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7 20:35

钱欣葆:寓言“尾巴”初探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8 06:55 编辑

         寓言“尾巴”初探

                                                        钱 欣 葆

      有些寓言结尾处简明扼要地点明寓意,具有省人的警策力;有些寓言却寓思辨于整个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思索、领会。我所说的寓言“尾巴”,是专指寓言作品后面加上的导读性文字。不管你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寓言“尾巴”现象客观存在,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要轻易地对寓言“尾巴”作好或者不好的结论,应该对寓言“尾巴”现象进行一些深入探讨。
      过去,我也曾对寓言“尾巴”特别反感,认为是画蛇添足。那时,凡是编辑要求在寓言作品后面加上“尾巴”才能被选用的征稿,我一律不投稿。一是怕添加“尾巴”麻烦,二是怕添加“尾巴”后破坏了寓言作品原有特色。近年来出版的寓言书,在寓言作品后面加“尾巴”的越来越多,据说销售要比不加“尾巴”的寓言书要好。这说明市场对于寓言加“尾巴”是欢迎的。
      我觉得对于寓言“尾巴”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给成年人看的寓言书,就没有必要在寓言作品后面加“尾巴”。给少年儿童看的寓言书,给每一篇寓言加个“尾巴”无可厚非。小读者对于寓言的理解力肯定不如成年人,给他们适当点拨一下,有利于他们对于寓意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寓言作品后面虽然没有“尾巴”,但是课文后面的一些提示、练习和教师的引导,实际上也起到了“尾巴”的作用。作为课外读物的寓言书,不可能都让教师一一去引导,加个“尾巴”确实有利于小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寓言“尾巴”的质量十分重要,平庸的“尾巴”会让人生厌,好的“尾巴”会让寓言增色。本人的系列寓话集《活泼可爱的快乐猪》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有幸请到安武林副秘书长为每篇寓言作品写导读,增色很多。该书首印10000册。荣获17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作者将已经发表的寓言作品原封不动放在一起编辑成书稿,这样很难列入出版社正式出版计划。在编辑寓言书稿的时候对读者年龄、主题特点等应该有一个定位,这样编辑时才能够很好把握。有些寓言作品大人小孩都可以读,但是有些寓言明显不太适合小学生读,就应该进行适当改写或者放弃选入。不管作者喜欢不喜欢“尾巴”,有“尾巴”的寓言书稿的投稿“命中率”无疑要高些。当然,要加一个好的“尾巴”很难,是要花费一点心思的。有时候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不亚于创作一篇寓言。
      本人挑选已经发表过的一些寓言作品,每篇加了一个“尾巴”,按照“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虚心好学”、“把握机会”等10个主题编辑成10本书稿。书稿的策划和部分内容投寄给出版社后,一些编辑来信表示很感兴趣。新加坡玲子传媒出版社很快就和我签订了《购买书稿合同》,获得该丛书在新加坡的出版发行权。新加坡玲子传媒已经出版了《狗熊借种子》和《懒汉找工作》,其余8本正在出版之中。我想,出版社所以对我的书稿感兴趣,和这套书的总体策划和寓言后面加了“尾巴”有关。
      我们不应该盲目否定“尾巴”,也不应该过于迷信“尾巴”,一切从实际出发。


                  欢迎光临《寓言童话乐园》http://www.qianxinbao.com/

                        

1

文灿 发表于 2010-08-07 21:07

学习,领悟,然后慢慢去实践。:)

侯建忠 发表于 2010-08-07 21:34

学习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07 21:59

欣葆先生言之有理,赞同,学习!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8-07 22:17

给成年人看的寓言书,就没有必要在寓言作品后面加“尾巴”。给少年儿童看的寓言书,给每一篇寓言加个“尾巴”无可厚非。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钱老师成功的经验值得我等借鉴。:victory:

余途 发表于 2010-08-08 00:45

钱老师的文章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寓言尾巴怎么写是每一个作者的风格决定的,同时由题材和读者对象确定。不必也不应该把有没有尾巴作为寓言写作格式固定下来。尾巴有和无大体可以在儿童寓言和成年寓言做区分,诸多寓言作家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个不同写法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样一概而论的话,副作用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以读者对象划分尾巴是否该有,限制了寓言创作的多样性发展。还是钱老师文尾一段话说得好: “我们不应该盲目否定尾巴,也不应该过于迷信尾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对写给儿童还是成人的寓言都适用。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8 06:05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8 06:07 编辑

谢谢各位!

      我觉得,创作寓言的时候并不需要急着去为其加一个“尾巴”。如果有些报刊要求寓言来稿必须要加“尾巴”,再加也无妨。特别是作者准备将自己作品编辑出书的时候,对于是否加“尾巴”?怎样加“尾巴”?有必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考虑。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8-08 06:29

学习钱老师的经验

谢尚江 发表于 2010-08-08 06:48

向钱老师学习!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8-08 07:26

:victory::)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8-08 07:50

语文世界发表的寓言编辑都会加“尾巴”,很不错的。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8-08 08:19

学习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08-08 08:59

尾巴必须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硬安上的往往不受用。

余途 发表于 2010-08-08 09:14

尾巴必须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硬安上的往往不受用。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8-8 08:59

这话生动,在理。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8 11:52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8 11:56 编辑

如今,不仅许多寓言集中的作品长出“尾巴”,而且一些童话集等作品也都拖着“尾巴”。
短“尾巴”仅一两句话,长“尾巴”有上百字。“尾巴”不以长短论好坏。

有的“尾巴”直接放在文章后边,有的“尾巴”还有自己的“名字”。

直截了当型“名字”:寓意点拨、寓意与启发、道理感悟、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导读等。

温婉文雅型“名字”:智慧开门、心灵对话、智慧菩提、专家点灯等。

晓梦 发表于 2010-08-08 14:17

拜读了,学习!

筱枫 发表于 2010-08-08 17:23

学习!受启发.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9 06:07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9 06:10 编辑

为寓言加“尾巴”的人一般是:编辑、图书主编、评论家、作者自己。

      前三种情况“尾巴”都是有别人去加,作者省心省力。在一些别人加的“尾巴”中,作者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有利于今后的寓言创作。作者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尾巴”比较“生硬”不协调,那也没有办法。编辑要求寓言作者自己为作品加“尾巴”,作者只能自己去加了。作者自己加“尾巴”是麻烦一点,可是加的“尾巴”比较贴切。

肖邦祥 发表于 2010-08-09 12:24

很受启发,学习了!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08-10 07:51

为寓言加“尾巴”的人一般是:编辑、图书主编、评论家、作者自己。

      前三种情况“尾巴”都是有别人去加,作者省心省力。在一些别人加的“尾巴”中,作者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有利于今后的寓言创作。作者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尾巴”比较“生硬”不协调,那也没有办法。编辑要求寓言作者自己为作品加“尾巴”,作者只能自己去加了。作者自己加“尾巴”是麻烦一点,可是加的“尾巴”比较贴切。

非常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