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文灿 发表于 2012-12-13 15:58

之四  鸡引起的连锁反应(作者:王宝泉)

    在这个相互攻伐的王国,有一天,鸡突然消失了。老虎因为断绝了食物,也很快消亡。由于没有了天敌,虫子大量繁殖。顷刻间,杠子变成了一堆腐朽的木屑。后来,终因数量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2-12-11 10:59

这一组寓言妙趣横生!学习!:victory: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2-12-14 18:59

171#文灿
谢谢!:handshake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1:19

本帖最后由 王宝泉 于 2013-1-29 11:20 编辑

31.律师与犯人
   
  有个人涉嫌犯罪,被关押看守起来。他的家人非常着急,四处奔走求人说情,还忙着找律师代理案子。由于案情特殊,胜诉的希望不大,许多律师都拒绝接受案子。后来,还是有一个律师接管了这个案子。律师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除了向被告人询问案情的具体细节,他还亲自赶赴案发地点,走访案件的目击者或知情人。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律师很快掌握了整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和一些关键细节,做好了出庭辩护的准备。
  开庭审理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在庭审现场,律师作为被告的代理人,为其所犯的罪行进行辩护。尽管经过激烈地辩证反驳,可严正的法律并没有因为律师的辩护轻易放过这个犯人。他因为罪大恶极,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受到应有的惩罚。
  事后,有人不解的询问律师,既然已经知道了案子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什么还要为一个罪有应得的罪犯作出无用的努力呢?
  律师苦笑了一下,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救他呀!我之所以极力为犯人辩护,正是要告诉世人:一旦有人触犯了法律,再高明的律师也救不了你。这正是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理呀!”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1:24

32.得过且过的灰兔

  灰兔有个懒散的习惯,总喜欢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
  冬天快要到了,许多动物都在为了储存更多的粮食做准备呢。灰兔一溜烟跑到草地上玩耍去了。当松鼠衔着一粒松籽经过那儿时,它不无担心地提醒灰兔说:“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你还是为自己储藏一点过冬的粮食吧!”灰兔玩得正开心呢,它怎么会把松鼠的话放在心上呢!松鼠摇了摇头,无奈地走开了。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灰兔走出洞穴,看到的是粉妆素裹的世界。刺眼的亮光映得它几乎睁不开眼。可是灰兔顾不得这些,它正急着寻找充饥的食物呢。
  灰兔在雪地上跑来跑去,不光找不到食物,它的足迹还引起了猎狗的注意。猎狗循着它的脚印一路寻找,直到抓住了灰兔才算罢休。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1:26

本帖最后由 王宝泉 于 2013-1-29 11:44 编辑

33.锁国

  锁国,一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国家,不知何时竟悄悄消亡了。现在,很多人已经记不起那个遥远的国度,甚至从历史的典籍中也找不到一点印记。
  相传,锁国里的人们,上至国王,下至黎民都非常富有。可是,这个国家也流行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人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愿损失半点好处。国王经常从大臣那儿索取宝贝,官员又从百姓手中掠夺财物。老百姓既不信任国家,也不信任身边的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每一个人都唯恐被别人占了便宜。
  不久,这个国家就有人因为抢夺财物发生内讧,引起一场战争。很快,锁国在战乱中灭亡了,百姓们都逃亡到遥远的地方。后来,锁国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近来忙于整理寓言,创作数量锐减。发寓言三则,希望听到批评的声音!)

庄严 发表于 2013-01-29 15:46

175#王宝泉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欣赏,学习王老师的佳作!:handshake

好好的 发表于 2013-01-29 15:52

33.锁国

  锁国,一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国家,不知何时竟悄悄消亡了。现在,很多人已经记不起那个遥远的国度,甚至从历史的典籍中也找不到一点印记。
  相传,锁国里的人们,上至国王,下至黎民都非常富有。可是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1-29 11:26

想象力丰富。: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1-29 16:31

33.锁国

  锁国,一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国家,不知何时竟悄悄消亡了。现在,很多人已经记不起那个遥远的国度,甚至从历史的典籍中也找不到一点印记。
  相传,锁国里的人们,上至国王,下至黎民都非常富有。可是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1-29 11:26


对锁国的结局说得有点多了。第一段是不是应该删减一部分或者干脆删去?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9:39

本帖最后由 王宝泉 于 2013-1-29 19:43 编辑

176#庄严
谢谢支持,请多提宝贵意见!:)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9:42

本帖最后由 王宝泉 于 2013-1-29 19:43 编辑

177#好好的
凭空捏造,小题大作了!:handshake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1-29 19:49



对锁国的结局说得有点多了。第一段是不是应该删减一部分或者干脆删去?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1-29 16:31

欢迎贺老师的中肯点评!
本打算前后能够照应的,言语罗嗦了!:)

赵群智 发表于 2013-01-30 21:04

拜读了,很有意思!学习!:victory:

张北峰 发表于 2013-01-31 08:25

学习王宝泉老师的新作。:victory::victory: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01 11:59

谢谢赵老师,张老师。
提钱(前)预祝两位老师新年好!:)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2-16 06:20

期待王老师在新的一年里给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08:21

期待王老师在新的一年里给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2-16 06:20

贺老师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令人感动!:handshake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08:25

34. 染猫

  古时候,有个人家里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另一只是白猫。黑猫性情温顺,毛色乌黑发亮;白猫则顽皮任性,常常会把雪白的毛发弄得灰不溜秋,十分难看。因此,黑猫深得主人喜欢,白猫相对受到了冷落。
  后来,黑猫死了,主人非常难过。为了纪念黑猫,他把白猫染成了黑猫一样的颜色,当作黑猫喂养。只是染成了黑色的白猫仍旧顽劣,丝毫没有黑猫的温顺模样。如此一来,主人更加怀念死去的黑猫了。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08:30

本帖最后由 王宝泉 于 2013-4-7 13:28 编辑

35. 书生问农

  从前,有个书生赶考归来,经过一块田地时,看见一个农夫在田里耕地。农夫一手扶住犁子,嘴里大声地吆喝,还一边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牛身上。耕牛的嘴巴不知被什么套住了,拼命地朝前走。书生立刻来了兴致,走上前去,想问个究竟。
  农夫停下手里的活儿,对书生说:“套在牛嘴巴上的东西叫络头。耕地时,牛见到青草就不肯用力干活了。系上络头,是为了防止牛儿贪吃偷懒,耽误了农活。牛的力气很大啊,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控制的,必须有一套专门的行头把它栓牢,它才肯乖乖地下地干活。一旦牛走得慢了,说明它动了偷懒的念头,不想干了。这时,我用鞭子狠狠一抽,它才能听我的使唤,继续做活了。”
  书生听了农夫的一番话,暗自感叹:“对人才的驾驭有时不正像驱赶一头耕牛吗!”

张鹤鸣 发表于 2013-02-26 08:56

35. 书生问农

  从前,有个书生赶考归来,经过一块田地时,看见一个农夫在田里耕地。农夫一手扶住犁铧,嘴里大声地吆喝,还一边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牛身上。耕牛的嘴巴不知被什么套住了,拼命地朝前走。书生立刻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2-26 08:30

对人才的驾驭有时不正像驱赶一头耕牛吗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09:15

谢谢张老师,请多指教!:handshake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02-26 11:18

细细读,慢慢品。
学习王老师新作!

赵群智 发表于 2013-02-26 12:45

学习新作!

庄严 发表于 2013-02-26 13:08

学习王老师新作!:victory::victory::victory:

庄严 发表于 2013-02-26 13:09

学习王老师新作!:victory::victory::victory:

好好的 发表于 2013-02-26 13:27

34. 染猫

  古时候,有个人家里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另一只是白猫。黑猫性情温顺,毛色乌黑发亮;白猫则顽皮任性,常常会把雪白的毛发弄得灰不溜秋,十分难看。因此,黑猫深得主人喜欢,白猫相对受到了冷落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2-26 08:25

故事性很强!学习!

好好的 发表于 2013-02-26 13:27

35. 书生问农

  从前,有个书生赶考归来,经过一块田地时,看见一个农夫在田里耕地。农夫一手扶住犁铧,嘴里大声地吆喝,还一边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牛身上。耕牛的嘴巴不知被什么套住了,拼命地朝前走。书生立刻 ...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2-26 08:30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15:47

细细读,慢慢品。
学习王老师新作!
贺维芳 发表于 2013-2-26 11:18

岂敢岂敢!:L

王宝泉 发表于 2013-02-26 15:47

192#赵群智

谢谢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