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寓言的情缘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1-5-30 17:08 编辑我和寓言的情缘
——寓言集《老狼跳崖》后记
我喜欢上寓言,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当时,我考进了温州市第二中学高中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后来被誉为新中国寓言开篇人的金江先生。金江先生常把自己刚出版的寓言集赠送给我们,我如获至宝,反复阅读,于是便一不小心爱上了寓言。
那时,我被推举为瑞安市文联主席兼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所以,必须得多创作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寓言。后来,金江先生把温州市儿童文学学会的大旗交到我的手里,于情于理,我更要为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做出榜样。再后来,当我们夫妻俩创办了“双羽文艺创作培训学校”以后,我更是集中精力创作了较多的寓言作品,出版了好几个专集。只是作为自己的培训教材,因为感到这些寓言有些异类,不登大雅之堂,大多在本地发行,很少在寓言界交流。直到2004年,我和夫人洪善新第一次出席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年会,才结识了寓言界的一些好朋友。
2007年和2008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定在乐清雁荡召开的两次会议均因临时的变故,转移到我市举行。于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6家单位联合为我举办了个人作品研讨会。丑媳妇总管要见公婆,我不得不将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寓言)整理起来,先后出版了《醉井》、《喉蛙公主》、《角马公主》和《海国公主》等4部专著提供会议批评研讨。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作家、评论家十分友善,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现择要摘录如下:
原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樊发稼先生:“鹤鸣对于传统寓言的体式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特别体现在运用和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寓言在新的时代、新的现实生活环境中的新的活力,提升寓言的思想哲理承载力,增强了寓言与当代读者的亲和力。我认为这种探索和创新是极有意义的。在取材上,在主旨寓意上,尽量贴近时代、贴近当下生活。在表达形式上,尽可能多样化,在寓言天然属性、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鹤鸣试验运用和借鉴童话、小说、诗歌、幻想文学、戏剧、曲艺、科幻等等各种文学样式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来改变传统寓言相对比较单一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寓言的内蕴涵盖面,扩充了寓言的辐射疆域,为这种古老的文体注入新的血液、新的生命力。鹤鸣的这种自觉的不懈的追求,是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的,对寓言的艺术表达手段,是一种丰富,是一种提高,这是鹤鸣对发展寓言事业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弥足珍贵的贡献。”
马长山副会长在《醉井》的序言中说:“看了张鹤鸣先生的这部寓言集,我有一个突出的印象:它的每一篇作品的情节似乎都比通常意义上的寓言的情节复杂一点,篇幅也要稍长一些。我以为这一变化的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在寓言界似乎有一个思维定式,即寓言应该短小精悍,故事要为哲理服务,所以情节应该淡化。产生这一定式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对伊索和庄子等前人寓言的过度崇拜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似乎古往今来的寓言都是那么写的,我们自然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在这一思维定式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模仿伊索的作品诞生了,角色大都是狐狸狼老虎等,过于简单的情节和脸谱化的描写,给读者的印象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是什么,导致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对这样的寓言不怎么买账。”
…………
“我们的大多数寓言作家似乎更重视写什么,而不是更重视怎么写。通过阅读张鹤鸣先生的这部集子,我们应该对此有深刻的反思。”
少军副会长:“通读张鹤鸣老师的寓言集《醉井》,顿觉耳目一新。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等寓言的特点,而是借用了童话、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手法,使寓言的情节曲折跌宕,故事也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张鹤鸣老师的寓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生活本质和真理的揭示,准确而深刻。”
叶澍副会长:“鹤鸣兄涉足寓言的时间不算长,近年来却佳作连连,反响巨大。他‘创作了寓言剧(寓言和戏剧的有机结合)、寓言童话(寓言和童话的有机结合)、校园寓言(校园故事和寓言的有机结合)、寓言体小说(寓言和小说的有机结合)、寓言诗(寓言和诗歌的有机结合)、科幻寓言(寓言和科幻文学的有机结合)、寓言鼓词(寓言和民间文艺的有机结合)等等,这些寓言的“变体”很显然是具有活力,使传统的寓言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够充分地施展作家的艺术才华。’(谭旭东《角马公主》序)鹤鸣兄的创新得到了我国寓言界同仁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
“我国寓言界近十多年来都在呼吁和讨论寓言要创新,怎样创新?新在何处?众说纷纭。有一条却是共识,创新靠作品来体现,而非空喊。鹤鸣一鸣惊人,一下子就推出了自己的多部作品,将创新落到了实处,就凭这一点,我们肯定他为中国当代寓言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怎么说也不过分。”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张锦怡:“虽然,张鹤鸣的儿童文学创作钟情于寓言、童话,而以寓言创作为核心;在寓言创作中;原创性新寓言与改编寓言剧并重,而无论哪一方面都突出一个‘新’字、一个‘精’字。”
…………
“以上四个方面,既从寓言的美学手段来讲,也从其美学价值取向来讲。显然,张鹤鸣的寓言创作是对东西方经典寓言的一次大的跨越。寓言不再是像传统作品那样只是着眼于某种寓意的表达,而相对忽略了故事本身,而是在突出寓言的讽喻性的基础上注重故事的取材,注重题材的现实性和现代性,注重艺术上的陌生感、新鲜感,使寓言故事本身也会因散发着当下的生活气息而令人感动。从而使它的寓意更加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期待,更加深入人心。”
寓言大师黄瑞云教授:“鹤鸣同志将他的书稿《喉蛙公主》寄给我,嘱我写几句序言,使我大开眼界。这是一本集寓言剧、童话剧、课本剧、校园剧的合集;剧本中又有许多生动的儿歌。一部书差不多把少儿文学的各种体裁都与戏剧小品结合起来,搬上了舞台,使本来纯粹的诵读艺术转化成了舞台艺术。本人孤陋寡闻,这种形式的著作,我读到的是第一本,也许在中国也是第一本。乐于奖掖后进的金江先生,读了这本书一定会为之高兴。”
常务副会长顾建华教授:“我觉得,其中张鹤鸣先生的《喉蛙公主》的问世,意义尤为特殊和重要。仅从寓言戏剧文学的角度看,它至少具有开创、示范和传承这三方面的意义。”
凡夫副会长:“寓言剧创作,鹤鸣先生也许不是第一人。但是,能够像鹤鸣先生这样成规模地创作寓言剧,并且取得如此成就,恐怕目前还没有第二人。因此,鹤鸣先生的探索和实验是很有益、很可贵的、很值得肯定的。”
安武林副会长:“张鹤鸣先生是从基层搞创作搞出来的,这一点相当不容易。……那些从基层奋斗出来的作家,靠的都是扎扎实实的本领和对文学的无比的热爱才拼打出来的。……他的成绩应该乘以三或五,这样才能客观而又公正评价一个作家。”
名誉副会长陈蒲清教授:“个人认为,张鹤鸣寓言的主要特点是在开拓创新中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特别是结合小学高年级与初中学生的教育,创作出了一批颇有质量的寓言式的小戏剧,包括校园剧、课本剧等等。在这方面,他突破前人的窠臼,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且,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小学高年级与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迈进的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寓言一头连接形象思维(寓体故事),一头连接抽象思维(寓意),在这个阶段大量介入,就好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还有数十位师友都为拙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如金江、宗介华、吴广孝、潭旭东、刘文起、叶坪、邱国鹰、侯建忠、袁秀兰、余途、桂剑雄、吕金华、汤祥龙、刘岚、刘崇善、徐强华、俞春江、傅志伟、老许、肖显志、杨福久、杨明火、张益、冰子、谢尚江、胡晓媚等师友都发表了1-3篇评论文章。限于篇幅,絮不一一摘录了。(部分稿子已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多家报刊上。)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师友们的夸赞只是一种鼓励,切不可真的飘飘然而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夫人最了解我,她在编辑好关于我的作品的评论集时这样写道:“我先生在寓言创作中的创新探索决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他致力于寓言剧的创作和普及,是为了丰富中小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寓言作品的求新求变,则是为了适应办学的需要。我先生说过:‘寓言可以而且应该有各种写法,因为读者对象的不同,写作手法也应有所区别。我的恩师金江先生的寓言大多短小精悍,我很喜欢金江先生的风格;但我写的寓言情节大多比较曲折、完整,这并非刻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他还说,‘我写寓言首先要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趣味性和可读性,要让小读者乐于接受并乐于口口相传。要达到这个目的,传统寓言的手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需要借助于童话、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姐妹文体的优势,丰富寓言的表现力。’所以,他的寓言大多篇幅较长(当然也不能太长,太长了不利于课堂教学)他觉得600-800字左右较为适宜,中考作文要求600字以上,高考作文要求800字以上。所以字数与中考、高考接轨是同学、家长都可以接受的。而且文字多一些,容量也会大一些,更便于吸纳姊妹文体的长处,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增添寓言文学的活力和魅力,扩大寓言文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他的寓言青少年学生特别喜欢。他的寓言首先赢得了童心,征服了少年儿童,然后也征服了成年人。他的寓言大多在《瑞安日报》首发,不少成年读者同样连连称赞。”
在2008年的年会上,我被推举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09年经理事会研究批准,设立了张鹤鸣戏剧寓言奖。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我最后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可能都会贡献给寓言文学事业。因为寓言文学给了我荣誉、给了我情谊、给了我欢乐,我将竭尽所能给予她力所能及的回报!
今年春节,一家人聚会后达成共识:决定设立“张鹤鸣洪善新文化教育基金会(筹)”,主要用于发展寓言文学事业。目前我们一边筹集资金,一边开始试运行。8年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将在金婚典礼上宣布基金会正式成立。
好了,就此打住。这次趁张海君先生的大工程——百部寓言丛书开始征稿的机会,我将自己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寓言编辑成集应征,以答谢关注我的师友们和喜欢本人寓言的读者朋友们。
兴之所至,写了我和寓言的情缘,权作后记。
张鹤鸣 2011年5月23日于瑞安祥湖小区
张鹤鸣先生不愧是新中国寓言开篇人金江老的好弟子!:victory::victory::handshake
张老师与寓言岂能用“情缘”二字诠释?可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句来。隐隐的感觉是,张老师伉俪用毕生的心血来浇灌着“寓言”----这颗文坛中不起眼的小草!
张鹤鸣先生不愧是新中国寓言开篇人金江老的好弟子!:victory::victory::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1-5-30 17:29 ↶
谢谢熊爷!
张老师与寓言岂能用“情缘”二字诠释?可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句来。隐隐的感觉是,张老师伉俪用毕生的心血来浇灌着“寓言”----这颗文坛中不起眼的小草!
文灿 发表于 2011-5-30 17:31 ↶
谢谢文灿!
鹤爷执着!
向张老师学习!
很受启发,获益匪浅!
鹤爷执着!
余途 发表于 2011-5-31 00:36 ↶
谢谢兔爷!
向张老师学习!
吴宏鹏 发表于 2011-5-31 01:25 ↶
谢谢鹏爷!
很受启发,获益匪浅!
黄岩石 发表于 2011-5-31 07:35 ↶
谢谢黄岩宝石!
学习张老师!!!
学习张老师!!!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1-5-31 08:12 ↶
谢谢笑尘本家!
拜读,向张老师学习!
拜读,向张老师学习!
张一成 发表于 2011-5-31 08:29 ↶
谢谢一成!
张老师受人尊重和爱戴,向张老师学习!
张老师受人尊重和爱戴,向张老师学习!
张北峰 发表于 2011-6-1 10:36 ↶
谢谢北峰本家!
向张老师学习!:)
向张老师学习!:)
林奕妙 发表于 2011-6-1 19:38 ↶
老师也要向你学习,你的博客打理得这么好,很了不起!祝奕妙小姑娘节日快乐!
学习,学习,再学习,再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再再学习!:)
1844334931 发表于 2011-7-25 12:41 ↶
谢谢数字化部队的小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