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0-06 02:07

赵群智寓言《苞米花与巧克力》序 (余途)

本帖最后由 朱丽秋 于 2012-10-6 02:09 编辑

  生活是寓言的生命  

  ——为《苞米花与巧克力》序
  
  余途
    
  
  赵群智的寓言可以集成一本书了,这让我很是惊喜。我2008年认识老赵,他还没写出几篇作品,那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不出三年光景,他竟写出几百篇东西,且是绘声绘色表真情,活灵活现出真知,不得不令人叹服。
  
  老赵是个庄稼人,既是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又不是普通的庄稼人。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还是农业户口,结交的朋友也大多是农民。为了每年180斤口粮,他和老少爷们一起在田里耕作了很多年。小麦、玉米、红薯和青菜是维持生存的全部营养。在农村,他做过大队团支书;被抽调到烟草厂,他做过技术员;又被调回乡,帮助村里搞副业办工厂;随后又做过外贸,搞过计量,整过水利,之后又自己创业了。不管在几十年间做过多少行业,老赵还是说自己是农民。农民这个被一些城里人偶尔用来挖苦人的称呼,对于老赵是他生长的根。
  
  如今,老赵写书了,书里满是芦苇、韭菜、灵芝草、谷子、小麦、马齿苋,书名也是《苞米花与巧克力》,生活给了老赵极其丰富的创作养料。
  
  认识老赵以后,才知道年轻时的赵群智就怀揣着当作家的梦想,但是过早地失去上学的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的文学梦长期停留在梦想中。直到他赋闲在家,开始拿笔体验梦想时,老赵已经年近花甲是名符其实的老赵了,文字贴到文学论坛上,却犹如初学乍道的孩童,有些许青涩。我起初有些怀疑,这个白头翁能行吗?
  
  时至今日为赵群智的书写序,我也坚持认为,文学者要见文字功底,要有文学者的想象力。看了赵群智的作品,了解了作者老赵的经历,我加深了这样的认识,文字不是文学的全部,想象也不可能漫无边际,唯有厚实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深入剖析,文字及想象才会构成文学这一活生生的生命体。哪怕这生命体有些许小病状,有些许小瑕疵,但他是活生生的,比起那些编造的文字游戏,他是有血有肉的,是扎扎实实的。这是老赵作品给我的最大启示,也是读者可以通过老赵作品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体验。
  
  寓言是文学样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流传至今的常为人引用的寓言经典无一不散发着先人智慧的光芒和哲理的光辉。了解古今中外的寓言,也使我们了解到,寓言不论是出自哲人口头的辩论,还是文人书写的篇章,但凡属于有感而发有针对性的讽喻劝诫,大体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剖析和折射。伊索寓言如此,克雷洛夫寓言也如此;我国先秦寓言如此,现当代寓言也如此。我们可以认为,生活是寓言的生命,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真知灼见,也不会产生有生命力和洞察力的寓言。
  
  赵群智的寓言,大都采集自他丰富的生活,加上他对生活积累的筛查与解剖,用讲故事明道理的方式表达,也就成就了老赵说的庄稼汉的人生哲学。在赵群智这部寓言作品集中,这样的寓言很多。像《没皮树求医》、《牛粪上的灵芝草》、《蹲苗炼狱》等都是取自于生活中的场景,经过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叙述,通过浅显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可以读出属于他的独特的文学语言,可以归纳出由他提炼的与生活有很强联系的寓意。这是生活对写作者的厚爱,也是写作者对生活的回报。对于有厚实的生活积累的老赵来说,尤其如此。
  
  从寓言的功能来说,成人读者可以分享作者的见解,将寓言运用到社会政治经济学术各个领域;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领悟道理,借鉴先人哲人的体验指导人生。这就要求寓言作者的作品要有真知灼见。真知灼见一般来源于作者足够广阔的生活积累,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敏锐发现,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整理,来源于作者的学识高度和思想高度。在这几个来源中,有独特的生活积累显然很重要。我们说赵群智的寓言有特点,赵群智的寓言创作有意义,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你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影子,看到他的经历,也可以看到他的独到见解。这对于读者的阅读就是价值。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自己体会。
  
  当然,有生活的人不意味着必然能写出作品,不然几亿中国农民就都可以成为作家了。毋庸置疑,老赵那双握锄头的手还能握笔杆子,不仅能握,而且还能驾轻就熟,舞弄出几把刷子。你看他娓娓道来,平实朴素的语言看似和你唠家常,实则那不忍独自占有的智慧和经验就流水样呈现给你了。有这样人生阅历和展示能力的人愿意和你分享,你还会要求他什么呢?
  
  为老赵的第一本书作序,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人选,老赵却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因为我的几句话为读老赵并读赵群智的书开了好头,我就算称职,甚至可以称好。如果不是,权当我谈了一点对寓言、对文学、对生活的感想:生活是寓言的生命。这特别是我读老赵读赵群智作品的感想,老赵因为这,生命也出彩了!

     余途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f6ead01017go7.html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0-06 02:08

祝贺赵老师!:victory::victory:

刘玉行 发表于 2012-10-06 04:09

祝贺赵老师!!!:victory: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0-06 06:19

祝贺赵老师!敬佩赵老师!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0-06 07:49

:victory::victory::victory:

文灿 发表于 2012-10-06 08:17

农民的寓言,农民作家的寓言!:victory::)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10-06 08:21

祝贺老赵哈,:victory::lol兔爷辛苦鸟!:handshake

庄严 发表于 2012-10-06 08:55

:victory::victory::victory::handshake:handshake恭喜!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10-06 09:59

祝贺赵老师!敬佩赵老师!

王宝泉 发表于 2012-10-06 10:23

祝贺,愿早日看到新书出版!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06 11:54

本帖最后由 赵群智 于 2012-10-7 06:08 编辑

陈老师为拙作作了序,很受感动。我把我的写作经历和对寓言的认识贴出来,作为对各位老师的谢意。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还是农村户口。活了60多岁,交了不少朋友,但细数起来,大部分是农民。我学历不高,高中都没念完。我经历的事多了点,从大跃进时代上中学起,下学后亲身参加了小四清、大四清、还有文化大革命,其间我当过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四清工作队员,政治工作队员,烟草局的枝术员,其后听从党的安排,又回到家乡领着乡亲们搞付业,办工厂。再后来又先后到外贸局、计量所、水利局的机械厂工作。再后来又走上了自谋生活的道路。
写作是我在学生时代的梦想。可是到农村之后,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多的社会活动占有了我的全部时间,更重要的是每当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写不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时我清醒地认识到,一是自己功底差,学历浅,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积淀太少。尽管我生活在农民之中,但对他们了解的甚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老少爷们一起为温饱而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每年每人能分到180斤口粮,除去60斤小麦就是少量的玉米和红薯,蔬菜是维持生命的主要营养。那时候想搞创作的念头早跑到爪洼国去了。
时过境迁,我有幸参加了修长葛县志,其间遇到了我的良师益友许凤召老师。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完成了长葛县志经济篇中的计量部分(即长葛县计量志)。
人老了,孩子们长大了,温饱不再是问题了。我也感到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了,该歇歇脚了。可是青年时代的梦还在。这时我的忘年交文灿小老弟,一把火接着一把火的烧我,苦口婆心地劝导我、鼓励我、不让我消沉,让再拿起笔来写点东西。我问他写什么?他说写寓言;我说我不会写,他说我教你。就这样我试着写,他认真地改。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一篇篇地写,他一篇篇地改。写出来几篇后试投给了凡夫老师主管的寓言网站。凡夫老师为鼓励我,连续给我发出了180多篇。
历史又给了我机遇,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在上海南翔举办的年会,更使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要求参加寓言文学研究会的申请被批准了,我成了其中的一员。我高兴,我惭愧,高兴的是我在会上结交了能诲人不倦的桂剑雄老师。他不以我是个农民而看不起我,当时就说:“老赵,只要你能继续写下去,我会一篇篇地给你改下去。”他这样说了,这两年来他也这样作了。我在论坛上发的每一篇都有桂老师的心血。还有贺维芳老师也为我付出了很多。叶澍老师、余途老师更是不断地鼓励我,叶澍老师还在百忙中为我改稿,使我深受感动。安武林老师还在去年六月亲来长葛帮助我、给我加油鼓劲,这些都是我终生难忘的。我惭愧的是我到现在对自己写的东西也不满意,辜负了老师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用杨水才的话说:“小车不倒只管推。”
我还想说说我对寓言地认识,说寓言得先说说寓言人,说寓言人还得从上海年会说起。会议上我有兴认识了樊老会长和刘斌会长,马长山会长,叶澍会长,凡夫会长,余途秘书长,以及张鹤鸣老师,黄瑞云老师,陈蒲清老师等寓言大家。从他们的举至言谈待人接物上我没看到他们和常人有什么不一样,能看到的是他们的微笑,能听到的是他们对我的关爱。我深深地感到寓言大家庭是那么的温馨,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幸福的。
再说说对寓言的认识,寓言是小故事大道理,文章短小精悍,她能针砭时弊,像匕首、像投枪一样去剌向“假、恶、丑”;她能启迪智慧,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明天;她能给人勇气,向邪恶宣战,让困难低头;她能被广大群众所喜爱,看后能发出共鸣;她更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因为篇幅短,读起来不会占用读者太多的时间,特别在生活快节奏的现在,人们更没时间去看那些长篇巨制。她素材遍地,少作留意便能捡来。但要写好,写出有生命力的精品来就很不容易了。学无止境,我相信通过寓言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长久生命力的精品留芳后代的,努力奋斗吧,可爱的寓言人。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10-06 13:40

:victory: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10-07 04:09

陈老师为拙作作了序,很受感动。我把我的写作经历和对寓言的认识贴出来,作为对各位老师的谢意。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还是农村户口。活了60多岁,交了不少朋友,但细数起来,大部分是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6 11:54

感情真挚、朴实、自然。可做《苞米花与巧克力》的后记。

那一片云 发表于 2012-10-07 09:50

11#赵群智
恭贺赵老师!贺喜赵老师!:handshake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0-07 14:49

1#朱丽秋


余途老师的序言写得棒极了!赞一个!: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0-07 14:56

陈老师为拙作作了序,很受感动。我把我的写作经历和对寓言的认识贴出来,作为对各位老师的谢意。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还是农村户口。活了60多岁,交了不少朋友,但细数起来,大部分是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6 11:54

学习赵老师“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创作精神!: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10-07 16:22

“学无止境,我相信通过寓言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长久生命力的精品留芳后代的,努力奋斗吧,可爱的寓言人。” ——赵群智语录
祝贺!:victory::victory::handshake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10-07 16:31

勤奋的老赵,好学的老赵,祝贺不服老的老赵!:victory::handshake

吴宏鹏 发表于 2012-10-07 19:09

一篇精彩的序言,配上了一本沉甸甸的书。:victory:

余途 发表于 2012-10-07 19:16

谢谢蹦蹦把这篇序发上论坛。我和朋友们的心情一样,祝贺老赵在秋天的收获!

余途 发表于 2012-10-07 19:42

在2010年5月论坛举办余途寓言网路研讨会期间,我收到了老赵发的一个帖子,那时他的网名叫白云翁。帖子是这样的:

白云翁发表于 2010-5-6 20:43
给余途老师说几句话

老师好:
    研讨会好,我只能成局外人,没看到书,不知深浅,不能妄发言,乡下人,想学点东西好难,没事,我们对被人看不起也习惯了,你也别介意,或许这就是一篇寓言。

收到这个帖子,我受到触动。当时为便于研讨,我为需要拙作的朋友寄送作品集,他没有收到,所以有些想法。我想,他是误会了,把情况做了说明,回帖如下:

余途发表于 2010-5-6 21:39
白云翁好!在论坛我们都不是局外者,来看看来聊聊,怎样都好!
我的邮箱早有有一位云鹤翁的邮件又名白云谷,我想可能是您,根据您的地址,我寄出书已经很长时间了。也许到白云间还要慢些,只要不丢就好。给大家的书寄出时间差不了一两天,到达时间竟差了这么多,足见中国之大。
您再等等……

当时,研讨会主持人桂剑雄特别关切地发了两个帖子,他是这样说的:

桂剑雄发表于 2010-5-6 21:19
白云翁,是天上的神仙吧这名字起得好,竟让熊这样想。你没有书,那就在此留下通讯地址,如果不方便,也可与余途老师联系一下,将地址姓名发他的信箱yutu-chwb@hotmail.com,只要不是住在天上,相信邮局是可以将书送到你手上的——只是,收到书后,别忘了好歹说两句读后感就行。
天上的神仙——白云翁老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老人。尽管他来论坛的时间不长,属于新手上路,却一连发了几个帖子,给论坛带来了快乐和活力,让熊等长了一些见识。虽然他至今因没有收到书,不能就余途寓言说上一句两句,但熊能够理解,并向他表示感谢和敬意……

我就是这样认识老赵的。老赵随后申请入会,参加当年的年会,我为他办了相关手续,再加上他常在论坛发帖,我们熟悉起来。从寄书给他到他出书为他写序,不过两年时间,足见老赵的勤奋与努力,也可见是书给我们的一场缘分。
如今老赵告别了白云翁的名字,成为写作寓言的赵群智,可这两个名字的联系让我难忘。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07 19:43

本帖最后由 赵群智 于 2012-10-7 19:53 编辑

谢谢各位老师的厚爱和关心!我只想说一句话:来到寓言大家庭中感到的是亲,得劲!

清浅 发表于 2012-10-07 21:12

祝贺赵老师!!!

张北峰 发表于 2012-10-08 07:54

热烈祝贺赵老师出书!细读品味陈老师为之而序。:victory::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0-08 19:59

谢谢蹦蹦把这篇序发上论坛。我和朋友们的心情一样,祝贺老赵在秋天的收获!
余途 发表于 2012-10-7 19:16

:$ :handshake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08 21:50

23#清浅


:handshake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08 21:51

24#张北峰


:handshake

野水 发表于 2012-10-11 16:11

  生活是寓言的生命  

  ——为《苞米花与巧克力》序
  
  余途
    
  
  赵群智的寓言可以集成一本书了,这让我很是惊喜。我2008年认识老赵,他还没写出几篇作品,那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 ...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10-6 02:07

感谢余途老师的序文!为拔擢老赵这样的“新人”呐喊,老师尽力了,令人钦佩。
不了解群智,只在文评中读懂他是一位非常亲和、非常好学的朋友,向群智祝贺!
:victory: :handshake

野水 发表于 2012-10-11 16:20

陈老师为拙作作了序,很受感动。我把我的写作经历和对寓言的认识贴出来,作为对各位老师的谢意。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还是农村户口。活了60多岁,交了不少朋友,但细数起来,大部分是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10-6 11:54

祝贺群智老师!祝贺群智朋友!祝贺群智老弟!向群智学习!:victory: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