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火焰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10-19 18:24 编辑惊悉著名艺术家黄宗江先生逝世,转发一篇20年前发表在《温州日报》的文章,以示纪念!(黄宗江先生是我夫人洪善新的表舅)
不灭的火焰
——黄宗江先生七十回乡记
张鹤鸣
正直、开朗、诙谐、随和,这是四年前黄宗江先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那时,我们带着越剧《海国公主》晋京,先生倍感亲切,以《异域乡音》为题在《人民日报》发了剧评。
时隔四年,先生应邀偕夫人阮若珊回乡讲学,年近古稀,却依然神采飞扬,像一团不灭的火焰,闪烁着耀眼的光华。
人生七十秋,今始返故里。此时、此地、此景、乡土、乡音、乡情,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尽管他再三吩咐,为节约开支,尽量在亲友家留宿,可毕竟是有相当级别的名人,不应怠慢。为此,先生颇为风趣地说:“说起级别,老伴官衔一直比我大哩!”先生德高望重,知名度颇高,其夫人则就任过戏剧界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早已是部队的文艺高干了。要是不介绍,人们还以为她是东方标准的贤妻良母——她安详、谦和、可亲可敬、难得出言。
与夫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先生的健谈。极富表现力的面容,加上多姿的手语,好像他天生要与表演为主要手段的电影、戏剧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人们熟悉的《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秋瑾》、《东海人鱼》以及《贺家姐妹》、《风雨千秋》……都是他心血的结晶,是奉献给影坛、剧坛的宝贵财富。
黄先生的创作成果中,还有早已写就却未曾开机的电影文学剧本《悲歌——张志新祭》。当谈到张志新时,他神情庄重,意味深长地说:“要是所有共产党员都像张志新那样敢说真话,恐怕那一场空前的浩劫就可以避免了!”先生十分敬佩张志新的高尚品格,因为他本人也是敢于直言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在关押“牛棚”、“黑楼”的阴森森的岁月里,他竟敢矛头直指显赫一时的“红都女皇”,写下了《江青是中国的祸根》的材料。为此造反派头头被吓得瞠目结舌,直打哆嗦,终将此文以“防扩散”为名塞进“密档”……
先生不无遗憾地感叹,他的《悲歌——张志新祭》未能开机,他一直耿耿于怀。很少插话的老伴忍不住补充道:“这个电影剧本他已写下了十多年啊!”虽然时有导演欲试而罢,但张志新这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依然英魂未散。先生打算改写话剧,拟题《国际悲歌歌一曲》,作为党的70岁生日的献礼。
四年前,我们第一次在北京相见,先生曾声明过:“我不再写评论文章,但家乡的《海国公主》例外。”今天,我们在故乡第二次握手,先生再次声明:“我决不再写评论,我的本行是写剧本。”目前他正在写的有四种本子:除话剧《国际悲歌歌一曲》外,后者写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混血儿的爱情不为世俗所容,遂驾方舟,亡命海上,最后得到海神妈妈的召唤……“我应该让别人来评论,而不是相反。不过——”先生又笑着说,“要是家乡剧团再度晋京,那我也只好再次例外啰!”
宗江先生告诉我,他的同行妹妹宗英曾送他一副对联:“完不成的杰作,扑不灭的火焰。”他说:“这对联应改为‘火焰扑不灭,杰作要完成’。”宗江先生的确像一团扑不灭的火焰,虽年届古稀,可创作的热情还是那么熊熊燃烧……
黄宗江:与周恩来、曹禺并称南开“三大女演员”2010年10月19日 13:3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
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
著名编剧、演员、影剧评论家黄宗江因呼吸道衰竭于昨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9岁写剧本成中国文坛之最
黄宗江何许人也?剧作家、演员、影剧评论家,自谓“杂家”。9岁时创作剧本《人之心》,保留着“中国文坛年龄最小剧作者”的纪录。上过南开中学、燕京大学,均未得毕业,却深受两校话剧传统之洗礼。年轻时弃学闯荡上海、重庆,出演了《愁城记》中的何晋芳和《戏剧春秋》里“一赶三”的角色,一鸣惊沪上,再鸣惊渝州。但黄宗江自认为不是天才的演员,最想做的事情还是写戏,做戏剧家。于是有了解放前一举成名的《大团圆》和解放后的《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秋瑾》等电影名篇。
他的爱情 一封情信几近金婚
事实上,黄宗江的一生也总和浪漫的爱情难解难分。“你再也想不到远在太湖会有一个你只见过他一面,他见过你两面的人——也许这一面您都毫无记忆——他遥想北京城,给你写下这样一封‘情书’性质的信!”军人黄宗江爱上了军人阮若珊,奉上了万言情书。阮若珊与黄宗江,一个来自红区,一个来自白区。在地位、等级甚关重要的年代,这样两个人的结合无疑难以让人置信。阮若珊勇敢地接受了黄宗江的爱,并于1957年喜结良缘。此后,两人相伴到老,直至2001年阮若珊去世,几近金婚。老伴去世三年后,黄宗江还收获了一份“既不保密也不张扬”的黄昏恋。 雷玲
魏明伦:原想22日赴京探望
“黄宗江先生,真的走得太突然了。我原本准备10月22日去北京探望他。他是中国影视文化界的传奇人物啊!”魏明伦表示,昨天,从黄宗江女儿阮丹青处获悉去世消息。
魏明伦痛惜地说,黄宗江比他大20岁,两人是忘年交。相识于30年前。魏明伦说:“我写的川剧《巴山秀才》、《潘金莲》,黄宗江是全力支持。上世纪90年代初,黄宗江还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文章《魏明伦的情人们》来支持川剧创作。”魏明伦介绍,“今年7月上旬,我邀请他参加11月22日魏明伦从艺60周年活动庆典。黄宗江说他年纪大了,来不了。但他给我写了一个‘贺魏郎明伦60艺寿,惟人为本、乃通鬼神!’下题是:黄宗江虚度九旬。黄宗江第一次写了认为不好,又给我写了第二遍,在贺词盖了5个章。黄宗江是真正的中国才子,我很敬佩他。我已委托朋友送了花圈。”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
回忆对话
黄宗江:少年子弟江湖老
他上过南开中学、燕京大学,虽然都没有毕业,但却深受两校话剧传统的熏陶。他最想做的事情,是写戏、做戏剧家。
9岁创作“九一八”前夕写出寓言剧color]
记者:在咱们中国文坛有一个纪录,年龄最小的剧作者的纪录,应该说的是您吧?
黄宗江:是。9岁,我1921年生的,“九一八”前夕,包括我这样的小孩儿都知道,战争随时可能发生。我写了一个童话剧、寓言剧叫《人之心》,动物乐园里的动物都很和睦相处,结果人就把动物给打伤了、打死了。这些动物都起来了,把人按倒了,说咱们看看他的心是什么样,他的心是黑的,这是我写的一个寓言剧,我的同学就把它发表在《世界日报》上了。这是我的第一个剧本。
与周恩来、曹禺并称南开“三大女演员”
记者:您真正投身到演剧是不是在南开中学的时候?
黄宗江:因为我从小嗓子不好,我就演丑角,演《卖马》里的王老好、《六月雪》里的静婆子、《法门寺》里的贾贵……老师还叫我演那个和平女神。
记者:好像说您是在周恩来和曹禺之后,南开最出色的女演员,有这个说法吧?
黄宗江:南开中学是有戏剧传统的,周恩来当时就演剧,他尽演女主角啊,这个有资料的,他演过八九个女主角呢。周恩来比曹禺大一轮,曹禺又比我大一轮,曹禺上学的时候叫“万家宝”,又演女主角。曹禺演娜拉,后来我参加也演女主角,就是《人民公敌》。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十五六岁的时候,演女孩子、演太太还蛮合适的。因为我是南开中学的,重庆有个南开中学的分校,就请我去讲演,初一到高三派代表给学生讲演,校长是四川人,就介绍“周恩来同志、曹禺同志、黄宗江同志是我们南开三大女演员”,有这么一回事儿。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回忆家庭
弟妹皆为知名人士
黄宗江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电机工程师,留日的洋翰林,他的爷爷、太爷爷都是翰林。他们兄妹5人:宗江、宗淮、宗洛、
宗汉、宗英,均与艺术结缘。黄宗江戏称自己家为“卖艺黄家”,并出版《卖艺人家——黄氏兄妹私家相册》一书。
小妹黄宗英:银幕甜姐
“小妹”黄宗英1946年被赵丹选为电影《幸福狂想曲》中的女主角,后结为夫妻。1993年,在赵丹去世13年之后,黄宗英又与著名翻译家冯亦代结婚,谱写了轰动文坛的“黄昏之恋”。
老四黄宗洛:龙套大师
黄宗洛考上燕京大学心理系,随后到了解放区。在一次联欢会上,大家认为,你既然是宗江、宗英的弟弟,那肯定也会演戏,硬是把他推上了舞台,长期跑龙套。1958年人艺排练老舍《茶馆》的时候,他扮演剧中的松二爷。 本报综合
▼记者手记
与黄老摆龙门阵
2009年4月,崔永元带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组工作团队来到大邑县安仁老公馆录制节目,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去采访。恰逢老艺术家黄宗江与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有关编导,专程从北京来四川体验生活。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安仁老公馆内,有幸与黄宗江见面。黄宗江坐在老公馆内,看着保存完整的老公馆,一边喝茶一边摆龙门阵。尽管当时88岁了,但仍然爽朗率真、快言快语。他用四川话大摆龙门阵,说“四川真是天府之国的好地方啊!抗日战争,我就来过四川。四川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像安仁老公馆内,发生的故事,那就是一部好戏!好电影啊。”在与记者交谈中,黄宗江谈笑风生,幽默风趣,谈天说地,像一个老顽童。言语中,一会儿说四川话、普通话,一会儿又是天津话。当谈到四川的往事,黄宗江便大摆他当年观看四川川剧界的名角阳友鹤主演的《秋江》,“那才叫安逸的好戏哦!”黄宗江爱四川,爱川戏、对于四川名伶往事,他是如数家珍。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
悼念黄宗江先生
深切悼念黄宗江先生!
06北京年会后,我和善新留在海格大厦(新居)10多天,在刘岚副秘书长的帮助下,校对《醉井》和《喉蛙公主》,原计划想去看望宗江舅舅,但校对结束时,因时间紧迫,我们匆匆赶回瑞安上课了。前不久,我和善新商定,今年寒假一定去一趟北京,看望宗江舅舅和其他亲友。不料昨天接到善新堂兄的电话,说宗江舅舅已经走了,十分突然,十分悲伤。接着,瑞安、温州、浙江的多家报刊打听到我的电话,采访有关情况。勾起我许多回忆,不胜感慨。
06年的一天,宗江舅舅打电话给我,说在《温州人》杂志看到我的几篇寓言,很是喜欢。我说,那些小东西让您见笑了,他说寓言虽然短小,但很深刻。我知道他喜欢寓言,07、08年,我的个人作品研讨会结束后,我把那些寓言集子和研讨会的集子寄给他,他在电话中“生气”了:“你开了这么隆重的研讨会,请了那么多专家,怎么就不请请我呀?”“我、我……”我一时语塞,其实,我是考虑他年事已高,不便出门,不敢惊动他,哪知道他会生气。正当我支支吾吾时,电话那头传来了舅舅爽朗的笑声。他说:“别紧张,我跟你开玩笑的,你就是请我,我也去不了的。”过了几天,他把新出版的《我的坦白书》寄给我们,扉页上面题了这样几个字:鹤鸣、善新 寓言深深 美鸣声声 天地人和 既善且新 这就是舅舅寄给我们的最后一部专著了!
“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这句话真好。向黄宗江老师学习,你是我们的骄傲!!!
深切悼念黄宗江先生!
悼念黄宗江老师!!!
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
意味深长!
宗江先生在天堂拱手,多谢各位的悼念!
全国有许多报刊和网站正在深切悼念黄宗江先生。
希望黄老师能祝福我们,能保佑我们.
我们会时时刻刻牢记在心,永永远远都不会忘记.
祝您:一路走好.
希望黄老师能祝福我们,能保佑我们.
我们会时时刻刻牢记在心,永永远远都不会忘记.
祝您:一路走好. 我不能灰色地活着、不能黑色地活着,我得亮色地活着。
只要还活着你就得考虑生,怎么生得快乐一些,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
意味深长! 悼念黄宗江老师!!!
黄宗江爷爷好伟大啊!我要向黄宗江爷爷
深切悼念黄宗江先生!
悼念黄宗江老师!!!
意味深长! 悼念黄宗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