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世界 热心著文章
—— 我读余途寓言
邹海鹏
(今天已经是5月20日了,是余途兄作品网络研讨会闭幕的日子,去年下半年以来,杂务多了,写得少了,上论坛的时间也少了,感觉自己懒惰了。今天零零散散写点话,谨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
我和余途兄相识于瑞安寓言年会,说也凑巧,当时我因单位杂事提早从瑞安经温州回永嘉,余途兄也正好当晚要先到温州赶第二天的飞机,于是当日有幸和余途兄一路同行。一路上相谈甚欢,至温州,余途兄还盛情相约,去北京一定要找他。
当时情形,至今想来,犹历历在目。
余途兄馈赠的两本著作,都是图文并茂,我读后都有不少的收获。余途作品简短,精炼、富有思辨色彩,好多篇章值得细细咀嚼。
简短、精炼,是余途寓言的共同特点,翻翻《余途不多余》这本书,就会发现,其中绝对没有一篇超过一页的作品,余途寓言大多十行左右,篇幅短小,内容却异常纷繁复杂,包罗大千社会的人情世故。在书中,余途是主人公,是每个故事的亲历者。从第一个故事开始,余途一路走来,一路想事,一路发问,一路感慨。其实这余途,是你,是我,是这纷扰世界的每一个人,而那真正的余途,就在这书外,用一双狡黠的眼睛,冷冷地观察这世界。他在琢磨,这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儿。然后,他就拿起手中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思考的故事。
余途寓言的思辨色彩和它的哲学意味,使其作品更耐读。如:
水晶球
文/余途
余途拿水晶球与同事研究。他们各说出一个水晶球的特点。
“透明。透过它看物体极清晰。”
“光滑。手感好,可以滑向各个方向。”
“坚硬。击打或被击打而不变形。”
余途概括道:“透明即公平,光滑即技巧,坚硬即原则。做透明光滑坚硬的水晶球,如做人做事,如治国管家。”
普通的水晶球,普通的特点,余途的概括“透明即公平,光滑即技巧,坚硬即原则。”却意味深远。
《是饭是伴》
文/余途
余途得鱼儿。
鱼儿在水中游,余途在一旁赏而悦目。
腹空,欲食鱼儿。鱼儿说:“闹是伴,饿是饭。”
余途不忍,此时果腹,来时无伴。
鱼儿复在水中游。
余途饥而无心赏鱼儿。
在《是饭是伴》中,余途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对立的世界两极的无奈。
在《差异》中,余途说:“差异就是特点。”在《孤独》中,余途说:“孤独的人不感到孤独。”在《瀑布》中,余途拉起浑身湿透的朋友离开瀑布:“瀑布就是距离。”诸如此类,充满余途味儿的语言让人回味良久。
当然,也正是余途兄追求作品的精炼和耐嚼,导致个别作品略显晦涩和深奥,青少年读来有点吃力。
期待余途兄更多的佳作!
邹海鹏,浙江省永嘉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
—— 我读余途寓言
邹海鹏
(今天已经是5月20日了,是余途兄作品网络研讨会闭幕的日子,去年下半年以来,杂务多了,写得少了,上论坛的时间也少了,感觉自己懒惰了。今天零零散散写点话,谨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
我和余途兄相识于瑞安寓言年会,说也凑巧,当时我因单位杂事提早从瑞安经温州回永嘉,余途兄也正好当晚要先到温州赶第二天的飞机,于是当日有幸和余途兄一路同行。一路上相谈甚欢,至温州,余途兄还盛情相约,去北京一定要找他。
当时情形,至今想来,犹历历在目。
余途兄馈赠的两本著作,都是图文并茂,我读后都有不少的收获。余途作品简短,精炼、富有思辨色彩,好多篇章值得细细咀嚼。
简短、精炼,是余途寓言的共同特点,翻翻《余途不多余》这本书,就会发现,其中绝对没有一篇超过一页的作品,余途寓言大多十行左右,篇幅短小,内容却异常纷繁复杂,包罗大千社会的人情世故。在书中,余途是主人公,是每个故事的亲历者。从第一个故事开始,余途一路走来,一路想事,一路发问,一路感慨。其实这余途,是你,是我,是这纷扰世界的每一个人,而那真正的余途,就在这书外,用一双狡黠的眼睛,冷冷地观察这世界。他在琢磨,这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儿。然后,他就拿起手中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思考的故事。
余途寓言的思辨色彩和它的哲学意味,使其作品更耐读。如:
水晶球
文/余途
余途拿水晶球与同事研究。他们各说出一个水晶球的特点。
“透明。透过它看物体极清晰。”
“光滑。手感好,可以滑向各个方向。”
“坚硬。击打或被击打而不变形。”
余途概括道:“透明即公平,光滑即技巧,坚硬即原则。做透明光滑坚硬的水晶球,如做人做事,如治国管家。”
普通的水晶球,普通的特点,余途的概括“透明即公平,光滑即技巧,坚硬即原则。”却意味深远。
《是饭是伴》
文/余途
余途得鱼儿。
鱼儿在水中游,余途在一旁赏而悦目。
腹空,欲食鱼儿。鱼儿说:“闹是伴,饿是饭。”
余途不忍,此时果腹,来时无伴。
鱼儿复在水中游。
余途饥而无心赏鱼儿。
在《是饭是伴》中,余途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对立的世界两极的无奈。
在《差异》中,余途说:“差异就是特点。”在《孤独》中,余途说:“孤独的人不感到孤独。”在《瀑布》中,余途拉起浑身湿透的朋友离开瀑布:“瀑布就是距离。”诸如此类,充满余途味儿的语言让人回味良久。
当然,也正是余途兄追求作品的精炼和耐嚼,导致个别作品略显晦涩和深奥,青少年读来有点吃力。
期待余途兄更多的佳作!
邹海鹏,浙江省永嘉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
祝贺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
顾建华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即将圆满落幕了,特向余途先生和主持研讨会、参加研讨会、关心研讨会的同仁们、同好们、朋友们致以真诚的祝贺!
我和余途早在2001年就相识了,他经马光复先生的推荐加入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地远道光临寒舍,留下了他的大作《余途寓言》。拜读之后,耳目一新,很为寓言界出了一位新秀高兴。我的孩子探亲回家,见到后也很爱读,便“抢”走了。
不久我因病住了几个月的医院,未能和余途进一步联系。幸好他的地址、电话我一直保留着,事隔五年之后居然还能找到他。他是那么地热心于公益事业,为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寓言会年会出力出人出钱,做了很多工作。让大家感到他的为人和他的寓言一样叫人钦佩!后来他担任副秘书长,更是不负众望,尽心尽职,兢兢业业,使寓言会的日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前些日子得知余途新作出版,并要举办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很是兴奋。 2008年我曾说寓言作家的网络研讨会,是我国寓言界继创建网站后又一个新的创举,是寓言作家、理论家、评论家、读者之间的又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我相信,这次的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一定会对研究会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当代寓言创作的繁荣和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因远隔重洋,未能收到余途的新作,在研讨中无法置喙。好在网络破除了空间的障碍,让我可以和国内的同仁们同步了解到研讨会的进展。我认为研讨会办得很成功,寓友们围绕余途寓言的亲切交谈很有深度,发稼、旭东等许多高人的文章帮助我们更加认识余途和余途寓言,几位小读者的评说也使我们了解到余途寓言的影响有多大。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表明,中国当代寓言作家是勤奋的,有才华的;中国当代寓言是大有希望的!
余途确确实实不多余;
余途的新作《余途不多余》确确实实不多余;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确确实实不多余。
我的这篇贺信没能提出什么新意,也许有些多余;不过总算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祝贺,也许不是太多余吧。
2010年5月19日于美国密歇根
顾建华,上海市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授。
顾建华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即将圆满落幕了,特向余途先生和主持研讨会、参加研讨会、关心研讨会的同仁们、同好们、朋友们致以真诚的祝贺!
我和余途早在2001年就相识了,他经马光复先生的推荐加入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地远道光临寒舍,留下了他的大作《余途寓言》。拜读之后,耳目一新,很为寓言界出了一位新秀高兴。我的孩子探亲回家,见到后也很爱读,便“抢”走了。
不久我因病住了几个月的医院,未能和余途进一步联系。幸好他的地址、电话我一直保留着,事隔五年之后居然还能找到他。他是那么地热心于公益事业,为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寓言会年会出力出人出钱,做了很多工作。让大家感到他的为人和他的寓言一样叫人钦佩!后来他担任副秘书长,更是不负众望,尽心尽职,兢兢业业,使寓言会的日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前些日子得知余途新作出版,并要举办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很是兴奋。 2008年我曾说寓言作家的网络研讨会,是我国寓言界继创建网站后又一个新的创举,是寓言作家、理论家、评论家、读者之间的又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我相信,这次的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一定会对研究会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当代寓言创作的繁荣和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因远隔重洋,未能收到余途的新作,在研讨中无法置喙。好在网络破除了空间的障碍,让我可以和国内的同仁们同步了解到研讨会的进展。我认为研讨会办得很成功,寓友们围绕余途寓言的亲切交谈很有深度,发稼、旭东等许多高人的文章帮助我们更加认识余途和余途寓言,几位小读者的评说也使我们了解到余途寓言的影响有多大。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表明,中国当代寓言作家是勤奋的,有才华的;中国当代寓言是大有希望的!
余途确确实实不多余;
余途的新作《余途不多余》确确实实不多余;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确确实实不多余。
我的这篇贺信没能提出什么新意,也许有些多余;不过总算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祝贺,也许不是太多余吧。
2010年5月19日于美国密歇根
顾建华,上海市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授。
研讨会使我有很大收获,让我加深了对寓言和寓言写作及创新的理解,我相信,这也是寓言界的一个收获。就个人创作而言,这是我自我审视发现问题的好机会。
再次谢谢顾老师及论坛领导蝉爷、舟总和研讨会主持熊爷等同仁,谢谢大家!
顺颂您身体大安!在美度假愉快!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小结:
感动和启悟
凡 夫
历时二十天的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圆满成功,落下了帷幕。我被余途和余途的寓言深深感动着,其因有二:
余途是一个企业家。中国现在许多“企业家”好像都与文化不搭界。我亲眼见过这样几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一个作为电影出资人,在开拍大会上念讲稿,磕磕绊绊,简直念不成句;一个参加某研讨会,别人讲什么,他大眼瞪小眼,根本听不懂;一个居然连写自己的名字都困难,签合同的时候,不亚于阿Q画圈。还有一个更有趣,他竟不知道马克思是哪国人,问我:“马恩列斯,都是苏联人吧?”余途不一样。好几年前,我就在书店里买过《余途寓言》,当时还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呢?如今,余途又拿出了《余途不多余》,没法让人不感动。我说:中国多一些这样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会不一样,中国的文学也会不一样。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是寓坛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利用网络举办文学作品研讨会,这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首创。继海星、海鹏作品研讨会之后,余途寓言研讨是第三次。这样的研讨,无论对被评议者,还是评论者,都帮助多多。研讨别人的作品,自己也从中受益。诸凡评论,不管是宏篇之作,还是三言两语,都言之有物,发自内心。特别是几位策划者和主持人,精心策划,细心操作,实心办事,其精神之可嘉,其热情之可佩,其风格之可敬,有目皆可共睹,有口皆可成碑。寓坛有今天的局面,多亏了这么多热心肠的人。如果中国文学和其他事业都如此,中国文学会不一样,中国社会也会不一样。
读余途寓言和余途寓言评论,给我的一个启悟是,玩文学和玩企业一样,必须要走自己的路。不要重复前人,不要重复他人,也不要重复自己。
余途寓言可用三个“有特色”来概括:
人物有特色。余途,既是作品中的人物,又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本书的所有寓言都用这样一个人物做主角。余途可谓创造出了“这一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界曾有“一本书主义”之说。今天,寓言界在提倡角色多样化的同时,似也应该提倡“一个人物主义”。如果我们每位寓言作家都能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主角,那么,中国寓言的人物画廊,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势必会涌现出不少各具个性的文学形象来。
风格有特色。余途的寓言,很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笔记体文章。篇幅都很短小,手法不拘一格。有的像小言论,有的像小小说,有的像小故事……人都是身边的人,事都是生活中的事。信手掂来,很随意,不做作,就像当代的年轻人,潇洒自如,不守成规。余途寓言给人一个鲜明的感觉,它从传统寓言中跳出来了,不再看到伊索、拉·封丹晃动的身影。余途寓言的风格是独属于余途的。
语言有特色。深沉中不乏幽默,平实中不乏机智,简洁中不乏文采。有朋友说余途寓言像榴莲,闻起来味道怪怪的,可是吃起来让人很回味。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大胆作一个揣测,《余途不多余》中的不少寓言,大概都上过博客。这种明显的网络语言特征,拉近了寓言跟当代读者的距离。
我还要特别补充一点,余途寓言的包装也有特色。有人说,当代是读图时代。寓言集采用文字加插图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余途的这本寓言的插图很见功夫,它不是对文章的表面图解,其中很多幅都有独立的创意。编排上尽量采取一页一文一图的形式,这无疑给读者阅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阅读趣味。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先看看文,再看看图,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品味品味,套用一句广告语:“味道好极了!”
读罢余途寓言,给我一个总的感觉,作者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道德良心的人,也是一个坚强而执著的人。
一个人的优点就是他的缺点。余途寓言也一样。正如文友们所指出的,因为作者写的比较潇洒,有的寓言显得斟酌不够;由于追求风格的独特,有的文字显得不够通晓;由于注重生活的白描,有的寓言显得深度不够。这些,余途需要注意,我们也需要注意。
文学作品贵在有个性,有特点,有属于自己的“这一个”。余途朝这方面努力了,并且已见成效。我们祝贺余途。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有个性、有特点的寓言作家出现在寓坛。当你的,我的,他的“这一个”五彩缤纷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试看中国寓坛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2010.5.20夜于澹宁居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寓言网主编)
——写在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结束之际
余途寓言网络研讨会在网络时间上就要结束了,二十天开一个会,时间算太长了,而会议竟每天都在进行,会场每天都亮着灯,而且很晚才会熄灭,会议每天都有人在发言,每天都有新的声音。这辛苦了很多人,我为很多人所感动,要感谢很多人。
网络原本是个虚拟的空间,在此,我却感到一种真实,感受到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实的学术,真实的交流,真实的批判,真实的人,这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难得感受到的真实,足见网络的强大和魅力。网络让我们相识相知,而我们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由此可见人间多少事可以创造发生并生长茂盛。既然很多事都是可能的,我们感受到的真实可能会更真实,这真实会更可爱,这可爱会更长久,我便充满期待。我也会是其中的参与者。
这些日子,我读了很多,因而收获了很多。我加深了对寓言的认知,也更多地了解了自己。
余途是不是多余,余途说了不算,你们说了算,时间说了算。我把余途交给你们了,我忽然觉得自从三十年前余途诞生,余途最幸运的是认识了你们。我把余途交给时间了,我该不管那么多了,人的很多毛病随岁月的流动会更凸显也会被淡忘,随他吧。
爱上文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一爱几十年,很值。我给过她很多,她给我的更多。
就说这么多吧,但愿主持人觉得我说的是不多余的话。
到这时,还没有说出要感谢的很多人的名字。还是不说了,让我把名字放在心里。
余途 2010年5月20日
熊主持也许不多余的话
桂剑雄
为期20天的“余途网络研讨会”,终于圆满结束了。这次研讨会,参与者众,不仅得到全国各地的寓言作家、评论家樊发稼、顾建华、叶澍、凡夫、张鹤鹤、马长山、张锦贻、吴广孝、钱欣葆、老许、少军、晓舟、杨福久、侯建忠、桂剑雄、吕金华、谭旭东、冰子、白水平、汤祥龙、筱枫、晓梦、清浅、贺维芳、长裙雨孩、张孝成、张一成、二秋树、吴礼鑫、黄鱼、青夫、王位、海星、邹海鹏、邱来根、巴人、袁家勇、白子捷、张振瑞等会员的支持,而且还引来了《余途不多余的》出版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袁伟先生和天涯社区的斑竹冷月潇潇,以及网友王有国、彩红、李兆庆、王平中、廿一行、西沟散人、罗峻、醉舞火狐、白头翁及王涛同学,他们或者发来评论,或者发表跟帖,畅所欲言地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对余途的创作成就和取得的成绩,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余途寓言中存在的白璧微瑕,也很诚恳地予以了指正。在此,我代表中国寓言网论坛和“余途网络研讨会”的工作人员,对参与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研讨会召开之际,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和美国都市报等,都发表了推介《余途不多余》的文章,给这次研讨会增色不少。这显然不是余途个人的荣耀,它表明,中国寓言文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
各位领导者、组织(主持)者以及参与者辛苦了,我谨代表所有寓言人(我有资格代表么?没经授权,要不要在嘉定年会上“追认”啊?哈!)衷心谢谢你们!
敬祝研讨会圆满成功!:victory:
樊发稼 2010年5月21日凌晨3:59于北京南方庄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