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0-08 20:00

黄瑞云寓言二则

黄瑞云寓言二则



猴 捕



非洲猴子海岸有一列岧峣的山脉,面海一侧悬岩陡壁,背海一边万壑千峰,上面树木苍郁,山果琳琅,是猴子生活绝好的环境;有许多猴子群落,常年活跃在这儿的崇山峻岭青林绿树之间。正是这个原因,这里被称为猴子海岸。

这儿的猴子特别狡黠矫捷,被欧洲的马戏团看中,纷纷来捕捉猴子供他们戏耍。也有贪婪的猴脑嗜食者收买猴子杀以取食。大多数猴子先在马戏团“供职”,而后成为美食家的佳肴。如此出卖猴子便成为猴子海岸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捕捉猴子并非易事,无论用机械还是用猎枪都会使捕到的猴子受到伤害甚至丧命,而且即使如此也很难捕到。一位聪明的酋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驯养了两只强健的猴子,成为特殊的“猴捕”,让它们去捕捉自己的同类。由两位猴捕一次去抓一只猴子轻而易举。每抓回一只猴子,酋长就用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奖赏它们,还让它们喝酒,给它们服兴奋剂,来刺激它们的积极性,使它们更加凶狠。没有猴捕越不过的高崖深涧,没有猴捕攀不上的绝壁险峰,也就不愁抓不到猴子。

猴子海岸酋长国生意兴隆,一船一船的猴子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年复一年。欧洲对猴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猴子海岸的猴子却逐年减少。终于最后几只猴子也抓完了。

两位猴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它们已无所事事。聪明的酋长动了心思,以十倍于其他猴子的高价把两名猴捕也卖了。当两只出色的猴子蹲在航船的笼子里,回望它们曾经逞够威风的青峰绿岭,它们悲哀地号叫着。航船很快的开走了,没有人知道它们后来的命运。



二○○四年九月六日



贪婪者和钻石


有个贪婪的人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其中有一百颗钻石更是无价之宝。不料发生了战乱,所有的人都出外流亡。怎样才能保存这批宝贵的钻石,成了这个贪婪者最大的难题,不管是暗藏起来还是携带逃走都不保险。后来他想了个奇妙的办法,把钻石吞进肚子里,到了安全的地方再动点手术取了出来,这样就万无一失。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他如此把钻石一颗一颗全吞了下去,然后随大伙一起上路。

这支流亡队伍走过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漠,人们经过艰难的行进,都走过去了。只有这个满腹珍藏的人半路上感到肚子异样地沉重,而且越来越厉害。他走不动了,一步一步地挨,一步一步地爬,终于倒在沙漠里。天黑了下来,非常之冷,四周一个人也没有,那个人在沙地里古怪地扭动着身子,大概有点儿不舒服。幸亏一阵一阵的风沙前来关照他,把他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包括那个宝贵的肚子。

后来发生了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一支考古队来到沙漠里,偶然发现了一窝钻石,整整一百颗。人们无法理解这些钻石怎么会沉积在这个荒凉的地方,而且积聚成为一窝。谁也想不到它们曾经在一个肮脏的肚子里待过,竟然一点脏物也没有沾染,依然晶莹美丽,价重连城。至于那个贪婪者,没有留下丝毫的踪影,人们根本不知道他曾经存在过,而且干过那样高明的事。



注:寓言二则都选自《黄瑞云寓言集》2008年版。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10-08 20:16

:victory: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08 20:29

蝉爷是敲出来的吗?:victory:这应该是熊做的事嘛:handshake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10-08 20:39

来源保密;P: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08 20:55

读第一则寓言想起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读第二则寓言想起了“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丁剑超 发表于 2010-10-09 02:41

:victory:第一次读黄老的寓言,感触颇深!读后,剑超对黄老又加深了丝丝敬意!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10-09 06:13

拜读黄老的寓言。:victory: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0-09 08:39

:victory::victory:

文灿 发表于 2010-10-09 09:28

拜读!:)

胡斌 发表于 2010-10-10 20:57

拜读!: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