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0-27 07:37

韶华新作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10-27 07:47 编辑

叶兄:这是我新写的一篇寓言,想搞笑,也有寓意。请指点一二。我没有在咱们的网站上发过作品,也不知道地址。如果你认为可,请转给他们发表一下。韶华

猪八戒征婚 还是有点傻          ——趣味寓言故事

    唐僧这个“取经班子”,完成任务之后,论功行赏,都被佛祖封为“佛”一级的高干。只有猪八戒因为在取经途中,又馋又懒,又爱说谎话,占小便宜,只封了个“净坛使者”。所谓“净坛”,也就是在厨房干些刷盘洗碗的下手活儿,连厨师一级都不够。况且“使”和“屎”同音,所以猪八戒在雷音寺一直闹级别待遇,多次“上书”佛祖,要求提封他为“佛”级。但都没有成功。后来在同僚的帮助和劝说下,找了个“枪手”,代他写了一篇论文《佛祖的光辉》,其实这篇文章也是抄些旧资料,并没有一点新意。在《佛光月刊》发表后,佛祖大悦。佛祖改封猪八戒为“护宝圣佛”——也就是在雷音寺后院仓库当保管员。这样猪八戒就享受“佛”一级待遇了。

   其实猪八戒这个任务可真不轻。仓库中的宝贝有:佛祖拄过的神杖,喝酒用的金杯,王母娘娘戴过的手镯,太上老君的锦绣帽子,嫦娥的白金项练……件件宝贝放在哪个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也都可以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是干了一段时间,猪八戒还是觉得在佛门不自由,每天打坐颂经是一件苦差事,又想起高老庄高家娘子的温情,公开宣布“还俗”。此时雷音寺的改革已是“来去自由”,同僚们也觉得他在寺里是个麻烦,连佛祖也摇着头说:“让他走吧,他一走我就心净了”。于是猪八戒带着他当保管员上下班时不断私自“带”出来的许多宝物,来到了高老庄。因为原来雷音寺仓库的管理就很混乱,账目不清,没有谁发现他盗宝的事。

   猪八戒到了高老庄,也不知道过了几劫、几世。此时连高老爷子的孙子的孙子,都成了历史人物——这里已经发展到现代社会了。

   因为猪八戒是世界名人,高老庄乡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立即拨给猪八戒一套四居室房子,配备了一应生活设备。当地一个“傻吃肥”饲料公司,又聘请猪八戒为“形象大使”,月薪5000元,猪八戒立即奔上了“小康”。

   “猪八戒还俗高老庄”的新闻各种媒体上炒得不以乐乎!访问猪八戒的记者如云似水。《猪八戒访问记》,《猪八戒在高老庄轶事》,《猪八戒是个勤劳致富的好手》,《猪八戒和高家娘子趣闻》,《猪八戒怎么在耳朵里藏银子?》等文章,一时泛滥成灾。猪八戒呢?也分不清哪些文章是歌颂他,哪些文章是讽刺他,只要上报、上电视,他都觉得光荣。

   其实记者们访问猪八戒的目的有二:一是借猪八戒自己出名,用名人之光照亮自己;二是猪八戒爱听奉承话。凡是写了文章上了报纸电视的,他立即表示感谢:赠送一件佛门珍宝。这样猪八戒的珍藏就少了许多。

   过了一些时日,尽管媒体还在炒作,但猪八戒感到有些寂寞。高老庄的同僚们也不断调唆他说:“你现在立业了,应该成家。”猪八戒问:“怎么个成法?”大家说:“那太好办了。凭你的名望和地位,只要你在门前贴一张征婚广告,应征的姑娘还不挤破门呀!”

    猪八戒原来虽然是个文盲,但多年靠颂经也识得一些字。他刮了些锅底灰,用水挠合均匀,找了根烧火棍,在一块门板上写了个“招昏光告”。四个字字错了两个。大家一看几乎笑弯了腰。共同给他改了改广告词,加上对女方条件的要求,猪八戒又用烧火棍在门板上写了一遍。洋洋洒洒数十言

    猪八戒的招婚广告一出,又掀起两起大风潮:首先是新闻媒体看了广告后发现,原来猪八戒是一位“硬笔书法家”,媒体好评如潮:说猪八戒有书法天才,他的书法有颜体的势,柳体的风骨。欧体的娇美等等。当代书法评论家也参加了“评猪热潮”,甚至一笔一画报地评:这一横如何苍劲,那一竖如何有力。凡是给他唱颂歌者,猪八戒一律赠佛门珍宝一件。

    第二个风潮当然是应征的女士了。她们这支应征队伍,把猪八戒的保险门都挤破了。她们应婚时一般都有这样的对话:

    猪:“你为什么爱我?”

    女:“你太可爱了。你是我理想中的如意郎君。”

    猪:“我的长像好看吗?”

    女:“你太漂亮了。你是我理想中的帅哥儿。”

    猪八戒想了又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次我可得好好挑选一下,可别“猪八戒娶个母夜叉——一双不够份儿”。这样,猪八戒也不知道谈了几多女士……这且不言。

    有一次,猪八戒相中了一位女士,是“中华小姐”选美赛的冠军。二人一拍即合。当这位女士向猪八戒索取“定情物”时,猪八戒来到他的珍宝仓库,这才发现他原来珍藏的珠宝,只剩下杨贵妃的几件遗物了。

    猪八戒找到一只杨贵妃戴过的金簪。当他送给这位女士时,女士一是觉得不吉利,二是价值太低,立即翻脸,将金簪打在猪八戒的脸上说:“你太瞧不起人了!”说着扬长而去。

    猪八戒看着远去女士美丽的背影想了又想:“我是不是有点傻呢?”

    故事到此结束。但作者必须点明故事的寓意:凡是缺乏自知之明,又爱听奉承话的,一定不是聪明人。

    但故事结尾时,猪八戒自思自问:“我是不是有点傻呢?”我觉得这时他开始变聪明了。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0-27 07:55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10-27 08:04 编辑

韶华兄今已八十五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令我辈汗颜.:L 他的博客被新浪称为“当今年龄最大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49902425.祝韶老健康长寿!:) :handshake

韶  华(1925- ),原名周玉铭,河南省滑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浪涛滚滚》(茅盾点评本)、《过渡年代》(上、下卷)、《三角红黄白》、《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等10余部;短篇小说集《你要小心》、《身边人物志》等8本。著有寓言集《韶华人生百味寓言》、《风筝和雄鹰》、《新聊斋夜话》等多种。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27 08:40

:victory:猪八戒似还可变得更聪明——因为他珍藏的珠宝还没全送完:lol,吃一堑长一智嘛!:lol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10-27 15:27

:lol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10-28 13:02

有趣!:lol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10-28 13:04

“韶华兄今已八十五岁高龄,仍笔耕不辍”

向韶华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