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辩论一下啊!
大家,你说偏科好还是不偏科好啊?妈妈经常说我偏科,可我觉得偏科或许,你们觉得呢?是一件好事
童铭你偏什么呀?偏到什么程度呢?
偏数学,只是粗心,所以妈妈觉得我是偏科!
常常因为数学拉下了平均分!o(︶︿︶)o 唉
要是仅仅粗心算不上偏呀。你有不喜欢哪一科功课吗?
大家,你说偏科好还是不偏科好啊?
妈妈经常说我偏科,可我觉得偏科或许,你们觉得呢?是一件好事
童铭 发表于 2010-9-11 15:18 ↶
这次写帖子你也粗心了。
你是不是想说——可我觉得偏科或许是一件好事,你们觉得呢?
最差的一科是最容易增加分数的一科,因为最差的一科增加分数的空间往往是最大的。
我觉得偏科好诶。像韩寒,如果他不偏科的话,可能我们就读不到韩寒的书了。中国文坛也就少了一位新锐作家。
为了应试,数学和英语必须学好,否则,总分会受很大的影响.在语文上别用过多的时间。:handshake:loveliness:
:lol:victory::handshake
12# 蝉亦戈
蝉爷爷那么晚都不睡觉,是不是要做夜猫子?
琳琅 发表于 2010-9-12 07:25 ↶
琳琅那么早就起来,是不是要做百灵鸟啊?;P
14#蝉亦戈
被妈妈拉起来锻炼,不然体育可能是个零蛋。
被妈妈拉起来锻炼,不然体育可能是个零蛋。
还是考个好大学好,有个高起点。
我觉得偏科不好啊!假如语文一个字都不认识,数学题也做不了啊!大家说是吧?
我觉得偏科好,那样就能在自己喜欢的那门功课上多下点功夫。而且,这个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若面面俱到,就很难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了!
那起码也得保证其他功课平均啊!再培养自己的兴趣……
关说偏科好不好,不需要辩。
偏科要看如何偏了,如果各门都学得不错,而哪门极好,自然不是坏事。如果文理科一个优,一个却不合格,那还说偏得好,就是自欺欺人了。
该学的能学好,经得起考核。在这个基础上,能有爱好,有特长,最好。13亿人也只有一个韩寒,很多时候,要看整体,不能只看到个别冒出来的特例。
孩子们希望张扬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却生不逢时。现行的教育制度给偏科亮了红灯,正如一希说的,如果偏科,将来考大学连三本都上不去。说明偏科没有出路是人为的,是教育体制给偏科判了“死刑”。有人说,现行教育体制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恐怕有一定道理。从前好些大师级人物年轻时都是严重偏科的,如果他们生在今天,肯定死路一条。当时允许破格,所以他们充分施展了才华,终究成了大师。比如:
罗家伦
据人民网报道,1917年,罗家伦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校委们查看罗家伦的成绩单后大吃一惊。原来,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各科分数也平平。取弃争论之际,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罗家伦后来成为“五四”风云人物,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传诵一时的《五四宣言》,便是他的手笔。
据人民网报道,12年后,已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招生中遇到了钱钟书。当时钱钟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只比罗家伦当年考北京大学略胜一筹,但是罗家伦在钱钟书的名字上大笔一勾,破格录取。钱钟书后来学贯古今,兼修中外,曾领衔翻译《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一度使其驰骋学界,赢得国学泰斗之誉。
季羡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撰写季羡林回忆录《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为此,钱文忠教授还做了细致的调查。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锲而不舍的钱文忠教授于是去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百分制的数学考卷,季老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填的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像。
据新华网报道,1930年,二十六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而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三句话“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九十八分的高分。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只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其实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因作文过于优异(其它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师赏识而破格录取的,闻一多对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罢。臧克家因此成为闻一多的高足爱徒,与另一诗人陈梦家合称“闻门二家”。
吴晗
据新华网报道,1930年吴晗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英文各得了一百分的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一百分,数学依然是零分。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吴晗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其杂文《谈骨气》还入选中学课本,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
想查一下“偏科”,结果跳出“偏头痛”的词条。想想也有道理,从前那些大师,年轻时严重偏科,今天传为佳话;现在的孩子必须“全面发展”,如果偏科,那就等于是“偏头痛”,苦也!
偏科不好!:shutup:
虽然我国现在提倡新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高考能取消吗?不能。
但你到了大学里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