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
妈妈做好了午餐,母子二人围桌而坐,妈妈给儿子夹了一块肉说: “ 多吃点肉,增加点营养,长得高高大大结结实实的。 ”
儿子说: “ 妈妈,你说中国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1-12-20 09:36 ↶
这杠抬得有道理!
饺子听惯了人们的夸奖,不满足自已的现状,总想标新立异,创造出自已的新形象,它终于想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
它想,我从来都是皮包馅,现在我得叫它反过来,来个馅包皮,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会更喜欢我。
它把面皮团在了一起,成了一个面圪塔,翻身跳到了馅中滚来滚去,把馅粘满了全身,自已也变成了刺猬。
水烧开了,“刺猬”跳进了锅中,在翻腾的水中馅都各自欢快的洗起了热水澡,只剩下了一个面圪塔,它感到太没面子了,沉在滚水里一直没有勇气浮上来。
吴先生患了糖尿病,遍寻药书,想找到一种能治糖尿病的食物,创出一条食疗的路子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他满意地合上书本,脸上露出了笑容。
苦瓜是糖尿病的克星,书上有明文记载,困扰自已多年的糖尿病总算可以治愈了。
苦瓜太容易买到了,吴先生买了一次又一次,他怕不好保存,放满了冰箱,还晒了好多苦瓜干。从此与苦瓜结下了不解之缘,生着吃、炒着吃、泡水喝 , 反正是千方百计多吃苦瓜。
后来,他到医院去复查了一下病情。
吴先生又住院了,糖尿病是好了不少,怎奈这苦瓜对心脏影响太大,吴先生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中原葛邑现存一县衙,此县衙有一特别之处,进得大门有一影壁墙,绕过影壁墙往前走,又有一道影壁墙。
对于这两道影壁墙,官民各有说辞,共同认为这建筑是一嘴双舌。可对这一嘴双舌的解释就大相径庭了。
官说:“此处多刁民,歪理多,非一嘴双舌难以治服。”
民说:“县衙一嘴双舌,老百姓再有理,也难以说过官,当官的一嘴双舌,老百姓有冤也难伸呀。”
一嘴双舌
中原葛邑现存一县衙,此县衙有一特别之处,进得大门有一影壁墙,绕过影壁墙往前走,又有一道影壁墙。
对于这两道影壁墙,官民各有说辞,共同认为这建筑是一嘴双舌。可对这一嘴双舌的解释就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1-12-23 08:16 ↶
立场不同,说法不同!
凤是喜的嫂嫂,公婆去世早,老嫂比母,凤担起了抚养喜的重担。喜在嫂嫂的抚养下长大了。嫂嫂爱唠叨喜子懒,喜子也真不勤快,每次挑水只挑一担,那么大一个水缸,只有一担水在里边,嫂嫂做饭从缸中舀水,总要伸直胳膀往下舀才能舀出来。
喜不耐烦嫂嫂唠叨,自已懒又不好说什么,心中总想给嫂嫂点颜色看。一个寒冷的冬天,喜偷偷起了个早,一口气把水缸挑满了水。
嫂嫂早上起来做饭,习惯性的去水缸舀水,一条胳膀一下子全伸了进去,袖子全湿了。大冷的天冻的实在够呛。
嫂嫂没有生气,换了换衣服,继续做饭。嫂嫂没有埋怨喜,逢人就夸喜学勤快了,把水缸挑得满满的,绝口不提自已弄湿衣服的事。
喜发现嫂嫂不但没责怪自已,还到处夸自已,心中不是滋味,从此变成了真正的勤快人。
老爸买药
顺子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说爸爸病了。他心急火燎回到了家,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
顺子问妈妈:“我爸呢?”
妈妈说:“他出去溜达去了。”
顺子说:“我爸得的是什么病呀?”
妈妈说:“也没什么病,就是睡不着,”
顺子说:“那怎么不去看医生?”
妈妈说:“我让他去检查一下,他死活不肯去,还骂我是榆木圪塔,不懂他的心思。”
母子俩正说着话,爸爸回来了,手中拿了一包药。顺子赶快上前去扶,爸爸却说:“别扶我,我没事。”
顺子说:“我妈给我打电话说你病了。”
爸爸说:“她是狗咬耗子,我啥时候跟她说我有病了?没影儿的事,胡编排!”
顺子说:“你没事我就放心了,你看看这是我给你带回来的茅台、云烟、普耳茶,你儿媳妇还给你买了一套衣服。”
爸爸说:“花那钱弄啥!你去陪你妈说说话,中午饭我来做。”……
“开饭了,”爸爸像顺子儿时一样招呼全家吃饭,爸做的菜特好吃,顺子赔爸爸喝了几盅。
晚上,还不到九点爸爸就睡了,一觉睡到第二天七点多,起床后爸爸像换了个人一样。顺子高兴地问爸爸说:“你真没病?”
爸爸说:“放心吧,我身体结实着哩!就是心里想你们,现在见到你了,啥病也没有了。”
爸爸把昨天买的药丢在了垃圾篓里了。
天堂落差
猴妈妈对儿子说:“我要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是理想中的天堂。代步有汽车,马路平又光,住的是别墅,吃喝有琼浆,购物不掏钱,只需把卡晃(刷卡),生活最差的,也比咱这富的强。
小猴子按照妈妈的安排到了理想王国,几天下来,觉得和妈妈说的反差太大了,这里怎么看也不像妈妈说的那么美。坐汽车比步行还慢,到处是车流、人流,马路是平常的马路,车来车往,无止无休,购物别提有多难了,那是人的海洋,人流缓缓孺动着像一条肉虫在爬行.....什么狗屁别墅,也就是装人的钢筋水泥笼。小猴子是热身子掉到水缸里——一下子凉了半截。
本来怀着满腔热血来天堂享福的,谁知道到这里成了一条小虫。
小猴子想,我的理想,我的抱负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崇高的理想,残酷的现实,让滚烫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隆。
小猴子发出感叹: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道听途说害我不轻。
不切实际的幻想,严酷的处境。
巨大的落差震憾着每根神经。
天堂之路何其遥远,
真需要浩首穷经。
心存理想,正视现实,什么反差,落差,见鬼去吧!
天堂之路,要靠自已经营。
"浩首穷经"好!:)
天堂落差
猴妈妈对儿子说:“我要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是理想中的天堂。代步有汽车,马路平又光,住的是别墅,吃喝有琼浆,购物不掏钱,只需把卡晃(刷卡),生活最差的,也比咱这富的强。
小猴子按照 ...
赵群智 发表于 2011-12-27 10:48 ↶
一下子凉了半载。 一下子凉了半截。
拜读了!赵老师坚持不懈,精神可嘉!
某地习惯农历的五月底到六月初,当娘的要带上礼物去看望已出嫁的闺女,因为适逢酷暑天,所带礼物中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扇子。所以这看闺女是有名堂的,俗称送扇,又叫追节,至于为啥叫追节,至今也没见到过官方的解释。
奶奶年纪大了,妈妈忙得走不开,我只好替她们去追节。
先后到了姑姑家,姐姐家,送上礼物,用餐如故,而后告辞,每家待的时间都不长。
“都忙,别耽误了工作,回去吧。”这是姑姑说的。
“过几天我去看咱爸咱妈。”这是姐姐说的。
简单的话语,没有客套,所表露的情感又是那么亲切。这就是中国的民俗,不知算不算是一种文化。
来往中除了带去的礼物之外,够你享用一辈子的是亲情。
惭愧,我生长在农村,却不参与农村的一些祭祀礼仪活动,对许多风俗都不了解。
追节之二
奶奶说她娘家来追节送的是两把扇子,一把是蒲扇,一把是芭蕉叶。
妈妈说她娘家来追节送来的是电扇,当时轰动了全村,可是那东西好看不管用,因为当时还没用上电。
岳母来追节也是送的电扇,当时算是大众化了,大热天已是家家有电扇了,
我儿媳的娘家——我的亲家,来我家追节前先打来电话,问是要柜机或是分体的或是中央空调,他要我把原来的老玩艺都拆了。我说,还是送一把莆扇好,咱来个返朴归真。
追节也有追出风波的,最近小区就出现了几起不愉快的小插曲。
六号楼的小秦嫌妈妈送来的空调不是名牌。
五号楼的小万事先自已掏钱买了空调放到了娘家,再让娘家送过来,老公说这是用老张的锤砸老张的眼。
四号楼更有一番纠缠,娘家送来的是超豪华空调,这边的公婆非要付款,声言亲家要是不把钱收下就是看不起他们。
三号楼倒是相安无事,娘家说要来追节,公婆说,大家来说说话,见见面就行了,挣个钱都不容易,现在家里啥都有,要是真过意不去,就带上工具,来把现有的空调检修一下就行了。这不,他们刚检修好,正在空调送出的冷气中小酌哩。
礼尚往来不宜太复杂,其实质只是情意的交流。欣赏。
1145#赵群智
活龙活现风趣十足。
活龙活现风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