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彦儿时故事帖
本帖最后由 野水 于 2012-12-18 10:25 编辑这里发表的是我的一组儿时故事,均不曾在纸媒上发表,发在这里和朋友们共同回味一下儿时的情趣,让我们的心,更年轻一些。
王明彦
132302
吉林市乐园二区14-6-202
目录
1.大伯之死
2.泉眼
3.梦中的黄沙滩
4.请戏
5.藏猫猫
第2页
6.蝌蚪没味儿
7.只要一根马尾儿
8.犁后打跟牛郎
9.烧点毛豆吃
10.搂豆叶与拔豆根
11.套腊子
12.饮牛
伯父之死/王明彦
这事我经历了,可我不记得。关于它的记忆,完全是后来听妈妈说的。
我家闹胡子那年,我还在襁褓之中,算来应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最初的两年。那时爷爷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在城里读书,只有大伯一人在家,他也就在30岁上下,血气方刚的年纪。
胡子踹大门时,大伯带着家中唯一的一杆洋枪,躲起来了,谁也不知道他藏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那里称这样的胡子,叫“红胡子”,一点儿不带政治色彩,而是说它们什么都抢,简直到红了眼睛的程度!
当胡子们提着大包小裹,赶牛牵马,往外走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枪响!
胡子头儿应声倒地。
胡子们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十几只枪杂乱地射向子弹飞来的方向。
他们的一些人匆忙地地抬起胡子头儿 ,另一些人扒开草垛,翻出大伯时,只见他身中四五枪,已经气绝身亡。胡子们从他手里,夺下了那杆洋枪,拿走了。
大伯是不忍心看到家庭遭到如此重大损失,年轻的胸膛积满了愤怒。这愤怒使他忘记了个人的安全和生命。
后来妈妈告诉我:“我们被赶的从东屋挪到西屋,怎么折腾你也没醒,睡的呼呼地。脸上都滴上洋腊油了,烫得小脸一抖擞,又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
那可能是我没有大伯的血气,怕见到大伯壮烈死去的血腥场面,有意的逃避吧,所以脸红。
长大后,我也是个胆怯的男孩。
2010.12.12
1.这事我经历了,可我不记得。关于它的记忆,完全是后来听妈妈说的。
我家闹胡子那年,我还在襁褓之中,算来应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最初的两年。那时爷爷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在城里读书,只有大伯一人在家,他也就在30岁上下,血气方刚的年纪。
胡子踹大门时,大伯带着家中唯一的一杆洋枪,躲起来了,谁也不知道他藏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那里称这样的胡子,叫“红胡子”,一点儿不带政治色彩,而是说它们什么都抢,简直到红了眼睛的程度!
当胡子们提着大包小裹,赶牛牵马,往外走的时候,忽然传来一声枪响!
胡子头儿应声倒地。
胡子们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十几只枪杂乱地射向子弹飞来的方向。
他们的一些人匆忙地地抬起胡子头儿 ,另一些人扒开草垛,翻出大伯时,只见他身中四五枪,已经气绝身亡。胡子们从他手里,夺下了那杆洋枪,拿走了。
大伯是不忍心看到家庭遭到如此重大损失,年轻的胸膛积满了愤怒。这愤怒使他忘记了个人的安全和生命。
后来妈妈告诉我:“我们被赶的从东屋挪到西屋,怎么折腾你也没醒,睡的呼呼地。脸上都滴上洋腊油了,烫得小脸一抖擞,又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
那可能是我没有大伯的血气,怕见到大伯壮烈死去的血腥场面,有意的逃避吧,所以脸红。
长大后,我也是个胆怯的男孩。
2010.12.12
请戏/王明彦(儿时往事:2)
冬天农闲时,是乡下最热闹的日子。大姑娘小媳妇的往一起聚,讲笑话,东家长西家短,“三个女人一台戏 ”吗,把整个屋子都要笑炸了!老爷们呢,编白说书,讲瞎话,推牌九,看马掌儿,家境好的,喝上一点儿小酒。
一到年根儿,就有财主出面请戏了。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农民们也很仗义,有人张罗,刘家一升谷子,李家一升高粱的,齐上来,攒足了,也请台戏来。当然不算大戏,只是找来两位地方戏演员而已。孟老爷家请的戏,局面就大多了,光行头就有一马车。打起家伙来,震天价响,吸引了更多的人。妈从未带我去过,说抢不上前。
在我记忆中,就看过一场戏。演员只有一男一女,在地上走着圈子,相互飞眼,彼此卖力地挑逗。群众坐在南北大炕和窗台上,进门的地上也站满了人。
唱的戏名有什么“包公赔情”、“薛仁贵平西”、“马寡妇开店”等等,还不少呢 !
孩子们听不懂,只是当大人们哄笑时,跟着起哄,也是一种“凑份子”了。
戏是越演越火,孩子们却都打起瞌睡来,口水把妈妈的膝盖濡湿了一大片。
不知是哪出戏了,女演员唱道:“敞怀露渣渣啊!”当时人们管孩子吃奶叫“吃渣渣”。女演员就真的解开衣服,敞开了怀,好在里面还穿着一件兜肚,只露出半个乳房来。
春喜姐跟妈说:“婶,别看了,越来越粉了。”春喜姐就抱着我,下了炕,挤出了人群。
现在想来,那两位演员,说不定就是赵大师本山的师爷师奶呢!
2010.12.18
4.冬天农闲时,是乡下最热闹的日子。大姑娘小媳妇的往一起聚,讲笑话,东家长西家短,“三个女人一台戏 ”吗,把整个屋子都要笑炸了!老爷们呢,编白说书,讲瞎话,推牌九,看马掌儿,家境好的,喝上一点儿小酒。
一到年根儿,就有财主出面请戏了。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农民们也很仗义,有人张罗,刘家一升谷子,李家一升高粱的,齐上来,攒足了,也请台戏来。当然不算大戏,只是找来两位地方戏演员而已。孟老爷家请的戏,局面就大多了,光行头就有一马车。打起家伙来,震天价响,吸引了更多的人。妈从未带我去过,说抢不上前。
在我记忆中,就看过一场戏。演员只有一男一女,在地上走着圈子,相互飞眼,彼此卖力地挑逗。群众坐在南北大炕和窗台上,进门的地上也站满了人。
唱的戏名有什么“包公赔情”、“薛仁贵平西”、“马寡妇开店”等等,还不少呢 !
孩子们听不懂,只是当大人们哄笑时,跟着起哄,也是一种“凑份子”了。
戏是越演越火,孩子们却都打起瞌睡来,口水把妈妈的膝盖濡湿了一大片。
不知是哪出戏了,女演员唱道:“敞怀露渣渣啊!”当时人们管孩子吃奶叫“吃渣渣”。女演员就真的解开衣服,敞开了怀,好在里面还穿着一件兜肚,只露出半个乳房来。
春喜姐跟妈说:“婶,别看了,越来越粉了。”春喜姐就抱着我,下了炕,挤出了人群。
现在想来,那两位演员,说不定就是赵大师本山的师爷师奶呢!
2010.12.18
4#野水
回忆过去,缅怀童年,也是一种享受和安慰。
回忆过去,缅怀童年,也是一种享受和安慰。
对了,老乡,这个系列是不是当发寓友之家?
4# 野水
回忆过去,缅怀童年,也是一种享受和安慰。
张北峰 发表于 2011-12-16 18:42 ↶
谢谢!玩玩。
老乡写得好有趣:victory:看着笑,真好
对了,老乡,这个系列是不是当发寓友之家?
朱丽秋 发表于 2011-12-16 20:13 ↶
老乡!我不清楚啊!
真是如此,现在应该这么办?
谢谢了!
(可能会有老师给搬动一下的?先在这里致谢了!)
拜读过了,写得真好!:victory::handshake
:victory:
2#野水
2.
泉眼/王明彦
离家不远的南沟里有一潭清水,哇凉哇凉的。潭水只比井大一点儿,人们用捡来的石头把它围起来。
我们不知它有多深,只见有水花不断冒上来,像开锅一样!
从这里流出一条小溪去。
天再热,水不减。天再冷,水不冻。人们说这泉,神啦!
大人们种地,热了、渴了,走过来,捧把水 美美地喝!孩子们玩疯了,直接把头伸向水面,小嘴儿贴着水皮儿哧溜哧溜地吸。有时,还把小脑瓜猛地浸进水里。跑开去,小脑瓜拨浪鼓似的,甩出一路水花一路笑。
大家都爱护这潭泉水,家家都在这儿取水做饭。
一天,有人看见大老黑掏出小牛牛,往泉水里撒了泡尿!
传开去,人们都觉得他犯了大忌,太缺德了!他爹也追着他打,他鬼哭狼嚎地在前面跑。
他爹被一个人拦住了,原来是学校的先生打这儿过,他问明了为什么打孩子后,笑了。
先生说:“这可是童子尿啊!没听说童子尿治百病吗?”他拍拍大老黑爹的背,“说不定神泉水加上童子尿会治好多种病呢!买都买不来呢,喝吧!”
先生的话,把大家都说笑了,先前对大老黑的同仇敌忾,也就烟消云散了。
2010.12.03
2.
泉眼/王明彦
离家不远的南沟里有一潭清水,哇凉哇凉的。潭水只比井大一点儿,人们用捡来的石头把它围起来。
我们不知它有多深,只见有水花不断冒上来,像开锅一样!
从这里流出一条小溪去。
天再热,水不减。天再冷,水不冻。人们说这泉,神啦!
大人们种地,热了、渴了,走过来,捧把水 美美地喝!孩子们玩疯了,直接把头伸向水面,小嘴儿贴着水皮儿哧溜哧溜地吸。有时,还把小脑瓜猛地浸进水里。跑开去,小脑瓜拨浪鼓似的,甩出一路水花一路笑。
大家都爱护这潭泉水,家家都在这儿取水做饭。
一天,有人看见大老黑掏出小牛牛,往泉水里撒了泡尿!
传开去,人们都觉得他犯了大忌,太缺德了!他爹也追着他打,他鬼哭狼嚎地在前面跑。
他爹被一个人拦住了,原来是学校的先生打这儿过,他问明了为什么打孩子后,笑了。
先生说:“这可是童子尿啊!没听说童子尿治百病吗?”他拍拍大老黑爹的背,“说不定神泉水加上童子尿会治好多种病呢!买都买不来呢,喝吧!”
先生的话,把大家都说笑了,先前对大老黑的同仇敌忾,也就烟消云散了。
2010.12.03
10#野水:victory:
想来想去,还是搬到这里,不知合适不?:)
5.藏猫猫/王明彦
一个大人说:“别看锁子小,他躲起来一动不动,这几个孩子半天都找不到。”
她说的是我,锁子是我小名,那昝我刚刚懂事,可也知道得意了。
有一天,我们四五个小伙伴,又玩藏猫猫,这是那时我们农村对捉迷藏的叫法。
轮到我藏了,我钻进一个冬天埋大罗卜的坑里,又把上面的干草弄了些盖上。很长时间都听得到他们从我身边跑过的声音,也不知过了多久,开始安静下来了。我坐在坑底,这里又闷、又暗,我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当大人们找到我,妈妈疯一样扑过来,把我抱住时,我还稀里糊涂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可我却用目光搜寻我的小伙伴们,并向他们挤眼:怎么样?你们都没有找到我吧?
2010.11.21
我们那儿把捉迷藏也叫藏猫猫,很有趣很好玩。儿时不会再来,回忆非常幸福。:victory:
6.藏猫猫/王明彦
一个大人说:“别看锁子小,他躲起来一动不动,这几个孩子半天都找不到。”
她说的是我,锁子是我小名,那昝我刚刚懂事,可也知道得意了。
有一天,我们四五个小伙伴, ...
野水 发表于 2011-12-19 19:56 ↶
哈哈,这猫猫藏得连父母也吓着了!
我们那儿把捉迷藏也叫藏猫猫,很有趣很好玩。儿时不会再来,回忆非常幸福。:victory:
张北峰 发表于 2011-12-19 22:37 ↶
谢谢朋友,有共同语言!:handshake
哈哈,这猫猫藏得连父母也吓着了!
清浅 发表于 2011-12-20 21:43 ↶
童小无邪。:handshake
6.蝌蚪没味儿/王明彦(儿时往事:3) 2010-12-18
一条辽河的支流,从村边流过。夏天,大人们有时会带我们到这里洗澡。
记得那次是奶奶带我去的,同去的还有几个大娘婶婶。
孩子们都还小,不谙世事,女人们都脱光了,坐在齐胸深的水里,嘻嘻哈哈的笑着。
主河道在靠近对岸的地方,那里汹涌地泛着浪花,急速地流。岸上有一排排的柳树毛子,有的已经被河水冲刷的露出了树根,小树斜斜地倒向河中。
我们玩耍的地方,很浅,水面十分平静。就有小鱼儿游,小虾儿跳,小蝌蚪们扑腾。那里的人们管蝌蚪叫“蛤蟆骨朵”。想必是想到“花骨朵”,开放后就是花朵,“蛤蟆骨朵”长大是蛤蟆的原因吧。可是,照这样叫,孩子就是“人骨朵”了!
不知是哪位大人 说了句:“吃蛤蟆骨朵能治病。”就有人反问:“真的?”对方回答是肯定的:“真的!”
于是大人孩子们都开始用双手去捧蛤蟆骨朵,捉住了就连水“吐噜”一下吸进肚去。
我胆小,起初不敢。见大家都喝,也跃跃欲试了,小声地问别的孩子:“好喝吗?”他们说:“蛤蟆骨朵溜滑的,一点儿味儿都没有!”
孩子们闹着、抢着,去抓蛤蟆骨朵,比赛看谁吃的多。
一个淘气的男孩,最先拍着肚子说:“妈,饱了!”
我抓的少,直到回家也没喝饱。
后来我到了城里,饭后常常反胃呕吐,我就想:“是不是那些蝌蚪在胃里面作祟?”
2010.12.18
跟着王老师一起回忆童年
20#贺维芳
7.
只要一根马尾儿 (儿时往事:20) /王明彦
五岁那年,妈妈带我回姥家。
姥家门前有个井台,一颗大树庇荫着。离井台不远的另一颗树上,拴着一匹枣红马儿。
我凑过去摸它的肚子,模它的头。它把嘴转过来,伸出舌头舔我的脸。其实我是很不情愿它这样做的,弄的整张脸粘糊糊的好埋汰。可是为了讨好它,我还是闭上眼睛,让它添个够。
我跟它说:“我只要你一根马尾儿!”
这话跟它说了好几遍了,可还是不敢下手。
直到我看见它的主人,从远处向这边走来,它要被牵走了。我才忙不迭地转到马的后面,用小手挑出一根马尾儿来,说过的,只要一根!
我用力一拽,先前和马儿的商量,全然作废!它出于条件反射地抬起一只后蹄,弹了一下,仿佛在说:“别闹!”正踢在我的胸口,我瘫软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当我明白些事儿时,还在那人的手上,两脚拖地,被他挟持着在地上晃来晃去。妈妈跌坐在一边,用双手拍打着地。我很想安慰妈妈,可我没有力气。
我很生枣红马的气,它太不义气了,白让它舔了!
后来,它有时见我还咴咴地叫,好像在向我道歉,仿佛在说:“我可不是真的要踢你,用力踢,你的小命早没啦!”
不管它怎么叫,我都不过去,再也不和它好了。
2010.12.03
7.
只要一根马尾儿 (儿时往事:20) /王明彦
五岁那年,妈妈带我回姥家。
姥家门前有个井台,一颗大树庇荫着。离井台不远的另一颗树上,拴着一匹枣红马儿。
我凑过去摸它的肚子,模它的头。它把嘴转过来,伸出舌头舔我的脸。其实我是很不情愿它这样做的,弄的整张脸粘糊糊的好埋汰。可是为了讨好它,我还是闭上眼睛,让它添个够。
我跟它说:“我只要你一根马尾儿!”
这话跟它说了好几遍了,可还是不敢下手。
直到我看见它的主人,从远处向这边走来,它要被牵走了。我才忙不迭地转到马的后面,用小手挑出一根马尾儿来,说过的,只要一根!
我用力一拽,先前和马儿的商量,全然作废!它出于条件反射地抬起一只后蹄,弹了一下,仿佛在说:“别闹!”正踢在我的胸口,我瘫软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当我明白些事儿时,还在那人的手上,两脚拖地,被他挟持着在地上晃来晃去。妈妈跌坐在一边,用双手拍打着地。我很想安慰妈妈,可我没有力气。
我很生枣红马的气,它太不义气了,白让它舔了!
后来,它有时见我还咴咴地叫,好像在向我道歉,仿佛在说:“我可不是真的要踢你,用力踢,你的小命早没啦!”
不管它怎么叫,我都不过去,再也不和它好了。
2010.12.03
童心童趣:victory:
文/王明彥
春天来了!铁子哥兑现了他的话,带我第一次打鸟。
牛拉的犁杖在前面划过,潮湿黝黑的泥土,被翻了出来,泥土中有一种挺大挺肥的软体虫子,它们是鸟儿们的美食。有一种鸟儿,专跟在牛犁杖的后面,顺着垄台紧追不舍,它们被我们叫做“跟牛郎”。
我们先是像跟牛郎一样,跟在犁杖后面捡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放到夹子上做诱饵,虫子的尾巴被拴住了,身体还在蠕动着。我们把夹子埋进泥土只露出虫子,让它在泥土上爬。我们跑到一边去,趴在地上,目不转睛的看着鸟儿。跟牛郎顺着垅趟子走,走的挺快,渐渐地靠近,我屏住了呼吸,看到它一头向虫子啄去,啪地一响,夹子翻了,跟牛郎一亮肚皮,被夹住了!
打跟牛郎,挺好打的。但是要跑很多路。一下晌我们打了四只跟牛郎,小腿都跑酸了!
铁子哥还是大方地一挥手:“拿家烧吃去。”
我把鸟儿拿回家,学妈妈的样儿,把鸟儿裹上黄泥,扔进燃烧完柴禾的灶坑里。
等了一会,用柴火棍把它们翻个个儿。又过了一会,闻到肉香了。我让妈妈帮忙,把四个烧好了的鸟儿,扔在我扯起来的衣襟上,向铁子哥家跑去。
铁子哥嘴里说:“这点玩意儿,你一个人吃呗!”可是他也挡不住鸟香的诱惑,伸手抓起来一个,在炕沿上敲敲,剥去黄泥就把鸟毛一起拔了去,露出焦黄的鸟肉了。
铁子哥撕下一块肉,塞进嘴里,吸着气,叭嗒着嘴,连说:“好香!”还不忘夸我:“锁子还挺会烧鸟儿的了!”
我听了铁子哥的夸赞,心中比吃鸟肉还美。
2010.12.03
跟牛郎
9.烧点毛豆吃(儿时往事:29)
黄豆还没有成熟,豆荚已经丰满,用手一捏,硬硬的了。这时候放猪和随放猪的孩子,到野地里玩的好日子来了!
圈好了猪,就有胆大惯犯,猫着腰到人家地里拔黄豆。一颗一颗地挑,专拣好的豆颗拔,满了一抱,就猫腰跑回来。
等在沟底的孩子们,早集好了一大堆茅草,见他回来,就把柴草点燃,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黄豆颗放到火上。
柴草烧没了,黄豆颗子也烧尽了,我们就各自找树枝、蒿子秆做筷子,在火堆里扒拉找豆粒吃。
豆粒还没黄,是绿色的呢!也不圆圆,长形的。单个的豆粒,中间的绿皮绽开了,露出一线白。还在豆荚中的豆粒,鼓鼓地冒着热气。
我们吸着冷气,丝丝哈哈地争抢着扒拉着灰烬。比起拔豆根儿来,可是两重天了!
就在享受这种快乐的时候,忽然沟顶会传来一声呵斥。那是豆地的主人。有时来人只是看看,也不斥责我们。那时的人们,真是宽厚!再说我们也不可一家豁豁,有时到了自家的地边,也照拔不误,没有倾向性。
2010.12.12
这是一段记忆深刻而又充满了痛苦的的往事, 我那时才6、7岁的年龄啊!
我们家住在平原之上,虽然到处有树,可没有人打树的主意,烧的都是秸秆。
秋后,大人们 也用镰刀,打田间地头沟帮子上的蒿草 。我们这些小喳喳们就去搂豆叶拔豆根儿。
搂豆叶要用小耙子,不能用楼草的大耙子,因为只能一个垄沟一个垄沟的搂。到了地里,每个人都自觉地隔开一段距离。
那时除了高粱、苞米,就种黄豆。秋收后,就把大部分黄豆送到油坊去榨油,这是当年农家做菜用油的唯一来源。余下的一小部分黄豆,用来发豆芽、煮盐豆、炒豆、做菜。冬天,没事儿,大人孩子们,围在火盆边,扒拉着烧豆吃。
由于家家种黄豆,种的多,收成也好,豆叶也厚。
你看吧,搂好的豆叶,一小堆一小堆地码在地里。
“打捆了!”为头的喊了一声。
我就学着样儿,把绳子从中间折上,再分开放到两个垄沟里,就小跑着去抱豆叶。抱来的豆叶用耙子拍实了,再用脚去踩,直到把它们弄成挺紧密的捆,
这时,用膝盖抵住豆叶,把绳子繋紧紧的。
然后,背靠到豆叶上,把两只胳臂塞过绳子,把豆叶背到背上。
背上豆叶后往往站不起来,就要把两条腿使劲往高一抬,再猛地向下一甩,一次,两次,靠冲劲坐起来,翻过身,手触地,再站起来。有时,实在站不起来,就要求人帮一把了。
打不实沉的捆,会散开,那就惨了!别人都得等你,大家坐下,或者躺下,一般都不抽出胳臂来,因为往里伸和往外拉都很费劲,常常让绳子勒破皮。
铁子哥在时,都是他帮我重新打包,看我的豆叶太少,有时还跑到地边搂些干草,夹到里边。
在没有豆叶可搂的时候,我们就拔豆根儿。就是把割地后的黄豆根儿,用手拔出来。之后的处理,就和搂豆叶一样了。拔豆根儿可比搂豆叶费时得多,痛苦得多!
土质疏松的地里还好拔一些,硬地就难拔了。一双双小手,没有不流血的!再说背的时候,刀割的豆根儿,也像刀子一样,那个扎呀,胳臂上到处是一道子一道子的血痕。
至今回忆起,印象深深,痛苦深深!为了生活,小小的年纪,过早地体验到了艰辛。
2010.12.12
看这样的文字,特有感觉。。:victory::victory:问候老乡!
9.烧点毛豆吃(儿时往事:29)
黄豆还没有成熟,豆荚已经丰满,用手一捏,硬硬的了。这时候放猪和随放猪的孩子,到野地里玩的好日子来了!
圈好了猪,就有胆大惯犯,猫着腰到人家地里拔黄豆。一颗一颗 ...
野水 发表于 2012-12-17 10:31 ↶
跟着王老师的故事回到童年!
一点问题:一颗一颗地挑,专拣好的豆颗拔,满了一抱,就猫腰跑回来。 此处的“颗”,是不是应该为“棵”啊?
儿时童趣!:victory::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