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许寓言(十七)》自 序
《 老许寓言(十七)》自 序这是《老许寓言》的第十七集。老许在“《老许寓言(十六)》编后断想”中说:“《老许寓言(十六)》终于编辑完成,悬着的几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算是告一段落。我既不想说:从此停笔,也不愿说还要接续着写。想休整一段时间,实在是很累了,换换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歇歇再说。”说得很好听,老许却积习难改,每天清晨自然醒后,看表只有三点多钟,无论如何再难入睡,起床干什么?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思绪翻滚,有话要说,有诗要写,终于成篇。日积月累,计算下来,又取得了几百篇的收获,经过自认为恰当地挑挑捡捡,选出142篇,编成《老许寓言(十七)》。时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前,做献礼如何?遥想十年前的1999年10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老许寓言(一)》,在其扉页上曾题签为:“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十周年”。那时心里十分惬意,很有点民族自豪感。如今,把《老许寓言(十七)》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证明老许的心愿,证明老许在十年间出版了十七厚本《老许寓言》。这不能算是一件没意义的事情吧!虽顾不得已经说过:“想休整一段时间,”“换换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歇歇再说”的话。这算是老许的一次失言毁约。事实上,却又没能实现《老许寓言(十七)》的出版。其原因是亲友地劝阻。考虑我年事逐日高长,看我背书发行之艰难,劝阻暂停出版。无奈何听之任之……
友人说:老许不老,“写到白发,貌似神仙,寓言兴致,终身不变。”长白胡须,不是神仙。在十年内,连续出版了十六厚本《老许寓言》。说明老许不老,虽说“愈写愈好,愈写愈老”并非准确!能坚持到何时?老许有志于张扬中国的寓言诗。老许正在健康的活着,每天在思考,每天在欲罢不能。老许可以写到无能力写时再作罢吧……
《老许寓言(十七)》中,载有老许寓言诗142篇。全属于智者的寓言诗;其余各式样各种类的老许寓言诗,编在以后的各集中。可以看出《老许寓言(十七)》的重点在智者的寓言诗。其实,智者的寓言诗,在《老许寓言》前十六集中,已载有近二百篇吧。智者的寓言诗,即是老许与智者的对话录。许若默是我,许若默是老许。老许不是我。老许不是许若默。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寓言诗具有荒诞性的特点。智者的寓言诗就具有鲜明的荒诞性的艺术特征。智者为虚拟的寓言人物。泛指聪明而具有智慧的老者。不写明年龄。有智者可以是年青人,已成熟又不在年老。有智者可以是长者又不在年青有为。老许虽真有其人,并且是著书的寓言诗人,却荒诞不经地参加到寓言故事中来,与虚拟的智者对谈,其荒诞笔法令人难于置信,却又是如实地描写,让你相信真有其人。这是一种荒诞的人物纪实写法。
荒诞是属于美学范畴的一种。它是人类社会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的。古今中外的寓言或寓言诗,大都习惯于采用拟人法来创作。拟人法本身是利用大胆的艺术夸张,反映现实生活,就有了荒诞不经的特点。荒诞往往与哲理接壤,或者本身融注着哲理的思考。因此,寓言诗具有了荒诞的特性,达到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这是毫不奇怪的。荒诞,通过打破一般逻辑的方式,将现实生活变形为超现实的形象。其特征是极度夸张,艺术形象具有幻想性特色为其特殊形式。寓言诗在诗林中属于叙事诗的范畴。以寓言故事为载体,其中凝聚着现实社会的本质和精华。透出诗人对生活更高更深层次的深刻思考。荒诞,本来是人们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那时的阿里斯多芬,曾经大胆的用荒诞的形式表现文学的严肃的主题。产生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就大多采用了荒诞的拟人法表现形式。西方国家大多流行韵文式的寓言,即寓言诗。因此,寓言诗的荒诞笔法,非老许首创,早已是由来已久。
诗体寓言,是欧洲寓言文学的传统。世界寓言的绝大多数寓言诗都产生在西方。如古罗马的斐都鲁斯寓言诗,法国的拉•芳丹寓言诗,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诗,直到现代苏联的米•哈尔科夫寓言诗等等。亚洲的伊朗、印度和中国,其古代也有一些寓言诗。应该承认:很少。并且,中国古代尚没有准确概念的寓言诗。请看看《中国古代寓言诗选》, (马达 白本松 鲍延毅编选),便可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寓言诗,还是出现在中国的当代。谓汝不信,可查看中国的寓言诗发展史。我在“《老许寓言(十六)》编后断想”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在此不赘述。
中国的寓言诗,从寓言人物形象到寓言故事演绎,都充满了荒诞的特点。荒诞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已上升为西方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与寓言及寓言诗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关系。美学范畴的产生与发展,必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运动有关系。作为审美范畴的荒诞,不仅仅属于古代,也属于近现代,更属于当代。寓言诗的历史发展证明,荒诞由古代的寓言家即已开始采用,延续至今。
属于审美范畴的荒诞,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现实的不合理性与人极力追求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作家、诗人广泛采用荒诞的笔法。现实的不合理性到处存在于阶级的社会里,古典作家乃至现当代作家,都充满克服这种不合理性的理想和信念。寓言人物形象用拟人的口吻说话和行动是荒诞不经的,以此演绎寓言故事。从古至今,寓言及寓言诗都在广泛使用荒诞的拟人的创作方法,书写着“满纸荒唐言”。这是不必争论的事实。
《老许寓言(十七)》的智者的寓言诗,是诗人把要说的话,分摊给智者和老许,让他们在问答对话中加以阐释,并把寓意揭示出来,供读者领悟。有的虽显得像是智者在说教,却是智者与老许在对答中演绎故事。这正是寓言诗人用荒诞笔法写出的“满纸荒唐言”,让你从中领悟寓意,很自然地得到熏淘。为什么不另外设计一个人物,而用熟知的“老许”。即已选择用荒诞笔法,人已没必要再拟人。这正是荒诞选择了“老许”,让人读来更可信,具有假设的纪实特点。这不很好吗?实践证明,读者乐于接受。有读者在读了报上发表的智者的寓言诗后,见到我,不怀疑这是假的,认为老许很谦虚地向智者求教学习,却又是老许在宣扬真理。因为,智者的寓言诗是老许写的呵!
在荒诞的背后,寓言作家和寓言诗人们把对人生的领悟,对社会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精心理解,编织成一些荒诞的寓言故事,寄托着自己追求的美学理想。对现实生活中的到处存在的真善美,给予热情的褒奖式的称赞和肯定。对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的某些假丑恶,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鞭鞑。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愚昧无知,进行苦口婆心地规劝和提醒。寓言诗人有情也无情,这是既真实又很确切的。
是否还会有《老许寓言(十八)》出版?会有的。已编好。何时出?不必着急。
把想到的,写出来如上。即已写了序,还有必要写编后记吗?
老许
于拥挤的老许寓言斋
2009年5月1日写
2010年5月1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