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5 11:30

寓言角色论——兼论蝉声与兔语
相关搜索: 寓言, 角色
寓言角色论——兼论蝉声与兔语
作者:云弓

  看了叶、余两位老师关于寓言创作的讨论,我觉得带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很有必要进行讨论。很久以来我一直就想写一篇关于寓言角色方面的讨论文章,今天在这里,结合两位老师的讨论先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看过不少近期发表的寓言作品,感觉很多作品都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角色的安排问题。寓言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他可以让动物说话,也可以上没有生命的物体说话,甚至可以让抽象的感念说话,比如《列子》中就有力与命的对话。表面上看来,寓言的角色选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非常自由。但事实上一篇好的寓言角色的选择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寓言的角色受寓言这一体裁的限制,在选用上是非常考究的,绝不是可以随意而为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伊索寓言中狐狸吃葡萄的故事,这是个经典寓言,但是我认为寓言的角色选择是失败的,因为狐狸本身并不吃葡萄,狐狸吃葡萄本身就违背了狐狸的生理习性,所以这是一个失败的寓言。如果换做小鸡作为角色是比较好的,或者将情节改为狐狸试图吃到悬挂在房梁上的肉,才能符合寓言创作的规律。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更为广泛讨论的问题,也就是寓言与童话的区别问题,这个问题被讨论了很久,但往往不得要领,我认为寓言与童话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在角色的选用上童话更自由,而寓言更严谨。寓言和童话中动物都可以说话,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寓言中动物说话仅仅是一种必需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在寓言中动物角色的所有行为情节都必须符合动物自身的生存特点,不可随意改动;而在童话故事中,动物其实就是人,他可以非常自由地像人一样生活,童话是一种完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同样举上面狐狸吃葡萄的例子,作为寓言这样的角色安排是错误的,但是作为童话是可以的,因为在童话中,狐狸就是人,人是可以吃葡萄的,而且,如果狐狸真的够不着葡萄,在童话中他可以去搬一个板凳,然后站在板凳上取葡萄,这些在通话中都是可以的,但是在寓言中是不妥的,因为狐狸没有办法搬板凳。这就是寓言与童话在角色选择上至关重要的区别。
  下面再看看两位老师的寓言讨论。
  高凳上的老鸡(原作)   余途
   
    一只老鸡坐在距地面很高的凳上。他想得到地上的粮食,他饿极了。老鸡够不着,他叫小鸡帮忙。
    小鸡很愿意帮助老鸡,但他无能把粮食送到高处。小鸡说:“你要吃,自己下来拿。”
    高凳上的老鸡说:“不行。我一旦离开高凳,就会失去它。我宁可饿死,也不能没有这个高度。”
    小鸡仍伏在地面吃食。
    老鸡却死了。他彻底离开了他不愿离开的高凳。

  老鸡不愿意离开板凳,这不符合鸡的生活特点,如果凳子上没有食物,鸡不可能往上登,登上了没有食物的凳子,如果地下有食物,它一定会下来争抢,既然他有能力能上那个凳子,它完全可以下下来吃饱了再回去,凳子在故事中象征着地位,但作为故事的主角鸡与凳子之间却没有任何关联可言。所以,这则寓言的设计是不成功的。
  不愿意离开凳子这种行为不符合鸡的身份,这是本则寓言中最为失败的地方。
  再看看叶老师的修改:
     高位上的老鸡          修改:蝉爷
   
    一只老公鸡拼了命总算飞到了屋顶,心想居高临下,怎么也得坐稳了。

    它得意不到半天,不争气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看晒场上满地金黄的谷子,他够不着,“小的们给送点吃的上来,快点!”
   
    一群小鸡看着老鸡,喃喃道:“咱上不来啊,只有您自己下来吃了。”
   
    老鸡一听火了,“下来?亏你们想得出来,我能到这高位,容易吗!宁可饿死,咱也不能没了这高度。”
   
    鸡群仍伏在地面吃食,没去理它。
   
    过了几天,人们发现房顶有只死鸡,奇怪的是,没倒下,端坐得稳稳的。

  仅仅从语感上就可以看出,叶老师的修改是非常好的,如果这一点还看不出来,我想作者应该好好反思,抛开角色上选择的失败这个话题,仅仅就这两篇作品而言,原作在语言上显得生硬,叙述上不够流畅,而修改后的稿件至少从表述上来看是非常好的。当然,因为受到原作的限制,角色的问题仍然无法回避,即使修改的好了,却仍然不是一篇好寓言。
  大家都记得一个国外的著名寓言吧,一个老鼠掉进了奶油桶中,它无法爬出来,生命陷入了绝境,但是它没有放弃,而是拼命在里面努力试探,结果由于它的不懈运动,奶油渐渐变成了奶酪,它成功地从桶中跑了出来。
  整个故事的叙述完全符合老鼠的生活特性,也符合奶酪的产生规律,合情合理,这才是一篇成功的寓言,一篇在角色选择上非常合理的寓言。
  曾经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寓言,开头便说小熊如何栽花。显然这也是角色出了问题,小熊不可能栽花,如果栽花,那就是童话故事了,不是寓言。目前寓言创作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随便翻看几则寓言几乎立即就能发现类似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得到我们重视了。
  以上拙见不一定正确,但却是我的真实思想,仅供大家参考。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4-05 12:12

赞成云弓先生的观点。真像一位名人说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不能说是夸张。是同样一个理儿吧。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5 12:12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4-5 12:16 编辑

看来大家还是喜欢认真研讨的:victory:,云弓文中涉及的话题较多,得慢慢看。先说一句,"伊索寓言中狐狸吃葡萄......这是一个失败的寓言"的结论我是不敢苟同的 :handshake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5 12:16

对于寓体特征的研究和在寓言中的运用,既是科学的问题,也是文学的问题,二者的结合有一定的范围,也有一个度,尤其在寓言中,大体符合这个度就好。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5 12:31

我还是要重申一下,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在我复蝉的信中,表达了要学习叶老师修改的生动性的。我看到不少讨论的参与者对兔儿爷表示不解,----改好看了,你怎么不认可呀!----呵呵,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5 14:32

我还是要重申一下,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在我复蝉的信中,表达了要学习叶老师修改的生动性的。我看到不少讨论的参与者对兔儿爷表示不解,----改好看了,你怎么不认可呀!----呵呵,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余途 发表于 2010-4-5 12:31

:lol
叫你反思,你就老老实实地反思呗,辩什么辩!;P 你相信老婆,不信蝉,这你赖不掉的。:loveliness: 不过,你要是只信蝉,不信老婆,那也是万万不可的:'(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5 14:40

第二句:云弓"仅仅就这两篇作品而言"----不是两篇,是一篇,立意构思都是兔的,怎么改都是他的东西,意思一点没变 :$

巴人 发表于 2010-04-05 17:04

学习!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6 13:32

为使作品更完美,精益求精是作者必须要具备的写作态度。编辑是一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职业,是帮助作者好上加好的,熊蝉关于《狐狸和老牛》的做法正是这样的范例。
我不赞成的是完全抛弃原作者语言风格和故事构思的大规模修改,那是改写,或叫同题写作。改写后可能很优秀,但已不属于原作者。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6 13:51

兔寄样书时说下,这样好定网络研讨会的时间。:handshake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7 21:40

■童话和寓言的同质和区别是个可以讨论却无法得出统一结论的问题。寓言的定义下还有广义寓言和狭义寓言。在为了怎么写好,怎么写有利表达,怎么写像作者标称的文体(寓言或童话),我们的讨论有些意义。但作者在有了合适的素材需要表达时则不必在其中烦恼。彭老写了《小马过河》说童话也是说寓言也是,首先还是作者写出了好的作品。让研究者去争论吧。是童话怎么了?是寓言又怎么了?我个人不才,有些作品说小说可说寓言也可。比如《耳朵》,我觉得叫什么都好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说我抹稀泥,也可。

■按蝉爷百度来的童话概念,对比云弓阐述的寓言角色要求,我们可以看到:
蝉引用的文章说童话需要按生活逻辑要严谨,寓言则可以有较多变通。
云弓的意见是童话更自由,而寓言更严谨。
几乎就是相反的。
我不说孰是孰非,我说谁都有可能对。但坚信自己正确而否认其余则有可能错。
比如在寓言中狐狸可不可以吃葡萄,鸡可不可以上凳,鸡是上凳合理还是上房合理……

■对于创作了一定数量作品的作者,他的作品会形成较为定型的选词造句习惯和特殊的语言节奏,是语感也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有普遍美学标准,独具特色语言风格的也会在普遍的美的范围,对于研究和运用语言艺术的作者,应该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但是美感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这正是叶澍老师说的,读一个作品一万个读者会有一万种评价。而两个不同的作者要写出完全相同的语感则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公文文件除外),比如《红楼梦》的续写。
以上的意见是想说明,修改了的余途作品好与不好不是问题,而语言风格变了,甚至完全变了,这样已不属于原作者了。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7 23:26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4-7 23:32 编辑

兔爷:"鸡可不可以上凳",“鸡能不能在凳上饿死?"我认为都可以,但你要给个理由。都知道戏是编出来的,编得好,你就会觉得它真。我回过一个帖,不知你看了没有?你耐心再看一遍,不同意的,你提出来,让我想想,说错没有。:loveliness:

熊爷,读得很细。:victory:”一只鸡(饿)死在“高凳”上这一点,就让人觉得编造痕迹太浓。”----这一句似可推敲。有个懒人的故事,他躺在床上,家人给他脖子上挂了饼,外出许久回来,见他饿死了,原来他只吃了嘴边的几口,远点的,他懒得去吃,哈。----我的意思,就是别说是饿死在凳上,就是胸前有饼,饿死在床上都可以,这就叫文学!这句原帖没有,是现在,我解释我话的意思。我说兔缺乏生活真实,是指鸡“坐在距地面很高的凳上”。凳有多高?高得像房顶,那叫凳吗?那是鬼子修得碉堡;P我也知道兔儿爷为什么要把“凳”拔高,不拔高,他后面写的“老鸡够不着,他叫小鸡帮忙。”不是更不真实了吗。但他又忘了,凳就是凳,是拿来坐的,不是拿来爬的。写作真是件苦差事,一不留神就会顾此失彼,没有真爱的,玩不下去!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7 23:55

兔爷:"鸡可不可以上凳",“鸡能不能在凳上饿死?"我认为都可以,但你要给个理由。都知道戏是编出来的,编得好,你就会觉得它真。我回过一个帖,不知你看了没有?你耐心再看一遍,不同意的,你提出来,让我想想,说错没有 ...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4-7 23:26
本帖最后由 余途 于 2010-4-7 23:57 编辑


哈哈!我喜欢老熊的仔细,更喜欢蝉爷的认真。首先鸡是可以上凳的,这样就解释了寓言角色设计是否成立的问题。其次凳有多高算高,我说那个高度是对鸡而言,同志们,是对鸡不是对人,要是大象坐都不行。高是相对概念,所以我不认为这个凳的设计有什么失真的问题。在我国南北方对凳子的理解似乎有不同,凳子也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我小时常用的凳子就是没有靠背的如现在椅子大小的家伙,这对大鸡也好小鸡也好都算高了。俺家养过的几只老鸡还真飞上去过,小鸡就没办法了。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8 07:25

:L蝉被兔驳得哑口无言:$,蝉改还不行吗,坚决支持兔儿爷抱着鸡坐在凳上,兔爷,您抱紧了,坐稳了,这可是一只嘴比鸭嘴还硬的鸡哦,很贵重的,别让人动它一根毛!记住:饿死了也不要下来,下来,我不用扫把把你俩打上去才怪!;P不行,蝉没手的,怎么打?云弓不让咱打,那咱还是上树去好了,只是叫声变了......"不知了,不知了"......了,了,了......:'(: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8 07:47

■按蝉爷百度来的童话概念,对比云弓阐述的寓言角色要求,我们可以看到:
蝉搜索来的文章说,童话需要按生活逻辑要严谨,寓言则可以有较多变通。
云弓的意见是童话更自由,而寓言更严谨。
几乎就是相反的。-----:)就此,想听云弓怎么说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4-08 08:01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还是让读者说了算。我们写寓言的人,都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编的,也就是说是“假”的,但有的假得离谱,但假得可爱,假得真实。我小时候开始听蝉爷提到的那个饼挂在脖子上的故事,明知道假得离谱,最怎么懒的人,也不会懒到让自己饿死吧,但觉得这个故事可爱,不假。兔爷那两篇寓言,当然也是编的,生活中不会刻板到这种程度的真实。但总觉得《耳朵》读起来舒服,很现实,针对性很强,但“高凳上的鸡”虽然生活中也不泛其人,也有很强的针对性,但鸡饿死在凳子上,实在有些费解,也不敢恭维......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8 08:32

对于寓体特征的研究和在寓言中的运用,既是科学的问题,也是文学的问题:victory: ------寓言作家要懂点动物学知识,但绝不是动物学家的同行!动物学家再博学,也当不成寓言作家!:loveliness: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4-08 09:04

这里恐怕还有个修辞学的问题。

晓梦 发表于 2010-04-08 21:57

认真看了每个人的贴,受益匪浅。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9 07:32

认真看了每个人的贴,受益匪浅。
晓梦 发表于 2010-4-8 21:57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4-9 07:39 编辑



;P 先打个你的标志性头像,哈,你才来啊。你怎自己不用啊?是不是想蝉兔争起来了,一个不让一个的,你笑不起来了啊?哈哈,现在大家谈得差不多了,我给兔的“固执”平个反吧:lol 蝉和兔吵不起来的;P ,前晚我俩还在MSN上聊到深夜一点半。前一阵我们认为论坛开展不起来真正的研讨,是情面在作怪,咱俩该带个头。他说,那争起来,兔是不顾老少的,您老要包涵一点哦。蝉说,不是包涵一点,整只兔我心里也装得下!:lol 于是有了兔蝉之争。冰子说,我们在演“双簧”,哈。话虽如此,我们说的各自观点并不是装的,全是心里话,否则,就是戏弄大家了。至于,态度,他为了忠于争的角色,是牺牲了点形象的,现在论坛开创出研讨之风兔有一功!现实的兔,犟是有点,但没那么强、牛!前晚,他说,他那篇鸡是单薄的,不怎的。他也知道,蝉给他改的“耳朵”是改好了的,特别说,结尾!哈。蝉见跟帖少了,大家是否觉得争起来,伤了和气,就不说话了,这请大家放心,蝉和兔这点雅量还是有的。:loveliness: 既已开了头,我希望,大家继续真诚的讨论,说真话。争,才有真,有好说好,有错说错,让那些虚假的、廉价的吹捧在咱们论坛无立足之地!:handshake现在,我倒希望大家能就云弓的寓言童话论争上一争,我知道,不少人有话说。兔儿爷已在引导,用心良苦!云弓是认真思考的人,大家讨论,我想,他只会高兴,不会生气的。: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9 07:40

这个争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举例说,兔爷在搞一个汉字寓言,我一直没动手,觉得很有点“那个”。看到兔爷的性格像头犟牛,便跟帖“表扬”了他,说他强、牛!没想到马上构思出了一篇寓言《强牛》。等修改好了,一并发给蝉兔,征求一下意见。: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9 07:47

我觉得大家都要向鹤爷学习,他为了下一代,总是将新作贴出来,请大家提意见。我也不知天高地厚,提了很多……: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9 07:51

熊,可谓性情中熊,直率是他的个性,原来,我也认为他很强,很牛,慢慢我发现三只眼没看对,他是只认理,不人人的熊!: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9 08:40

这个争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举例说,兔爷在搞一个汉字寓言,我一直没动手,觉得很有点“那个”。看到兔爷的性格像头犟牛,便跟帖“表扬”了他,说他强、牛!没想到马上构思出了一篇寓言《强牛》。等修改好了,一并发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4-9 07:40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4-9 08:50 编辑


哦,那我贡献一句:原只知世上有黄牛,水牛,蜗牛,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兔牛”!: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4-09 08:48

我觉得大家都要向鹤爷学习,他为了下一代,总是将新作贴出来,请大家提意见。我也不知天高地厚,提了很多……:victory: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4-9 07:47

在谦虚这一美德上,蝉差鹤爷,发哥。。。。。。一大截,只离兔爷五十步:L

余途 发表于 2010-04-09 14:00

:L

杨绍军 发表于 2010-04-09 14:46

咱们的论坛越来越精彩了!好!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4-09 15:02


在谦虚这一美德上,蝉差鹤爷,发哥。。。。。。一大截,只离兔爷五十步: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4-9 08:48

好一个五十步笑百步!: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