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10-08-27 16:00

本可以不说

本帖最后由 长裙雨孩 于 2010-8-27 16:22 编辑

  因为早先的工作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读改过太多,相对来说,更喜欢读二三年级的,虽然有的作文还算不上完整的作文。。。
  四五年级段的学生的作文开始明显有大进步,但也开始“造假”。语言美,已不足以我们挂嘴去夸,受书本、网络等各方面的影响,或者说是引导,出产在他们笔下的语言很少会不美。可这其中多少让人欢喜,多少让人忧呢?我总在想。
  大篇幅的好词好句,一句句关于青春,关于生命的大话题、大道理。活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报告演说。有几分真切?有几分属于她们自己?呵呵,譬如13岁,如果你身边没有13岁的孩子,那么,仅读他们的文字,是不可能了解属于13岁的纯纯的故事的。
  想说什么呢。其实我想说,从平庸到精美,这个语言的把握在写作上自然不可少,但对于学生来说,一篇作文的字数有限,因为写作时间有限。那么,一篇作文中关是流入了太多的好词好句和大道理后,还能有多少内容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呢?或者现在的孩子就很少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了。
(大体来说,写青春,他们难胜青年作者,写生命,更难胜中老年前辈,那么,何不实实在在写写自己的少年时光呢。那是走过的人都不可能再回去的成长岁月。而你们正在走着。)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写作文”比作“数学上的应用题”,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的学生都在仿着老师出应用题,而不是顺着老师的步骤解析应用题。
  当然,写,肯定比不写好;读,肯定比不读强。呵呵,真希望能读到一些真切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只希望他们写得快乐。

杨绍军 发表于 2010-08-27 16:06

“真希望能读到一些真切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期待着!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8-27 18:53

说了也是白说。:)
现在抄袭成风,谁也阻止不了。何况还有些家长对此还津津乐道。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8-27 19:42

雨孩说得对。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我们需要赞扬,但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8-27 19:59

实实在在写写自己的少年时光:victory:

长裙雨孩 发表于 2010-08-27 20:49

:)

筱枫 发表于 2010-08-27 21:57

那个阶段我觉得确实正处于用好词好句的阶段,因为他们半大不大,正当知道学好,作不好却想作好的时候,就多了模仿。我记得自己五、六年级时抄了大本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每次作文都想方设法把刚学会的新词用在里面,即使牵强也不怕,就是想用嘛,呵呵!那时真傻真好。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8-28 07:15

那个阶段我觉得确实正处于用好词好句的阶段,因为他们半大不大,正当知道学好,作不好却想作好的时候,就多了模仿。我记得自己五、六年级时抄了大本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每次作文都想方设法把刚学会的新词用在里面,即 ...
筱枫 发表于 2010-8-27 21:57


哈,相同的经历,也是在小学至初中阶段。那时,我痴迷地从读过的书中摘取好句好段,记了几大本呢!记得有一次我用过一个句子写清晨天刚放亮的情景——“东方泛出鱼肚白”,自己好得意呢!
顺便说一下,我这个人记性很差,但那时候的事,却总是历历在目。

ahszzj 发表于 2010-08-28 07:28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

谢炳琪 发表于 2010-08-28 08:08

我反对学生用好词好句,反对过多用形容词,
提倡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厚的作文。

余途 发表于 2010-08-28 10:03

模仿是学生必然经历的阶段,而要进行文学创作又想有出息,就必须摆脱模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赞赏雨孩版主说出本不想说的话。

余途 发表于 2010-08-31 21:11

学生会员对这篇文没什么感想吗?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9-01 04:25

有,他们的跟帖在《青春飞扬》的帖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