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0-07 09:33

一次功败垂成的实验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10-7 09:43 编辑

一次功败垂成的实验


      妈妈曾经说过:“买来的小鸡养不大。”

      我那时太小,还没听懂。后来,见邻居家的小鸡一只只被老鹰叼走,才知道妈妈的意思是要让自家的母鸡来孵蛋,小鸡必须有鸡妈妈保护,才能长大。买来的小鸡等不到长大就喂了老鹰。

      确确实实,那时天空常常有老鹰盘旋,鸡妈妈十分警觉,一有情况,立即发出警报,并张开翅膀,死死护住小鸡仔,随时准备与老鹰搏斗。强烈的爱和恨让鸡妈妈变得无比坚强!所以我家的小鸡一直都是鸡妈妈亲自孵蛋、亲自抚养的。

     后来有一天,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说如果把鹅蛋蛋清装进鸡蛋中,孵出来的小鸡既像鸡又像鹅。嗨,太有诱惑力了!而且我家的宝贝母鸡正疯疯癫癫不吃不喝蹲在窝里想孵蛋呢!我告诉妈妈可以试验孵“鹅鸡”,妈妈也觉得很新奇。她向养鹅的邻居讨来了鹅蛋,我向做医生的老爸要了针筒和胶布。我们挑选了10多个已受精的鸡蛋,先将鸡蛋两端各钻一个小洞,再用针筒把鹅蛋的蛋清从一端的小洞打进去,让鸡蛋的蛋清从另一端流出来。所有的蛋都处理完毕后,再用胶布把两端的小洞密封起来,然后将这些加工过的“鹅鸡蛋”放进鸡窝里,让老母鸡孵化去。

     其实,这一次孵蛋,我比老母鸡更尽心、更急切,因为这是一项颇有吸引力的创新实验。每天我放学回家,第一件大事是帮老母鸡“抄蛋”,就是把蛋的方位调换一下,以免受热不均,蛋会变质。实际上,“抄蛋”是老母鸡孵蛋的基本功,用不着别人越俎代庖,可我就是放心不下啊,每天坚持“事必躬亲”。

     一般来说,母鸡孵蛋需要21天。我兢兢业业地为母鸡当了17、8天助手,这时,很想测试一下蛋中的小鸡是否成形、是否成活。我在脸盆中倒了温水,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浮在水面上,只见一只只鸡蛋都在不停地跳“摇摆舞”。我喜出望外,因为胜利在望,成功正在向我招手呢!

     到了第20天,“摇摆舞”跳得更加猛烈了,“小鹅鸡”就要破壳而出啦。夜里,我激动得难以入睡。睡着了,老做美梦。我梦见“小鹅鸡”长大了,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它们是鹅的弟弟妹妹、鸡的哥哥姐姐,左邻右舍都围拢来夸我的“小鹅鸡”,还津津有味地听我传授科学知识……

    谁知好景不长,半夜里,猛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我的好梦。一会儿,雨越下越大,闪电和响雷也越来越吓人,我害怕得直往被窝里钻。妈妈说:“打雷了,快在鸡窝旁边插一把菜刀,否则,小鸡不能破壳的。”

    我想:菜刀与打雷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妈妈迷信,我偏不信邪!其实,插一把菜刀挺简单的,主要还是由于那雷声太可怕了,震得人灵魂都快出窍了,我哪敢黑咕隆咚独自下楼去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匆匆下楼,用温水再测试,那些鸡蛋老老实实地浮在水面,没有像昨天那样不安分地跳舞。仔细看,好像还有一丝丝的晃动。蛋中的小鸡仔肯定是被昨晚的雷声吓懵的,歇歇力还会“醒”过来吧?   
               
  我耐心地等待了一天、两天、三天,结果情况越来越糟,所有鸡蛋都一动不动了。我轻轻剥开一只蛋壳,只见里面是死鸡;再剥,还是死鸡;一直剥到最后一只,都没有发现幸存者。小鸡仔破壳用的喙全都蜷缩在肚子底下,死相惨不忍睹。

  呜呼,一次胜券在握的实验就这样功败垂成,我是欲哭无泪啊!后来,因为求学我离开了故乡,再也没有尝试的机会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失败还留给我至今没有答案的两大悬念:一是小鸡在胚胎发育时吸收了鹅蛋的蛋清,真的能长成“鹅鸡”吗?二是小鸡即将破壳时,如果响雷,插一把菜刀能保住平安吗?有没有科学依据啊?

琳琅 发表于 2010-10-07 10:58

这里的“快在鸡窝旁边插一把菜刀”习俗可能现在农村里还有。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07 12:50

张老师的两大悬念:“插一把菜刀保住平安”肯定没有科学依据;让小鸡在胚胎发育时吸收鹅蛋的蛋清,以期长成“鹅鸡”,估计也没有科学依据。

余途 发表于 2010-10-07 13:43

张老师的两大悬念:“插一把菜刀保住平安”肯定没有科学依据;让小鸡在胚胎发育时吸收鹅蛋的蛋清,以期长成“鹅鸡”,估计也没有科学依据。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7 12:50

这事得问诺贝尔获奖者。

邹海鹏 发表于 2010-10-07 16:22

科学与风俗往往会掐架的:loveliness:

张鹤鸣的崇拜者 发表于 2010-10-24 10:07

原来张老师小时候就这么聪明啊!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25 07:14

原来张老师小时候就这么聪明啊!
张鹤鸣的崇拜者 发表于 2010-10-24 10:07

我也是“张鹤鸣的崇拜者”,但是别人都知道我叫什么。请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handshake :lol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0-25 14:18

原来张老师小时候就这么聪明啊!
张鹤鸣的崇拜者 发表于 2010-10-24 10:07

这位“崇拜者”,你是陈鸯鴦吗?你别崇拜我,我小时候很笨的,做了许多傻事,你们比我小时候聪明多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0-25 14:21

张老师的两大悬念:“插一把菜刀保住平安”肯定没有科学依据;让小鸡在胚胎发育时吸收鹅蛋的蛋清,以期长成“鹅鸡”,估计也没有科学依据。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10-7 12:50

我觉得“鸡鹅”通过无性杂交是可以成功的,可惜没有机会再试验了。

黄泽稷 发表于 2010-11-01 20:33

问我,我知道,不告诉你答案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11-01 21:34

问我,我知道,不告诉你答案
黄泽稷 发表于 2010-11-1 20:33

猜得到你的答案是什么,我也不告诉你!

陶子的果园 发表于 2010-11-03 10:28

挺好玩啊。现在的我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去试验了。学校应该开设一门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自己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事情的答案。那多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