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06-23 08:07

白鹿衔花寓言城 张鹤鸣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2-6-25 17:42 编辑

征求意见                                       白鹿衔花寓言城

                                        ——序白鹿外国语学校寓言校本教材

                                                                         张鹤鸣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推进了温州国际寓言城的大建设。寓言城老总翁京华先生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情有独钟地选择了寓言文学作为他突破自我的新起点。从上送第一份报告到工程即将破土,他整整花了八个春夏秋冬!恕我孤陋寡闻,这样的企业家,在全国恐怕也是绝无仅有、闻所未闻的吧!

      翁总创办的白鹿外国语学校位居寓言城,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创建“中国寓言文学创作基地”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最近,学校组织语文老师,编选了一套寓言文学校本教材(初稿),特别令人欣喜和振奋。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如无锡的硕放小学、黄岩的北城小学和瑞安的红旗实验小学等10多所学校被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命名为“中国寓言文学创作基地”。这10多所基地大多在温州落户,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是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之一,而在中国寓言界,浙江是寓言大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浙江寓言的中心恰恰就在温州。

      温州寓言在被誉为新中国寓言的开篇人——金江先生——的旗帜下,聚集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寓言人,为繁荣寓言文学事业呐喊助威、冲锋陷阵。温州乃至浙江老、中、青、少四世同堂的寓言作家和小作者队伍为中国寓言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俗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到处繁花似锦,异彩纷呈。而在温州的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我相信,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温州寓言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刘基寓言到金江寓言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在中国寓言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下,寓言这种文体在我国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先不说日常会话和行文中常用的许多成语如“螳螂捕蝉”、“亡羊补牢”、“塞翁失马”、“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等等都来自寓言故事;光说近年来的高考、中考和职场考试,往往都离不开寓言题。甚至艺术院校招生时,许多考生也选择朗诵寓言以展示自己的才艺。最近,我们瑞安市举办了电视小主持人大奖赛,冠、亚、季军决赛时,小选手朗诵的也正是我的三篇寓言,然后由三选手分别作关于寓言话题的现场采访。……这一切并非是机缘巧合,而是因为寓言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应用便捷,比起其他文体,它更加灵活机动;此外,更重要的是,寓言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难怪它会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更是喜闻乐见,他们在寓言的“悦读”和写作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思想素养。从小学到初中,正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非常适合读写寓言。因为寓言的故事属于形象思维,而寓言的哲理属于抽象思维。正如法国寓言大师拉封丹所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身体是具体形象的,而灵魂就是抽象的了。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也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这里所说的从故事到哲理的转化,正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所以说,其实,寓言就是连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最好的桥梁。当一个学生能理解寓言、读懂寓言甚至能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寓言作品时,那么他显然已经渐渐在长大、在成熟。

     请勿低估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的培训学校,早期学员中,有一个四年级(五年制)的女孩,写了一则寓言小故事叫《放鸟捉鸟》,颇有新意,发人深思,我曾经作为范文印发给同学。想不到,八年以后,有两个省的高考作文题与这则寓言故事几乎一模一样。这位女生去年临近大学毕业时,赶上允许应届生直接参加“国考”的“末班车”,主考官特别欣赏她超乎同龄人的思考能力,她荣幸地考进了外交部(据说是800人才考1个)。可以说,寓言作品的阅读和创作,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还没有被更多学校所普遍接受,学生多姿多彩的想象翅膀往往被应试教育的利剪活生生剪断!而白鹿外国语学校,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编印寓言校本教材,这样的学校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早在今年四月间,该校小学部王玉莲校长便把寓言校本教材初稿发给我,嘱我作序。不巧的是,今年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大比之年”,除了特别为寓言专著设立的最高奖——金骆驼奖——之外,还有五个单项奖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个评委都有数百万字的作品需要审读。虽已请示研究会领导和翁京华先生同意,决定将“京华杯”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寓言创作大奖赛的截稿时间后移,但还是忙不过来。我在研究会班子中负责大赛的具体工作,更是责无旁贷,早已焦头烂额了,直到王校长催问,我才赶紧趁桂剑雄先生尚在整理大赛获奖公告的间隙,匆匆写了这些文字,权当为序。

      对于教材中编选的寓言作品,我只是粗粗看了一遍,提不出具体意见。因为是初稿,许多寓言名家名作尚未入选,还有待于不断充实。好在教师朋友们都在教学第一线,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使它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一则美丽的传说:相传公元323年,温州鹿城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留下一片祥云,预示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如今,正值温州国际寓言城“筑城”之际,又见“白鹿”衘花而来,那鲜花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就是文学百花园中最具活力的小花——寓言。金灿灿的小花同样捎来一片祥云,它预示着温州国际寓言城的美好明天!
                                                                                                                       
                                                                                                                 2012年6月23日(端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温州市文艺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06-23 08:37

:victory::hug: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06-23 08:41

写得真好,顶并赞!
给鹤爷回了个邮件,有两处似可改下。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1:30

稿子刚刚写好,发在博客上,便于修改,正在征求意见,蝉爷把它抓上论坛了。我换一个修改稿吧,请朋友们多提意见。我很少为别人作序,水平有限,力所不能及。但寓言城可以例外,只好勉为其难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1:31

:victory::hug: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6-23 08:37

谢谢本家鼓励!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1:36

写得真好,顶并赞!
给鹤爷回了个邮件,有两处似可改下。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3 08:41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2-6-23 12:13 编辑


熊的意见已经照办。刚刚把上面这个修改稿发到熊的邮箱。我想蝉正忙,没把稿子发过去,怕惊扰他,想不到蝉动作这么快啊!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06-23 12:05

:victory::victory::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2:12

:victory::victory::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6-23 12:05

谢谢丽秋!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06-23 12:35


熊的意见已经照办。刚刚把上面这个修改稿发到熊的邮箱。我想蝉正忙,没把稿子发过去,怕惊扰他,想不到蝉动作这么快啊!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6-23 11:36

看鸟,严重感谢鹤爷!:handshake

张北峰 发表于 2012-06-23 12:56

写得真好: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4:40


看鸟,严重感谢鹤爷!: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3 12:35

难为情鸟,熊爷辛苦鸟!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4:40

写得真好:victory:!
张北峰 发表于 2012-6-23 12:56

谢谢本家鼓励!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06-23 17:35

写得真好!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19:33

写得真好!
赵群智 发表于 2012-6-23 17:35

谢谢鼓励!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06-23 19:44

征求意见                                       白鹿衔花寓言城

                                         ——序白鹿外国语学校寓言校本教材

                                                           ...
蝉亦戈 发表于 2012-6-23 08:07
本帖最后由 贺维芳 于 2012-6-23 20:03 编辑



赞!:victory:

象白鹿外国语学校那样像白鹿外国语学校那样

给张老师发了一封信,请张老师打开邮箱。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3 20:29



赞!:victory:

象白鹿外国语学校那样像白鹿外国语学校那样

给张老师发了一封信,请张老师打开邮箱。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6-23 19:44

谢谢贺老师,照改!

余途 发表于 2012-06-23 23:40

这也是一个美丽到传说。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06-24 01:03

下面的地方,熊仍觉得有些不妥,斗胆再改了下。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百花园中繁花似锦,异彩纷呈。而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我相信……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到处繁花似锦,异彩纷呈。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我相信……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06-24 07:41

下面的地方,熊仍觉得有些不妥,斗胆再改了下。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百花园中繁花似锦,异彩纷呈。而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我相信……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4 01:03



熊爷,我也斗胆补充一句:
熊爷的修改,前半部分不错,但是,你把这句“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改为“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不妥,还是张老师的原文表达效果好。: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06-24 08:06




熊爷,我也斗胆补充一句:
熊爷的修改,前半部分不错,但是,你把这句“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改为“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不妥,还是张老师的原 ...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6-24 07:41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2-6-24 08:14 编辑


你好像没有说服我,愿听师太高见:lol
我以为如果“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这句话中,要是有不妥的话,可能仅是漏了一个“的”。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8:23

这也是一个美丽到传说。
余途 发表于 2012-6-23 23:40

:handshake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8:35

下面的地方,熊仍觉得有些不妥,斗胆再改了下。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百花园中繁花似锦,异彩纷呈。而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我相信……
——众所周知,瓯越文化有 ...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4 01:03

灰常欢迎熊参与修改!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8:36




熊爷,我也斗胆补充一句:
熊爷的修改,前半部分不错,但是,你把这句“在众多文艺门类中,翁京华先生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改为“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不妥,还是张老师的原 ...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6-24 07:41

灰常欢迎贺老师参与修改!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8:39


你好像没有说服我,愿听师太高见:lol
我以为如果“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这句话中,要是有不妥的话,可能仅是漏了一个“的”。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4 08:06

灰常欢迎大家的认真态度。给学生看的东西尽可能完美些、规范些,谢谢了!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06-24 09:18


你好像没有说服我,愿听师太高见:lol
我以为如果“翁京华先生在众多文艺门类中”这句话中,要是有不妥的话,可能仅是漏了一个“的”。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6-24 08:06


在众多文艺门类中这个状语前置,起到了强调作用,与后文的唯独瞄准了寓言文学之“唯独”一致:lol 仅供参考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06-24 09:21

其实,那一句改与不改都没错,只是表达效果稍有不同。这又不是讲语法,熊爷不必较真。哈哈,遇到了“强牛”。:lol:shutup: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06-24 09:23

学习:victory::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9:27

其实,那一句改与不改都没错,只是表达效果稍有不同。这又不是讲语法,熊爷不必较真。哈哈,遇到了“强牛”。:lol:shutup: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6-24 09:21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2-6-24 11:48 编辑


灰常感谢“师太”和“强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2-06-24 09:27

学习:victory::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6-24 09:23

灰常欢迎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