事网(这里成了民间故事)

余途 发表于 2010-06-30 11:18

一成这个贴开得好!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6-30 12:46

一成好主意:victory:,可将本会会员有关作品打印出来,赠予他们:handshake

佛与寺(寓言二则)

叶澍

二佛互补

    五台山一寺庙,前殿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后殿供的是不苟言笑、严肃庄重的韦驮佛。
    一日二佛在天庭相遇,弥勒曰:“你何苦板着脸,叫人看了害怕。”韦驮说:“像你那样嘻嘻哈哈,有何威信。”弥勒道:“善哉,须知‘和为贵’。”韦驮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来见二佛争执不下,劝道:“你俩如能互补,则佛门盛也。”


寺与酒家
  
   某寺院附近开了一个酒家,饭店的酒肉之香经常飘进寺院。渐渐住持发现,寺院的钟好几次该响而未响。更有奇者原来经声琅琅,现一到念经时总有人无精打采。
   住持问众僧何故?一僧道:"咱整天做功课,定时敲钟,也仅粗茶淡饭而已。"另一僧曰:"看到酒家老板如此之阔,心中不是滋味......"
   住持一时语塞,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看来只有两条路:其一、愿者不悔,以求正果;其二、蓄发进酒家。"

——原载199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贝壳寓言》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6-30 14:19

佛骨落水


张孝成

初冬,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一样割着人们的脸。
一颗佛骨,一下子掉进了深深的潭水里。
闻讯而来的虔诚的信徒们不顾潭深水寒,立即跳进潭水里仔细搜寻佛骨。
找了老半天,一名信徒只找到一个蚌壳;
另一名信徒只取上来一截枯树枝;
还有一名信徒只带上来一个红卵石;
……
他们冻得浑身打颤,脸色乌青,对方丈直摇头:“师傅,佛骨找不到了。”
“众位施主,莫要焦急。”方丈双手合十,“佛骨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只好等以后潭水枯了时再找了。你们把你们找到的东西带回去,好生保管吧?”
“带这些没用的干嘛?”大家一脸疑惑。
“阿弥陀佛,施主们,此言差矣。”方丈微微一笑,“你们向佛的诚心使得佛已经幻入它们的身上了,怎能说无用呢?”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6-30 14:25

钱老师,叶老师,张老师大手笔,学习了!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6-30 14:27

强盗的角色

张孝成


  山路上,一个农民正在急匆匆地赶路。

  走到密林深处时,忽然从大树后面窜出来一个强盗。

  “此树是我栽,此山是我呆。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强盗厉声对农民大喝。

  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怎么舍得拱手送给强盗?

  农民坚决不从,和强盗打了起来。

  幸亏有过路人从这儿经过,强盗的如意算盘才没有打好。

  强盗岂愿善罢甘休?他心生一计,立即转烦为喜……

  农民走了好远了,忽然,在他前面出现了一个身批袈裟的和尚。

  和尚一见农民,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依老纳看来,施主一定是刚遭过一劫啊!”

  “真是一位高僧。”农民吃惊极了,“我刚遭强盗打劫。”

  和尚接着说:“想必你是有惊无险。不过,你还是小心为好--我可保你高枕无忧。”

  “谢高僧指点。我这有几两银子,您拿去好了,算是我积了功德。”农民跪地直磕头。

  和尚拿了银子,立即转身离去。

  脱下袈裟,强盗哈哈大笑。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6-30 14:36

如果作品不少,可以考虑编一本《当代佛教寓言集》。:lol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6-30 14:57

支持叶澍老师和张孝成老师的意见。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6-30 17:27

要是打印的话,华文最大佛教报——台湾《人间福报》(主编 星云法师),曾转载我的六、七篇也可列入,他们会有兴趣的,哈;P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6-30 19:06

某君问卦

    听说五台山有位方丈,精于命运、前途算卦,问卦者无不遂愿。
    一日,某君长途跋涉来到五台山,见过方丈,恳求道:“我愿意捐资百万,请方丈法师指点迷津。”
    方丈抬眼,见某君西装革履,气宇不凡,但难掩面色晦暗,焦虑疲惫。便道:“施主近来是否睡眠欠佳?”
    某君惊叹道:“方丈法师神机妙算。实不相瞒,旬月以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虽遍寻名医,皆无起色。”
    方丈道:“以老僧看来,施主近因琐事困挠,心结难解。”
    某君感到方丈法师洞察烛微,心中大喜道:“方丈法师所言极是。”
    方丈道:“我佛慈悲,教化万民以诚实、善良为本,清心寡欲,莫生邪念。故施主若有心向佛,当抛开财运、权运、命运之奢念,多积善行德,造福黎民为是。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万贯家财皆身外之物。施主慷慨捐资,善意可领。但以老僧之见,此财若取之有道,可助民安;若取之不义,当‘物归原主’,你便可心神皆宁,安枕无忧。”
    听完方丈的话,某君脸色凝重、脚步踟蹰地离开了五台山。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6-30 19:41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6-30 20:32 编辑

三佛论道
                                       薛贤荣



人  物    弥勒  燃灯  释迦   小沙弥  香客

时  间    也许在很久以前,也许就在当下

地  点    大雄宝殿

【幕启  弥勒自背椅子在带有宗教色彩的钟鼓和音乐声中上,将椅子放置舞台中央。

弥  勒 (唱)大千世界纷攘攘,

             善男信女来进香,

             人间未来由我管,

             座前整日香火旺!

       我是弥勒佛,掌管人间未来的命运,所以又叫未来佛。别看我整日满脸堆笑,一副心宽体胖的样子,其实心中痛苦不堪!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无比关心,整日围着我问长问短、祈求福禄,累得我     真够呛!唉,好不容易得点儿空闲,歇会儿吧!(坐)

      【小沙弥上。

小沙弥  弥勒佛祖,有客来访!

弥  勒  是谁?(站起)

        【内应:“是我,你的老搭档!”

        【燃灯自背椅子上,将椅子置于左侧。小沙弥下。

燃  灯 (唱)大千世界纷攘攘,

             善男信女来进香,

             人间过去由我管,

             无人问津闲得慌!

       我是燃灯佛,掌管人间过去的命运,所以又叫过去佛。整日枯坐,无人求拜,闲得心慌,不如来串串门儿!

弥  勒 (合掌施礼)原来是燃灯佛驾到!你不在自己殿里享受香火,来此做甚?

燃  灯  我的殿里无人进香,来此享受点儿二手香。

       【小沙弥上。

小沙弥  弥勒佛祖,又有客来访!

弥  勒  是谁?

       【内应:“是我,你的老搭档!”

       【释迦自背椅子上,置于右侧。小沙弥下。

释  迦  (唱)大千世界纷攘攘,

              善男信女来进香,

              人间现在由我管,

              香火冷清,不如出来逛一逛!

          我是释迦佛,掌管人间现在的命运,所以又叫现在佛。殿里香火一直冷冷清清,不知为何?闲坐着也是无聊,还不如到弥勒处讨教讨教!

弥  勒

        (合掌施礼)原来是释迦佛!今天三佛相聚,真是有缘!请坐!

燃  灯

释  迦  (还礼)有缘!有缘!过去——现在——将来,齐聚一堂,正好切磋佛法正道。二位请坐!

         【三佛坐下。

         【小沙弥上。

小沙弥   三位佛祖,有香客进香!

弥  勒

燃  灯  请进!

释  迦

        【香客上。

香  客  (向弥勒施礼)南无阿弥陀佛!

弥  勒  (问小沙弥)他说什么?

小沙弥   他的意思是说——向你致敬,掌管我们未来命运的佛!

弥  勒   三佛全在此,怎么只向我一人敬礼?(指燃灯)这位是过去佛燃灯——

香  客  (背对燃灯)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提它何用?

弥  勒  (指释迦)这位是现在佛释迦——

香  客  (背对释迦)现在?唉,现在也就这样了,不说也罢,不说也罢!我只将希望寄予未来!

        (唱)过去的事儿随它去吧,不想提,

              现在的事儿无可奈何,难如意,

              盼只盼将来交好运,

              望佛祖垂怜让我遂心意——

              升官、发财、中大奖,

              娶上一个美娇妻。

              我这里先磕仨响头,

              再敬献香火明烛作大礼!

弥  勒   (背白)什么是佛?佛就是到达理想彼岸的人!我为了成佛,舍弃了一切身外之物,舍弃了一切世俗的享受,只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此人向我求官、求财、求娇妻,岂不是摸错了门?

         (对香客)去吧!佛保佑芸芸众生如我一般,都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香  客   (接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事成后,我为你重塑金身修庙宇!

          【香客下。

燃  灯    人们对自己的过去不予重视,这是大错特错了!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总结牢记过去的成败得失,会给他们的现在和将来提供一面镜子。遗憾的是,人们        总不愿向我请教有关过去的事情。

         (唸)事情虽过去,

               教训应记取,

               解开其中味,

               人生多坦途。

释  迦   过去固然不可忽视,现在更加重要!可惜呀,有的人总是不重视现在而把眼光盯着未来!

         (唸)过去、现在和未来,

               前因后果总相依,

               抓住现在最重要,

               世人谁解其中味?

弥勒     (大笑)正因为有人不看重过去和现在,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未来之上啊!其实,失去了过去和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燃灯

         (合掌)善哉善哉!正是此理呢,阿弥陀佛!

释迦



                                               ——钟鼓声中落幕,剧终。

wgidcw 发表于 2010-07-01 00:34

凑个热闹吧。



妙解谚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谚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

源    句:“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    义: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有近忧,必无远虑

桂剑雄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天取经圣地。如来佛祖非常高兴,不仅下旨传给真经,还专门召开庆功会,分别将唐僧和孙悟空加升为佛,让猪八戒做了净坛使者,沙和尚做了金身罗汉。

猪八戒对此封赏颇为不满,庆功会刚一结束,便忿然不平地跑到如来佛祖的办公室去找他理论:“既然大家都是一路艰辛走过来的,为什么单单他们二人能成佛,我和沙师弟就不能成佛呢?”

如来呵呵一笑:“抛开你那沙师弟勿论,单把你同他们二位相比,你认为自己吃亏了吗?”

猪八戒一头雾水地说道:“难道我还占了便宜不成?”

此时正好是用斋饭的时间,如来让人送来容积略有差异的三钵饭,说:“这是你我的斋饭,假若现在让你选择,你会先吃哪一钵?”

“这还用说,我当然要挑最大的那钵了!”猪八戒脱口说道。

如来听了,当即将一双筷子和最大的那钵斋饭放到八戒的面前,说:“既然如此,这钵就归你了。咱们先用斋饭,等吃完了,再来谈这件事,好吗?”说罢,也拿起一双筷子,却首先端起最小的那钵斋饭,大口吃了起来。

当八戒刚吃到一半时,如来已经吃完了最小钵的斋饭,接着又端起另一钵斋饭,不慌不忙地吃了起来。

看到如来佛祖得意洋洋地神情,猪八戒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毫无疑问,要是把如来吃进肚里的那钵斋饭和他此时端在手里的这钵斋饭加起来,其总量显然比自己选择的斋饭要多很多。

用完斋饭后,如来对八戒说道:“我知道你的食量很大,如果你因此还未吃饱,那只能怪你在开始选择的时候目光短浅。”

“但是,”八戒还是有些不解,“我一餐没吃饱只是一时的事,你没有把我加升为佛却是一辈子的事啊!”

“你怎么这样不明事理呀?”如来放低声音道,“你师父和师兄虽然加升为了佛,但那只不过是一个虚衔罢了,既不能换吃的也不能换喝的,更何况这个虚衔还是过眼云烟——不信你走着瞧,从今以后谁都不会把他俩当作真正的佛的。而你就不同了,我看在你先前曾做过天蓬元帅,加上口壮身慵,食肠宽大,所以才特别有意关照你: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我教者甚多,作为我身边的净坛,乃是个受用不尽的肥差。你仔细想想,如此好事,谁人能比?”

见八戒听得连连点头,如来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现在明白了吧,有一得必有一失,要想立足于长远,就不要被表面的荣耀和眼前的利益蒙住了双眼。”

八戒听罢,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2009年第七期《妙语•卷首》)

刘毅新 发表于 2010-07-02 13:47

  
    开心的左右
  吴适过得不开心,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一座寺庙在半山腰的地方,绿树环抱,幽静之极。“大师,我十分的不幸,……”在那里,吴适向方丈诉说。暖洋洋的春风弥漫在寺院的角角落落,可是吹不去年轻人身上的萧瑟气息。
  方丈老态龙钟,话语却充满了热情:“你一直都是不幸的吗?即使苦寒的南北两极,也有冰雪消融的地方。”
  吴适的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但似流星一闪而过。他道:“我也有过快乐的。我要是不曾品尝过快乐的甘甜,就不会觉得现在是痛苦的。”
  “以前有过快乐,但它现在没了。”
  “那是我把快乐给丢了,它现在和将来都伴随着我的。”
  “忧乐在心,就看把握的是什么了。你可以抱持痛苦,也可以抱持快乐;可以放弃快乐,也可以放弃痛苦。”方丈的嘴唇轻巧地翕动着,一语道破。“快乐就那么简单。”
  思想左右着生活,生活是可以想出来的。
  
(作者:刘毅新)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7-02 14:51

抱持?保持?

筱枫 发表于 2010-07-03 20:17

本帖最后由 筱枫 于 2010-7-3 20:23 编辑

布袋禅
                                文/筱枫

                  
                  一条崭新的布袋,
                  空虚得脊梁贴肚皮。

                  布袋里装满粮食,
                  充实得不见一点空隙。

                  总是张着口,
                  定会有倾洒的一天。

                  将口扎结实,
                  粮食一点都倒不出。

                  需要时打开又扎紧,
                  滋养了一个凡胎。

                  扛着它赶路,
                  压得蹒跚难行。

                  放下布袋,
                  便有了一个轻松的转身。

筱枫 发表于 2010-07-03 20:31

会念经的和尚
文/筱枫

祥是一个商人,宏是一个山水画家,祥和宏是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说实话,祥虽然也经常当面恭维宏的画,从内心里却感觉宏的画很一般。

一天,祥来到了宏的画室,看到宏正在专心地皴擦一幅泰山山水:气势磅礴的泰山山腰处有一座庙宇,庙宇门前的小径上有一个正去挑水的和尚。

祥说:

“又画上了?不错啊!前几天我出差到天津,当地的一个朋友说,他有个亲戚认识一位非常了得的山水画家,我就托那朋友去搞一幅来,到时拿来给你也开一下眼,怎么样?”

宏答:

“当然好,到时拿来我学习学习。”

一段时间过去,那幅画从天津邮寄过来了。还没等启封,祥就兴冲冲地拿着去了宏的画室。

“来来来!别忙了,名家的画寄过来了,打开看看!你看我这做朋友的怎么样?自己都没舍得拆,把眼福先让给你,呵呵!”

“好好!够哥们!”说着宏拿过剪刀将邮封仔细剪开,边剪边想,这会是哪位大师的画呢?

祥站在旁边,很是得意地看着宏小心地取出折叠好的画,然后放在他宽大的画桌上一折一折,一折一折地慢慢打开。

打开的画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先是吃惊,然后是吃惊地对望,继而就先后“哈哈”大笑了。只有画静静地躺在那里。

那是一幅泰山山水,气势磅礴的泰山山腰处有一座庙宇,庙宇门前的小径上有一个正去挑水的和尚。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7-04 07:14

台湾《人間福報》(主编 星雲大師)转载的寓言

《人間福報》的简介:
  
  作為一個淑世為懷的宗教家,佛光山星雲大師秉持關懷社會、提倡文化、教育的理念,更為因應民眾對於純淨報導的需求,特別於公元 2000 年 4 月 1 日創辦了《人間福報》,第一份由佛教團體創辦的綜合性日報也於焉誕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除了佛教的報導以外,還有焦點新聞、宗教文化、醫療保健、寰宇人事、教育春秋、福報家庭、藝文萬花筒、覺世副刊、縱橫古今、讀者論壇與投書、奇人妙事。《人間福報》的目的,是希望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所有報導內容,都有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人性品質的提升。

動物寓言
  
作者:葉澍
  
  ●偏見
  
  喜鵲聽說生物學家為烏鴉正名,頓起怒火,到處散布:「烏鴉即使是益鳥,我也絕不與之為伍。難道人們說他那 多壞話,全無根據?否則,他身上怎會一根潔白的毛也沒有?」
  
  ●霸道
  
  貓頭鷹捕鼠的本領聲名鵲起,誰知激怒了貓。貓「妙妙」地到處告狀:「貓頭鷹不僅剽竊我的面容,而且侵犯我的捕鼠專利!」
  
  ●變色
  
  蝎子向變色龍討教,怎樣才能不斷變色?變色龍自傲地說:「我的眼珠可轉動三百六十度,上下左右,東西南北,眼觀八方,變色易如反掌!」

《人間福報》2008-05-08

動物寓言
 
作者:葉澍
  
  ●親近
  
  「親近就是友愛。」
  
  虱子與臭蟲特別推崇這句所謂的名言。然而,他倆心中比誰都清楚:親近人的唯一目的,便是酖酖吸血。
  
  ●忘恩
  
  蝌蚪整天和魚兒一起遊逛,儼然以魚中一員自居。「哎呀,岸邊那隻又醜又老的怪物,叫什 來著?」一條魚嬌氣十足地問牠。
  
  蝌蚪瞪大眼睛,啞了半天說:「我不認識!」聽了兒子這樣說,蟾蜍心在淌血。
  
  ●借口
  
  驢子對推磨恨透了,說:「當今時代,還要我推磨,那又何必發明什 打麵機?」
  
  貓有同感:「就是嘛,有了老鼠藥,實在犯不著再叫咱賣苦力!」
  
  ●銅臭
  
  豹子盛氣凌人地炫耀:「誰能數得清我身上那一枚枚金錢?」
  
  斑馬遠遠聽到,暗罵:「土財主有什 了不起,瞧咱身上這套進口服,便知來歷不凡!」

《人間福報》2008/5/15
  
  
《動物寓言》 智蚊之死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c6b978b5368d4e50ec83b0c00506694ea7a7d0704a483397a7df80c1d88a36325200357e4da8ac25ddccfd57474de30350616834716d40dea960673ce37e35c93b869e3ad833184afa2c4af2744bc57127bf0e7fb5b1760c078f1642693a08e38644811cafa40678c4e7659885046a134fcf7331e10f2f2ca2c3f&p=8472c64adc8704f608e2957b5552&user=baidu  
作者:◎葉澍
  
   悶熱的夏夜,蚊子嗡嗡地飛進屋子,迫不及待向床上撲去,誰知一頭撞在蚊帳上。
  
   「晦氣,這該死的帳子!」蚊子邊罵邊徒勞地圍著帳子轉個不停……突然,一個「聰明的」念頭冒了出來:「要是能事先鑽進帳去,豈不……」
  
   第二天晚上,趁主人睡前放蚊帳時,「智蚊」一下子竄了進去。不一會,燈熄了……蚊子正在吸血,突然聽到:「有蚊子!」主人開燈,坐了起來。蚊子嚇得趕快逃。
  
   「嗡,該死的帳子……」和昨夜同樣的事發生:只不過一是在帳裡,一是在帳外;一是想進去,一是想出來;一是乾癟著肚子,一是圓鼓著肚皮。「智蚊」沒命撞著蚊帳。結果……豈僅一命嗚乎,更加粉身碎骨!
  
   「智蚊」的失策在於:進去的時候,沒有想過怎麼出來!
   
《人間福報》2008/6/18  
   
  
《動物寓言》貓頭鷹眼中的尾巴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2a922fae47a1a65d471182497134fc0a61168d5e35fe3654c354d71e2cb30521a13a0b36b6671b83e58fdf6346670437eb8c18ece08cabae13532d47071311a9141659148f5961972d620e70bb4f00ee7cdb6778ef08997840806d70c523adbb6965a0216c06df41430fefdc51e421507ba9b3365fc5f772a9b2643b34dfbe532690181f4df575bc35d8a274ec9&p=c0759a428e9a17ee0be2902a4c&user=baidu
  

作者:葉澍
  
  
   狐狸尾巴不像兔子的那樣短小,也不像壁虎的那麼一甩就掉。毛茸茸的,又粗又大,藏不住,丟不去。
  
   照理說,憑這條大尾巴,誰都能認得清狐狸。然而,貓頭鷹說:「你們說什麼毛茸茸的哦……瞧他縮成了一團……嗯,『獸命關天』,你們可別弄錯啊,我看他哪是什麼偷雞的狐狸,分明是隻『發了福』的松鼠嘛!」
  
   公雞在黑夜中常有被豺狼、狐狸咬死的危險。他渴望著天明,勇敢地歌唱,無私無畏地迎來了黎明,他本沒有什麼「尾巴」,那長長翹起的,是他美麗的羽毛!然而,貓頭鷹說:「怎麼沒有,你瞧他那個態度,就算他報曉不錯,有什麼值得翹尾巴的,見不得……」
  
  ——貓頭鷹袒護狐狸,是因為他曾分享被殘害了的雞屍;
  
  ——貓頭鷹誣陷公雞,是因為他和公雞相反見不得光明!
  
《人間福報》2008/6/23 |
 

《寓言哲理》變形的眼睛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c6b978b5368d4e50ec83b0c00506694ea7a7d0704a483397a7df80c1d88a36325200357e4da8ac25ddccfd57474de303506168d4514d10dea960673ce37e35c93b869e3ad833184afa2c4af2744bc57127bf0e7fb5b1760c078f1642693ac8e3b634811cafa4761e85f753e9e5357c740ee9643797484e1ac2b5bc25ac7126280df46a73f62a263a4086b2253d049a67c22&p=9a36c64ad5c009bc1ffbc4710d138f&user=baidu  
作者:葉澍
  
   據說,鵝的眼珠是個「縮小鏡」。牠視馬如貓,視牛如羊……故整日趾高氣揚,什麼也不在牠的眼下!
  
   人嘛!不管多高、多大,在牠眼裡一律成了「三尺小兒」。誰要對牠稍有冒犯,牠便伸出長長的頸子,惡狠狠地向誰啄去!
  
   傳說,駱駝的眼珠是個「放大鏡」。無淪什麼,在牠眼裡都成了「龐然大物」,因此,牠總是自慚形穢、謹小慎微、逆來順受……那怕只是個學齡頑童也能叫牠俯首貼耳,唯命是從……
  
   更有奇者,聽說還有一種動物的眼睛是「哈哈鏡」。在牠眼裡:長成了短,直成了彎,圓成了扁……於是他咬牙切齒地發誓,要把一切「不成形」的東西統統掃光,並永世不准「復辟 」!
  
   牠比鵝可惡,比駱駝可悲,實屬可恨,甚至可殺。
  
   若問,這到底是什麼,屬於何綱?何目?則尚待考證,但可斷定,絕非人類!
  
  ———自負、自卑、惡意的偏見,都不是人應有的品德。
  
《人間福報》2008/7/9 |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7-04 07:30

是否可称为《佛学寓言选粹》

筱枫 发表于 2010-07-04 11:00

本帖最后由 筱枫 于 2010-7-5 08:45 编辑

换一种沉重不如完全轻松
文/筱枫

有人移居他乡,决定带走两块石头作纪念。

路很远,石头很沉,那人背着两块石头,很快感觉力不从心。

这时,有路人支招:你用扁担挑着多轻松啊!是啊!那人茅塞顿开,很快买来了扁担和两个箩筐,挑着石头走。这样比原来轻松多了。那人很高兴,但没走出多远,就又累得汗流浃背。

这时,又有路人支招了:你用小车推着走多轻松啊!是啊!早该想到啊!他很快找来一辆小车,用车推着走。的确,又轻松了很多。那人很高兴,可路途遥远啊!他推着小车,翻山越岭,累得腰酸背痛,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就瘫坐在路旁大口喘息。

这时,有个牧羊人正吹着口哨,赶着羊群经过,看到累倒在路旁的人,就和他攀谈起来。听了那人搬运石头的故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那人很奇怪,就问牧羊人:

“你笑什么呢?”

牧羊人回答:“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哪一块不好?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搬走呢?你看,我的羊们跑过一块块石头找草吃,多轻松快乐!如果它们一只背一块石头,该是多么累!多么滑稽、愚蠢的事!

背石头的人听罢,顿觉似醍醐灌顶,一下觉悟了。他扔下沉重的石头,微笑着起身离去。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7-04 18:06

会长刘斌短函:
“真牛!寓言果真和禅语结合了!很有价值!”:handshake

熊建 发表于 2010-07-04 18:22

居士打坐
某村有一居士,项戴佛珠,天天吃斋,日日打坐。

一日,该居士又打坐于佛像之前。不一会,觉得思想入定,心思澄明。

忽然,一个念头从居士的脑海闪过。他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向门外走去。

居士边走边想:邻村穷鬼张三前年借我一钱银子,至今未还,得找他要回来,免得忘记此事便宜了那厮!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7-07 07:30

此帖的作品我全转刘斌兄看了,看后,他回信说:“真牛!寓言果真和禅语结合了!很有价值!”他还有些想法,我们正在商议中,请大家继续发:handshake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7-07 14:33

本帖最后由 张一成 于 2010-7-7 16:35 编辑

佛语三题
                  文/张一成
                    一、
    小庙修葺,工匠意外发现,庙里一直供奉的泥佛里面居然藏着金佛。金佛重现,引来香客无数。方丈又惊又喜,每天寝食不安,担心金佛遭遇不测。金佛感叹:“能助我平平安安渡过重重危机的,其实是泥胎。”
                    二、
    宅男每天猫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闷了就上网,饿了有外卖。达摩看了好生羡慕:“当年有这个条件,我就不会仅仅面壁十年,一定还要多思考几个问题。”
                    三、
    一只蚊子在佛像跟前嘤嘤乱撞,佛说:“去!”蚊子果然飞走。居士见了,万分惊奇:“我又拍又打,累得汗流浃背都赶不走蚊子,怎么您叫它去,它就去?”佛说:“在此也无益。”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7-07 17:22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有98个寓言故事,再加上一头一尾,正好100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重楼寓”,“猴投水月”,故事家喻户晓。鲁迅曾说: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为《百喻经》最有条贯。胡适也曾说:《百喻经》是词句优美的散文。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如果要选出一部佛经,让6岁到106岁的人都可以读,都能有感受,应该就是《百喻经》了。

萧杨 发表于 2010-07-08 17:01

萧杨来凑个热闹,贴上一则,请大家拍砖!

  两个和尚
    文/ 萧杨
    有两个胖和尚,一个是师兄,一个是师弟。
    有一天,师父命两个和尚去河边抬水。两个和尚就师兄在前,师弟在后,抬了木桶到河边打水。
    从河边回来快到庙门口的时候,师兄说,师弟你没我劲大,还是把水桶靠我一边吧!师弟听了就说,谢谢师兄,我没问题,还是放在中间吧!但师兄还是执意将水桶拉到了靠自己的一边,师弟万分感激。
    进了庙门,恰巧师父在庭院踱步。师父见水桶压在师兄一边,累得他呼呼直喘粗气,心里就老大的不高兴,脸一沉,开始训斥师弟:怎么一点儿同情心没有,水桶都压在你师兄一边了,也不知道拽一拽!师弟听了刚想说,是师兄刚才执意拽过去的。可话刚到嘴边还没说,师兄就抢着说,师父不能怪师弟,我虽累点儿,但压不坏的。师父听了,更加恼火,说,这不是压坏压不坏的问题,这是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考验!师弟还想说,我本不想让师兄受累的,可师兄又抢着说:请师父放心,我一定和您一道将师弟教育好!师父听了,点点头,背着手走了。
    师弟见师兄这样说,心里很不痛快。见师父走了,师弟就假装身子一歪 ,扁担从肩膀上滑落下来,咣的一声水桶落地,水全洒了。师兄责怪说:你咋这么不注意呢?师弟说:我属教育不好的那一类呢!师兄听了哑口无言。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7-09 19:50

 托梦
  
  
  午夜时分,忙了整整一天,忙得不可开交,忙得天昏地暗的×长,终于拖着十分疲惫的身体,带着颇重的烟气、酒气回到家中。这时的他,已记不清一天中都办了那些公事、私事、大事、小事、俗事、雅事,现在最为紧迫的一件事是睡觉。
  粗粗漱洗后,×长倒在床上就睡。
  平时很少做梦的他,不知怎的,刚捱床,矇矇眬眬做了一个梦。梦中若隐若现地见有一男一女两个老者并排站立床前,向他哭哭啼啼,但听不清楚在说些什么。
  ×长觉得胸前似压了一块大石头,有点透不过气来,双手在空中乱抓乱捏,双足乱蹬,试图将重石一脚蹬掉。这样折腾了一会,×长感觉有些累了,但脑子里似乎稍微清醒了些。于是,隐隐约约地听见女的向他诉苦:“我的儿啊,你天天那么忙,却不顾我们俩个了。你正月初一拜佛祖,三月初三拜轩辕皇帝,九月二十八日拜孔子,你在外面那么风光地拜祭所谓的‘祖宗’,却从不见你来拜我们,你这个忤逆不孝的儿子。我与你父亲走了这么多年,在阴间地府好凄凉、好寂寞,我的儿啊,我俩的命好苦啊。”
  ×长啊地一声惊叫,从梦中醒来,怔怔地坐在床中央,出了一身冷汗。

吴沁颖 发表于 2010-07-11 12:06

好多人回帖哦,看一个帖子回复里就有那么多文章,收获蛮大的。

张一成 发表于 2010-07-12 06:38

本帖最后由 张一成 于 2010-7-12 15:28 编辑

  应与不应
  文/张一成
  足球教练来求菩萨保佑,掷地有声地说:“只要能保佑我们球队称霸世界,我一定为您重塑金身。”菩萨没有应诺。
  当红歌星来求菩萨保佑,声情并茂地说:“只要能让我永远走红歌坛,我一定倾资修葺庙宇。”菩萨没有应诺。
  一个小乞丐来求菩萨保佑,却生生地说:“我现在急需一个硬币,请您保佑我得到一个硬币好吗?”菩萨应诺了,小乞丐一转身,在地上捡了一枚硬币。
  教练和歌星非常不满,责问菩萨为何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却满足一个小乞丐的要求。
  菩萨说:“如果我应诺了教练你,就要压制世界上一大堆强队。如果我应诺了歌星你,就要有一大批新人无法出头。你们看——”教练和歌星顺着菩萨的眼光看过去,只见小乞丐拿着硬币,买了一只馒头,高高兴兴吃了起来。菩萨慈祥地说:“我应诺了小乞丐,对谁都没有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