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筱枫 发表于 2010-08-29 10:30

只有学习,只有敬佩。感叹偌大中国,寓言暖乡在浙江。

林思思 发表于 2010-08-29 10:39

向金江先生致敬!文章充满真情,金江先生和张老师的师生情谊令人感动。

林思思 发表于 2010-08-29 10:44

“看来凶多吉少,先生在劫难逃。”这句读来感觉不太好,张老师可以再斟酌一下。:)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10:57

谢谢思思!

黄岩石 发表于 2010-08-29 12:04

黄岩的寓言作家群受惠于金江先生的影响,我们都把他当成恩师!祝金江先生健康长寿!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8-29 12:50

“看来凶多吉少,先生在劫难逃。”这句读来感觉不太好,张老师可以再斟酌一下。:)
林思思 发表于 2010-8-29 10:44

“看来凶多吉少,先生在劫难逃。”
其实改一下次序即可——“看来先生凶多吉少,在劫难逃。”

裘晓缘 发表于 2010-08-29 15:06

如此深厚的师生情令人感动,想到张老师培养我们这一批学生,对待我们就像自己孩子一般,看见老师文章里提到的《小花朵》让我感触很深,要是没有《小花朵》我可能就不会有这个机会结识张老师,这本杂志更是陪伴我走过小学时光,正时四年级在翻阅《小花朵》时看见张老师培训班的消息,本身热爱文学的我就跃跃欲试,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老师的培训班,那时还在实验小学呢。。。
一时收不住思绪。。:loveliness: 令老师见笑了,现在真想让《小花朵》起死回生,让瑞安这批00后小朋友也能读上这么优秀的杂志,同时能在这样的杂志上一展自己的写作风采。。。:lol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15:34


“看来凶多吉少,先生在劫难逃。”
其实改一下次序即可——“看来先生凶多吉少,在劫难逃。”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8-29 12:50

这两句干脆删去了。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15:59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8-30 08:29 编辑

1958年,金江先生因为太优秀了,反右时招来了灾难;2003年,《小花朵》也是因为办得太好了,想挤进编辑部的人很多,被关在门外的“高手”千方百计告刁状,省里有关官僚闭着眼睛瞎处理,一纸公文下达:取缔!市里领导明明知道是一桩冤案,但谁都不敢冒风险去解释,只是大笔一挥:照办!《小花朵》就永世不得翻身了。(当时,我已退休,更是无能为力了。)“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8-29 16:08

现在真想让《小花朵》起死回生:victory:以现在瑞安官方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及作者\读者队伍来看,要是努力争取一下,并非绝无可能哦:lol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17:13

现在真想让《小花朵》起死回生:victory:以现在瑞安官方对儿童文学的重视及作者\读者队伍来看,要是努力争取一下,并非绝无可能哦: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8-29 16:08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8-29 17:17 编辑


难,很难,很难很难。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8-29 17:20

我们两个学生一前一后,一推一拉,相互搀扶着硬是把先生过了“雪岭”。

应为“搀”

谢炳琪 发表于 2010-08-29 17:33

“看来凶多吉少,先生在劫难逃。”这句读来感觉不太好,张老师可以再斟酌一下。:)
林思思 发表于 2010-8-29 10:44


这样主语后置,也是通顺的。

谢炳琪 发表于 2010-08-29 17:39


难,很难,很难很难。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8-29 17:13


也并非没有可能。
宣传部长曾谈起办儿童文学刊物的事宜,
每年从600万文化大市建设经费中,
拨款二三十万元扶植,就有希望!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8-29 18:40



也并非没有可能。
宣传部长曾谈起办儿童文学刊物的事宜,
每年从600万文化大市建设经费中,
拨款二三十万元扶植,就有希望!
冰子 发表于 2010-8-29 17:39

竭力争取,恢复了是件大好事,办成寓言会刊,则更好了。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8-29 18:42

恢复了是件大好事,办成寓言会刊.:victory: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18:47

但愿但愿... ...:)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19:50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10-17 18:41 编辑

《小花朵》复刊的难度:1、是重新争取刊号难,温州有关部门说:不要说没刊号,有也不能给你们瑞安,瑞安太乱了,吵得很!(其实只是一两个人在吵,告黑状用的各种身份的“匿名信”:“部分学生家长”、“广大师生”、“部分文化人”、“广大文化干部”……给人的感觉,刊物不停,就会天下大乱。某些官僚一看就头疼,烦人。停刊吧,停刊又不会死人。开始时告到本市、告到温州市,没人理睬,后来告到省纪委,成功了,并在浙江卫视暴光。)2、原先15年建设起来的发行网路已被彻底摧毁,想重新组建谈何容易。曾有一个得力的人去试探过,跑了一圈,结论是:绝对不可能!如果发行不给回扣,谁愿意空忙?如果给回扣,这事很敏感,吃不了兜着走。此人的好朋友都摇头:省省吧!
如果是靠官方来办,那不是原来的《小花朵》了,印起来赠送,当然很省事。但并不稳定,要看有关领导的个人好恶,现在的宣传部和文联还是想办事的,领导一变动,就难说了。如果有机会,能用政府的钱办一家儿童刊物,也是大好事啊,何乐而不为呢。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20:07

我认为办刊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我们自己的创作基地,先办基地联刊,然后办成研究会的刊物。如果全国创建了50家以上创作基地,刊物的发行量就会有了保障,稿源不成问题,经费也会有些结余了。当然,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要有专人负责,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到条件许可时再争取刊号,公开发行。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15

单位也好,地区也罢,一把手的对于文化形式好恶,往往决定了他所辖区域内的文化发展走向。我们老局长喜欢篮球,单位的篮球活动就活跃;现在的局长喜欢照相,影协应运而生;新来的书记喜欢书法,书协牌牌就闪闪发亮。俗话说:自己不哭眼里没泪。不要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政府上(争取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还不如爱好的社会人士。要想有所作为,还要靠我们自己。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29 20:20

但愿但愿... ...:)
文灿 发表于 2010-8-29 18:47

少军副会长正在筹办一家儿童刊物,请大家能帮助做好发行工作,但愿能够成功。
现在发行量是刊物成败的关键问题,我的朋友替浙江教育出版社办了一家儿童刊物,还没超过10期便夭折了,原因是发行量上不去,亏了。另一家是中学生的刊物,质量反映很不错,就是发行量上不去,勉强坚持了几年,也不得不停刊了。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22

非常赞同张老师的观点!这个问题我在给年会准备的稿件中有建议,看来不需要了。没有创作的源泉,什么样的刊物也要“失血”,没有继承下的创新,生命力何在?张老师要把您等的(瑞安)经验大力推广哟。:)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25

发行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的办法。至少把咱们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利用起来。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26

刊物的代号是多少?名字是什么?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28

本帖最后由 文灿 于 2010-8-29 21:53 编辑

我和白云谷先生等正在筹划我们本地有关事宜,年会能去的话,一定当面向张老师请教!:handshake

文灿 发表于 2010-08-29 20:30

本帖最后由 文灿 于 2010-8-29 21:55 编辑

谢谢贺老师!:handshake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8-29 21:36

55#文灿
那个别字,点“编辑”能在原文上改。

余途 发表于 2010-08-29 22:46

每次年会和办公会都会讨论研究会办刊事宜,看了鹤鸣副会长的思路,我们完成寓言人的夙愿是有可能的。本次年会我们再讨论推动一下。下午少军副会长也和我电话谈起刊物事,难度是现实的,但我们不放弃努力,就总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