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04

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

                                                                             侯建忠系列短信笔记文学                       
                        

      作者题记: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文学成为一种新型文体,开始受到读者的青睐。本组作品就是作者在短信文学上作的一次尝试,字数为180—210字内。读者可把它作为小说、小品、幽默、笑话、散文、故事、寓言中的任何一种来读,那怕只有其中的一篇,能给您带来一丝会心的微笑,我就感到满足了。
                                                                1、今天是个好日子
      恢复高考第一年,和子考上了大学。上学读书期间,除了寒暑假回家外,中间他仅仅请过一次假。中午,和子坐了二百多里客车,然后徒步十余里回家。刚走到大门口,一股油香扑鼻而来。不用问今天吃的是油炸糕,乡下人最好的饭。非时非节,没有稀客,何以吃糕,和子正在疑惑,弟妹们已跑出来迎接他:“妈夜里梦着你要回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你就真的回来了!”直到如今,和子还不明白,自己几年惟一的一次回家,咋让母亲梦着了。

本帖最后由 建忠 于 2007-8-27 17:07 编辑 ]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10

先报到,向各位朋友问好。原名无法注册,只好用两个字,才进来。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11

2、真实的谎言
      和子天生内向,读书期间见人就脸红,不敢与人说话,平时循规蹈矩,遵守纪律,从不惹事生非,很少引起他人的注意。高中二年,爱好体育,运动会屡屡取得名次,但未取得过冠军;成绩优秀,但那时不注重学习;积极劳动,但个头矮小,干不了重活儿。在校期间,从未被评上三好学生。临毕业时高考恢复,和子考上大学。政审表上学校评语为:该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和子觉得当之无愧,年年被评却纯属不实,可谓真实的谎言。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12

3、前因后果
      1969年到1973年,和子开始上小学。那时,他买的课本以外惟一的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闲来无事,把它翻了几十遍。1974年到1975年,和子到外村上初中,放学后,经常到村里管报纸的老爷爷家借报纸。有一天,一个中午看完了《人民日报》上登的现代京剧剧本《杜鹃山》。1976年到1977年,和子上了高中,劳动上课外,他抄了一本书《文言文虚词》,读了一本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1978年和子考上了大学,成了母校的百分之一。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14

4、修辞
      每当看到语法中的夸张句子,和子就想到了村里的一位老头的话。小时候和子个子矮得出奇,比同年龄的孩子低出一头,爹妈担心,这孩子几时才能长大。八岁那年,和子还没一个六岁的孩子高,村里一个老头儿说:“这孩子今年十四岁了,个子才这么高。”这句话在和子的记忆中,一直保留了近四十年。高中二年,一个比和子高一头的同学,反而比他矮了一头,爹妈常说:这孩子饿大了。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15

5、巧合乎取巧乎

      还是香港即将回归前的事,胖子和单位两位老师在北京办完事儿,到一繁华地段逛商店。一位老师看到前面一个量体重的,就说:“咱们看看出来这段时间胖了,还是瘦了。”当时,正是八字吃香的时候,所谓“八八八发发发”。先是两位老师称,第一位老师称完,秤主一脸喜气:“恭喜您,168一路发!”第二位老师称完,秤主满脸堆笑:“祝贺您,也是168一路发!”胖子站到秤上,琢磨着自己不会也是168吧,秤主说话了:“大喜了,小兄弟还是一路发!”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25

6、抢头盘儿
      晋北乡下习俗,村里有几家人同时娶媳妇,谁家娶回来的早,谁家先座席谁家有福气。30年前,和子被村里推荐上了高中。报到那天,和子不到五点就起床了,先是和家人赶了十里路,到学校所在地粮站卖粮,并认识了他的第一位同学——张帅。卖完粮,他俩结伴到学校率先报了到。那时再没有比他俩报到更早的同学了。高考恢复后,和子和张帅成了全校仅有的两名考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和子时常想,我俩是不是沾了头盘儿的光。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26

7、看错了人
      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在县城当干部,直到不久前才有一个青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分到县委办任干事,全村人顿觉脸上有了光,到周围村走亲串友总要说,我们村的某某在县委上班。一天,邻村一人来,言进城看见某某在大街上买菜。话音刚落立即遭到村人的围攻:“某某那么有身份,是个上街买菜的吗?”“纯粹胡说,某某能有时间买菜,别人早给他买好了!”把邻村人说得面红耳赤难以招架,不得不说:“是我看错了人,那买菜的不是某某。”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7 17:26

8、包装
      知识青年下乡插队那会儿,村来了一伙北京知青。村里成立了宣传队,村里的后生姑娘健美漂亮,北京知青有知识有文化,宣传队很快红遍全县。县文艺宣传队来我们村挑演员,北京知青没挑上,村里别的小伙姑娘没挑上,却挑上了身体并不丰满相貌平平的二兰。后来,县里宣传队解散,二兰到机械厂当了工人,成了村里第一个吃皇粮的人。多年后,人们才弄明白,二兰被县宣传队选中,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臀部不够丰满,夏天缝了个棉裤衩穿在身上。

9、蒙古人
    那年单位一行六人四男二女,到北京旅游,住在一家饭店。晚上回来,大家都渴得厉害,吃饭的时候,先要了十五碗小米稀饭。服务员见他们要了这么多稀饭,都好奇地走过来,看他们喝稀饭,其他吃饭的客人也好奇地掉过头。很快十五碗稀饭就喝光了。旁边的一位客人问他们是哪里人,其中的一位回答:“蒙古人!”周围的人不由发出一阵慨叹:怪不得这样能吃。他们自己相互看看,果然个个五大三粗。从此,大家都戏称自己是蒙古大汉。

10、配座位
    村里学校的女老师坐月子,来了一位代课的小后生。他把一些长得个头高大漂亮的学生分到前面,把那些个子矮的同学分到了最后面。校长走进教室,生气地问:“你是咋安排座位的?”“好看的引人注目,不好看的在前面会影响大局!”校长严厉地说:“那你以前教书也是这样?”教师答:“不!校长,我这是头一次登讲台。以前我是卖苹果的。”

筱枫 发表于 2007-08-27 17:37

//

呵呵!侯老师一来就给大家带来了重礼啊!
高兴着欣赏 ~~: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07-08-27 17:38

一寸短一寸险,建忠兄艺高胆大啊!

谢炳琪 发表于 2007-08-27 20:50

想你,想你,向你问好!

紫薇先生 发表于 2007-08-27 22:43

学习

学习!!!!!!!!!!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3

谢谢筱枫、鸽子树、冰子、紫薇先生。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5

11、比
      村里一位妇女作风不正,与多名光棍来往,她让自己的孩子都称他们叔叔。可背地里村里人教这孩子说,叔叔就是爹和大大。一天城里一个孩子来到村里走亲戚,几个孩子一起玩。村里的孩子听城里的孩子将大大叫成爸爸,感到很新鲜,就说:“你有爸爸没有大大,我们有大大没有爸爸。”这时,村里那个多“叔叔”的孩子竟自豪地说:“你们不论是爸爸还是大大,才只有一个,可我的大大多着哩!”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6

12、特殊居民
      长城俗称边墙,明代的边墙也就成了晋蒙两省区的分界线。民国年间,苛捐杂税多得惊人。边墙附近一人为躲避征税,便在边墙上挖了个窑洞住了下来。里面南边是炕,北面为地。山西内蒙的税官都来向他收税。山西税官一来,他站在地上说:“我是内蒙人,你管不了!”内蒙税官来了,他就睡到炕上:“我是山西人,你管不了!”结果,此人成了边墙上的一户特殊居民,谁也不再收他的税了。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7

13、买鞋
      郑老师向来办事认真,很少出差错。一次出差,到一家商场买皮鞋,经过多次挑选反复比较,终于称心如意地买了一双,包裹结实后,高高兴兴走出商场大门。出差归来,郑老师让家人看鞋,大家都觉得不错。突然,小儿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大叫起来:“唉呀,这双鞋怎么都是往左脚上穿的?”全家人仔细一看,可不,是双一顺鞋,只有左脚才能穿。郑老师顿时傻了眼:“都怪我光顾看质量,没想到却拿错了鞋!”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7

14、走大路和走小路的
      佛教圣地五台山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就要开始了。居住在百里外的两位信徒装点行装,准备前去。一位说:“咱们坐客车吧,那样会到的早一些!”另一位说:“还是自己翻山走小路好,清静自在,也许比坐车还要快一些。”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便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一个到大路边去等车,一个自己从中路出发。结果,乘车走大路的因游客过多,路途受阻,反而落后于走崎岖山路者到达目的地。

建忠 发表于 2007-08-28 17:18

15、大脚
      何大爷的脚足有尺把长,是出了名的大脚,村里同辈人都不叫他的名字而喊他的绰号大脚。一些孩子还以为他真的就叫大脚呢。一天,父亲让我到大爷家借镢头:“大脚爷大脚爷,我爹让我借借您的大镢头。”大爷愣了好一阵,才慢腾腾地取出镢头说:“看在你叫我爷的份上,我把镢头借给你。以后不能再喊我大脚了,再喊就不借给你了。”我拿着镢头,一边往外走,一边应承:“知道了,大脚爷!”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8-29 16:39

16、怪鞋
      大脚爷一直穿自家做的不分左右脚的家做鞋。头一次穿商店买回的鞋时,上午穿的又跟脚又舒服,谁知吃了一顿饭工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再穿上时却非常别扭,走起路来磕磕绊绊,还不如自己的家做鞋好穿呢。一个下午,一个人边在地里干活,边埋怨鞋不好穿:“明天,我说啥也不穿这讨厌的鞋了!”直到晚上回家,经儿女们一说,大脚爷才明白,自己把鞋穿反了,白白委屈了一双大脚半天。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01 09:20

17、赶车
      村子里第一次通了公路,何大爷赶着毛驴车,像往常在土路一样,上了公路就打起了盹,任毛驴独个行走。这时,一辆吉普车从后面开来,按了几次喇叭,大爷也没有醒来。司机没办法,只好下车搞了个小小的恶作剧,把毛驴车掉转头,从相反的方向走去。大爷醒来后,车已走出老远一段。回到家中,大爷把路上的事对家人说完,接着告诫家人:“世上还是好人多,这是那位好心人提醒我,马路上危险,千万不要睡大觉,马虎大意。要不会误事的。”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01 09:21

18、买表
      何大爷进城,来到钟表商店,看到柜台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表。他看中一块嘀嗒嘀嗒的马蹄表,花了十几元钱把它买了下来。大爷一边交钱,一边指着柜台里面的手表,对售货员说:“闺女,我们乡下人卖山药蛋卖大的,小的当作添头送给买主。你能不能把这小表做个添头送给我。以后再进城,大爷我多送你些大山药,不就补过了!”听了大爷的话,售货员不由乐了:“这小表的价钱是马蹄表的十几倍呢!”

fangboxi 发表于 2007-09-02 11:21

不断开拓啊!

顶!:victory: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12 20:02

谢谢泊兮.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12 20:03

19、打铁铲
小伙子拿着一大块铁片,想打一把铁铲。他找来一把铁锤,花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把铁片砸开,一气之下,他把铁片丢到了一旁。正在这时,一位铁匠师傅走过来,把铁片拿起来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把铁片放到熊熊燃烧的炉火中,烧红取出之后,没用多大功夫就锻打出一把结实漂亮的铁铲。小伙子感激地拿过铁铲,不住地说:“我怎么就没早点想到来您这里锻打呢!”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12 20:04

20、历史
风沙茫茫的晋北大地,两位将军奉命修筑一座城池,他俩各负责两堵城墙的修建。一位将军为了把城墙修筑坚固,基础打的很深很深。另一将军为省时省工,平地起墙。结果,第一位将军因工程进展慢了些被免职,第二位将军却很快被提拔重用。
几百年过去了,免职将军修筑的城墙依然矗立在晋北大地上,提拔将军修筑的城墙早已坍塌的不成样子。

二秋树 发表于 2007-09-12 22:16

还是要认真学习学习再学习!

筱枫 发表于 2007-09-13 12:55

//

闪~~

侯建忠 发表于 2007-09-13 17:44

问好二秋树。筱枫尽责,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