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剧人生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2-3-12 15:57 编辑我的戏剧人生
(寓言剧、童话剧、课本剧、校园剧选集《火柴女》自序)
不可思议,我的人生竟会与戏剧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末,我离开专业剧团以后,业余创作了百多个短剧,其中有三个寓言体小品先后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2008年,我结集出版的寓言剧选集《喉蛙公主》被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公认为全国第一部寓言剧选集,在中国寓言界四年一度的金骆驼奖评比中一举夺魁。2009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为表彰本人在戏剧寓言方面的开拓精神,同意设立“张鹤鸣戏剧寓言奖”。
说起我和戏剧艺术的情缘,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呢!
(一)戏剧人生,从“烂糊兵”起步
那是1949年,我的家乡乐清大荆刚解放,老爸参加了革命队伍,担任副镇长。我每天放学总会经过镇政府,去看望老爸。
有一次,我看到镇政府院子里很多人在排戏,一打听,原来是在排演自编的新戏,叫《解放大荆》。太有意思了,我看得如痴如醉。导演见了,说:“小不点,给你一个角色,怎么样?”我诚惶诚恐地点点头。
就这样,我成了《解放大荆》剧组的成员。那时候,我才九岁,竟然与大人同台演戏,甭提有多高兴了。
每天晚饭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排戏去了!”便匆匆出门,到深夜才回家来。
大约排了一个来月,开始正式演出了。那天,我提前吃了晚饭,赶到化妆间,仔仔细细往脸上涂脂抹粉。导演来了,说:“唉,小不点,不用化那么漂亮,你是烂糊兵,要像个烂糊兵的样子。”于是便帮我改妆:眉毛一高一低,脸上涂点黑灰,嘴巴画得大大的。我自己也不认识这是谁。
大幕拉开了,我扫一眼台下,黑压压一片全是人,老爸老妈和哥哥他们也都来了。我的戏在后半部分,就是枪声最密集时,守军总指挥大喊:“顶住!顶住!——‘随枪扑’!”他叫的是我的角色的名字,该我上了。
我立即冲上台,应了一声:“到!”“冲上去!”“是!”我冲到下场门,响起枪声:“砰!”我凄惨地大叫一声:“啊——”下面没我的事了。
我脱下戏装,草草抹了把脸便到台下想听听家里人的反响。妈妈见了我,诧异地问:“你怎么还没轮到啊?”“我演完了。”“没看见你演啊。”“刚才‘啊’的一声被打死的那个‘随枪扑’就是我啊。”“啊?”大哥露出一脸不屑的神色,“排了一个月的戏,就那么一晃?”“我不是死了吗?死了还演什么,鬼魂啊?”
现在想来真的很滑稽,我这个所谓“角色”总共才“到!”“是!”“啊——”三个发音,演出时间不到10秒钟,而我居然认认真真排练了一个月!难怪大哥会笑话我。
可不管怎么说,一个小不点总算演了一个有名字的“角色”。我就读的大荆小学虽然没人看到演出,但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因此,新学年,少先队大队部分工时,我从原先的学习委员调整为文娱委员。“六一”儿童节前夕,大队辅导员找来一本小歌剧,让我们抓紧排练,准备在“六一”晚会上演出。
小歌剧的内容是有关农业大增产的,跟校园生活有很大距离。没办法,老师叫演,我们绝对服从。先练唱腔,记得我的唱段开头两句是“八格星箩八格米,要成九格难上难。”一听就知道演的是个保守的农民。辅导员说:“这个人物戏份很重,是个反面的主角,你是老演员,那就非你莫属了。”连辅导员也说我是老演员了,我怎么好意思推脱,便积极组织剧组抓紧排练。
到了演出的时候,辅导员为我们化妆。轮到我了,老师说要给我画上胡子。我坚决不干,怕演出以后同学们会送我一个“小老头”的外号。老师见我想哭的样子,忙说:“胡子不画了,算了,算了……”一边说一边替我化妆,化到最后,冷不防给我添了胡子。我对着镜子一照:“咦,辅导员老师也会骗人啊?!”我又气又急,“哇”的一声哭了。老师慌了手脚,忙来安慰我,说这个保守的农民肯定是上了年纪的,必须画上胡子。接着又给我戴高帽,说了一大堆的好听话,让我顾全大局。时已至此,我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农业夺高产的戏演给小学生看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但大家看到自己的同学变成了“农民”,变成了“小老头”,觉得挺有趣,因而观众厅差点挤爆了。
两次演出虽然谈不上成功,但却大大激发了我对戏剧艺术的热情。每次乐清越剧团到大荆来演出,我都会与小伙伴们赶过去“捡戏脚”。“捡戏脚”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专用名词,其实就是不买票去看“戏尾巴”。大伙儿在戏院门口闹啊、闯啊。管大门的大爷很敬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见我不吵不闹,示意我可以破格进门。我赶紧找个地方站好,一眼不漏地盯着台上看。我特别喜欢这个团的当家花旦,她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牵动着我的心。用现在的话说,我是她的铁杆粉丝,“捡戏脚”多半是冲着她去的。
(二)阴差阳错,我成了专业编剧
斗转星移,虽然时光走过35个春秋,但我依然与戏剧不离不弃,就是到了学校任教,还是创排了许多校园剧。“文革”后期,当地专业剧团正好缺编剧,猝不及防,一道命令,我被调离学校,成为专业剧团的团长兼编剧。虽然历经风雨,吃尽苦头,但总算创编了20本大型戏曲剧本。其中上演千场以上的有《玉蝶奇传》和《神连》,而影响最大的是童话剧《海国公主》。这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在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上作为开台戏推出,夺得18项大奖。次年,被推荐晋京巡演,中国剧协为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随后应邀进中南海向中央首长献演,该剧受到首长、专家和观众的交口赞誉。
1988年,我赴杭州参加浙江省首届十佳团长颁奖仪式,碰到乐清越剧团当年的当家花旦,她也一同被评为十佳团长。她感慨地说:“我当了近40年团长,才拿到这个奖;你只当了4年团长,就拿到同样的奖。而且,4年间,你不断抛出几个闪光的作品,然后高升到文化局就职,还是你幸运啊!”我告诉她:“35年前,你是我崇拜的偶像。当年,你已是专业剧团大红大紫的当家花旦,我却正在业余剧组饰演一个不到10秒钟的‘烂糊兵’呢!”
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是奇妙!
(三)校园短剧,需要不断创新
我进入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领导班子,具体负责中国寓言界多项大赛的组织工作。尤其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张鹤鸣戏剧寓言奖,我更是诚惶诚恐,更要创出一片新天地。我觉得寓言剧同样需要不断创新,这并非刻意要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这种文学形式更容易普及和推广,为了使广大师生和寓言作家(作者)更容易参与创作。
全国性的寓言剧大赛(张鹤鸣戏剧寓言奖)已举办了一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毋庸违言,从众多参赛稿来看,不少作者还没有真正掌握戏剧作品的写作规律,其一是时间和空间的随意变换,其二是作者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笔者曾经在首届大赛的获奖作品选《鼻子逃跑记》的序言中谈到这些问题,这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初学戏剧创作者来说,掌握起来十分不易。我曾经在一些学校作过戏剧创作的讲座,也曾反复强调过戏剧创作的特点,但从交上来的作品看,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为了降低创作和演出的难度,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戏剧作品的新文体,这种新文体我称之为“代言体”或“代言剧”。它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作者通过特别设置的“代言人”与观众交流。剧中时空的变换或其它需要交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代言人”告诉观众。
这个“代言人”相当于晚会主持人,根据剧情的需要,可以自由上下场。有时候,“代言人”也可以兼带剧中的角色,与剧中人对话。“代言剧”应该是一种非常活泼自由的戏剧形式,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写作和演出。演出时,舞台的一角(一般是左前角)设一小高台,专供代言人上下。
“代言剧”的最大优势是将戏剧创作中的两大禁忌(作者直接与观众交流、时空的随意变换)变成自己的两大特色。因为它突破了两大难点,所以自然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代言剧”的第二个优势是拓宽了寓言剧创作的题材和路子。本来,由于舞台演出的限制,许多优秀的寓言难以搬上舞台;但如果采用“代言体”,则好多难以改编的寓言都可以改编成寓言剧。比如笔者的寓言《老猪减肥》,由于时间跨度大,过了一天又一天,老猪依然我行我素……这个内容如果搬上舞台,演出时容易冷场,因为时间的变化需要通过灯光的调节或画外音的提示,比较别扭。现在采用“代言体”的新形式改编,通过“代言人”与观众交流,配合演员的表演,就紧凑多了。结尾时,当“代言人”介绍到老猪的主人时,“代言人”就变成了“主人”直接与“老猪”对话。在“代言体”寓言剧中,像这种三言两语的角色大多可以由“代言人”兼职,大可不必另外增加角色化妆上场。
本文所说的“代言剧”重点讲戏剧创作方面的创新,而“代言体寓言剧”则是“代言体”的戏剧手法与“寓言”相结合的一种戏剧新形式。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要为下一届“张鹤鸣戏剧寓言奖”作准备,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家(作者)参赛。
我曾经在首届戏剧寓言大奖赛颁奖大会上说过,下届大赛要降低难度,所谓降低难度,除了前面说的采用“代言体”以外,再一点是字数要求从首届的“3000字以上”减少到下一届的“2000字左右”。因为许多寓言剧是改编的,特别是学生的作品,原创有一定难度。而一般来说,大多寓言短小精悍,要改编成3000字以上的戏剧作品,必然要充实许多内容,但又不能损害原作的风貌,这也是非常伤脑筋的。比如如果将凡夫先生的新作《不同的决心》改编成《烟鬼猴子乖乖兔》,原作短小精悍,改编时必须增加一些内容,比如说,剧中增加一个主要反面人物烟鬼猴子,使戏剧矛盾有层次地展开,敷衍成2000字左右的短剧,有点见好就收的意思。如果一定要演绎成3000字,就要再充实更多材料,有时候就会离原作很远,有点面目全非的感觉。
另外,3000字以上,也不利于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当然,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作为下届戏剧寓言大奖赛的要求,也是作为在校园演出的短剧来要求。最近,我跟本地专业剧团的团长长谈了一个下午,探讨将寓言剧搬上舞台,走进校园的问题。如果是提供专业剧团演出,那就另当别论,不必限制字数或演出样式,应当在演出实践中再探索。
本书选收的46件作品,有“代言体”和非“代言体”,两种形式各有特色,都可供中小学校园排演,也可作为创作时借鉴。
祝愿寓言剧、童话剧、课本剧和校园剧的小花在中小学校园里灿烂开放!
在鹤爷的博客上读过此文,再读:victory:
人生有经历,就有故事,张老师故事多多.
拜读,受益匪浅!:victory::handshake
减少到下一届的“2000子左右”。中有一处笔误。
在鹤爷的博客上读过此文,再读: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2-3-12 10:05 ↶
丽秋是我博客的常客,欢迎丽秋,谢谢丽秋!
人生有经历,就有故事,张老师故事多多.
xuyanchang 发表于 2012-3-12 10:11 ↶
谢谢了!
拜读,受益匪浅!:victory::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2-3-12 10:22 ↶
两个星期要出版两本书,写序和后记都来不及,只好自己凑合了。还有一本是寓言集,拼命赶,因为有课,每周至多有三天可用。教师大赛还没有收官,新的大赛又要开始评奖了。熊是“119”,金江寓言文学奖还得请熊帮忙了。
拜读!:victory:
减少到下一届的“2000子左右”。中有一处笔误。
贺维芳 发表于 2012-3-12 10:46 ↶
谢谢贺老师,论坛上已改,但稿子已经发过去了,下次校对时注意。
通读全文受益匪浅。张老师真了不起,是我学习和敬重的楷模!:handshake
通读全文受益匪浅。张老师真了不起,是我学习和敬重的楷模!:handshake
张北峰 发表于 2012-3-12 11:56 ↶
本家客气!
拜读,受益匪浅!:hug:
拜读!:)
拜读,受益匪浅!:hug: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3-12 14:47 ↶
谢谢笑尘本家!
拜读,受益匪浅!:hug: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2-3-12 14:47 ↶
谢谢笑尘本家!
拜读!:)
文灿 发表于 2012-3-12 15:09 ↶
谢谢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