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3-01 10:04

超越自己——与海星共勉

超越自己——与海星共勉
桂剑雄

断断续续读完了海星寓言,总的感觉就四个字:后生可畏!
海星刚至而立,能够创作发表如许多的寓言,表明他具有相当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本寓言集中,写得好的占多数,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牛角》、《月老双鞋》等。
《牛角》篇幅不长,读后仿佛像放电影一样,其情景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萦回:两只豹,一群牛。豹现,牛逃。一牛牺牲,群牛安宁。两牛相斗,一豹骇——原来牛角如此锋利!一豹笑:厉害又如何,不是对付咱的!“电影”看完了,留给读者的,是咀嚼和回味的空间。《月老双鞋》则构思奇巧,阅毕,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
但是不客气地说,这本寓言集中,平庸乃至毫无意义的东西也有不少,如《西门庆与小蚂蚁》、《买油条》几篇。另外在文字语言的修养方面,海星还要加强学习。我在网友水鸭子为海星的《墙与门》的修改帖中,曾写下如下的话:“海星的寓言无论是构思还是立意,均相当不错;要是他的文字再上一个台阶,就锦上添花了!从这一点出发,海星应该好好感谢并向水
鸭子老师学习!”
既然是研讨会,就不能光戴帽子,不打棍子,否则,对年轻人甚至对寓言的发展不利。
下面,我想简简单单地谈一下超越自我的话题。

桂剑雄 发表于 2008-03-01 10:15

我刚完成的呢?????

蝉亦戈 发表于 2008-03-01 10:17

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是靠作品树立个人形象的。人们说起曹雪芹,不能不想起《红楼梦》,自然而然地会马上浮现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宝玉等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人们说到雨果,不能不想起《悲惨世界》。反之亦然。具体到寓言界,想到金江,便想到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乌鸦兄弟》;想到黄瑞云,便自然想到《一头学问渊博的猪》、《两只狗》等。如果上述作家没有其思想艺术性,那么,他们给予读者的,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我以为,一个寓言作家,只有把自己从生活中产生的感情倾注到创作中,把创作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上,用自己在社会人生的碰撞中所形成的人格和个性打造自己的表达方式,才不至于给读者留下一个模糊的平面,并让这个模糊的平面在浩如烟海的寓言中淹没。
寓言这块阵地需要坚守,愿你愿我愿所有的寓友,能够在一个一个的困惑中思索;愿你愿我愿所有的寓友,能够在这种思索中穿透世间层层的阴霾,以获得更多的体悟,产生更强烈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超越自我,超越前人!
08年3月1日上午草就

桂剑雄,研读寓言三十余年,创作寓言二十余年,加入“寓协”十余年,凑到寓网才几年的一个没有才气、没有出书、没有获奖、十分迂腐,但是酷爱寓言的人。。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01 14:54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08-03-08 06:37

东方老师的看法切中了寓言创作的一个要害,让人猛醒。结构短小、故事的新奇、寓意的新颖是成功的寓言必不可少的。我的看法是:把寓言只当作寓言来写!另外,怎么包装出版确实是寓言界所有的朋友都要好好考虑的。(孝成)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08 11:14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海星 发表于 2008-03-08 18:29

东方老师的评论拜读.
把寓言包装出去,让寓言走出一片大天地,这应该是将来我们写寓言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邹海鹏 发表于 2008-03-08 21:23

美良所说的,正是大家需要努力的。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09 16:30

谢    辞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已临近尾声。在此次研讨会中,共有30多位老师和寓友发来贺信、祝辞和评论等。很多老师对本人作品进行了褒赞和语重心长的鼓励,同时又点出了不足,指出了我在寓言创作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所有老师寓友的贺信、祝辞,评论中,使我深受感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很多。
       所以,我要感谢很多人:感谢叶澍老师的筹备、制定方案;感谢吕金华、候建忠、哓舟等老师的主持、具体执行和操作;感谢樊发稼、顾建华、叶澍、凡夫、马长山、吴广孝、薛贤荣、钱欣葆、少军、吕金华、冰子、余途、张孝成、邹海鹏、榴斋、杨絮等老师的贺信;感谢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和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发来的贺信;感谢侯建忠、吕金华、钱欣葆、水鸭子、二秋树、杨絮、王位、筱枫、老许、桂剑雄、傅志伟、王俊楚、东方美良等老师的评论;感谢吕金华、杨啸、林海燕、刘枫等老师的赠诗、赠对联,其中杨啸老师两度赠诗;对于他们我有千言万语,汇聚一句话感谢各位对我的关心、帮助、支持和指教。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坚持寓言创作,坚持寓言创新,同时避免本人在寓言创作中不足之处。

                                        海星
                                    2008年3月8日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10 11:24

春天里吹来一缕风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举办海星寓言网上研讨会结束小语
凡夫
   
     鼠年正月初一,伴随着新年劈劈啪啪的鞭炮声,由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举办的海星寓言研讨会,在中国寓言网论坛悄然揭幕。从2月7日到3月8日的一个月间,先后有60多人发表了评论和贺辞,2000多人次点击了研讨内容。网友们纷纷发贴,称赞这种研讨形式好,值得坚持,值得推广。
     前些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曾先后举办过多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但由于受经费、交通、时间等多种条件制约,能够参加研讨的人员极其有限。去年岁末,青年作家侯建忠在中国寓言网发帖建议,希望多举办青年作者作品研讨会,帮助文学青年提高创作水平。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最高决策层的赞赏,并且提出利用网络优势举行网上研讨会。随即组织人员,成立筹备组,制定方案,开展策划。经过叶澍、吕金华、晓舟等精心筹备,鼠年大年初一,青年作家“海星寓言网上研讨会”正式在中国寓言网论坛推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樊发稼和各位副会长率先发表祝辞和评论。随后,全国网友涌跃参加,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研讨会不仅在形式上出新,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改进。因为是网上研讨,大家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显得更直率,更真诚,更切中要害。
     评论者认为,海星作为一位寓坛新秀,近几年进步很快。他的寓言取材新、手法新、寓意新、讽喻性强。不少成功之作,具有较深刻的哲理;有的寓言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味,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让人感到 “耐读”。
     同时,评论者也直率地指出,海星的寓言作品中,也存在着部分平庸之作。有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的寓意比较模糊;还有一些显得牵强和一般化。有的网友还拿出海星的单篇寓言,进行具体地剖析,与作者切磋。
     这次网上研讨会的成功,是寓言界热心的朋友和广大网友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我们谨向大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举办这样的网上研讨会,这次只是一个开头,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举办下去,并争取越办越好。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我们期待着。
                 2008年3月9日于澹宁居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8-3-10 11:43 编辑 ]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10 11:31

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工作小结

  历时一个月之久的“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全国各地的寓言作家、评论家樊发稼、顾建华、杨啸、叶澍、凡夫、马长山、薛贤荣、钱欣葆、侯建忠、吕金华、余途、冰子、榴斋、张孝成、邹海鹏、水鸭子、二秋树、吴广孝、少军、杨絮、王位、筱枫、老许、桂剑雄、傅志伟、王俊楚、林海燕、东方美良等,以及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纷纷发来贺信或评论。现对这次研讨会的工作作一小结,为以后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提供借鉴。

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过去的寓言文学研讨会,由于受地域、时间、参与者身份等的严重限制,所以开起来很麻烦,与会者来自各地,牵涉到车船费、食宿费、会务费、资料费等等,开支很大,能参会的人数较少,影响面也不够广。鉴于此,本会于2008年元旦期间,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新设想:召开中国寓言网络研讨会。本会会长樊发稼,副会长顾建华、叶澍、凡夫等大力倡导支持,众多会员积极响应,并作出了新春佳节首先召开“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 的决定。通过“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证明本会的这一决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二、精心准备,宗旨明确
为了开好“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首先成立了筹备组,制定了《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实施方案》。《方案》首先明确了研讨会宗旨:“ 弘扬中华传统寓言,光大中国寓言文学,培养寓言创作新人,推进寓言文学开拓创新,使中国寓坛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增强寓言文学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寓言文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方案》对研讨会机构、职责、时间、步骤、具体工作负责人等都做了详细的安排,正因为有了这个《方案》明确了宗旨,安排好了各项具体事宜,所以整个研讨会才得以有条不紊地召开。

三、参与者众,内容丰富

  这次研讨会从2月6日开始发贴,到3月8日,共有66人次发帖。有照片2幅、前言1篇、海星简介1篇、海星谢辞2篇,凡夫副会长对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的总结1篇,贺信19件、评论15篇,其他贴10件,点击数达2000人次左右。参与者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贺信类,有贺信7封、祝辞7条、贺诗4首、对联2幅。特别是本会会长樊发稼,副会长顾建华、叶澍、凡夫、少军,秘书长马长山,著名寓言作家杨啸、钱欣葆、薛贤荣、吴广孝等,都发来了贺信、祝词或贺诗,提升了本次研讨会的品位。正如刘枫藏头对联所言:“海浪鼓新潮,寓言界举棹扬帆,一荡春波三万里;星光横碧宇,网络间邀朋聚友,相研至理百千回。”就评论而言,其中有全方位作出的评论10篇,有评单篇寓言的5篇,而且每篇评论都有新的角度,在肯定中也有批评。同时,每位寓言作家第一次发言,都贴出了作者简介,从一定程度上说,显示了参评者的高素质。

四、存在不足,尚需改进
  这次研讨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是必须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评论肯定有余,批评不足,对被评论人和读者的启迪不够深入,尚缺乏高瞻远瞩的导引之作;宣传发动不够,这从一个月时间点击数只有1800多人次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时间安排偏长,2000人次点击,其中1000人次发生在前5天之内,贺信、评论共34篇,其中28篇也发生在前5天之内,所以以后如再举行这类研讨会,时间定在半个月左右为宜。
              吕金华于2008年3月9日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8-3-10 11:43 编辑 ]

鸽子树 发表于 2008-03-10 11:36

根据《方案》规定,“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已圆满结束,但各位网友如仍然有话要说,欢迎继续发言。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08-3-10 11:38 编辑 ]

晓舟 发表于 2008-03-11 13:42

很不好意思,最近一直忙着我家宝宝的事,没能静下心来写评论,以后来补交吧:loveliness: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我希望以后能运用更多新的网络手段来为我们寓言协会服务.
最后祝贺“海星寓言网络研讨会”圆满结束:victory: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0-02-23 23:19

看修改过程,收益不小: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