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副教授建议课本删去朱自清《背影》引争议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中发文《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引发网友激烈争论。在博文中,丁启阵教授力挺了民意测验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理由--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该博文一经发出,短短几天内,相关评论已达2300多条。其中有不少网友表示,《背影》是篇震颤人心的美文,仅因"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等原因就要将其从课本中删除,理由太牵强。
随后,丁启阵教授又先后发表了《名篇与杰作》、《从崇拜者到批评者》等多篇博文,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巩固。
当事人回应
《背影》中的感动“不健康”
昨天,丁启阵独家回应本报记者称,自己对于朱自清散文的批评,是出于“语文方面”的问题。而广受大家“批评”的“违反交通规则”,并不是自己的主要论据。
对于《背影》里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丁启阵表示,自己也曾经被深深地感动,但如今觉得这种感动却是“不健康的”。
他表示,这种非理性的崇尚智慧和实用主义是需要反思的。《背影》中的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的事迹,就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
而且,近现代出现的一批文学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从整体来说并不是最高的,作品也大多并不是有力量的、健康的汉语。可以说他孱弱病态的文风,也并不是学生学习汉语后值得追求和提倡的正确方向。
相关说法
课本出版单位:对课本的选文争论“自古有之”
对于《背影》引发的争论,课本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办负责人吴海涛表示,《背影》很早就被选入语文教材,也是一篇经典选文。
该负责人说,现在学生的课本都是经过教育部审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对于课文是否会从教材中取消或者调整,是需要经过综合考虑的。
近期不少专家学者都发文表示,对现行教材提出异议(此前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撰写博文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内容血腥暴力不宜放入初中教材)。
吴海涛表示,由于人教版教材用量很大,历来各方面学者、老师对教材提出意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编辑部也经常会收到以信件等方式提交的建议。
“如果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映,确实代表了社会普遍看法认识,那么在进行课改或者进行课本调整时,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采纳。”吴海涛说。
人物简介
丁启阵,知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原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汉语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四十余篇。
有点意外!
经典作品“剔除目录”
■被曝踢出教材的课文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 王 璟 整理
一则让网友热议的消息
网曝高中课本“鲁迅大撤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20多篇经典课文一列出来,既让网友开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网友唏嘘感慨,更有网友质疑,既然是“经典”,为何要撤?
很多网友认为,删除大量经典作品无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利。一位叫做“阴谋小集团”的网友为鲁迅“叫屈”:“为什么鲁迅先生被踢掉这么多好的文章,从小他的文章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突然来个大转弯,真的是对学生好吗?”
一位叫“末小瓶”的网友愤愤地表示:“为什么《药》会被踢出来?当年它带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难道说如今再提人血馒头已经过时?还是不敢让祖国的花朵直面鲜血淋漓的人生?”一位叫“官窑没人”的网友说:“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可是有点矫枉过正了,删除了不少佳作。”
但也有相当部分网友力挺新语文教材。网友“本来老六”说:“那么多年课文一直不更改才叫人沮丧呢,哪怕这些作家其他的文章也可以用的啊。”网友“费舍”说:“很多文章到现在确实没有意义了,应该更换。” 据广州日报
13.5万条微博热议“鲁迅大撤退”
一批经典文章被教材“踢出局”的消息传出后,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昨天的热门话题。对于“鲁迅大撤退”,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抒己见;而删除《背影》,绝大多数网友不同意。
“鲁迅大撤退”, 成网友反对
“阿Q走了,阿Q精神永远留下了”
网上热议的删除作品中,网友们最为关注的便是鲁迅的《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记者发现,到昨天傍晚6点,已经有13.5万多条微博在讨论“鲁迅大撤退”现象。“说说你的看法”,财经网在微博上发起的这项调查,在短短2小时内就被150多位网友转发,收到170多条评论。某网站昨日也在其网站的互动专区进行了调查,“你同意中学语文课本删除鲁迅文章吗?”记者发现,截至昨天下午4点,有12300多位网友参与,其中70.5%的网友投了反对票,同意删除的只占29.5%。
“鲁迅先生的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实在有些可惜。”网友“隆子88”认为,“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值得后辈永远去学习。”对于《阿Q正传》这篇文章,网友们纷纷表示“缅怀”:“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实阿Q还是可以保留的,最起码教给人一种生活态度”、“ 阿Q被踢出去了,阿Q精神却永远地留下了”。
《背影》“消失”, 成网友“挽留”
“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太滑稽!”
朱自清的《背影》是网友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是因为专家认为,文中朱自清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路,爬上月台,有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是一种“违法行为”。
网友们对这一理由几乎“一边倒”地反对。“‘父亲横穿轨道,违反交通规则’,这个理由太滑稽,‘砖家’还能再脑残一点吗?”“为人子者,恐怕不会不知一个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翻栅栏去给临行的儿子买橘子的重点不在于“违反交通规则”,而是那种儿时觉得不堪其烦,长大后却为之魂牵梦绕的父亲最质朴的爱。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那我确实百思不得其解,很难苟同。”
记者发现,针对此事,另一网站最近搞了一项调查,共有8687位参加。关于“《背影》该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吗?”,90.1%地网友认为“没必要”。
本报记者 戚庆燕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9/1085959.html
遗憾
现在的语文选文乱套了。更换太平凡,经典乱删。编书的砖家都把自己看成权威了。我们很不好教了。修订速度太快,审查不严,毛病不少。
2010年09月11日06:15我来说两句(8925)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鲁迅
来源:郑州晚报
中学语文课本
为何调整鲁迅作品?
专家解释:
“过去占的比例过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对包括鲁迅多篇文章在内的名篇进行了调整,这引起一些读者的质疑。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近日解释说,这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现在中学生的需要。
温儒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其实是2004年出版的,已经用了5年,不是某些报道所说的新学年又有新变动。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温儒敏表示,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考虑语文性。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较适合现在中学生阅读。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其实在选修课教材中又专门选收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也是为了引发学生了解鲁迅,更多更好地读鲁迅。
温儒敏强调,新语文教材并没有淡化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在新教材中还是占最大的比例。
温儒敏认为,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选文的面太窄,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改教材引来争论
支持者:新教材的调整顺应时代和学生需求
反对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仅靠改教材没用
vs
调查 内容并非“大换血”而是“微调”
记者对上海、江苏等地的语文新教材进行了调查,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网上所谓删除20余篇经典课文的“大换血”并不属实。教师们认为,各地教材虽然都在微调,但还不至于突然撤掉大批经典篇目。
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师张奚斌和吴淞中学语文教师陈洁都比对了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新教材删除了《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等课文,但鲁迅的《白莽作孩儿塔序》《阿Q正传》以及《孔雀东南飞》《项脊轩志》等依然在课本中,且为教学重点课文,《药》虽然删除,但添加了《药》的评点课文,《背影》和《荷塘月色》也分别选取在初中和高中课本里。
支持 课文调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为洲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他说,编纂教材是慎之又慎的过程,没人会毫无理由地撤掉这些经典篇目,即便调整也是集思广益,思索再三的结果。
比如,《阿Q正传》节选部分的改变,是因为目前所处的时代是和平发展时期,而非“革命”时期,但阿Q仍然是经典的文学形象,因此就选择了有关“精神胜利法”的篇章,更具代表性。
《诗经》中节选篇目删去了《硕鼠》,相比较而言,新教材的《蒹葭》和《采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姚为洲说,新教材的调整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在经典的范围内选择离他们更近的课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对 突破语文教学瓶颈仅靠改教材还不够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认为,好的语文教材能“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穿越时代”。鲁迅的文章就是如此。更换经典可以,但不可大量删除,因为语文教材必须是经典占大多数,时文占少数,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删掉经典篇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耀晶说,在语言上,鲁迅的文章及文言文相比现代文当然较难,目前也不太使用,但这绝对不是调整教材的出发点。
学生陈嘉栋说,教材新不新、课文换不换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作用并不明显,放学后先做数理、再背英语的同学仍然很多。
“要真正突破教学瓶颈,让学生喜欢语文,还在于改变语文考试体系。”周宏说。据新华社电
现在的语文教材,很少有作文教学内容,老师又不会教作文,导致现在的学生,读了大学也不会写作文。
我们现在课本里的很多都是古文,有的课文的作者甚至老师也没听过。
语文课文应该与时俱进,经典的保留一部分,新的也应该占有相当比例。删掉一些补充一些,这很正常,至于被删掉的是谁的,这要看选的标准。我觉得这很正常。
哈哈,有点意思!
课本在改革,课堂呢?教学模式呢?
不变有人说,变也有人说。哈哈,这世界……
其实,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真正的文学精品,哪有那么多政治呢?真正的好作品是经得起任何时代考验的。共产党执政党的主张不是衡量文学好坏的标准。
《背影》是因"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而删的?哈哈哈
14# 桂剑雄
理由貌似有些荒唐。
琳琅 发表于 2010-9-18 17:12 ↶
琳琅不错!用词简洁准确,比我读书时强!: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