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族长(发“学生会员”交流)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1-6-10 11:31 编辑交流 走近族长
提起族长,人们往往就会想起传统戏曲《双玉蝉》中乱点鸳鸯谱的老头儿,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离我们十分遥远。
然而80年代后期,我率瑞安越剧团赴渔区演出时,却有机会走近了族长。
剧团在渔区刚安顿下来,村干部提醒我该去拜访族长,他说所有表演团体无一例外,到了这里,都得先拜访族长。
“哼,我偏不!”我想,“我是国家拨款的‘全民’剧团的一团之长,岂能与封建老头儿同流合污!”
我不理睬他,趁着阴雨间歇时,催促剧组抢时间将刚刚从中南海载誉归来的炮戏《海国公主》先装台。大家七手八脚忙开了,谁知快要完工时,村干部传达族长指令:《海》剧太新潮,别演了!我说这是赴中南海汇报的新剧目,中央首长很赞赏的一个改革的新戏。村干部无可奈何:“天高皇帝远,在这里,还得族长说了算啊。”
我们只好苦苦将刚刚装好的吊景和特定的效果灯统统卸下来,换上本团的保留剧目《玉蝶奇传》、《神莲》等戏,先由《玉》剧开台。
次晨,我和村干部路过菜市场时,他指着一个60来岁的老人说:“那个捉刀卖肉的便是族长。”哦,原来族长也是常人、也做生意、也食人间烟火!忽然我有了“走近”族长的欲望。等集市散去时,我们买了礼物上族长家拜访。只见他并不怎么讲究的卧室里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地剧团送来的匾额,他的谈吐不卑不亢,也许是群众对剧团的演出评价颇佳的原因,族长脸上挂着几丝笑意,希望我们尽可能多演几天。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在渔区演出的全部经费都被摊派到“捞海吃海”的渔船上。多演几个晚上才能让所有渔船都能有报效乡里的机会。我明确表态: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渔区,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尽可能满足观众的要求。对于是否上演《海国公主》,老头儿避而不谈,我也不想多作解释。
等到该上的戏差不多都已登台亮相时,观众恋恋不舍,一帮小伙子要求我们上演《海》剧,我说:“你们族长发话,不让《海》剧上演嘛!”小伙子们立即吵到族长家,老头儿招架不住,只得亲自出马找我商量:“听说你们还有一个新戏,曾经在邻村演出过,青年人很喜欢,是不是演一演?”老头儿指的是《海国公主》,我告诉他:“那是团里最好的一个炮戏,可惜演不成了!”
“为什么?”老头儿有点急了。
“这个戏装台非常麻烦,相当于一个大工程,剧团刚到时大家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装好台,可村干部莫名其妙地下达指令,说这个戏不让演了,舞台工作人员都很气愤,拆下来的吊灯、软景和硬景全部打捆待运了。”我没有点他的名,只是指桑骂槐地“提醒”了一下,算是给他留了面子。但《海》剧我们坚决拒演,我是特意留给他一个念想,留给他几分遗憾。他“哦哦”地敷衍了几句便讪讪地走了。
外出巡演已有个把月时间,演职员们归心似箭,次晨5点多钟便整装出发了。除了村干部和房东送行之外,没有再见到族长。
族长的影子又渐渐远去,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炮戏”的“炮”,是方言吧,不太好懂。
这个族长本想显示一下威严,没想到结果却落得威风扫地、遗憾不已。:lol
“炮戏”的“炮”,是方言吧,不太好懂。
桂剑雄 发表于 2011-6-10 12:09 ↶
“炮戏”是行话,即“打炮的戏”,指很有影响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