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16 18:41

喜读邝金鼻先生的寓言小歌剧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8-16 21:30 编辑

喜读邝金鼻先生的寓言小歌剧

--------------------------------------------------------------------------------

时间:2007-12-30 15:46:12 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张鹤鸣 阅读1438次
   
    国庆前夕,我偕夫人去了趟云南。攀登玉龙雪山途中,接到邝金鼻先生的电话,未听清是怎么回事。回老家时,又收到金鼻先生的书和信,原来是让我写一篇关于寓言剧的专题评论。
翻开金鼻先生的大作《智慧的镜子》,最后一卷是寓言曲艺和寓言剧。第一篇是《老鼠嫁女》,属于寓言表演唱;后三篇属于寓言小歌剧,分别是《女孩和猩猩》、《自作聪明的小兔子》和《老虎的夜餐》。
    拜读大作,深感钦佩。虽然数量不多,然而观一斑而知全豹,透过有限的篇幅,足见金鼻先生驾驭寓言剧的功力。

    寓言剧虽然是寓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它首先应该是戏剧作品。由于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戏剧作品必须像金鼻先生的三个小歌剧一样做到时间、场景、人物和事件四个“高度集中”。金鼻先生的三个寓言剧均安排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人物设计:《女孩和猩猩》只有女孩、猩猩和狐狸三个角色,《自作聪明的小兔子》只有兔子、大象、狐狸和野狼四个角色,《老虎的夜餐》只有老爹、老妪、老虎和狐狸四个角色。三个短剧都以“智斗”这根主线贯穿全剧:《女》剧写女孩与猩猩智斗,《老》剧是老爹、老妪与老虎、狐狸智斗,而《自》剧则是狡猾的狐狸与自作聪明的兔子的智斗,剧情围绕主线(中心事件)层层展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金鼻先生娴熟的戏剧创作经验使他在创编寓言剧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合乎情理。似乎故事本身就是如此发生的。其实不然,任何素材、任何题材,原创也好、改编也罢,剧作家动笔之前必须作一番精心的筹划和设计。写过戏剧作品的人都会深知其中的艰辛。初学者以最高的热情和最大的精力写出的剧作往往只能平面阅读,不能成为立体的表演,最致命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戏剧创作特有的规律。而金鼻先生的短剧为表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搬上舞台。

     不妨以《老虎的夜餐》为例作一番分析吧。这个小歌剧恐怕改编自一则民间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流传甚广,但没有人想到可以将它搬上舞台,因为原故事上半部分是农夫农妇夜话:由于两头小牛分别被老虎和小偷偷走,现在一无所有了,所以再也不怕老虎和小偷了。但修房的资金也落空了,因此“不怕老虎只怕‘漏’”。这话先后被老虎和小偷误听误解,以为“漏”是很厉害的怪物。故事后半部分写小偷误骑老虎,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漏”,小偷明白真相后快速爬上大树避难。老虎不知真情,立即往山下逃生,路遇猴子,结伴而返,双方绑住尾巴,猴子爬树欲探明虚实,并以眨眼为号。小偷因惊吓而小便失禁,尿液使猴子频频眨眼,老虎误以为果真是“漏”,立即逃命,把猴子活活拖死了。这样一个故事要想改编成戏剧,谈何容易!

    原故事的主线是“误会”:上半部分是老虎和小偷误听误解而产生的误会;下半部分是老虎对小偷的误会。情节和场景都很分散,尤其是树上树下的戏很难表演。看了金鼻先生的本子,大受启发。改编本将故事情节作了巧妙的改造,保留了原故事的趣味性,增强了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删去小偷一角,使中心事件变成农夫农妇用计与老虎、狐狸智斗,且一根主线贯穿全剧。把原本分散的事件、人物和地点全整合到同一场景和同一主线之中。这一改编大大深化了主题,使故事更有现实意义。特别是老虎与狐狸绑住尾巴的一段戏很是精彩:狐狸急欲尝到人肉而拖着老虎向前走,老虎惧怕“漏”的威力而往后退,一进一退将各自不同的心情充分展现给观众,使剧情自然合理而又极富情趣地推向高潮。从而使原本因误会而引发的笑料有了质的改变,组成了层层推进的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因此产生了理想的戏剧悬念和戏剧效果。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巧用智慧,弱者也能战胜强者。这是改编后的寓言剧赋予古老故事的新的寓意。

    与《老虎的晚餐》不同,《女孩和猩猩》的基础是一则寓言,寓意与前者相似,显示了智慧的力量。但经过剧作家的改编,更有趣味性,更有戏剧性,全剧竭力塑造了一个勇敢机警的女孩的可爱形象。我想,如果搬上舞台,同样会有很好的戏剧效果。

   《自作聪明的小兔子》与《老》剧和《女》剧又有所不同,它通过小兔子惨遭失败的教训说明了自作聪明必然遭殃的深刻哲理。大象只是个陪衬人物,相当于剧作家的代言人。剧中狐狸的狡猾与兔子的自作聪明这一对戏剧矛盾组织得妙趣横生。兔子的自作聪明颇有依据,它确实聪明机灵,不管花面狐说了多少好话,给他戴了多少高帽,他都不为所动,不肯开门。一次次识破了狐狸的诡计。但涉世未深的兔子毕竟不是老谋深算的狐狸的对手。当兔子谎称“大象回来了”,用计吓唬狐狸时,狐狸将计就计,假装被吓跑,暗中与野狼合谋,滚出一只“自己会走路”的神鼓。兔子还是中了圈套,开门观赏“神鼓”,被躲在鼓中的野狼拦袭……因而原本好好的嘴巴碎成了三瓣,原本长长的尾巴也被咬断了,幸亏被大象救下。兔子由于过分自信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我特别欣赏这个短剧,但人物设计似乎还可以更集中些,稍稍处理一下,就可以让野狼的戏集中到狐狸一角来完成,这样会更显精炼。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寓言剧均为小歌剧。歌剧并不是简单的话剧加唱,而是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该唱则唱,该白则白。歌词的编写更要有诗词(特别是儿童诗)的功底,既要有韵律韵味,又要通俗易懂。金鼻先生的寓言小歌剧正很好地作出了示范。作为寓言小歌剧,受众大多是少年儿童,金鼻先生十分注意唱词的浅显畅晓,富有韵味。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明明白白。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成如容易实艰辛,金鼻先生的三个寓言小歌剧虽然篇幅不长,但要写到如此精巧和精美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有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实践的历炼。戏剧创作也和表演艺术一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本人曾经是专业剧团的编剧,也承担过当地文化馆的曲艺演唱和小品小戏创作,所以,我与金鼻先生也有共同的经历。基层文化单位的创作干部颇为不易,必须是拳打腿踢的多面手,长年累月,必须笔耕不缀,应付各种奖赛各种演出,金鼻先生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创作了大量有全国影响的寓言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更难得的是他还不忘寓言作家的使命,有意识地在曲艺和戏剧创作中引进寓言元素,写成小巧玲珑的寓言表演唱和寓言小歌剧,既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又有深刻隽永的寓意,从而扩大了寓言的影响力,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分难能可贵。

    我想,有条件的寓言作家不妨都来尝试一下寓言剧(也包括童话剧)的创作,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如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一学期难得有一个艺术节,而可供学生演出的戏剧和曲艺节目却又奇缺,亟待童心未泯的剧作家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精美的演出文本,这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寓言文学的创新探索。

       ( 这是07年金鼻先生约我写的评论稿子,想不到今年年会不能再见面了!金鼻先生,安息吧!)

谢炳琪 发表于 2010-08-16 22:46

2008年10月,正值张鹤鸣儿童文学研讨会召开之际,
邝金鼻先生把贺联发到我的手机,通过我转交张老师:
 惯看龙湫马跃,
 且听雁荡鹤鸣。
     邝金鼻敬撰

后来,我们有了联系,寄点东西请他指导。
去年,他抱病给我寄来他的童话集《白藤仙子》,
在扉页签上:
冰子牛年吉祥
   邝金鼻  
盖有二红章: 一为牛之闲章,一为篆体“邝氏金鼻”方章。

哎,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邝老,一路走好!!!:handshake 

鸽子树 发表于 2010-08-17 15:00

邝老,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