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明理故事1+2》写的书评
本帖最后由 张亮76 于 2012-2-4 12:38 编辑按照一成主编给的材料,写了篇书评,请大家指正。最先的例子我找的是一成主编在征集书稿启事中给的样稿,他给了我少军的一篇。这个细节让我觉得此人可交: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给孩子讲道理的另一重境界
张 亮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在2010年曾感慨道:“许多作家在好心地取悦儿童、使儿童获得短暂欢愉的时候,我们失落了对儿童成长的长远关注,失落了对儿童在人性和品德方面的培养……同时,现在的儿童文学失落了对榜样力量的重视和塑造。”
张之路出于对儿童的爱,出于对儿童文学的爱,表达了他对当下儿童文学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担忧。他讲的,集中体现在一些东拼西凑的儿童读物上。这些书,编者连作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分清楚,凭借剪刀、浆糊,两三天就凑成一本。对于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儿童作品传达真善美的信号似乎比其他文章来得更直接些,写儿童作品的人,长期浸染其中也更大程度上沾染了其中的味道。现在要谈的《明理故事1+2》丛书的主编之一张一成就属于这样的一个人。张一成以“麦兜的爸爸的寓言”在孩子和家长中颇具声望。他精心为本套丛书选用的稿子也无一例外都带有这样的气息:初一看纯净水般干净,再一品有阳光般的温暖,反复咀嚼有高山和大海的味道!
本套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共10册,分别为《学点动物知识》《学点植物知识》《学点生活常识》《了解自然现象》《养成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增进亲情友情》《学会文明礼貌》《学会勇敢坚强》《开发聪明才智》。本套书由40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共同参与写作,多系作家们的新作。主编袁铭萱、张一成在最初策划这套丛书的时候,就想立足亲子共读,亲子互动,亲子交融,从而营造一个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围,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教育孩子学习知识和人生哲理。读者可以理解成这是一套讲道理的书。
我们曾经总觉得儿童文学作品中大道理多得惊人,个个面目可憎,总是板着面孔,比最严厉的老师还要严厉。后来,如张之路老师所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讲道理了,孩子个个都德才兼备、家长反倒都成了糊涂蛋。《明理故事1+2》丛书可以视之为给孩子讲道理的另一重境界:借用一个个动物形象给孩子讲道理、讲知识。书的文字部分由妈妈讲故事,爸爸说事理,互动,三部分组成,配有精美的插图,全部彩色精印。
试举一例来说说。
不爱吃鱼的猫妈妈
文/少军
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十分开心。她怕孩子们饿着,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给小猫们吃。
这天,猫妈妈捉了三条鱼,她忙赶回家给她的小宝宝们。
“鱼真好吃!”
“妈妈,你也吃呀!”
“孩子,你们快吃吧,妈妈不爱吃鱼。”
猫妈妈看到小猫们爱吃鱼,便经常为孩子们捉鱼,小猫们让妈妈也吃,可猫妈妈总是说“妈妈不爱吃鱼”。
渐渐地,孩子们都以为妈妈真的不喜欢吃鱼。
三只小猫长大了,能自己捉鱼吃了。有一次,他们捉了很多鱼,猫妈妈便捡了一条小鱼吃。
“啧,妈妈,您不是不爱吃鱼吗?”小猫们奇怪地问。
“孩子,你们小的时候,我是为了把鱼省给你们吃,才说不爱吃鱼,可现在你们长大了,能自己捉鱼了,妈妈就爱吃鱼了……”猫妈妈笑着说。
小猫们连忙挑了一只最大的鱼送给妈妈,猫妈妈高兴地笑了。
爸爸说事理
猫妈妈是真的不爱吃鱼吗?当然不是!它是要省给孩子们吃呀!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的母爱呀!三只小猫也很孝顺,把大鱼送给妈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长辈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一定要尊敬和回报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分忧。
互动:学会孝顺父母
孝顺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得到的。父母除了以身作则孝顺自己的父母,为孩子做好表率之外,最主要还是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孩子和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任凭孩子逞强胡闹。其次,让孩子了解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可以时常给孩子讲讲工作中的事情,让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父母挣钱养家很辛苦。最后,平时的吃的、喝的,不可对孩子太过娇惯,要让孩子想着分给父母一些,父母生病了,要让孩子主动照顾自己。
少军写的这篇《不爱吃鱼的猫妈妈》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母爱的伟大无私都一览无遗,现实生活气息很强,但因为是亲子读物,它在“爸爸说事理”和“互动”环节,都明白无误阐明了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使文章的智慧得到很好地发显。《明理故事1+2》丛书中的文章,都这样细细阐明道理,示人以轨辙。
本套丛书的读者群是2—8岁的幼儿及其他们的父母,故事多为400—500字左右生动鲜活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每篇故事都附有事理解说部分,这部分就是在给孩子讲道理、讲知识了。
这样的安排既有讲道理的情景,也有直接的阐述,孩子听起来既不枯燥也不艰涩,体现了编者的七窍玲珑心。
况且,由于本套丛书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作家们的新作,它们与现实接触紧密,这又与同类型的书籍大相径庭。
主编袁铭萱、张一成的工作,对提升当下良莠不齐的儿童文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作为一名老师和家长,我都希望类似《明理故事1+2》丛书这样的作品更多些、再多些!
书好,评得也好!:victory:
张亮老师带了一个好头。
过几天就把样书寄给大家,请各位作者共同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