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欣葆 发表于 2012-02-21 06:14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2-2-21 12:53 编辑
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与当今儿童阅读的八种形式(代序)
王泉根
上篇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
"儿童阅读运动"是新世纪以来引人瞩目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运动从民间起步,官方给力,全社会参与,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益于全民阅读、服从于全民阅读,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考察新世纪以来的儿童阅读运动,对于深化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未来一代的精气神,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儿童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即"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
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读物(童书)的接受对象包括了从学龄前的幼儿(3~6岁)到13~16岁的少年乃至17~18岁的"准青年"。由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的不同,对各自所需的读物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儿童读物(童书)必须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力。据此,儿童读物(童书)从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出发,将其区分为: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读物、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读物、为中学生年龄段服务的少年读物三个层次,这三类读物各自具有鲜明的文本个性与独特的价值期待。
现在社会上对儿童阅读存在一个误区:生怕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吃亏,人家做什么、上什么补习班,也一味跟进;再一个误区是只准孩子在课外看教辅书,与提高考试、作文成绩有关的书,而把孩子们最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图书视为闲书、无用书。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解。2009年12月,我在接受《语文建设》杂志记者采访时,曾就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我坚定地认为:儿童阅读推广一定要遵循"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孩子的阅读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孩子该做梦的时候就让他去做梦,该看童话故事的时候就让他去看好了。须知自己的孩子是会长大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童年阶段,过了这个年龄段,他自然会放弃《淘气包马小跳》,放弃《格林童话》,转而去看其他适读的作品,甚至去看鲁迅、莎士比亚、《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儿童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要让他们喜欢,喜欢了以后,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就什么都好办了。所谓教育,实际上就是养成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我们应在如何养成孩子喜欢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上下功夫、做文章。儿童的阅读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办事,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与特征出发,应当对那种功利主义、拔苗助长的现象加以警惕。
下篇新世纪以来儿童阅读的八种形式
新世纪行之有效、具有广泛影响的儿童阅读,主要有以下八种形式。
(一)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是学校、家长、社会普遍看好与开展的阅读形式。虽然研判经典有时间的维度、价值的维度、审美的维度、语言的维度等多种标尺,对何为经典、哪些书可以作为经典向孩子推广,也见仁见智。但一般而言,那些已经为文化史、文学史所肯定,又有专家学者推荐的经典,学校、家长都会接受。事实上,新世纪以来的"经典阅读"也主要是由专家学者竭力加以倡导推广的,因而经典阅读可以视为是一种由上而下策划推动的精英阅读形式。
经典阅读的内容有两类:一是传统文化经典,主要是儒家蒙学读本,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二是文学经典。这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挑选、改写的古典成-人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第二类是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名著,这在经典阅读中所占份额较大,也最易为孩子接受,如安徒生、格林、林格伦等的外国童话作品,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的本国名家名作。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中的不少作品,都曾被阅读推广人和专家教师用作"经典阅读",从而使中外儿童文学精品在中国孩子和学校、家长中作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普及。
(二)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的年龄段是0~6岁的婴幼儿。所谓早期阅读,并非是要让婴幼儿也来阅读,而是指养成婴幼儿与阅读有关的行为与习惯,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一种终生养成性的教育。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与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孩子的智商;为孩子今后的学习与阅读预备技巧。
早期阅读是欧美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重点与焦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幼教界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推广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第一次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情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国内早期阅读现在已形成了公立、民办幼儿园与民营幼教公司(如北京的红黄蓝、鸿恩幼教等)等多渠道探索、推进的趋势,积累了不少经验,图画书的阅读是早期阅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三)图画书阅读
图画书是低幼儿童与学龄初期儿童的重要读物,英文叫"Picture Book",日本称为"绘本"。图画书不同于传统的连环画,图画书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有的图画书只有图而无文。图画书阅读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逐渐热络起来的,现在已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园与小学,将图画书作为孩子们"初级阅读"的重要内容。如深圳后海小学从2004年起,将图画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图画书快乐阅读"纳入校本课程中,排入课表,每班每周一节,制定课程目标;同时还开办图画书课外阅读兴趣班、创作兴趣班,结合家长的亲子阅读,举办周末故事妈妈、故事天使和故事宝宝讲图画书活动;再次,教师和孩子一起,运用参与式、交流式、互动式、拓展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孩子动手写、用笔画,已出版了孩子们自创的图画书《小老鼠如意》、《我最棒》等,还出版了该校老师写的《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海南出版社2007)。该校的图画书阅读经验还引起了海外关注,新加坡四德小学与该校建立了"图画书快乐阅读"校际合作项目。
(四)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或称亲子共读)即家庭阅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成长的摇篮与基础。儿童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孩子在家里有否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阅读是父母双亲或长辈陪同孩子一起读书,这种阅读方式对于发展儿童语言、培养和养成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舒缓儿童心理压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亲子阅读虽然,以前也存在,但作为一种儿童阅读的重要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并加以指导,则是新世纪以来的事。
亲子阅读现在主要流行于都市中产阶层,特别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经济能力重视幼教的家庭。亲子阅读通常由妈妈担任阅读主角(爸爸缺席的现象较多),方式灵活多样,一般常见的有:大声给孩子朗读图书;每天睡前给孩子读一段连续性的故事(让孩子每天有期待、成习惯);一起翻看图画书,边看边讲;根据书中情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扮演角色;陪孩子一起看少儿电视节目,随时回答孩子提问并解释节目。
(五)班级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阅读教学,"班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世纪儿童阅读的重要成果。所谓班级阅读,是教师采用"班级读书会"的方式,布置全班同学在课外读完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内时间组织讨论,因而班级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班级阅读有以下特点:一是阅读的书需要由教师慎重选择、比较,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与当今儿童文学创作态势;二是以长篇阅读为主。阅读长篇的好处是能使孩子的阅读时间"化零为整",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读完一部作品,这样,一学期读完数部,日积月累,数年下来就很可观。在人生读书的黄金时代有十多部甚至数十部长篇文学名著打底子,对孩子显然是受益终身的。这种阅读方式与效果,自然大大优于无计划的即兴阅读、短平快的快餐阅读。三是教师要认真组织好班级阅读讨论,鼓励孩子们写读书心得,并将孩子们的讨论和书评结集成册,用以激发大家的阅读与写作热情。班级阅读现已作为一种成功的阅读经验得到推广。北京清华附小、江苏海门实验小学、重庆永川区汇龙小学等,在班级阅读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经验。
(六)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是最近几年引进的,其重要事件是:2008年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2009年、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与接力出版社连续召开两届全国性的分级阅读学术研讨会,接力出版社又成立了"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为什么要有分级阅读?阅读为什么要分级?所谓分级,实际上是指分年龄。分级阅读的基础与原因是图书的可读性与适读性问题。因为不是每种图书都是适合所有读者的,尤其是小读者,这就需要挑选、推荐那些具有可读性与适读性元素的图书。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分级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分级阅读观念在我国的推广与实践,是新世纪儿童阅读运动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只有当儿童阅读真正从儿童阅读的个体出发、从儿童本位出发,儿童阅读才算落到了实处,阅读成效才能进一步彰显。国内现在分级阅读做得最有声势的是广东与北京。南方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青岛出版社等,还不失时机地编制出版了各具特色的分级阅读图书。
(七)作家签售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流儿童文学,介绍阅读经验,这是儿童文学界的传统。以前主要是作家参与学校的少先队、夏令营活动以及少年宫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作家直接配合出版社进校园签名售书;或配合书香校园建设,讲演自己学生时代的读书体验,同时也会推广自己的新书。"签售"、"走红"是近十来年的新词,都与"作家签售阅读"相关。杨红樱、金波、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周锐、伍美珍、郁雨君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曾经无数次深入校园,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江浙、广东一带。有的作家甚至一年会跑上几十所、上百所学校。作家进校园,与孩子们零距离、面对面地现身说法演讲儿童文学,交流阅读、写作经验,往往成为学校的一件大事。因有不少作家的作品曾被选入课本,他们已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明星",因而"作家签售阅读"自然会产生轰动性的效应,使孩子们终生难忘。但同时也要防止签售的商业化倾向。
(八)特色阅读
特色阅读是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与校长的办学理念,或与这所学校拥有一位或几位特殊教师(本身是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密切相关。经过积极实践,这些学校在儿童阅读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办成了类似"童话学校"、"儿童文学学校"等特色校园。这里介绍数所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校,如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打造"儿童文学校园"的系列建设,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的"素质教学童话化"活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的主体阅读活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小学的"儿童诗教学与阅读"活动,广东省深圳市后海小学的"图画书教学与阅读"活动、福安学校的"古诗文读书导航"活动等。
全民阅读与儿童阅读是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大计与大事。我坚信,新世纪"儿童阅读运动"必将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美好人生从幸福童年开始,幸福童年从快乐的儿童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