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袁江 发表于 2011-05-08 02:18

《瘦乌龟和胖乌龟》

本帖最后由 袁江 于 2011-5-9 07:47 编辑

《瘦乌龟和胖乌龟》


瘦乌龟和胖乌龟,
爬上河滩晒太阳;
胖乌龟,是兄长,
悠悠慢慢把话讲:

遇到危险就缩头,
这是祖训代代传;
这是一种大智慧,
时时处处放光芒!

瘦乌龟,有思想,
说出话来有斤两:
能缩头时且缩头,
该反抗时要反抗!

话不投机不再讲,
哥俩继续晒太阳;
突然一阵脚步声,
一个渔夫到身旁!

胖乌龟,忙缩头,
渔夫抓起塞箩筐;
渔夫来抓瘦乌龟,
哎呀一声叫得响——

瘦乌龟,有胆量,
咬在渔夫手指上;
渔夫吃痛手一甩,
瘦乌龟甩河面上!

太阳落下又升起,
小河后浪推前浪;
瘦乌龟和胖乌龟,
走进寓言被传唱!


*

贺维芳 发表于 2011-05-08 03:13

《瘦乌龟和胖乌龟》好
袁江好勤奋!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1-05-08 07:20

《瘦乌龟和胖乌龟》

有意思的寓言诗。好!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张北峰 发表于 2011-05-08 08:48

《瘦乌龟和胖乌龟》很:lol好

钱欣葆 发表于 2011-05-08 09:53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1-5-8 10:05 编辑

《瘦乌龟和胖乌龟》故事蛮有意思。

读后有个想法,提出来供参考。如有不当请多指教。

词典的解释是:“胖”(人体)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对比)……
在寓言中写“胖猴”与“瘦猴”等动物也是很贴切的,较常见。
乌龟虽然因营养情况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可能也有胖瘦的问题,
但是他们是甲壳动物,肉体几乎都在坚硬的甲壳之中,很难从外观上一眼就看出谁胖谁瘦?
寓言的故事、寓意和胖瘦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作者为了讲述故事方便对于两者的区分。
我不是说写“瘦乌龟”与“胖乌龟”有什么错误,
只是想,如果我写,是写《瘦乌龟和胖乌龟》好呢,还是写《小乌龟和大乌龟》好呢?

桂剑雄 发表于 2011-05-08 12:08

《瘦乌龟和胖乌龟》故事蛮有意思。

读后有个想法,提出来供参考。如有不当请多指教。

词典的解释是:“胖”(人体)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对比)……
在寓言中写“胖猴”与“瘦猴”等动物也是很贴切的,较 ...
钱欣葆 发表于 2011-5-8 09:53

赞同!钱老师真乃良师益友尔!:victory:

袁江 发表于 2011-05-08 14:53

感谢贺维芳、 笑尘天涯两位版主的鼓励!
感谢钱欣葆老师的关注和点评!
问好北峰兄和剑雄兄!:handshake

袁江 发表于 2011-05-08 15:11

本帖最后由 袁江 于 2011-5-8 20:13 编辑

回复钱欣葆老师:胖瘦好于大小

先说技术层面:
乌龟的头颈是常常露在龟壳外面的。有的肥头肉颈,有的瘦如蛇头。
如画插图:胖者龟壳可圆而稍阔,瘦者龟壳略呈长方。
可参看百度乌龟图片。

钱欣葆 发表于 2011-05-08 17:08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1-5-8 17:10 编辑

你如果认为“胖瘦”比“大小”好,那就坚持好了。
各人看法不一样,很正常!

据我所知,乌龟品种有数十种之多,
有“大头乌龟”、“黑颈乌龟”等等。
因品种的不同,头的大小和形状、甲壳花绞等也有所不同,
但是和“胖瘦”无关。
如果同是“大头乌龟”,年龄又一样的话,
我想是很难判断谁胖、谁瘦的。

蝉亦戈 发表于 2011-05-08 17:32

让兔儿爷评判,他最了解老对手_---乌龟:lol

余途 发表于 2011-05-08 17:37

让兔儿爷评判,他最了解老对手_---乌龟: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1-5-8 17:32

人有胖瘦,动物当然也有胖瘦,兔的老对手乌龟有胖有瘦它们自有办法分辨。;P

余途 发表于 2011-05-08 17:45

我很喜欢《瘦乌龟和胖乌龟》,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寓意也好,照人照现实都有意义。称谓胖瘦还是大小,我以为胖瘦好。

钱欣葆 发表于 2011-05-08 19:59

黄泽稷 发表于 2011-05-08 20:03

:victory::victory:

袁江 发表于 2011-05-08 20:08

本帖最后由 袁江 于 2011-5-8 20:10 编辑

大小之称,难免歧义丛生:辈分、年龄、形状、小大、强弱,等等。

读者还没有读寓言,就容易下意识地猜测和判断,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

关键是:大小之称会严重消弱这篇寓言内在的张力。

在此向蝉亦戈老师 、钱欣葆老师、余途老师致谢!

蝉亦戈 发表于 2011-05-08 20:37

蝉什么也没说:L被谢了,就补说几句。“胖瘦大小”和文意都没多大关系,好的标题应紧扣寓意,有特点,让人眼一亮。建议再想想。另最后一段可否改好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handshake

袁江 发表于 2011-05-09 09:32

看了蝉亦戈老师的回帖,昨晚我对结尾作了改动并贴出;
想想不如原来好,今早又恢复原貌。结尾当然可以更好,
但现在的结尾似乎也很有味道:

最后一节,首尾照应;照应中有强调,有变化,有发展。
前面两句,增加了寓言的纵深感;末尾两句形象生动,
又不失寓言的含蓄。

总之,这首诗优点是:寓意隽永,形象生动,语言精当。
缺点就是:写得太好了!

写出一篇好寓言,也许是运气;能不能写出第二篇、第三篇?
咦?袁江这家伙,人呢!——莫非又写第二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