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09 22:46

她轻松通过了国考

   她轻松通过了国考


     她叫林 珑,小学四年级时曾经在我们双羽文艺创作培训班培训。她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主见,很有创造精神的女孩。现在还是大四学生。不久前,参加了国考(全国公务员考试),文化课上线后,赴京面试。她考的是财经专业,800多人竞争,在校生只有一个名额,希望十分渺茫。但大前天,她兴奋地告诉我,她被录取了,真为她高兴。

    2008年,她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在双羽培训班学习的情景,附在后面,可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梧桐树下”的回眸


                                       ——在“双羽”学校的情缘


                                                                     林 珑

    记得刚接到张老师约稿的时候还是十一月底,深秋的南京,梧桐正在飘叶。这是南京最有韵味的时节,一层秋雨一层凉,伴着满城高大的梧桐,随秋风飘落的片片金黄的叶子,装点出萧瑟中的温暖与怀念,怀念那段从“梧桐树下”开始的文字旅程。

   《梧桐树下的秘密》是我们作文班的第一本合集,那本印刷不甚精美、文字仍显稚嫩的小集子至今仍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因为那见证了张老师引导着我们走出的第一步。

    时间回到 9 年前,那时我还是刚刚升上四年级的小学生,习惯了用书上摘抄的好词好句堆砌起看似漂亮的文章,习惯了将一周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从头到尾叙述下来作为周记上交,仅仅因为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阅读量稍大,知识面更广,因此作文每每还能得个不错的分数。但是这种作文很快就让我感到困惑了,我似乎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瓶颈,因为我不知道除了模仿、记录和堆砌,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写出好文章。如果没有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我或许就会对文字失去信心,困惑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对文字的追逐,从此安安分分写写按考试要求、中规中矩的作文了。

    所幸在班主任的介绍下,我结识了张鹤鸣老师,张老师不仅是一个亲切慈祥的长辈,关心爱护我们,更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带领我们进入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学殿堂。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寓言、小说、戏剧,第一次用自己稚嫩的笔尝试着写下属于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张老师从来没有布置过硬性的作业,但是我们就是一回家就忍不住拿出稿纸写。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培训班里的气氛真的很好,我们仿佛拥有了一个课堂之外的秘密花园,在那里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天马行空,不论写得怎样,只要是自己独立的创作,都会受到鼓励和表扬。当时班里大部分是和我差不多的四年级、五年级的同学,还有比我们大的同学,已经上初中,可是大家完全没有受到年龄或学校的限制,常常聚在一起交流,那简直就像古人的“以文会友”,我还记得当时已经上初中的林一晨给我们读她的诗《致秋瑾》,我们一群同学听得又佩服又技痒的心情,那是一种怎样充满活力的创作气氛啊,正是在那样气氛的熏陶下,我们那一届的培训班里,涌现出很多非常出色的同学。也是在那个时候,很多同学写出了自己非常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由于很多都是四年级同学写的,张老师就风趣地总结为“四年级现象”。

    可能因为那时的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能够自己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又没有毕业班的压力,张老师又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书本外的广阔天地中,所以正是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比如那时的我常常睁大眼睛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往往一件小事就能激发我写寓言的灵感,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有人把被捉住的鸟放回山林,我就想,要是有人把被放飞的鸟又捉回来了呢?于是就写出了寓言《放鸟捉鸟》。还有一次是看一个动画片里,一个人有一项用筷子夹苍蝇的绝活,我就想,要是苍蝇都被夹完了,这个人该怎么办呢?于是又写出了《夹蝇王》。张老师常讲,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想一个怎么样,寓言往往就在身边。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张老师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都收录到《梧桐树下的秘密》里,让我们自己当小编委,甚至还让我们自己设计封面,而老师不计得失地为我们自费出版,就是为了让我们留住一个文学的梦,他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虽然今后我们不一定都从事文学创作,但我们每个人都感谢张老师,是他照亮了我们的童年和少年,照亮了我们的人生起步。

    去年高考结束后,张老师特意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有两个省份的高考题和我四年级时写的《放鸟捉鸟》不谋而合,这样的巧合,真让我有些意外,不过想想张老师对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题寓言化的总结,也觉得是情理之中。而那时候我们在张老师带领下走出的一步步脚印,也让我觉得如此温暖如新。

    注:这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特别有见解的女孩。9年前(小学四年级)写的寓言《放鸟捉鸟》竟与2008年两个省的高考作文题惊人的相似,奇迹!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09 22:49

明年开始,在校大学生不得参加国考,林珑是赶上了末班车。真幸运!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09 22:52

事实再一次证明:真正寓言写得好的学生必定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贺维芳 发表于 2011-04-10 02:51

张老师又有了一个高徒!再次祝贺张老师!

黄泽稷 发表于 2011-04-10 08:10

我马上赶超林珑!

黄金寓言 发表于 2011-04-10 11:43

感谢张老师,我特意也让我正在上中学的儿子看了这篇帖子,感觉很好!

胡以琳 发表于 2011-04-11 18:02

林珑    得刚接到张老师约稿的时候还是十一月底,深秋的南京,梧桐正在飘叶。这是南京最有韵味的时节,一层秋雨一层凉,伴着满城高大的梧桐,随秋风飘落的片片金黄的叶子,装点出萧瑟中的温暖与怀念,怀念那段从“梧桐树下”开始的文字旅程。这一句写的真好...我要好好学学!!!

胡以琳 发表于 2011-04-11 18:04

!!!!!!!!!!!!!!!!!!!!!!!!!!!!!真好

林奕妙 发表于 2011-04-12 18:41

向林珑学姐学习!:P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12 21:52

感谢张老师,我特意也让我正在上中学的儿子看了这篇帖子,感觉很好!
黄金寓言 发表于 2011-4-10 11:43

林珑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她是由班主任推荐到我们《小花朵》培训学校的。当时,班主任悄悄告诉我,小姑娘父亲因事故去世早,是由妈妈独立抚养的,很不容易,希望我们多多关照。我就建议由我们《小花朵》杂志承担她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可是,小姑娘坚决不同意。她说,她要凭实力考上重点学校,不用买分,家里还是可以负担的。后来,我们就变一个法子,请她担任杂志的小顾问,让她最后把把关,看看有没有抄袭的作品。小家伙阅读量很大,印刷前让她把关很合适。我们也放心。这样,给她小顾问费她说可以接受,因为是劳动所得。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12 22:00

向林珑学姐学习!:P
林奕妙 发表于 2011-4-12 18:41

林珑姐在培训班的时候,双休日还可以安排时间帮助我一起编书,我们在一起的活动很多。我把她们带到洞头、带到雁荡……怎么到了你们这些小家伙来培训时,越来越没有时间了!减负、减负,怎么你们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了呢?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12 22:04

林珑    得刚接到张老师约稿的时候还是十一月底,深秋的南京,梧桐正在飘叶。这是南京最有韵味的时节,一层秋雨一层凉,伴着满城高大的梧桐,随秋风飘落的片片金黄的叶子,装点出萧瑟中的温暖与怀念,怀念那段从“梧 ...
胡以琳 发表于 2011-4-11 18:02

林珑的文章从所在地南京的梧桐飘叶联想到培训班的学生作品专集《梧桐树下的秘密》,非常自然贴切,这是她的过人之处。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12 22:05

我马上赶超林珑!
黄泽稷 发表于 2011-4-10 08:10

慢慢来,你能行!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12 22:09

张老师又有了一个高徒!再次祝贺张老师!
贺维芳 发表于 2011-4-10 02:51

谢谢贺老师!我们培训班是野战军,敲敲边鼓而已,贺老师是正规军,你们的学生才是高徒啊!

1844334931 发表于 2011-04-28 10:28

我也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高徒!

张鹤鸣 发表于 2011-04-28 16:05

我也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高徒!
1844334931 发表于 2011-4-28 10:28

你能行,我期待着!

开心女孩林心怡 发表于 2011-06-05 11:43

向林珑学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