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05 17:21

瑞云兄来信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11-5 17:45 编辑

瑞云兄:

      通过邮局发信既慢,又常常遗失,不如发电子信好。我多年前写的那个关于兄的短评,兄重寄出了吗?如没有,请人打一下字,发给我,原两地发表的样报均在你处,我没有底稿了。我想重发上本会网站,让更多的友人看一下。

   《现代百喻经》(暂名)编选工作正在进行,会长、发稼、其兴、凡夫兄及不少朋友都在关注,尽力。明年初会有一个大致的样子。前封信,我已回复,请查阅。

    本会办有“通信”和论坛,兄的信我删去几句纯私人间的话,在论坛发一下,没有问题吧?很多人关心着兄啊。

    即颂冬安!

叶澍2010。11。3

   
叶澍兄:

     帮我发邮件的唐开云先生,是我的武大校友,又是湖南老乡,不是女友。我知道您和杨啸老兄的好意,但我没有找伴。说实话,找我的女士虽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想碰个知心的人却难。我往往被人们误解,以为我多少有点权力,至少有点财产,两者我都空空如也。本人1949年秋天征粮开始参加农村工作(十七岁,全区最年青的农会主席),但我不算“离休”——只工作了一年多,领导一个“村”(行政区划,不是村庄),“最落后”,土改前即离职上学去了。我没能成为土改干部,感到非常幸运。如果参预了土改,手上总免不了沾上血迹。因我没有继续当干部,我的手是干净的,不算离休实在值得。——上学以后我是学生中的头领,1954年进入武大即当班长。1957年这个班遭受灭顶之灾,成为武汉高校首屈一指的右派班。全班29个人,划了14名右派,12名中右,只剩了“两个半”左派。我成为中右第一名,被开除团籍,“毕业”后只能劳动,“落难”达二十一年之久。(我班原32人,有三人在肃反时调去整材料,落到了下一届。后来这三个人,一个是《人民文学》副主编,一个是《当代》主编,一个是辽宁艺术院院长,八十年代是周冰冰的顶头上司。而我们29人,除“两个半”以外,馀26人竟成为另类,没有人要。)反右我成为受害者,我又感到幸运,因为从反右到文革结束的二十一年中我一直成为“牛鬼蛇神”,使我没有犯错误的权利。我的身上挨过不少拳头,但我的拳头没有打过任何一个人,我的手因而仍然是干净的。还有一项意外的收获,苦难使我这个沉霾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迂夫被逼成了一名寓言作家。当然,代价是惨重的,所谓“三年困难”有六位家人死于非命,浪费了二十多年宝贵的青春岁月,夫妻三十年不得团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似乎冒了一点头,成了所谓教授,意外地在师院当了一任副院长,在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当了两届十年副主任。但我却不算副地级,分配住房没有我的分,旅游之类没有我的分,特别是医药待遇没有我的分,因为我不属于任何党派,也不是政府人员,据说这是“上头的”政策。对于这,就不能再说感到幸运了,但也不太感到太难受;因为在这个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我没有进入官场,没有腐败的权利,良心是干净的,也就不感到太不安。当然,难处也有,比方说买不起房子(我的住房主人是我的孙子,他现在住租房,我也不便于改变房主﹚。再比方说,我一天的收入不到100元(总收入,即工资加补贴,每月整3000元;小月每天100元,大月每天96.70元),比农民工还低。而请个打字员就占去了一半。如此贫穷而又无能的老朽,哪位女士会愿意同他一起生活呢!如果真有个知心人,能同我一起奋斗,也未尝不可以过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还有可能做不少的事。但这只是一种幻想,当今世道,谁愿意这样过呢!再过一年多一点,我就行年八十,仍然过着清淡简朴的生活,一天伏案不少于八小时。退休九年,整理出版了《诗苑英华》《词苑英华》《经典寓言系列》《新译历代寓言选》﹙台湾某出版社约稿)《长梦潇湘夜雨楼诗词集》《溪流集》《黄瑞云寓言集》,修订了《老子本原》,完成了《庄子本原》,总字数超过了六百万字。这样只知道埋头工作,别的什么都不会的人,哪位女士还愿意同他一起活受罪呢!由于足下对我长期的关切,不能自己,竟说了这么多废话。

    上周发来给你看的作品中,有两则是林女士的。她还年青,喜爱文学,对我确实很关心,她常来看我。但我们是师生关系,她同我女儿一样大。我的女儿在图书馆工作。我在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两个女儿,现在这个女儿是六十年代生的,我和我妻子自然爱若珍宝。她也没有辜负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在我妻子瘫痪以后,重病达半年之久,从倒下那天开始就没有大便过,全是我抱着,由女儿一点点掏出来的。半年时间,她又在学校上班,又在千里之外招呼她的母亲。原因是同事们凡有事就找我女儿代班,当她本人有事,同事就都帮她的忙。她上几天班就回去几天,她回去时同事们就代她上班。她母亲去世,她招呼我非常细意,我们父女相依为命。她自己也有了一个女儿,上大学了。

    新《百喻经》要编好很不容易,不要操之过急。唐开云把你发来的邮件都告诉了我,我想想再回答。

    今后邮件可发到我女儿黄子房的邮箱。您的文章过举有加,对我是一种激励。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来,我想寄上复印件可以看到报上原貌。敬祝健康。

瑞云

二○一○年十月十一日,重阳节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05 18:15

黄瑞云老师的这封信是通过邮局发的啊?真难为黄老了!也谢谢蝉爷将信打出来!
黄瑞云老师被“逼成了一名寓言作家”,固然是他本人的“不幸”,但对中国当代寓言来说,却是大幸!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05 21:09

瑞云兄请人打成电子信发来的:L

鸽子树 发表于 2010-11-05 22:17

黄瑞云老师奋发有为的精神很值得我辈学习!

余途 发表于 2010-11-05 22:38

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名言。

朱黛 发表于 2010-11-05 22:52

看季羡林老师的《牛棚杂忆》时,我失眠了好几个晚上。若黄瑞云老师也写一本这样的书,我还真不敢看了。:L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11-06 05:32

"再过一年多一点,我就行年八十,仍然过着清淡简朴的生活,一天伏案不少于八小时。"
黄老仍然坚持辛勤笔耕,让人敬佩!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11-06 06:46

命运对黄老确实不公。1949年参加工作的老教授,月收竟只有3000元。我一个1950年出生的小学老师,退休工资要5500元了。我庆幸自己,但为黄老鸣不平。黄老可敬可佩!祝愿黄老健康!

樊发稼 发表于 2010-11-06 07:02

羡慕来根!你比我工资高啊!

朱黛 发表于 2010-11-06 08:21

这工资待遇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真的很不公平啊:dizzy:

白水平 发表于 2010-11-06 10:11

看了黄老的信,感慨万千。黄老的成功,是血与泪的凝结。樊老和蝉爷说他是“用命在写”,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衷心祝愿黄老和寓言文学界各位前辈好运长远,事事如愿!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11-06 11:21

我和樊老的业绩不可同日而语,工资却我高,真是幸运,真是不可思议!

冷月潇潇 发表于 2010-11-06 18:40

学习黄老奋发有为的精神!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06 19:14

看了瑞云兄的信,心情既沉重又酸楚。社会对好人就是如此不公!如此不公!瑞云兄刻苦勤奋、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实在是我辈之光辉榜样。瑞云兄对社会的贡献、对文学的贡献,在我国的学界是出类拔萃的,而所受到的待遇竟是如此令人寒心。真不知让人说什么好!唉!还是不说了吧……
        杨啸 11.6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07 22:21

叶澍兄:

一、发到唐开云先生和我女儿处的邮件均已阅读。今后可发给我女儿。

二、《喜读》已用书信寄来复印件,收到与否请告知。

三、我寄给您的邮件,作品您可随意处理。

四、书名建议在《华夏百喻经》《中华百喻经》《南翔百喻经》《中华南翔百喻经》中选用。我更看重最后一个,既突出了中华,又标明了此书的诞生地,将使南翔寺成为天下名刹。最不宜带“故事”之类的字样。一是保持经的严肃性,二是为了同原书相配。

五、不要按原《百喻经》路子走,固然要具禅意,更要有民族和时代的特色。原《百喻经》中精采之作也不超过十几则,大多也很平庸,有些怪诞得离谱;要力求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大大超过原《百喻经》。

六、建议在二十世纪已出版的名家作品中选录。金江、湛卢、张天翼、凡夫、林植峰等许多人的书中都有佳作。要唯佳作是选,不要平均摊分。

七、不宜操之过急,要先收集大量作品,便于选录,要求尽可能严些。我上回提的那些建议可供参考。反正网上方便,我的意见不妨提供大家讨论。

瑞云

二○一○年十一月六日: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07 23:39

我认为黄瑞云老师的意见很具有建设性或指导性。

文灿 发表于 2010-11-08 00:15

我认为黄瑞云老师的意见很具有建设性或指导性。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1-7 23:39
: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1-08 06:46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11-8 08:44 编辑

瑞云兄:

    哈,你看电子信多快,多方便.谢谢帮你打字的朋友。我今天去问一下,看信到没有?兄不知点开本会论坛没有,几年来本会很多朋友都在那里讨论,交流,开过三次网络研讨会,举办过多次大奖赛,很有作用。兄的信昨晚我就发上去了,哈。广听意见网络是很好的工具。兄的建议,有的已做了,有的正在进行。关于书名,不少同志都给我来了信,明年再定。现在书的编选在进行中,好在有我们前面那套书的500篇定稿,我手头的十多、二十本选集,还有论坛的专帖,更令人高兴的是有你和不少朋友的关心!兄有空请人打开电脑,看看我们会的网http://chinafable.hj.cn/default.asp和论坛index.html#/bbs.php,挺有意思的。谢开云兄和子房帮我们建起了“热线”,哈。

                                  叶澍2010。11。8

:lol:handshake

海星 发表于 2010-11-08 09:15

感叹黄瑞云老师的遭遇,钦佩黄瑞云老师的为人!

晓舟 发表于 2010-11-08 09:57

黄瑞云老师确实可敬可佩,我辈只能仰望。

感谢蝉爷帮黄老和论坛建起了“热线”:)

侯建忠 发表于 2010-11-08 21:52

黄老等寓言前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二秋树 发表于 2010-11-16 11:04

我也收到了黄教授的亲笔来信,信中索要《米缸中的老鼠》的出处。看罢感触很深。以下是我的回信,虽然已发教授所指定的邮箱,希望黄教授在这里也能够看到:

黄教授好:
      您的来信我昨日刚刚收到。读后对您严谨的治学精神再一次感动,晚辈自叹不如。
      关于您需要的《米缸里的老鼠》的出处,很遗憾,我也没有找到。我参考的是生命电视台台长、中华印经协会理事长海涛编写的《佛经寓言故事选集》。您可以登录地藏缘论坛之主论坛之“海涛法师著作开示大全集”http://www.folou.com/thread-95115-1-1.html查看。
      祝您身体健康
                                                             山东潍坊张进和
                                                                                2010年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