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途不多余》二则寓言有感
读《余途不多余》二则寓言有感
文/朱丽秋
我手边有一本《余途不多余》,看了又看,特别喜欢。
余途老师借用一支淡淡的笔,在不经意中,流淌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让人体会出多姿多彩的人生哲理。
在书中的P119和P138页,有两则寓言,分别是《画饼充饥之后》、《饼是一个圈》。两则寓言没能排在一处,写的都是“邻居和饼”的事儿。
粗看之下,我曾当作是那个“画饼充饥”“授人以渔”的故事,并没有看出多少的新意。细细看过后,这才多多少少地品味出一些特别的滋味。
“……余途的邻居,想吃大饼,便画了饼,一心想着便不再饿。不料如同绝食,几近虚脱。”
“画饼充饥”、“看饼充饥”只是一个因由。引出的却是不劳而获,想入非非,投机取巧者的脸谱!
余途老师借用语言艺术的刀,在惊人的夸张中,完全彻底地剖解出人的惰性。在入木三分中,让人感受到鲁迅“投枪”“匕首”一般的酣畅和犀利!
“余途担心邻居饿坏,悄悄把画上的大饼换成发面大饼……邻居仍然望着大饼,以为从此不饿。几天后,饼仍完整地悬挂如画,邻居已经昏厥。”
一个“仍然”,一个“以为”,再加上一个“昏厥”,进一步将“荒谬”和“荒诞”推向了极致。
戏到此,还只是前半场。
“余途得知饿昏过去的邻居被救后,便去慰问。”
大幕,又一次徐徐地拉开。
邻居:“画的饼不好使,我还是想吃面做的大饼。”
余途:“你等着,我去做大饼。”“邻居等着面做的大饼。”
“大饼做好了,余途当邻居的面,把大饼吃了。”
这真可谓是“波澜不惊下的静水深流!”对于这种痴迷于不劳而获者,最好的一剂猛药是一段烙得心颤的铭心刻骨的记忆!
“邻居伤感”,到这时,余途告诉邻居:“画的饼不能充饥,等别人许愿的饼充饥也靠不住。”
一句平平淡淡的话,无疑有着当头棒喝之力!有了切肤之痛,这位一心想“等、靠、要”的邻居,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行动——“邻居忙自己做饼”。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却很少讲“如何授?”余途老师的这则寓言创新的关键在于:没有老生常谈“鱼”和“渔”,而是鲜明生动地讲出了关键中的关键——“如何授”!
寓言要通过小事情,讲出大道理,这些道理才是寓言的精髓。
《余途不多余》作为寓言来讲,确实很另类。只是文无定式,到底什么是寓言?什么是好的寓言?在这个时代又该如何写寓言?
也许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也许在现在或是不远的将来,还不会有一个“大一统”的答案。
其实就寓言创作的个体而言,能借用寓言这个圈,画出自己的风格和道理出来,这就是好的寓言,这也是在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展了寓言!
我读《余途不多余》时,体会着寓言中的哲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在笑看中学习到了生的智慧,得到了新的启迪。所以,我喜欢余途老师这本寓言集子——《余途不多余》。
原文:
《余途不多余》二则
一、画饼充饥之后
文/余途
余途的邻居几日未食,被余途知。
余途问为何,邻居说,想吃大饼,便画了饼,一心想着便不再饿。不料如同绝食,几近虚脱。
余途担心邻居饿坏,悄悄把画上的大饼换成发面大饼。
邻居仍然望着大饼,以为从此不饿。几天之后,余途看望邻居,见饼仍完整地悬挂如画。邻居已经昏厥。
二、饼是一个圈
文/余途
余途得知饿昏过去的邻居被救后,便去慰问。
邻居见余途,张口道:“画的饼不好使,我还是想吃面做的大饼。”
余途说:“你等着,我去做大饼。”
于是,邻居等着面做的大饼。
大饼做好了,余途却当着邻居的面把大饼吃了。
邻居伤感。
余途告诉邻居:“画的饼不能充饥,等别人许愿的饼充饥也靠不住。”
邻居忙自己做饼。
朱老师的评论写的很好,拜读了!:victory::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