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老许 发表于 2008-03-27 10:56

《记者访问寓言诗人老许谈话录》  之二

  布衣夫:在说您的作品时,在“寓言诗”前面总是加上“老许”二字,什么意思?
  老许:老许写的寓言诗,与别的作家、诗人写的寓言诗,很有一些不同。特别是创作手法很不同,有不同于别人的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是有不同的风格吧。究竟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批评家和研究家们自会给予关注,给出说法。
    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究品牌。在寓言诗前,加上“老许”的标记,不是也很好吗?您说,这有什么不可以吗?
  布衣夫:您连续出书,一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有何感想?
  老许:有点累。写寓言诗五十多年了,说不累是假话。但是,很高兴。
特别是看到陈蒲清教授在《老许寓言(二)》的序“寓言与诗歌结合的一枚硕果”里说:老许于“1997年出版《老许寓言诗》,收寓言诗214首;1999年出版《老许寓言(一)》,收寓言诗227首;现在又出版《老许寓言(二)》,收寓言诗198首,(原编为380首,因插图的原因,割爱82首另编入其他诗集。同时,编选出版了《老许寓言(三)》,《老许寓言(四)》,《老许寓言(五)》,《老许寓言(六)》和《老许寓言(七)》,)其创作速度和数量,在中外寓言历史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中国寓言诗的发展历史上,也是有其特殊的贡献的。”还说:“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寓言诗创作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古典诗歌领域,没有一个专业的寓言诗人,没有一个创作了100首以上的寓言诗的作家,没有一本寓言诗集。”“现在,老许又以专业寓言诗人的身份,登上了创作舞台,而且一口气就出版了1500多首寓言诗,出版《老许寓言(一)》六年后,如今出版了《老许寓言(二)》和《老许寓言(三)》;《老许寓言(四)》;《老许寓言(五)》;《老许寓言(六)》;《老许寓言(七)》等六厚本。令人瞠目吃惊。”
     你说:寓言学理论家这样评论,我能不高兴吗?
  布衣夫:是的,我也为你高兴。请问:您今后有什么打算?
  老许:我在《老许寓言(三)》的自序里说:“时间如流水至今,老许已过花甲年。老许是真的已老,有实在生理特点:鬓白发稀已秃顶,胡须白皱纹爬脸,老许无奈任其老,还有啥未了期盼?多写一些寓言诗,献给读者们赏看!老许心有不满足,有寓言诗未写完。
“老许不老不愧悔,多写寓言诗有愿。不想要哗众取宠,不想谋私利赚钱;有退休金已足矣,只求能够吃饱饭;只求在有生之年,写精品寓言诗篇;只求多出几本书,连续出《老许寓言》。只求读者们认可,不负老许的心愿。”
     我在《老许寓言(四)》的“编后赘语”里说:“我的拙诗有句:‘不羡扬名不想钱,无忧无虑著诗篇。餐中忌酒吃鲜菜,斋里除烟写寓言’。‘辛酸苦辣难遗忘,直曲是非怎苟全?’这是我的实情。
    “我已发表了一千五百多篇寓言诗了,仍不能算多。当然,数多并非说明都是精品,却可从中选出精品来的吧!我的大脑尚健,还有脑力可开发。我认为:作家没有实质的退休。只有封笔与否的分别。我对尚未发表的寓言诗,还要反复修改。挑选寄出去发表,争取每年编成一本寓言诗集出版。能否实现?只要编辑和读者给予支持,就可以实现。我可不是爱打诳语的角色,也没有说大话的自负。这是老骥伏枥的自信。我心有余地,干劲也充足。我不偷懒爱写作。拼老命也要把寓言诗张扬起来。我不管别人怎么看!随他们去议论好了。我将要坚持到最后一息。这是我余生追求的信念。”
     我在《老许寓言(七)》的自序里说:“《老许寓言(七)》并非是最后一集,还将有《老许寓言(八)》或《老许寓言(九)》或更多。......是否是真的如此,要看我的身体如何,只要能思考,就要写老许寓言诗。”
  布衣夫:另外,我想请问:您为什么叫老许?
  老许:老许是我的笔名。你知道,我姓许,名字叫若默。笔名专用。听说别人也有叫这名的,我管不着,也管不了。此老许非彼老许。各有所用,各负其责。“为什么把笔名叫老许,不署真名是何意?”
我在《老许寓言(二)》的“编后断想”中说:“我少年时即显得老成,有同学招呼儿戏;写寓言诗署名用老许,其实没有啥秘密。蒙冤后为生活而奔波,俭朴生活穿破衣,蓄留胡须长得黑又长,似老者何需怀疑?开始时有人称呼老许,只有表面的意义;发表诗文时署名老许,才有了实在含意。曾记得有位许姓领导,用手中的权干予:‘谁让你叫老许?不许叫!我应严厉批评你!你叫老许比我老?真是不可思议!’我不明白他倚老卖老,究竟是为了何意?”这是我的笔名遭遇。我在青年时代就留了飘拂长须,所以别人称我为老许。于是以“老许”为笔名。老许就是许若默。留有长须,我不想学谁,也不管这样像谁,只是自己已经习惯,愿意如此而已。

     (记者布衣夫,现为《吉林日报》《今日财富》周刊记者)

      发表于《文坛风景线》2005年第一期;又发基于中国寓言文学
      研会《会员通讯》2005年总第三期;发表于《中国寓言网》作
      家访谈栏。

本帖最后由 老许 于 2008-4-3 09: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