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朱丽秋 发表于 2011-12-15 16:35

一本别致而别具价值的小书——《余途寓言》小评

  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余途寓言的评,蹦蹦感觉评得真是好,评出了余途老师寓言的“精气神”,转来这里和大家分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2011-12-05/108593.html

  一本别致而别具价值的小书
               ——《余途寓言》小评
 
    余途是陈唯斌的笔名。
  
  认识陈唯斌,是在近年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年会上。拄着双拐却露着微笑,行动不便却善待他人,经营企业却钟爱文学,这就是陈唯斌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理解陈唯斌,实在反复地读了那本《余途寓言》之后。这是一本卡通版的寓言书,传统的文学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表达浑然一体,使读者得到意外的惊喜。而更令人惊愕的是,作者在生活中所独有的寻常而又非常的发现,以及在创作中所呈现的精致而又别致的构思、入俗而又超俗的幽默。
  
  一
  
  寓言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编个故事、打个比方,它应该与新的时代、新的现实以及新一代人有更多的关联,或折射、或嘲笑、或讽刺、或反讥,在对生活的一种不一般的发现与描述中,给人以心灵的震颤、智慧的启迪。而这种震颤、启迪,意味着笑声中和笑过后的思想触及与情感撼动。《余途寓言》就是一本这样的寓言书。作者从故事的构成方式出发,将全书分为“人言篇”“人物篇”“物言篇”“动物篇”“余途篇”五个部分。而每一部分的故事都是一系列最简单、最细微的“言”“行”的极妙组合。可以说,书中每一则故事的题材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小到不能再小。
  
  真正巧妙的是,题材的简单并没有湮没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生动性,倒是使这三者交相辉映,熠熠生光。而所以有此效果,全在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发现。以两篇写雪花的作品为例,一为《雪花与水》,作者写道:“飘到地下的雪花真的变成水了。而落在山巅的雪花永远保持着独特的性格。”一为《对雪的说法》。雪后,老鸡说雪真美,小鸡说不美。老鸡不让小鸡这样说,小鸡照样说。“老鸡将小鸡赶跑,小鸡反而喜。”前一则写出雪花确有与水迥然不同的独特的个性与品格。后一则虽然写雪,着眼点并不在雪,而是描述老鸡的人云亦云、偏狭固执,凸现小鸡的自有见解、崇尚自由。其中更包含着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影射和思考。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入、深切。一个古已有之的客观存在,一些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都因此被赋予了特定的意思和一定的意义,并因作者奇谲、奇妙的想象力而使其构成生动、精彩的故事情节。
  
  读完全书,更会看到,《余途寓言》的每一则故事几乎都以平凡为起点,却在单纯而神奇的线索中爆发出一系列丰富的瑰丽的大胆的多元的奇思妙想。显然,这全在于作者在生活中所独有的寻常而又非常的发现。
  
  二
  
  《余途寓言》每一则故事中的奇思妙想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自然在于它的“奇”和“妙”,但,追究起来,这奇,这妙,除了源于生活、合乎情势、令人感到可爱可信之外,更是因为作品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生活状态把握人生真谛,表达生活真知;因为作者能够运用精致巧妙的艺术方式,引导读者审美,引发人们感悟。
  
  以两篇写天空的作品为例,如《红墙。黄瓦。蓝天》,高高的红墙炫耀自己围住天地,亮亮的黄瓦以红墙托举它拥抱蓝天而骄傲。但,蓝天以为,天,不属于红墙、黄瓦;天,辽阔、自由。又如《乌鸦和鹰》,鹰在天上高飞,乌鸦却只飞在枯枝、颓墙、荒地、坟墓间。自然,只有鹰才懂得飞的自由。两则寓言都采取对话的形式,将大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情感理念凝聚其间,简约而简洁,凝练而凝重,就如将火药尽可能压缩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使其产生惊人的爆炸力。但这不是生硬的压缩,而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在提炼、升华题材上,在锤炼、筛选语言上,在探究、安排布局上,下大功夫。因为,只有这三者的契合,才能使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与精炼的艺术表现在高度统一中得到比较完美的呈现。
  
  书中,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宇宙之星》《鸡和主人》《老翁扶墙》《琴与琴的主人》等。每一则故事都极简捷,却都不是简易的对与错的较量、正与邪的对峙,只有真切表述中的褒养与肯定、嘲讽与批判。作者精致而别致的构思表达得既精当而又别具一格。
  
  三
  
  特别应当提到的是,这本寓言书中,无论是夸张而尖刻的讽喻,还是隐约而明朗的张扬,可笑可爱的背后都显示了睿智和机敏。即对掩藏着的生活本质透辟的认识,充满着乐观的精神和纯真的妙趣。那是一种看似平淡却洋溢着善意和希望的动人的幽默。比如那两则关于狗熊的寓言,一为《能与无能》,人们总笑话狗熊笨拙、愚蠢,狗熊也就自以为无能,谁叫它干活它都不去。老黄牛告诉它,啥也不干,永远无能。一为《惩罚》,狗熊在回家路上掉进一个大坑,虽爬了出来却异常愤怒。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以此惩罚对方。可常出门的它,又一脚踏进这坑里。前者,从表层看,越懒越不干,越不干越懒;深入进去,人一旦失去信心,就什么也做不成,所以一定要自尊自信。后者,挖坑既然坑人,为什么再去挖呢?这是一种国民的劣根性?还是心胸过窄,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故事所要表明的,不仅仅是“己所勿欲,勿施予人”,更应该“讲信修睦”。两则寓言,两个延续性的幽默波澜,虽不惊不奓,却也洇人肺腑,撼人心弦。我们会在心中体悟到,狗熊的愚笨和躁怒,其实是一种无知:对自己的无知,对他人的无知,对社会的无知。无知是一种悲哀,但狗熊不是甘愿无知,个中有一点憨和拙。这赋予了作为寓言主人公的狗熊非凡的表现力和真实性。它甚至代表着许多人都经历过的那些日子、那些事情。正由于此,狗熊的那些行为,就在作者笔下铺排出真诚的讽刺和善意的戏谑,是那些一点不惹人注意的行为构筑成一种令人心动的幽默。细细品味中还能体会到,这真诚和善意的背后,还有着非同一般的丰富性。
  
  其实,这本书中每一则故事都体现着一种幽默精神,一种用充满真情的语言来讽喻生活、让人们在笑声中不忘思索的精神。自始至终,152则寓言故事,无那些低俗无趣以及过于无厘头的表现,也无义正词严的点拨,无居高临下的训诫,而是呈现着一种因纯真的想象力、表现力所营造的入俗而又超俗的幽默,以及因这样的幽默而显示的奇妙的理趣与美妙的机趣。
  
  

张北峰 发表于 2011-12-15 21:32

本帖最后由 张北峰 于 2011-12-15 21:54 编辑

两篇写天空的作品:《红墙。黄瓦。蓝天》,高高的红墙炫耀自己围住天地,亮亮的黄瓦以红墙托举它拥抱蓝天而骄傲。但,蓝天以为,天,不属于红墙、黄瓦;天,辽阔、自由。《乌鸦和鹰》,鹰在天上高飞,乌鸦却只飞在枯枝、颓墙、荒地、坟墓间。自然,只有鹰才懂得飞的自由。两则寓言都采取对话的形式,将大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情感理念凝聚其间,简约而简洁,凝练而凝重,就如将火药尽可能压缩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使其产生惊人的爆炸力。但这不是生硬的压缩,而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在提炼、升华题材上,在锤炼、筛选语言上,在探究、安排布局上,下大功夫。因为,只有这三者的契合,才能使精湛的艺术构思与精炼的艺术表现在高度统一中得到比较完美的呈现。寓言写得好,评论论得好,好好好,赞一个,顶一下。

黄金寓言 发表于 2011-12-16 11:14

评余途的很多,建议余途老师收集整理一下,出一本评论集。

余途 发表于 2011-12-17 02:55

谢谢朱丽秋转来这篇评论。这是张锦贻老师写的,多有抬举,在此一并致谢。

余途 发表于 2011-12-17 03:04

北峰好,我也在张锦贻老师的评论中受到鼓舞。

余途 发表于 2011-12-17 03:05

评余途的很多,建议余途老师收集整理一下,出一本评论集。
黄金寓言 发表于 2011-12-16 11:14

谢谢你的建议。

蝉亦戈 发表于 2011-12-17 10:31

张老太的勤奋,热心,不服不行。:victory: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1-12-17 10:43

《余途寓言》是多年来不可多得的寓言创新的好书。我经常拜读,受益匪浅。:victory:

朱丽秋 发表于 2011-12-20 10:21

读了好书,读好评,爽!!: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