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1-03-06 16:53

我的《马品》被人引用分析

“德困”,不能触及的底线

  
6
推荐 “德困”,不能触及的底线

“刘校,这个话题正是我最近正头疼的问题。现在初四的个别学生你推心置腹和他说,他根本无动于衷,稍微声音大点,他就蛮横不讲理了,而且家长也不配合,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他们现在不但‘学困’,最根本的是‘德困’,真希望多给指点指点,谢谢了。”  这是 网名“三叶草”在我的博文《 学困生,忽视不得啊 》回复中提出的一个疑问。

指点谈不上,但“三叶草”所提的“德困”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成才先成人,假如出现了“德困”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毕业班的学困生到了最后关头学不进去这是事实,但这不是他们“为所欲为”的借口,为师者更不能在毕业班最后关头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先看看下面这则寓言吧:

伯乐在马群旁相马。

相着相着,伯乐的眼睛一亮----那不是千载难逢的宝马良驹吗?只见那匹马的头盖骨高高隆起,眼窝深陷,脊背收缩,马蹄大而端正。一声高叫,声震林木;撒开四蹄,似离弦之箭。

“好马!好马!难得的好马!”不住地捋须夸奖。

不用话,这匹马立即身价百倍,闻名遐迩。这一天,伯乐正在屋前的石凳上歇息,忽然看到一匹马飞奔而来。伯乐仔细一看,此马正是自己上次相的千里马。

伯乐正要起身相迎,没料到,千里马已奔到他面前,用蹄子狠命地踢他。

幸亏有众人赶来相救,伯乐才免于一死。伯乐对被拴住的千里马说:“我使你出了名,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

“为什么?”千里马大言不惭地说,“踢死你,你就不会再相什么千里马了,这样,我的名气就会越来越大。你相千里马越多,我就越不值钱啦!”

  伯乐一听,悔恨不已,跺足叹道:“唉,我怎么一直只注重马的能力,而忽视了马的品质呢?马的品质差,再有能力,又有何用?”

好一个重能力轻品质的典型范例,伯乐的痛不知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迪。

昨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上有3名学生一节课下来自始至终没动一下笔,没读一页书。我忍不住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他们略带羞涩只说了一句:“我不会。”过后再问任课老师,为什么不关注他们?“课后给答案让他们背。”心在痛啊,一节课,45分钟里,就这样一无所获!学生无知,老师亦缺少应有的调控能力,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竟达到如此境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德困”?

“学困”尚可以理解,亦能接受,因为遗传因素、智力高低、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但“德困”却是给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出现了“德困”生,将是我们教育的最大败笔且不可原谅。

伯乐之忽视“马品”之痛不能在我们的教书育人上重演啊!积极行动起来,在各个学科,每一节课,每个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公德教育,将心理健康与为人处世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让我们的学生有感恩戴德之情,有报效祖国之义,有自食其力之举,让他们清楚人品比任何能力都重要!

“德困”,实在是我们的教育不能触及的底线。

08.3.25

张培智 发表于 2011-03-18 19:05

请看下面链接,有抄袭嫌疑。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yxzx/yxzx200609/yxzx2006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