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人素轻读书人,常讥笑读书人无能。开铺面制作糕点,品种齐全,质量上佳,顾客却寥寥无几,一直打不开局面。正当他准备关门歇业之时,一位曾被商人讥讽之书生,偶尔经其铺面,知其糕点销路不畅,为其屋檐书一条幅:“一次不买,你的错;两次不来,我之过。”商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条幅挂了出去,没想到生意从此一天比一天好,很快打开了局面。商人再不言书生之短。
------------------------------------------------------------------------------
叶老师说得很对,谢谢您。
民间多禁忌,仅以妇女忌针为例,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几乎天天都有说法。农业合作化前,村里人都是各种各的地,各干各的活儿,不少人家养着驴车牛车或骡马车。三人同行进城,半道上看到一只人们丢下的牛笼嘴,它是用来防止牲畜干活儿时贪吃的。民间禁忌,捡笼嘴堵嘴,喻没有口福。二位年长者走前边没去捡,年轻者走上前捡了起来。进城后,年轻者卖了牛笼嘴两毛钱,当下买了两个粽子,与二长者言:你们堵嘴去吧,粽子的味道真不错。
先和牛粘上边再说。:lol
晋北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初十的早饭,各家各户都要吃莜面。主妇们要用莜面捏十二个钵子,蒸熟后看第几个钵子里的蒸气水多,水多的则预示着几月份雨水多,个个都多说明是个好年景,庄稼人有盼头。 村里一户人家,妻子蒸好莜面后,也许是火候不到,打开笼一看,钵子里没有一点水,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她怕丈夫难受,便在每个钵子里悄悄添满了水。丈夫看到后十分高兴,满怀信心地开始操持他的庄稼活儿,秋后取得了好收成。
一位久居城市的作家,下乡采风,偶尔来到山角下一个村落,散步田边,看到一块块庄稼地里,里面尽是碎石却无人清除,思此地村民必定懒惰无疑,心中十分不快。返城后,作家很快给当地乡政府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希望村民们不要懒惰,认真清理田间的碎石,以提高粮食产量。不久,作家收到回信,乡政府除对作家的建议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外,回答了地里到处是石的原因,方知碎石含磷,利苗生长。
:victory: :victory:
92、会有这种事吗?俺在南方,觉得新鲜:handshake
91、莜面夹生同样难吃
92、有这种事:handshake
去年到过山西,在平遥吃过莜面,不错。
谢谢张老师。:handshake
富者与贫者比邻而居。冬至,富者穿皮袄。贫者仿效,倾其所有购一皮袄,亦穿。天稍暖,富者换下皮袄穿上短袄,贫者将长袄剪去一截变为短袄。天气渐渐暖和,富者穿上坎肩,贫者将短袄剪去两袖,亦成坎肩。隔年冬,富者重披皮袄,贫者回到家中,望着改制的坎肩,再想用原先剪去的材料缝补为长袄时,已不知被他丢弃到何处,再无所效,方悔己不该贪图虚荣,盲目与人攀比。
一村干部作风粗暴,对待犯错者好动拳头,事情反映到公社。公社领导批评后让他写保证:再不动手打人。此人文化不高,费了好大的劲儿,买了一盒好烟,让人给他写了份检查,才交了差。后遇犯错之人:“你做错了事,领导不让我打,我踢你还不行吗?”结果,村干部踢人的事又让公社知道了,领导又让他写检讨,此人连连叹息:早知如此上次留个底子多好!又得浪费我一盒烟钱。
乡之旷野,每逢夏秋时节,时闻有声无形,似牛哞之声回荡。人未知其为何物所发出,名之为“土牛”。乡童到野外挑猪草,每听到发声,便奔向发声处。那情形往往是,你奔到前面发声的地方,声音又在你后面响起,你奔到左面发声的地方,声音又从你的右面响起,似与人捉迷藏,始终与追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乡童于发声处竞相追逐,乐此不疲,虽无所见,趋之更欢。
一童习书,随父亲做客。主人请童当场挥毫。主人小女孩儿,始终站在童身边,目光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双手。女孩儿的举动,给在场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女孩儿如此喜欢自己的字,太让人感动了,童想。童更加发愤地学起书法来,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年轻书法家。童父请人到女孩儿家为之提亲。新婚之夜,童向新娘打问,当年为何全神贯注地看自己写字。新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哪是看字,我是看你手上戴的金戒指,式样比我那枚漂亮!”
一土匪头子,久占一险要山头,时常下山欺男霸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官府多次围剿,皆因地势险要,无功而返。附近村民,无不深受其害。一高僧冒死上山往谏。信徒们怕高僧遭遇不测,力劝其不要上山。高僧言:“百姓遭害,吾心何忍!”遂上山见匪。匪言:“尔若吃下猪狗肉,吾即封刀。”僧言:“为千百生灵,吾命尚置之度外,何惜一戒!”匪果封刀。
乡俗小儿掉牙扔房顶,喻子高升旺长。一位农家妇女,儿女长大成人,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夏天,农妇作务农田,点瓜种豆,忙得不亦乐乎,日子也过得快。到了冬天,闲来无事,渴望儿女们早日回来。一天,思儿不回,想起曾把儿之乳牙扔房顶,登梯上房,试看是否还在房上,果如愿。见牙之后,如已见儿,农妇大喜。未想下房时梯倒人亦倒地,己牙被碰掉,却未感到丝毫的疼痛。
回复 152# 侯建忠 的帖子
有深意。学习。 谢谢张老师。
侯老师好!已拜读!遵您指引,刚才懵懂发表个人拙作数篇,不知操作对否?见笑!
谢稿木丁。
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靠山村习俗,农历冬至节请女婿,举行隆重的娱乐活动。晚饭后,小伙子们把村中央垒好的旺火点着,把各家各户的新老女婿请出来,开始娱乐。其主要内容是,两个年轻人,把第一次上门新女婿的手脚各提一侧,然后与另一个女婿的臀部碰撞。也有一些对待妻子不好的老女婿,也被当作碰撞的对象,直到尽兴为止。也许是村里的人为女子做主,不被婆家人欺负,才想出这样的活动。靠山村的姑娘嫁出去,很少有在婆家受气的。
临河村前,一排排参天的杨树,在道路两旁形成纵横交错的田字格,郁郁葱葱。走在路中央,抬头只见树木不见蓝天。一个夏日的夜晚,县交通局魏局长路经临河村,林网纵横的田字路,如同进了迷宫,几公里的路司机绕了几十个圈子,走了几个小时方才走出。经魏局长宣传,城里人纷纷到临河村游玩,果然有河有树,天蓝水碧。一时间,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去处。当初植树村里人反对,有人在小树上刻下:某某不得好死,树长字长。某某是村支书,去世多年。
通信地址:山西左云文联037100 联系电话:0352—3822173
某农酷爱写作,30年笔耕不辍,偶有短文见报,却未有多大收获,日子困顿,亦不改初衷。所收之退稿信上千,倍加珍藏。适子长大成人,家徒四壁,妻怨子怪,某大窘。一日进城,某偶听一爱好集邮之文友言,老邮票可增值。某归家,悄携所藏之退稿信,急奔文友之家。未几,某起房盖屋,顺利为子娶妻。村人惊羡不已,问某钱从何来,某笑而不答。村人竞传:某用稿费为子娶妻。
某别无所能,惟好自吹自擂,且漏洞百出,众人讥之,终乐此不疲。一日,某自城里归,立街头,与村人言:吾进城,进食品店,买点心五斤,未离栏柜,点心已尽入肚。村人哄堂大笑,言其胡说八道,吹牛吹破了天。某急辨:这有何可笑,我可是千真万确,不信你们可 以去问售货员,她一直看我把点心吃完。你们可要知道,点心实在是太小了,每块仅比钮扣大那么一点点,要是再有五斤,我也能吃了它。
导演刚过而立之年,即以其扎实的功底,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举获得国家电视大奖飞天奖,同时捧红多位电视新人,导演本人成为影视界一颗耀眼的明星。之后,导演又连续拍摄了数部作品,然播出后反响平平,没有一部在全国叫响的。数年后,与导演曾合作之摄像师撰文,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其夫人始终随其拍摄,不离其左右。后导演与之离异,无人约束,每接一部作品即与女演员打得火热,再无暇专注拍片。
正午时分,水库没了往日的热闹,太阳似乎要把大地烤焦,聒噪的鸦雀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树阴下一群羊儿横躺竖卧,羊倌袒胸露背打起了呼噜。猛然间,羊倌被几十米外的吵杂声惊醒,又有人被水鬼缠住,谁吃了豹子胆还敢下水。他惊讶地等待即将发生的惨剧,近来已有七人被水鬼夺去性命,死者家人花大价,雇几个会水的年轻人,才把死者打捞出来。就在此时,一壮汉从水中揪出欲将他拉下水身穿潜水衣的“水鬼”。羊倌惊呆了,水鬼正是打捞死者的年轻人。
有一位女孩子,让人从外地捎回一件衣服,她觉得式样不太好看,就让她的姐妹们穿,姐妹们看了不顺眼,谁都没有穿。一气之下,她把这件衣服压到了箱底。隔年,这位女孩子偶尔翻开箱底,把这件衣服取了出来,随便穿好一试,觉得还可以,就穿着它上了大街。
街上的女子见了,都说这件衣服美观大方,纷纭仿效这件衣服的式样做起了衣服。不几天,这件被冷落的衣服,便成了小城最流行的服饰,受到所有女孩子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