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之三大
庄子寓言之三大2012年08月21日 汉语里的“寓言”一词,始出于《庄子》。庄子自述“寓言十九”,《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也说,“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关于庄子所主张的哲学思想,是消极还是积极,是愤书还是笑书,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关于庄子所擅用的寓言手法,后世无一不推崇备至。郭象赞其为“百家之冠”,蒲松龄称其为“千古之奇文”,郭沫若评之曰“独步的文笔”。
《庄子》一书里共有二百多则寓言,其语言奇异生动,其结构纵横跌宕,其立意异想天开,其形象千姿百态,其中心总是不离超脱和复古主义。
庄子寓言手法的特点大致有三。
首先,气势大!塑造宏伟的形象,营造开阔的意境,从整个宇宙着眼。比如《逍遥游篇》里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又比如《秋水篇》里的“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计算四海在天地中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吗?计算天地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吗?物类名称的数目有万种之多,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即使是在死之将至,庄子也依旧豪迈无比,“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賷送,吾葬具岂不备邪(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珠玑,万物为殉葬,我的葬礼还不够吗)”。
其次,胆量大!敢于绝圣弃知,戏说儒墨。在《外物篇》里说“儒以诗礼发冢(儒士用诗书来盗掘坟墓)”,在《齐物论篇》里又说墨家主张的“兼爱”,不过是些骗猴子的把戏,所谓“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到了《盗跖篇》里,更是借盗跖之口,将孔子说成是“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搬弄言语,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无端制造是非,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得天下的读书人不返本业,假托孝悌之名来侥幸求得封侯富贵,罪孽重大)”的“巧伪人”。史上敢如何戏弄指责孔夫人的又有几人?
最后,范围大。庄子奇想联翩,信手编排,凡是天地古今之一切存在皆可为之运用。远则创造远古神人形象,诸如河伯、海若、黄帝、藐姑射神人等,近则将存世人物神仙化,比如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等。大则若北溟之鱼,小则若蜗角之国,久则若大椿冥灵,短则若蟪蛄朝菌,奇则若吸风饮露,怪则若叔山无趾支离无脉……正如王国维在《屈子之文学精神》中所言:“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
无怪乎郭象说,读《庄子》“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张桐 )
【编辑:王海波】
是啊,仅《蜗角之争》之想象与夸张,就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的寓言源于他心中的“道”,是浪漫主义情怀的宣泄。他的寓言的核心还是他心中的“大道”,这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他坚守信念,淡泊名利,在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同时,他的人生也像极了一篇精彩的寓言。
非大智者不可为。
庄子梦蝶,那是怎样的一笑。。
值得认真读一读学一学。
好文章!对我们有启发。
值得我辈慢慢读、细细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有道理。理论文章确实很有必要读一读。
有道理。理论文章确实很有必要读一读。
筱枫 发表于 2012-8-28 11:10 ↶
吕警官好!你上来勤了,我们大家也觉得安全鸟,哈:lol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