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青山外 发表于 2012-11-15 23:57

  说明:
  2013.1-2期合刊1期“故事新编”题目:郑人买履新编。
  2013.1-2期合刊2期“故事新编”题目:班门弄斧新编。
  形式参照2012.12期《按图索骥新编》,先列出“经典版”,然后列出数篇“新编版”,每篇100-800字之间。
  2013.1-2期合刊“故事新编”栏目投稿截止2012年11月25日。
  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继续支持!:)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11-16 00:56

顶一下!:victory: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1-16 06:19

:victory:

张北峰 发表于 2012-11-16 11:18

:victory::victory:

青山外 发表于 2012-12-18 22:15

本帖最后由 青山外 于 2012-12-18 22:18 编辑

  班门弄斧新编
  (《成语与寓言》2013年第1期)

  (来自古代传说)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木匠的祖师。曾经有人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显摆手艺,大家都笑他在行家面前卖弄,不自量力。“班门弄斧”和俗语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圣人门前卖百家姓”之类意思相近。


  (芷涵)

  话说,那个年轻的木匠,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被人嘲笑后,认真自我反省,变得越来越谦虚。
  他拜了鲁班为师。十年过去了,当他从鲁班老师的家门走出时,鲁班老师对他说:“你现在的木匠技术已经到火候了,但是还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这位已不再年轻的木匠,开始四处游走,想为需要的人制作精巧器具。
  他来到一位中医的家里,那位中医说:“你能给我制作一个能装一千味中药的柜子吗?要做得精美无比啊!”
  年轻的木匠想起了鲁班老师的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便说:“我不敢保证它精美无比,但是我会让您满意的。”
  这样的话,让中医很不愉快,他认为这个木匠一定没有过硬的技术,才对自己没信心,便说:“我还是找别人吧!”
  他又来到一家百货商店,百货商店的老板说:“我要把这些笨重的旧柜台撤下,换上一些精巧美丽的柜台,必需谁见了谁夸。”
  木匠又想起了鲁班老师的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便说:“我可以按照您的要求,把柜子做的精巧美丽一些,但不敢保证人人都夸。”
  百货商店的老板听见他这样不自信的话,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是找其他的木匠吧。”
  就这样,木匠走了一家又一家,每当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便不敢对顾客做出任何承诺。直到他弥留之际,也没有一个人肯给他机会,让他展示一下自己高超的技艺。他含怨离开了这个世界。


  (刘志媛)

  阿精大学主修设计专业,可惜成绩一般。后来,父母凑钱把他送到国外待了两年,好歹搞了个洋文凭。
  阿精回了国,眼高于顶,一心想做老板赚大钱。他打听了一番,得知目前设计界的大腕儿是鲁班先生,其技艺举世闻名。阿精当即决定在鲁班工艺馆对面租了间门面,取名“赛鲁班”工作室。
  挂牌仪式一结束,整条街都沸腾了。人人都知道有位留过洋的阿精师傅,专程跟鲁班师傅叫板来了。
  有好事的记者溜进鲁家大门,采访鲁班:“对面的阿精自称‘赛鲁班’,请问鲁先生您怎么看?”鲁师傅忙着手里的活儿,冲记者摆了摆手,表示没空搭理他。
  记者采访未遂,但报纸还是刊出了当天的报道——面对挑战,鲁班示弱。旁边配的正是一张鲁班摇手图。
  看到报道,鲁班的徒弟们愤怒了,跑到报馆大闹。好了,新闻再续——海龟精英叫板,鲁班师徒跳脚……
  因为前期的新闻报道,徒弟们被鲁班师傅训斥了一通,心情很糟糕,相应的,手里的活儿也就糙了很多。顾客对此很不满意,争执不下,气得扭头就跑,那块“塞鲁班”的牌子顺理成章地映入了眼帘……
  阿精笑脸相迎,中文里夹杂着英文词儿,听上去真有范儿!只是收货时,顾客心里就没谱了,跟鲁班的东西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阿精师傅很淡定,说这是当前国际流行的缺陷Style,是种先进的和谐理念云云,把顾客弄得一愣一愣的,再仔细瞅瞅,确实有那么点味道,是啊,干嘛要事事追求完美,多浮躁、多累啊!缺陷(缺心眼儿)Style,行了,就它了!
  顾客一满意,事情就好说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顾客赞不绝口,顺势把鲁家馆贬了个一无是处。
  没多久,鲁班工艺馆就悄悄地搬迁了,挪到乡下去了。鲁班师傅的意思是乡下民风淳朴,也不讲究什么缺陷Style,而且房租也不贵。他老人家没想到的是,城里的报纸又刊出了他搬迁的消息——赛鲁班胜券在握,真鲁班逃之夭夭……



  (未沐)

  “我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子,被他徒弟击败不说,还惹得围观的人不住嘲笑。我一个人丢脸是小,咱们帮派的名声是大。这事传播出去,以后咱们在江湖上怎么混啊?大哥替我做主!”
  大哥满脸怒色,厉声说道:“和鲁班他们斗还能一对一搞‘君子战’?咱们得要所有兄弟一起去他家耍弄斧子才行!嘿嘿,他要不老实就灭他全家。”说完,走到院里,点燃召集帮众的烟火信号……
  很快,数万人手持斧头包围了鲁班的家。可是,他们闯进大门却发现空无一人。
  原来,有人早就把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鲁班。鲁班可不傻:“斧头帮”心狠手毒,并且人多势众,惹不起咱还躲不起!

野水 发表于 2012-12-19 15:41

学习好文章!

青山外 发表于 2013-02-15 21:51

本帖最后由 青山外 于 2013-2-15 21:53 编辑

  郑人买履新编
  (《成语与寓言》2013年第1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他准备去集市时,忘记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你的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毛豆爷)
  毛豆爷认为:郑人买履,咳咳,要点不在于鞋,也不在于尺码。那么,郑人为啥……不敢脱鞋?
  猜测一:郑人有祖传脚臭功力(非一般“香港脚”可比),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小露一脚。
  猜测二:该商家总是挂着“同行不得入内”的牌子,郑人在暗中观摩新鞋的款式,装蠢是掩人耳目。
  猜测三:郑人是为自己的老婆买鞋,因为娶个手拙且脚大的媳妇相当丢人,谎称自己买鞋。
  猜测四:卖鞋商家纯粹炒作,不过万万没料到没把自己生意炒火,倒是把那个郑人炒得红得发紫。
  猜测五:郑人有严重洁癖,没刷洗过的鞋,人家根本不想去穿……

  (潘佳卉)
  回家被妻子教育了一番后,过了几天,这个郑人再次去集市买鞋。走到半路突遇大雨,待他来到镇上,身上啊腿上啊全都是泥巴。不过,镇上并没下雨,集市商家照常出摊。
  他走到一个比较高档的鞋摊前。老板一看是他,讥笑道:“是你啊,尺码带了吗?”他脸一红,拿过一双鞋就准备试穿:“不用尺码,我要用脚试!”他脱了被泥水弄脏的旧鞋,穿上了新鞋说:“太小了给我换一双!”老板一看新鞋此刻已经沾满了泥巴,怒不可遏:“你是故意来捣乱的吧,这下我怎么卖!”老板揪住他要他赔偿。郑人自知理亏,只得花钱买了那双又贵又不合适的鞋。
  吃了个亏,他吸取教训,先去护城河边洗干净了脚上手上的泥巴。他还不气馁,又来到另一个摊位前,这个摊位是卖靴子的。郑人这次想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试上一试。他慢悠悠脱下绑腿,卷起裤腿,脱下袜子,从最小号试到了最大号。正试得起劲,突然一个人猛冲过来把他怀里的包裹抢走了。“有人打劫啦!”郑人又气又急,赶紧起来追。可是他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光着,根本跑不快。小偷转眼跑远。
  郑人丢了钱物,只得拎着那双不合脚的鞋,灰溜溜回家了。

   (一柯)
  那个郑人那次买鞋未成回家之后,被妻子狠狠训斥了一番。过了些日子,他再次准备去镇上的集市买鞋。“傻子,记住啊,用脚试!”出门前老婆叮嘱道。
  这次,这个郑人长了心眼,每光顾一家摊位,他都仔细试穿。试了这双试那双,试完这家试那家,不管大鞋、小鞋、男鞋、女鞋、童鞋,他都试了一番,试得摊主差点吐血。有的摊主看他这样,干脆立马收摊,骂着街撤了。
  集市渐渐散了。太阳就要下山,郑人也没相中一双鞋。这可怎么办,这次还是买不到鞋,回家又要被老婆狠批了。
  还有机会!那边大槐树下还有一家卖鞋摊位没走。郑人看到,真奔过去。到近前,郑人非常失望:这家只剩一双鞋,并且样式老土,尺码明显小。郑人做好回家挨妻子臭骂的准备,转身想走。
  没想到,摊主立即拉住他,说:“这位兄台,我看你今天试一天鞋了,也不能偏落下我家吧!你还是试试吧。”接着又压低声音说:“我这双鞋能大能小,入水不湿,遇火不燃,可是神鞋呢!”
  郑人一试,果然如此。这双鞋看着比自己脚小很多,可穿上一试,不大不小正合适!郑人好奇,脱下鞋把手放进去,奇了,竟然马上变得和手一般大小。郑人又把鞋戴在头上,真就和帽子一般!
  郑人身上带的钱刚好和摊主的要价一样,于是高兴地买下了这双神鞋。
  郑人回到家,让老婆试,老婆穿着合脚,让儿子试,儿子穿着正好。老婆不住夸奖他这辈子可做了一回聪明事儿。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夏天,暴雨不断,终于在一天晚上,黄河决口,滔天洪水席卷而来。郑人住的村庄很快被洪水淹没了,郑人一家被困在了屋顶,大雨如注,如果第二波洪水再来,郑人一家必定葬身鱼腹。此时,郑人老婆突然想到:“对了,咱们可以躲进你脚上穿的神鞋!”郑人如梦初醒,立即脱下一只鞋。
  老婆一屁股坐进这只神鞋里面,神鞋立刻变得簸箕一般大小。郑人一家躲进了神鞋,神鞋瞬间变成一艘小船那么大。
  被困在屋顶、树顶、高坡的乡人不住呼救,郑人让他们也进来,并且,他们把还能搜集到的财物,还能赶上来的鸡鸭鹅猪牛羊,都放进了这双神鞋。神鞋变成了一艘“巨船”。
  依靠神鞋,大家平安地等到了洪水消退。郑人一家和乡人靠着神鞋得以保住性命,重建家园。
  据说后来,那个摊主又以数十倍价格买回了那双神鞋(郑人卖的,当时老婆没在家。郑人因为卖鞋又得到一顿臭骂),设法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后的西洋历2012年,准备高价卖出这双神鞋。
  现在都2013了,你觉得,摊主那双神鞋到底卖出去没有呢?

青山外 发表于 2013-02-15 22:03

  精卫填海新编
  (《成语与寓言》2013年第2期)



  (《山海经•北山经》)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毛豆爷)
  自打精卫鸟铁了心要把东海填平之后,它便开始奔波于东海与西山之间,衔树枝啊,叼石子啊,一刻不停,风雨无阻。
  春天,西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小蜜蜂采蜜忙。见精卫鸟在地上捡石子,小蜜蜂尖着嗓子喊:“精卫鸟,快来闻闻这花香,好美好甜呀。”精卫鸟看都没看,匆匆忙忙地说:“我还有五百个石子没有叼,我哪有时间赏花呀。”说完,便匆匆飞走了。
  夏天,蝉儿趴在树叶上大口大口地喝着甜美的露水。它大嗓门地喊:“精卫鸟,快来尝尝这露水,比得上琼浆啊。”精卫鸟顿了顿,急匆匆地说:“不不,我还要叼五百根树枝呢。”说完,拍拍翅膀,便飞往东海。
  秋天,迁徙的雁群碰上了精卫鸟。“精卫鸟儿,跟我们去南方吧,那里有美丽的大山,还有温暖的阳光”。“不去不去,我今天要叼一千个石子,五百根树枝”。精卫鸟扑棱着翅膀,朝西山飞去。
  冬天,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落向大地。一个小雪花喊道:“精卫鸟儿,我想闻闻花香,品尝夏天的露水,去南方看看美丽的大山,你可以帮我吗?我从来没有见过夏天,没有去过南方,没有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没有……”可是,还没等小雪花说完,它已经掉进了烟囱里,化为一阵雾气。精卫鸟儿,再也见不到小雪花了,它失落地将树枝扔在了地上,沮丧地飞着。
  不过,精卫鸟有了一个新决定:它想明年应该去闻闻花香,尝尝露水,去南方看看大山,它还要交很多朋友……它忽然意识到,何不放下仇恨,去享受一种崭新的生活呢。


  (装子)
  精卫填海填了上千年,大海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一个250公斤的胖子减掉了1毫克甚者更少,效果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执着的精卫相信:总有一天,她能填平大海。
  精卫四处寻找能填海的石子,一天,它累了停在了一个小土坡上缓着气。精卫旁边坐着一个老头,老头长吁短叹,和精卫的气喘吁吁两相呼应,精卫问老头:“你该是享福的年纪,怎么还叹气呀?”
  “唉,我呀,我叫愚公,我家门前的大山挡住了出门的路,我们一家人就想把山移走。这不,才移出这一个小土坡,土地规划局的人就说我们非法侵占土地,让我家天黑前把小土坡移走,否则就下罚单了。移山嘛,只能往别的地方移。移回原地不是白搬了吗?我能不发愁吗?”
  精卫兴奋地拍拍翅膀说:“我有个主意,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是东海,你把山上的土扔进海里不就可以了吗?”
  “对呀,真是只伶俐的鸟!”愚公高兴地摸摸精卫的头。
  就这样,愚公移山的土有了去处,精卫要报的仇有了奔头。什么时候精卫的仇能报呢?难说。不过我想,要把海填平,只是愚公想移走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远远不够,恐怕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得移平,包括喜马拉雅山。


  (未沐)
  精卫正衔起石块准备往东海飞,一只乌鸦飞了过来。
  “我看你整天到这里叼树枝、找石块,到底忙啥呢?”
  “我在实施我的填海工程,想把大海彻底填平!”
  “呱呱,填海!你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
  “你凭什么这样说?”精卫鸟很气愤。
  “好吧,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想老鸦我年轻的时候,一天口渴了四处找水喝,后来看见一个瓶子,里面的水并不多而且瓶口很小,我喝不着!幸亏我老鸦绝顶聪明:我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水位升高了,我就喝到了水!简单跟你说吧,你这样填海,只能让大海的水位越来越高,怎能把它填平?”
  原来这样!精卫恍然大悟,从此放弃了它的填海工程。“精卫填海”也就只是成了传说。


  (小八怪)
  每当太阳最后一丝亮光消失殆尽时,精卫鸟拖着疲惫的身躯飞回发鸠山。
  夜晚,精卫鸟就变回一个漂亮的少女。其实,这个少女一天在海边游玩时,被大魔王施咒变成了一只鸟,只有夜晚来临才能恢复本来的面貌。
  少女听说东海有一颗宝珠,这颗宝珠能破解世上任何魔法。少女向龙王求救,可龙王说宝珠早已遗失在茫茫大海,不知下落。不过,龙王身边的龟丞相心地善良,悄悄告诉她说宝珠有个特点:遇火即化,遇水则隐,遇木则现,只要有树枝轻触宝珠,宝珠自然就出现了。
  于是,少女白天变成精卫鸟的样子时,就忙着衔着树枝丢进大海寻找宝珠。

文灿 发表于 2013-02-16 01:04

  精卫填海新编
  (《成语与寓言》2013年第2期)



  (《山海经•北山经》)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 ...
青山外 发表于 2013-2-15 22:03

:victory: :)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2-16 05:51

奇思怪想,有趣有味!: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