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27 08:42

原帖由 侯建忠 于 2008-4-27 08:35 发表 ↶
桂兄:先附在这里几则,请指正选用。

                  谦字篇:大佛和巨佛
  一尊举世闻名的大佛,被人们顶礼膜拜。自然,这尊大佛也就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最尊贵了,认为再没有能与它相比的 ...

谢谢支持!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8:42

                 智字篇:身怀绝技的人
  一个人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从小练就了一身惊人的防身绝技。可是直到晚年的时候,他也没有遇到过任何危险,当然练的绝技也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怀有绝技。他的一位好友不无惋惜地说:“可惜你一辈子的辛苦白下了。”“你这话可说错了。尽管我这辈子学到的东西看起来没有使出来,但事实上我已经派上了用场。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担心遇到任何危险,从来不知什么时候叫‘害怕’二字,再说通过苦练,已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怎能说是可惜呢?”身怀绝技者回答道。

                 智字篇:两个失败者
  两人结伴而行,攀登一座名山。从山下出发不久,其中一人就觉得爬行太累,放弃了继续攀登,躺在半山腰的树荫下歇起凉来。另外一人顶着炎炎烈日,一步步地向山顶艰难地爬行,尽管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也没有停下来。一直到了一处陡峭的山崖下,再没有攀登的路线时,他还不甘心,几次试着爬上去,却终因太险太难未能如愿。归途中,歇凉者对攀登者说:“咱俩今天一个样,都是失败者。相比之下,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太不值得了。”“不!尽管我们同样是失败者,但我和你绝对不一样,因为我俩的失败有着本质的区别。虽说我也失败了,但我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什么遗憾的心里是充实的。而你却望山却步不愿吃苦,根本没有感受到攀登的乐趣。我岂能与你相提并论。”听了攀登者的回答,歇凉者久久没有答上话来。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8:45

               信字篇:两只拉磨的驴   
  一个人养了两只驴,让它们为自己拉磨,每天分给它们一定数量的饲料。一只驴子觉得这些饲料太不管用了,在拉磨的时候,趁主人不注意,回过头来偷食磨盘上的粮食。这样它的身体一天天胖起来了。相比之下,它的同伴可就瘦多了。一天, 这只胖驴对它的同伴瘦驴说:“咱们整天拉磨,辛辛苦苦,磨盘上有那么多粮食,为 什么不吃呢?”瘦驴回答说:“粮食再多那也是主人的啊!咱们怎么能随便吃呢?”“你真的没有偷吃过磨盘上的粮食吗?”胖驴有些不相信地问。“绝对没有。”瘦驴肯定地回答。“你真傻,守着粮食却饿肚子。”胖驴觉得瘦驴有些可怜。不久,胖驴在一次偷食过程中被主人发现,主人把它驱逐到荒郊野外,很快便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而瘦驴却一直被主人留了下来,每日还为它增添了饲料。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8:51

              礼字篇:        谷 神

        相传很早以前,秋收时节,晋北长城脚下一个叫管家堡的小村,来了一个人事不懂的傻子。谁家收场,傻子便走到打谷场,专往谷垛上坐。

        有人嫌傻子碍手碍脚,就赶他走开。谁知越是往开拉他,他越是不走。性急的人就用棍棒恐吓,他才不情愿地离去。也有人见他呆呆傻傻的,也不和他计较,挪动挪动地方,任他坐在那里。不过,有傻子在场,这家收场就总要比别人迟完一些。

        渐渐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凡是谁家收场时傻子在场,打下的粮食总比他们估算的多,大伙这才醒悟过来,傻子不是个平凡的人,而是下凡到人间的谷神。一些人便在收场时,准备好饭菜招待傻子,想让他再到自己的场上去坐,傻子却怎么也不肯去了。

        看似毫无意义的东西,他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只是当时不被人所知罢了。

本帖最后由 侯建忠 于 2008-4-27 09:37 编辑 ]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8:55

                  义字篇:康熙爷姓什么
        某大学中文系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教授首先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文革期间,山西一位中学毕业生,流落到内蒙一个偏僻小村,当代课老师。这一天,村里几个年轻人结伴来到学校,有意难为老师。他们煞有介事地问道:“老师,您说康熙爷姓什么?”他们把康熙皇帝称作康熙爷。年轻老师也没在意,说道:“康熙爷不就姓康吗?”几个年轻人听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年轻老师这才明白自己因知识浅薄,说错了话,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村里人起床,年轻老师就不辞而别。
        十几年后,当年的老师以教授的身分再次来到偏僻小村,并且为考住自己的人买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真诚地对他们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当年给我出的难题。假如当初你们大家没有人问我康熙爷姓什么,我就不会连夜离开你们。不会费尽周折,发愤读书,也不可能考上大学当了教授。”
        讲到这里,教授停了停说:“那位被考住的老师就是我本人。”他的话刚一说完,讲台下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无不为教授的知耻发愤坦诚大方所感动。
        对于有志者来说,使自己陷入困境的难题,往往能激发出他们百倍努力的勇气,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成为走向成功的契机。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8:58

              德字篇:公鸡和鸭子
        公鸡和鸭子是一对好朋友。
        因为公鸡说话有些结巴,走路歪歪扭扭,鸭子就经常学着公鸡说话的腔调和走路的姿势取笑它。
公鸡并没有因为鸭子和它开玩笑感到羞愧和恼怒,而是时刻留心克服自己的缺陷,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步伐。
        不久,当鸭子再次在公鸡面前开玩笑时,它忽然发现公鸡走路的姿势和以前大不一样,优美极了,说话的声音简直像唱歌一样动听;与此同时,它还发现自己说话的声音真的结巴起来,走起路来更像七八十岁的老奶奶摇摇摆摆,难看极了。它直后悔自己不该拿别人的缺陷当笑料而闹着玩儿。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9:00

                            智字篇:明眼人和盲人
        一位明眼人对一位盲人说:“真可惜,你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办什么事都不方便。”
        “话可不能说绝对,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好事的情形也是有的。尽管我看不见,可它或许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未可知。”盲人笑了笑回答。
        明明是自己的缺陷,却偏要打肿脸充胖子,明眼人觉得盲人的话可笑,又不便扫了他的兴,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几年时间过去了,当明眼人再次见到盲人时,盲人已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说唱艺术家。明眼人很惊奇,就向盲人打问成功的秘诀。
        “正因为我是个盲人,知道自己办事有很大的局限,所以我能抛开一些常人所抛不开的杂事,专心致志地学习说唱。我的眼睛看不见,可我的耳朵却不比别人差,扬已之长避已之短,还有什么学不会呢!当然,花费的代价也肯定要比一般人大得多。”盲人很自信地回答。
        一向以体魄强健四肢发达而自豪的明眼人,听了盲人的话,第一次露出惭愧的神色。与盲人相比,他为自己的一事无成碌碌无为感到难过。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9:02

                         礼字篇:樵夫进城
        夕阳西下,山道上一位樵夫挑着两捆木柴匆匆忙忙赶路,他要在城门关闭前赶到城内,第二天一早出卖。
        这时,对面来了一位老者,樵夫忙问道:“喂,你说我在天黑前进了城进不了?”老者见樵夫神色慌忙,问路又不礼貌,再看他挑的两捆柴也松松垮垮,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却说道:“慢些走就能赶到,走快些就不一定了!”
        听了老者的话,樵夫很不高兴,心想这老头不是神经有毛病,就是成心捉弄人,我倒要试试看。于是,他加快了步伐,再没多想老者的话,便上气不接下气地小跑起来,很快就看到了城门。他见三三两两的人进进出出,城门还没有关,心里十分高兴。
        就在樵夫距城门只有几百米远的时候,他挑着的柴因颠得太厉害,绳索松了一大截,“哗啦”一声全散了。
        樵夫费了好大力气,重新捆好柴担,挑起来正准备入城时,抬头一看,城门正好关闭了。这时,他才想起刚才老者说的话,后悔自己走得太急了,如果走得慢些,柴担就不会散架,用不着耽搁这么多时间,早就进了城。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望着刚刚关闭的城门,樵夫懊丧了好一阵。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9:12

                 仁字篇:破戒
        一土匪头子,久占一险要山头,时常下山欺男霸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官府多次围剿,皆因地势险要,无功而返。附近村民,无不深受其害。一高僧冒死上山往谏。信徒们怕高僧遭遇不测,力劝其不要上山。高僧言:“百姓遭害,吾心何忍!”遂上山见匪。匪言:“尔若吃下猪狗肉,吾即封刀。”僧言:“为千百生灵,吾命尚置之度外,何惜一戒!”匪果封刀。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7 09:16

                    义字篇:阿米驼佛
        阿米是个孤儿非常善良,给人干活从不偷懒。地里的庄稼总有几行没锄净的,东家一打问阿米就说是他锄的。东家觉得不对劲儿,就把自家的碗打了两个,等长工们回来问是谁干的,果然阿米又回答是他干的。村里来了一个要饭的,阿米那份全都给了他,自己一个人饿肚子。要饭的吃完又对阿米说:“我肚子疼,你把我驼回去。”阿米二话没说,蹲下来让要饭的坐在他身上。没走多远要饭的便让他停下:“阿米,我是天上的神仙,专门来点化你成仙的,你就叫阿弥陀佛吧。”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27 09:40

再一次表示感谢!
一定认真拜读!并请继续关注!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9 16:37

             孝字篇:推荐张鹤鸣先生《守株新编》

    守株待兔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为其写续篇的寓言作家也不在少数,张鹤鸣先生的《守株新编》,可以说独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农民自从在树桩上得到撞死的野兔,便放下农活,等待别的野兔继续撞上来,任凭别人怎样劝解,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每天朝霞东升时就坐在田边等候,直到夕阳西下才悻悻离开。幸好这农民的独养儿子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每天老爸去守株,他便将饭菜和二锅头送到田头。不料有一天奇迹真的发生了:农民喝完二锅头,不知不觉睡了一觉,醒来后果然又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会感到奇怪,事情咋就那么巧。原来,是农民的儿子为了让父亲每天能早早回家,趁他醉酒酣睡之际,把野兔丢下的。
  
    读了这则寓言后,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动。作者看似写农民守株的荒唐故事,实则写的是一则感人的孝顺故事。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如同守株农民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怪异行为,并且受到子女们的指责呵斥。而这位农民的儿子,却能够为了让固然的父亲早点回家歇息,想到放兔子的办法。人到老年,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做子女的也没必要对老人求全责备,但一些年轻人往往对父母的言行,横加指责,加深了两代人的代沟。其结果往往是就像要把一棵老树板直,给老人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其实,守株农民的行为只是有些不合常理,让人觉得可笑,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更没有带来什么危害,有什么不可原谅得呢。农民儿子的行为,化解了全家人心头的烦恼,满足了老人的需求,值得每一个年轻人效仿。作品巧妙的构思,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附: 守株新编                张鹤鸣           


    “守株待兔”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说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农活天天守着树桩,等待有更多的兔子撞上来。故事写到这里便没了,其实这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结局——

    这老实巴交的农民天天来守株,却天天不见有兔子撞上来。过路的人都以为他神经出了毛病,可这农民就是铁了心,坚信再会有兔子撞上来。每天朝霞东升时就坐在田边等候,直到夕阳西下才悻悻离开。亲友们苦口婆心来相劝,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幸好这农民的独养儿子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每天老爸去守株,他便将饭菜和二锅头送到田头。

    不料有一天奇迹真的发生了:农民喝完了二锅头,不知不觉睡了一觉,醒来时还果然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一家人欢天喜地庆贺了一番。从此,每天等守株的农民酒醒时,总会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人们等他醉酒睡着时,悄悄趴在远处偷看。

    一会儿,只见他孝顺的独养儿子从麻袋中取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摁着它的脑袋往树桩上重重撞了几下,那兔子四脚一伸便一命呜呼了,等这农民醒来时,自然又有了收获。于是背起兔子打道回府。孝顺儿子就是用这个办法使固执的老爸能早点回家歇息。

    互动点击:硬把老人的固执拧过来,就像要把一棵老树板直,结果可想而知。这篇寓言中那位儿子的做法,多少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侯建忠 发表于 2008-04-29 16:42

剑雄兄的热情令人感动,多谢了。:victory: :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30 07:40

谢谢建忠兄的推荐!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30 07:49

自那位编辑和我商谈出书至今,已经一月有余了。昨天上午,我实在忍不住。给其发了一个邮件,邮件内容如下:
某某老师:
您好!
自上月3月27日晚您给我来电,说了要出一套四本书,想请我帮忙组织稿件以后,我便非常认真地遵命行事了。由于我是寓协的人,大家都很给我面子——目前我的邮箱里还在源源不断飞来他们的稿件。可此事至今已逾一月有余了,虽然大家对我很信任,但我必须对此有所交代。半月前,您曾给我发过一个手机短信,说现在也在等上面的回复。可现在又过了半个月了,不知情况怎样了?
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出版这套书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盼复!(用邮箱复最好)
桂剑雄08、4、29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30 08:04

邮件发出后,我当即电话通知了,对方很快回了一个邮件:

桂老师:
    您好!关于出书的事情我们还在等待回复。今年书刊市场不是很景气,所以出版社不敢轻易出书,要经过多方考核,市场调研可行性,然后在审批选题,重重关卡,很是麻烦。
   现在出书和以前不一样了,出版社目前也是承包制的,一般不想出成本。出书容易,但是不花本钱让出版社出计划内(?——桂注:原函如此)的书就很麻烦。
   我们也想尽快有个结果,正在积极联系,如果本社不能通过,就找其他出版社出版。我们和您一样,对此选题也充满信心,肯定会努力积极出这套书的,请您和您的朋友也这样说一下,好吗?

                                                            某某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4-30 08:24

我想向大家补充一下的是,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现在只能将这位编辑以“某某”代称。另外,这个选题是这位编辑和其领导(不是社长)共同策划的,所以来函用了“我们”的词句。

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我在前面的帖子中说的话——因为是对方主动联系我,所以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一定能让大家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依然算数。这个“满意的结果”,就是即便此次出不了这套书,好的稿件,我也要坚持让这两位编辑负责推荐给该社的报刊发表。

请大家耐心等待。

林玉椿 发表于 2008-04-30 10:50

今年纸张费上扬,出版商都在观望
书能出则出,不能出就算了
桂老师也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
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邹海鹏 发表于 2008-04-30 12:40

不管结果如何,桂老师的精神已经很让人感动!

范兆车 发表于 2008-04-30 13:24

桂老师辛苦了!即便书出不了,我等也非常理解,并对您认真负责的精神深表谢意!

榴斋 发表于 2008-05-01 08:01

原帖由 林玉椿 于 2008-4-30 10:50 发表 ↶
今年纸张费上扬,出版商都在观望
书能出则出,不能出就算了
桂老师也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
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赞同此议!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5-02 09:49

谢谢各位的理解!
说真的,正如我在第一楼说的那样,“因为这是一件光大宣传寓言文学的大好事,所以我非常爽快便答应了”,而对方又是我非常熟悉的编辑,没想到好事会如此多磨!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5-02 09:52

又收到钱欣葆、王位、白子捷、伊薇琳和羽马几位的稿件,一并感谢!

二秋树 发表于 2008-05-02 10:34

祝老师节日快乐!:handshake

飞扬 发表于 2008-05-22 18:30

桂老师,您好!

桂老师,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我是余飞扬,作品还请您多多关照了!如果我的作品还符合要求,我这样的作品还有二百余篇,我会给您寄过去!桂老师,请一定回复!

飞扬 发表于 2008-05-22 18:35

可是太多了!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5-23 11:12

欢迎飞扬成为中国寓言网论坛的一员!也非常感谢飞扬对我的信任!
这个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园地,也是一个少有的“纯洁”的园地。如果飞扬能将你的近三百篇作品,以《·····》的形式(比如像我的《讽刺.幽默.哲理寓言》),集中贴于论坛(已发表的可贴于“寓言集粹”,未发表的可贴于“新作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我,还有大家是一定会认真拜读的!
当然,如果飞扬只愿意将作品寄给我,我将非常感谢!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6-05 09:54

由于绘图寓言的出版目前还在等待中,为了表达大家对我支持的感激感谢之情,我已将收到的稿件,选了二十多篇,推荐给了文摘类杂志《妙语》,基本上是每位来稿者都选了。
由于该刊目前和我合作得比较愉快,所以第八期的《妙语》肯定会从中选用刊登。其刊登的栏目是《故事长廊》或《水煮三国》绘图版。
我现在只能做到这些了,请大家原谅并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