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虎技高
本帖最后由 聂华 于 2011-6-13 11:59 编辑日期: 毕节日报(贵州)-- 教育周刊——广场 -- 版次:
黔山有虎,来自华南。这华南虎头圆,耳短,尾长,黄色的皮毛上呈现一道道黑色的斑纹。虽说没有东北虎彪悍凶猛,但短小精悍,智勇双全,在古树参天的山林里独霸一方。
一天晌午,一只初出茅庐的小虎外出觅食,突然看到一头呆如木鸡、酷似驽马的动物傻乎乎地站在山坳上。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动物,它害怕极了,急忙躲到大树后面窥视。观察了很久,不见有异常举动,便发出轻微的吼声试探了一下。只见这个庞然大物被吓得瑟瑟发抖。幼虎拿出望远镜仔细观看,好像在哪里见过。想了半天,突然想起在长白山受训时东北虎老师讲过,北方有一种动物,名叫驴子,性情温和,很耐干旱,像马一样供人坐骑,还给人推磨驮物。还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吃了驴肉,延年益寿。幼虎见过马,断定这似马非马的动物就是梦寐以求的驴子。为了一饱口福,已饥肠辘辘、垂涎欲滴的幼虎大胆地走近驴子进行挑逗,忍无可忍的驴子使劲踢了它一脚。见驴子只是这点招数,便大吼一声,一跃而上,借鉴受训时学到的孟加拉虎的断喉绝技,把惊魂未定的驴子扑倒在地,咬断喉咙,三下两下就结果了它的性命,然后,急不可耐地连抓带咬,撕开驴皮,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初出茅庐便首战告捷,显示了这只少年黔虎的内外功夫。没过几天,黔虎技高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自从这只驴子落入虎口之后,再也没有哪只驴子敢来黔山溜达了。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亚洲三大虎种都涉及到了,好文章!
《黔马技高》
黔无驴,却有马。
“黔马?”——名士摇头叹息,“吾只知蒙古马、新疆马,黔马闻所未闻,无名之辈,何足道哉!”
“黔马?”——秀才冷嘲热讽,“古人云‘黔驴技穷’,‘黔马’比‘黔驴’也好不到哪里去!”
黔马默不作声,既不纠正“黔驴”即“贵州驴”的无知,也不为自己“其貌不扬”而自卑,它忙于为山里人驮货,替庄稼人拉车,上四川,下云南,去广西,走湖南……
日复一日,勤勤恳恳,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终于,远近皆知:“黔马,个不大,能负重,擅山道。”
(原载《2002中国年度最佳寓言》漓江出版社出版)
聂华兄和叶老师的大作写得好,我也发一个系列凑趣
本帖最后由 鸽子树 于 2011-6-13 15:14 编辑黔驴二世
吕金华
柳宗元写的那头黔驴,被老虎吃了后阴魂不散,不久在寓言国的一头驴身上还了魂,成为黔驴二世,演绎出一连串故事。
朝圣归来
有一次,黔驴二世随主人去麦加朝圣回来,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不但神情傲慢了许多,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宏亮了许多。
一天,黔驴二世见了马,扭了扭脖子说:“马兄弟,你好啊,我去麦加朝过圣哩。”他把平时叫的马大哥叫成了马兄弟,语气中还带着点瞧不起的意思。马淡淡地说:“难怪你身上还闪着一层金光呀!”马的话暗藏讥讽,可黔驴二世那迟钝的大脑没能领会过来,以为马真是在夸他,乐得撅起腚子放了一个响屁。
又一天,黔驴二世看见一头大象,闭了闭眼睛说:“象小弟,你好啊,你知道麦加有多辉煌吗?”他把平时叫的象叔叔降了一格半,叫成了象小弟。象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冷冷地答道:“麦加是什么样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朝过圣的驴子仍然是驴子,也顶多是供人乘骑罢了,难道会变成金驴子不成!”
如此知音
黔驴二世后来成了音乐大师俞伯牙100代孙俞缺牙的坐骑,俞缺牙弹琴的本领很高,特别是弹他祖先的“高山”和“流水”更是出神入化,他寻遍天下只找到一个能识得他琴声的人,那个人就是钟子期100代孙钟于期,于是俞缺牙称钟于期是他的知音。俞缺牙见到钟于期时是头年的中秋时节,他们相约第二个中秋时节,俞缺牙去看望钟于期,可是当俞缺牙前去他们约定的见面地点时,钟于期却已经故去几个月了。俞缺牙十分伤心,觉得天下已经没人能识得他的琴声,他再弹琴就没啥意义了,便决定砸坏那把珍贵的琴,以谢钟于期。这时,他身边的黔驴说话了:“主人,我跟你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你的琴声我听得很熟,‘高山’呀,‘流水’呀,我都能听出来。”俞缺牙见他能听出“高山”“流水”,涌出了热泪。他说:“驴呀,为答谢你成为我的又一个知音,我给你弹一曲吧。”说着就弹了起来。一曲终了,他问驴:“驴呀,我弹的是什么呀?”驴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俞缺牙说:“这是跟‘高山’、‘流水’一组儿的‘风鸣’呀,你怎么识不得?”驴说:“我能听出‘高山’和‘流水’,并不是我识得它们,而是您经常弹它们,钟于期先生又说是什么‘高山’呀‘流水’呀,我就记住了。”俞缺牙一听是这么回事,仰天一声长叹,高高举起那把琴砸在石头上。
制造桂冠
寓言国里有个浪得虚名的寓言作家,是柳宗元的50代孙,叫柳虫元,因为写的寓言实在难以发表,就冒着犯非法出版的罪名,四处拉赞助办了《寓言国刊》。在这个刊物上,哪怕是最蹩脚的寓言,只要交点儿“审稿费”就能发表。
黔驴二世心想:“我要提高声望,吓倒老虎们,须先借助《寓言国刊》出名。”就胡编乱造写了几则寓言,如《黔驴吃虎》、《黔驴胜马》等,再掏了点儿钱,就在柳虫元的《寓言国刊》上发表了,可因为粗制滥造的《寓言国刊》根本就没有人仔细读,顶多翻翻封面封底而已。
黔驴二世那几篇寓言没起一点水泡,使他很沮丧。过了不久,他又想:“我这回得去封面、封二那些位置亮亮相。”就赞助了柳虫元30000元驴币,“玉照”便堂而皇之成了《寓言国刊》封面,并有一条醒目压题:寓言大师黔驴二世。
(《金华寓言》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出版)
3#蝉亦戈谢谢蝉老师来添趣。
4#鸽子树
谢谢金华兄也来逗趣。
谢谢金华兄也来逗趣。
这里好热闹啊:lol:victory::handshake
欣赏,拜读,学习!!!!!!!
学习了。:victory::handshake
各有各的味道,欣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