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怪杰 艺苑奇才——记邝金鼻
文坛怪杰 艺苑奇才——记邝金鼻
杨 啸
首先,他的名字就起得有点怪:邝金鼻。我想,在整个中国,肯定不用担心有什么人会和他重名。就连他三个孩子(一女两男)的名字他也给起得有点怪:邝犇 、邝骉、邝 麤 。三头牛、三匹马,三只鹿。这三个字,不查字典就能读出准确读音的,恐怕也为数不多。我顺手查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新华字典》,知道“三头牛”——犇,已简化成与“奔”字相同;而“三匹马”和“三只鹿”,在这字典上根本就没有。我又查了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才知道“三匹马”读做Biao,众马的意思;而“三只鹿”是“粗”的异体字。另外,他“怪”的地方还有不少,下面我会一一道来。在这里我使用的“怪”字,绝非贬义词,而倒是带有几分可爱意味的褒义词。就像当年人们称郑板桥等人为“扬州八怪”的“怪”字绝非贬义词一样。
邝金鼻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在寓言和童话方面。出版的作品有寓言集《长颈鹿和上帝》、《阿凡提寓言》、《动物王国里的寓言》、《中国寓言精选——现代寓言》(选析本)、《中国寓言精选——当代寓言》(选析本)、《岭南寓言精品》(选析本);童话集《白藤仙子》。并编著有故事集《智慧故事365》和《傻瓜故事365》。这些“智慧故事”和“傻瓜故事”,其中有不少也当属寓言。
他的寓言、童话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的老寓言作家金江1992年为他的《阿凡提寓言》写的序言中说:“邝金鼻同志在寓言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了10多年,创作出好多寓言的佳品,并出版了寓言集《长颈鹿和上帝》,有了可喜的收获……经过他精心设计,竟把阿凡提请进他的寓言里扮演脚色。借用阿凡提的形象和语言,创作了系列寓言250篇,取名《阿凡提寓言》。这些寓言写得惟妙惟肖,不仅不失幽默诙谐的笔调和风格,而且在内涵上更具有深刻隽永的哲理性。例如其中《马屁精的套鞋》、《难就难在你自己》……等篇,写得幽默风趣,痛快淋漓,尖锐地讽刺了愚蠢、贪婪、自私、骄横跋扈、假仁假义者,寥寥数笔就把他们的丑恶面目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确有‘一针见血’之妙,堪称精湛之作。”我国著名的老童话作家洪汛涛1990年为他的童话集《白藤仙子》写的序言中则说:“我觉得邝金鼻的童话有很多的特色。这种特色,是渐渐地、不断地形成的,并且愈到后来愈为鲜明。”“首先,邝金鼻的童话是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这是由于邝金鼻很有古诗词的根底,接触大量的民间文学,使他具备了古文学和民俗学的基础。这基础对于写作童话确是非常有用的。”“邝金鼻的童话,又具有鲜明的地域色调。这些作品没有写出故事发生于何地,但是看得出它所表现的背景,是滚滚热浪拍击着海岸的南国。”“邝金鼻的童话也是多样的……这些故事各各不一,无一雷同。”“邝金鼻的童话,大都带有幽默感……这可能与邝金鼻是一位漫画家有关联吧!邝金鼻本人确是个很风趣、幽默的人。童话,和一切儿童文学一样,很需要幽默。幽默可以让小读者深思、发笑,带来快乐和教益。应当提倡童话中有这种幽默感。”“邝金鼻的文字很好。这自然是他有诗词、曲艺功底的缘故。集子中的许多作品的文字,简练明白,绝少虚衍之词。有的作品,讲究声韵、节奏,可说,可唱。”
1994年,由邝金鼻所在的广东省斗门县县委宣传部、文联、文化局联合省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隆重地举办了邝金鼻寓言童话作品研讨会。会前,出版社出版了名为《金鼻 寓言 童话》的评论专集。收入了近60篇对他寓言童话作品的评论文章。所有文章一致对他寓言童话创作予以很高的评价。评论文章的作者,大多数是国内寓言童话界和儿童文学界著名的作家和评论家。
在寓言童话创作上取得如此成就,称其为文坛一“杰”,他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他的创作才华,远不只是在文学上。在艺术上,他更是个令人称奇的多面手。在曲艺、戏剧、美术(漫画、剪纸)、书法、篆刻、楹联、灯谜……等诸多方面,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和不俗的成就。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会员……在他这诸多的艺术才华中,我最喜爱、最欣赏的是他的漫画。他所出版的几本书,都是用他自己画的漫画做插图。他的漫画插图风趣、幽默,带有很浓的装饰味道,和书中的故事内容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著名画家林墉在评论他作品的文章中写道:“邝金鼻写出了童话、寓言,又画出幅幅插图,从美术绘画专业来看,画得相当地道。清晰的线条,简练精确。鲜明的黑白,强烈对比。装饰性的运用,使之意味丰富。但,最突出的一点是,邝金鼻想象力十分多彩,动物世界这么生动有神,赖的是,邝金鼻的画龙点睛。”
一个人竟兼有如此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也是堪称一“怪”。
更“怪”的是,他并没有进过什么高等学府,并没有受过什么专门训练,完全靠的是自己刻苦摸索,自学成才。
1939年12月17日,邝金鼻出生在广东省斗门县小濠涌一个贫民家里。当他踏入初中校门时,父亲贫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一家七口。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求知的欲望并未减退,坚持半耕半读,完成了初中学业。
他从小酷爱文艺,为了能买上一本书,情愿冬日打赤脚,寒夜披麻袋,节衣缩食,筹集一些买书钱。为省钱,甚至竟两个星期每日只吃一顿饭。每买到一本新书,他就如获至宝,反复阅读,爱不释手,从中学习写作方法。读初三时,他组织了文学社,开始了诗歌创作。他写的歌词《小小拖拉机》,由同学谱曲寄去上海,后来听说发表了。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放弃升学考试,在家乡务农。耕作之余,仍不忘他心爱的写作、画画,不时有作品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多是民歌,被选入多种集子出版。后来,他利用积存两年的稿费,远离家乡到中山纪念中学读高中,但只维持了一个学期又不得不因经济拮据而退学。1960年2月起,先后在小学、中学执教,同时坚持业余画画和文学创作。“文革”开始后,“炮制大毒草”的帽子扣到他的头上,家被抄。经过一段时间审查,虽未够格当上“牛鬼蛇神”,但却遭到清洗。回乡后大半时间脱产搞宣传。1974年初复职,在斗门中学任教,12月调到斗门县文艺宣传队搞专业创作。作品主要是舞台文学。1979年秋,转到斗门县文化馆主管创作。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至今。
广东省和珠海市一些文艺部门看上他的才华,多次提出要求调他。然而,由于领导的挽留和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放弃一次又一次调离的机会,安心地坚持在家乡的土地上扎根。如今,身为斗门县文化馆副馆长和斗门县文联副主席的他,创作还只能是业余的。他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并主编斗门县文化馆出版的文艺刊物《黄杨月》,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对本职工作,他一直十分尽心尽力,乐此不疲。因此,他曾两度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又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被中共珠海市委、市政府两度授予“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称号。当前,在澳门即将回归的时刻,珠海市做为澳门的近邻,庆祝活动当是首当其冲。他就正在为这件事而忙碌着。
今年春天,我和他商量,请他为我即将出版的10本一套的盒装套书《诗体寓言童话故事》做装帧设计,画插图、封面和尾花。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程。每本书18张插图,共是180幅,还有10个封面、10张扉页和一个盒套,外加100来个尾花。他出于友情,欣然答应了。几个月以来,他一直在为此事殚精竭虑,下决心要把插图和装帧设计搞得尽善尽美。我对此是深为感谢的。
他的爱好是:吸烟喝酒品茶读书,以烟酒为最。喝酒时喜欢吃酸水果,最喜欢吃的是青梅。搞书画篆刻剪纸,握笔操刀前必须喝足酒,搞摄影也是如此。只有借着酒劲儿,搞出的作品才最有神韵。他的酒量颇大,粤地产的米酒(大概30多度吧),他高兴了一顿能喝一斤多。他的酒风、酒德均好,从不曾因喝多了酒而失态,也从来不曾存心灌醉别人,当属酒仙、酒圣的行列。
他喜欢读书,且爱藏书。他的藏书已超过一万册。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广泛,他的藏书中几乎各类书籍都有。他家曾获珠海市家庭藏书比赛一等奖;最近又荣获广东省首届”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的称号。
他有一位十分贤惠的妻子。他的妻子黄颀女士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位作家,文章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已是珠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妻子对他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事业上更是全力支持。除替他誊写稿件、校对书稿外,每当他单独外出远行参加会议,妻子还跟随照料,并做会议记录。应该说,他在事业上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和他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分不开的。
我们每次见了面,总是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前,我去台湾出席两岸儿童文学研讨会,因故受阻。却因此做了南方之行,到了深圳。深圳离他那里已很近,便顺路去看他。他夫妇俩专程到珠海的九洲码头接我。到斗门后,受到斗门县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和他一家人的热情款待。当晚,在他家吃饭时,他更是格外来了兴致。兴致越高,酒兴也就越浓。他喝酒,我以茶做陪。一边喝,一边倾心地交谈。谈文学,谈艺术,谈家世;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邝金鼻讲的“普通话”很难听得懂。我几次给他打长途电话,跟他商量插图的事,都是他的夫人在旁边做翻译。这回他见身旁有他夫人和他的副手(《黄杨月》副主编梁勇),便索性讲斗门话,让他们翻译。一顿晚饭,从傍晚六点多,一直吃到次日凌晨一点半。他一水杯接一水杯地喝着酒,也不知喝了多少。要不是他的夫人几次催促让休息,他还会兴致勃勃地继续喝下去,谈下去……
经过这番彻夜长谈,我对他了解得更深刻了。
(发表于1999年11月20日《呼和浩特日报》;2000年第44期《珠海乡音》;2000年总第6期《黄杨月》)
附记:我去他府上拜望,是1999年10月。几小时前发表的《痛悼邝金鼻》中误为1998年。
邝金鼻先生真不愧为文坛怪杰、艺苑奇才啊!
寓言不朽 金鼻永存
邝老安息!
邝老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