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18 19:23

序文三篇 樊发稼

序文三篇   樊发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11月18日

《中外获奖作家儿童文学精品丛书》总序  

    不久前,一家指导少年儿童阅读的刊物,决定在2011年第1期以九个页码的篇幅,发表该刊记者对我的专访并介绍我的作品,记者希望我题词,我写了两句话:“阅读丰富人生,文学净化灵魂。”最近我应邀参加一家少儿报纸创刊30周年庆典,他们也要我题词,我还是写了上面两句话。是的,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人,近年我常常思考青少年的阅读问题,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这件事,特别应当加强指导广大未成年人、少年儿童的课外文学阅读。这是一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净化灵魂的社会工程,十分有益于逐步提升亿万小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非常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真正栋梁之材。

  重视和推广文学阅读,为孩子们选择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自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我们需要有更多胸怀博大爱心的文学行家做这方面的工作。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由著名作家萧袤选编的《中外获奖作家儿童文学精品丛书》(以下简称《精品丛书》),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十分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欣赏的一套儿童文学读本。在出版前,我认真浏览了《精品丛书》的电子文本,我深感这是一套特色鲜明、选编质量相当高的儿童文学选本。

  正如《精品丛书》名称所示,这套书选录的是中国及外国(俄、法、英、美、芬兰、格鲁吉亚、智利等)荣膺各种大奖的作家们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分散文、童话、小说、译文四卷。我注意到,和许多儿童文学选本不同,这套丛书所选国内作家的作品,绝大多数是近年发表的新作。作者中除孙幼军等少数几位健在的儿童文学老作家外,全部是新时期、新世纪以来涌现的中青年作家。这些出道虽较晚却才华出众、业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中坚的新锐作家,由于他们始终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脱颖而出于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的美好年华,他们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彰显出一种和以往很不相同的弥足珍贵的个性特色,这种思想、艺术向度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性特色,曾经为特定的、强大的时代政治洪流所淹没、所消弭,而今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回归。——这些,年少的小读者是不会觉察、不可能知道的,但对我们这些饱经沧桑的文学老人来说,却不禁为之唏嘘感慨,为之欣喜不已!

  现在图书市场上同质读物很多。就儿童文学选本来说,也存在不同版本的作品选本篇目大同小异、一些作品的重复率过高的弊端,给图书购买者带来困惑、造成损失。我在通读这套《精品丛书》后,深切感受到,选编者萧袤有意避开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以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从近年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新作中,下了一番披沙拣金的苦功夫,真正做到百里挑一,精心遴选出一批给人以“陌生感”、却是确实新人耳目的儿童文学精品佳作。这些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短篇作品,既反映了我国近年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的喜人风貌,也显示了当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雄厚实力。入选《精品丛书》的儿童文学精品,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无疑既是营养丰富的精神美餐,同时对他们学习语言、启迪智慧、开发想象力、提升作文和文学习作水平,必定会起到积极良好的辅助作用。

  《精品丛书》的译文卷,由于篇幅所限,虽然所选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都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这些优秀作品,我们可以愉悦地领略到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地域风光和风土人情,了解到异域不同民族人们各异的生活方式和道德风范,以及各国少年儿童的生活情景和生存状态;通过这些优秀作品,我们还可以形象地、生动具体地感受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总之,我认为萧袤选编的这套《中外获奖作家儿童文学精品丛书》,在当下众多的儿童文学选本中,确是一套选编质量相当高、特色十分鲜明、因而很值得推广的儿童文学丛书;它的问世,是儿童文学出版界和阅读界的一件喜事和盛事。

  是为序。

  2010年11月11日,于北京南方庄寓所

  《中国当代童话名家自选集》丛书总序           

  去年夏天,新蕾出版社纪秀荣社长偕资深编辑、《童话王国》杂志主编焦娅楠女士从天津专程来京,和我共同探讨、论证出版一套“中国当代童话名家自选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当然十分赞赏新蕾社领导的不凡眼光和魄力,表示诚挚支持这项出版工程,并希望尽快敲定入选作家名单、投入组稿和编辑运作。经过出版方一年多的辛勤努力,现十位童话名作家的“自选”书稿已基本编定、付梓待印。作为一名儿童文学老人、童话爱好者和研究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兴奋,愿借机随谈几点想法——

  众所周知,在儿童文学大花园里,童话是一朵特别明丽耀目的奇葩。一位我尊敬的已故老童话家三十年前曾对我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童话称得上是最富儿童文学特征的文学样式。此论我深以为然。以丰富美妙的想象和奇特绮丽的幻想编织而成的童话故事,不仅是少年儿童特别喜爱的精神食粮,也一向为葆有一颗童心的成人读者所青睐。确实,真正优秀的童话作品往往是老少咸宜的。一篇精彩的童话佳作,人们幼时读了就会铭记在心、受用一生。许多童话精品,无论其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其超拔新奇的想象和幻想、作品美妙的意境和浓郁深邃的理趣诗意,都具有一种将大小读者的心紧紧吸引住的奇异魅力。因此,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常常把童话的发展状况及其达到的总体水准,作为衡量和评判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文学成就的重要依据。

  在此,请容我摘抄我国《儿童文学辞典》对“童话”这个文学体裁的释文: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起源于民间文学,由神话和传说演变而来。最早出现的是民间童话,它世代流传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中。后来,一些作家对民间童话加以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成为最初的文学童话形式。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叙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也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童话分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拟人体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常人体童话的人物形体与常人无异,但其性格、行动、遭遇都极端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童话与儿童富于幻想、喜好新奇等心理特征十分切近。优秀的童话往往把美妙的幻想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儿童熟悉的事物发出奇异的光彩,也能把儿童感到陌生的复杂事物和现象,表现得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一些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念、强烈的爱憎情感寓于生动风趣的故事之中。因此,对于儿童视野的开拓,知识的丰富,思想的启迪,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童话充盈着积极的美好的幻想,是激发、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中优美的意境,绚丽多彩的描写,也给儿童以美的享受。

  关于童话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我非常认同我曾参与编纂的《儿童文学辞典》的描述和概括。不久前我在南方一个全国性儿童诗论坛上这样论说儿童诗:“童诗是童眼看万物。/ 童诗是童心映世界。/ 童眼、童心,有如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澄澈、透明、无瑕,不含、更不容一丝杂质。/ 童诗是天籁之音,与世俗功利无缘。/ 童诗的旗帜上,大书真、善、美三个大字,辐射出奇异的美的七色光,”(载拙论集《鼓吹与评说》中《童诗之树常青》一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9月版) 我想这里说的“童诗”若置换成“童话”,大体也是适合甚至是贴切的。不错,童话这个特殊文学品种,饶具诗的特质。这就印证了已故童话大家严文井先生的一个重要艺术见解。严先生在《泛论童话》一文中说:“童话虽然很多都是用散文写作的,而我却想把它算做一种诗体,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他认为,好的童话都是一些“无画的画帖”,“或是一些没有诗的形式的诗篇。”童话这种童心属性和它的诗的特质,决定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是最具普世意义的一个文学品种。所有本真意义上好的童话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它为全世界不同地区和阶层的大小读者(当然首先是孩子)无障碍地接受并欣赏。因此,我国童话作家应该十分明确自己的创作不仅献给本国、本地区少年儿童,也应当并能够服务于五大洲各国各民族不同肤色的所有未成年读者。我们过去在狭隘理解“幻想与现实结合”童话创作原则的基础上,产生过一批和特殊时政贴得很近很紧、甚至图解政治的童话,我本人也曾肯定和赞扬过这类作品,现已深晤到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今天我想强调的是,童话就是童话,它不能承受思想乃至意识形态之重,它一般不承担宣传任务。即使批评儿童缺点的讽刺性童话,字里行间也应充满关爱之情,这种“情”,是诉诸感性的,温婉的,柔软的。训诫总是偏于理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思想的、逻辑的坚硬,所以并不适宜于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童话。

  ——哎,我这篇“总序”未免太过松散,现在该简说一下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套“童话名家自选集”丛书了。收入本丛书的十位童话名家以年齿为序是: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张秋生,葛冰,周锐,冰波,汤素兰,王一梅。

  这十位曾多次荣膺全国大奖的童话名家,大体涵括并代表了当下我国老中青三代童话作家的实力雄厚的创作阵容。其中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三位,其成名作和代表作都问世于建国后“十七年”,而任溶溶同时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翻译家和诗人。他们各具鲜明个性、不同风格的童话作品,显示了作家们各自独特的艺术追求。张秋生、金波原先均为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他们的创作先后向童话倾斜,写出了大量富有诗意的优质童话,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业已臻为知名“品牌”;金波的童话近年频频出现于大奖金榜。其余五位作家中,以葛冰最为年长,但却比小他十二岁和八岁的冰波、周锐出道都略晚,他三十六岁开始发表作品,属“大器晚成”。葛冰在童话和小说创作上都取得不凡成就,其童话以《小湖涂神儿》、《蓝皮鼠和大脸猫》最为著名,曾改编为成长系列动画片。周锐和冰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周锐也偶写小说,冰波则专攻童话,两人艺术风格迥异,前者自始至终重奇特构思、作品基调偏于诙谐幽默,后者早期以写优美的抒情童话称世,大约从四十岁前后尝试各种题材和风格、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创作童话,都取得骄人成绩。汤素兰和王一梅均为当下最活跃的实力派童话女作家,汤素兰属于“60后”,二十一岁开始发表作品,有评论家称她的童话作品“文字透着一种精致而又清丽的典雅,它们像一些圆润美丽的珠子,串起了作家笔下那个丰饶的同年想象世界。她就用她的这些文字,编成了一双送给童年的飞翔的翅膀。”王一梅为“70后”作家,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十年前发表的优秀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一炮打响、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使她名扬四海;之后陆续创作、出版《鼹鼠的月亮河》、《第十二只枯叶蝶》、《木偶的森林》等等荣获各项大奖的童话佳作,显示出旺盛的良好创作势头。

  当然,国中童话名家远不止上述十位,只是由于名额所限,暂时未能纳入这套“自选集”丛书。按规定体例,入选这套丛书的都是健在作家。在本丛书选编过程中,我们特别缅怀已经先后离开我们的前辈童话作家,如叶圣陶、张天翼、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叶君健、郭风、包蕾、吴梦起、洪汛涛、梅志等等。他们为开创、发展我国现当代童话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他们的许多童话珍品,丰富了我国童话和整个儿童文学宝库。我们永远尊敬这些先人前辈,正是他们弥足珍贵的创造性劳动,夯实和奠定了中国新童话前进的基础。

  现在读者朋友们看到的这套“童话名家自选集”丛书,既为童话和儿童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宝贵的童话作品文本,而每本书里选入的优秀作品,也是广大青少年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欣赏的童话佳作。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中指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叶圣陶把儿童的拟人式的想象看作无上的美,看作未开拓的而又是最奇妙的世界,他写童话,就是为了开拓这个最美妙的世界。他早在八十多年前在《文艺谈》一文中这样谈到他创作童话的艺术渊源:“儿童初入世界,一切于他们都是新鲜和奇异,他们必定有种种想象,和成人绝对不同的想象。……星儿凝眸,可以为母亲的颈饰;月儿微笑,可以为玩耍的圆球;清风歌唱,娱人心魂;好花轻舞,招人作伴......这等都是想象,儿童所乐闻的。本来世界之大,人之渺小,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惧怯。儿童于幼小时候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和自己有紧密的关联的。”由于叶老能够观察儿童内在的生命,能够永葆赤子之心,所以他的童话作品达到了“极合自然,含有活力”的境界。

  希望以出版这套“自选集”丛书为契机,重温先贤们的经验和教诲,进一步唤醒国人为亿万孩子精心制作“童话国货”的自觉意识,呼唤童话的更多精品杰作,涌现出中国的格林和安徒生,使我国能够在不远的将来,骄傲地由童话大国跃升为真正的童话强国!这也应当是选编、出版这套自选集丛书的主要宗旨。

  ——让我们热切地期待着吧!

  2010年11月15日夜,于北京南方庄寓所

  《<婴儿画报>精品儿歌书》序                 


    《婴儿画报》是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出版的一家驰名海内外的婴儿图画刊物,其服务对象是零到三岁的小娃娃。每期刊物“主打”的是童话、故事类作品,但也发表了大量适合于这个年龄段宝宝诵读诵唱的短小儿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婴儿画报>精品儿歌书》,就是从该刊历年来发表的最受读者欢迎的儿歌中选辑而成。这是一本真正优秀的婴儿儿歌精品集。

  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短小、音韵谐和、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具有很强的可唱性,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对于初入人世的小宝宝来说,儿歌是接受启蒙教育的最好形式。儿歌可以引导启发他们初步感知和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一切动植物,也包括与人相处和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种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讲究诚信、爱护公物等等。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论述儿歌的意义和功能:

  儿歌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最初的爱的熏陶与美的滋润。

  儿歌是文学,是诗,是闪光的语言的珍珠,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而不是粗俗简单的无意义的“顺口溜”。

  儿歌可以培养孩子们纯正高尚的道德情操;

  儿歌可以促进孩子们逐步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正确分辨是非、好坏、美丑;

  儿歌可以给孩子们以各种知识和启迪;

  儿歌中有趣的比喻、奇特的夸张和幻想,可以丰富和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

  本书所收的182首儿歌,内容相当广泛,共分认知儿歌、生活儿歌、好习惯儿歌、好品质儿歌、睡眠儿歌、亲子游戏儿歌等类别。这些儿歌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认知儿歌”以琅琅上口的歌谣形式,帮助宝宝认识各种动物、植物的特征及生活常识等;

  “生活儿歌”介绍宝宝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有趣事情的记录和生活体验,贴近生活,有趣而有益;

  “好习惯儿歌”和“好品质儿歌”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引导他们培养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等好品质;

  “亲子游戏儿歌”以亲子娱乐为主,不仅可以像其他儿歌一样,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肌肉运动能力、手指动作能力和感知觉能力等各项身体机能。还有一些表演类的亲子游戏儿歌,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情景模拟能力。亲子儿歌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所有儿歌,均寓教于乐,堪为其乐无穷。

  这本儿歌具有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许多作品特别注意到儿歌的实用性和生活性,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便于孩子吟诵。此外,全书配以色彩鲜明、形象鲜活生动的精美图画,文图相映成辉,使孩子们在诵读优美儿歌的同时能够领略到绘画艺术赏心悦目的美趣。

  总之,这本《<婴儿画报>精品儿歌书》是一本婴幼儿(幼儿园小班娃娃)与成人共读的上佳良好读物,我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和小娃娃们的广泛欢迎。

  2010年11月18日晨,于北京南方庄寓所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11-19 06:05

耳目一新,画龙点睛;连作三序,文坛高人;获益匪浅,向樊老致敬!

樊发稼 发表于 2010-11-19 09:11

谢谢叶澍、来根两兄鼓励!

厉剑童 发表于 2010-11-20 15:50

向尊敬的樊老致敬!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11-20 20:21

学习樊老的文章,向樊老致敬!

白水平 发表于 2010-11-23 09:06

学习樊老的文章,向樊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