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灿 发表于 2010-08-07 21:07
学习,领悟,然后慢慢去实践。:)
侯建忠 发表于 2010-08-07 21:34
学习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8-07 21:59
欣葆先生言之有理,赞同,学习!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8-07 22:17
给成年人看的寓言书,就没有必要在寓言作品后面加“尾巴”。给少年儿童看的寓言书,给每一篇寓言加个“尾巴”无可厚非。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钱老师成功的经验值得我等借鉴。:victory:
余途 发表于 2010-08-08 00:45
钱老师的文章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寓言尾巴怎么写是每一个作者的风格决定的,同时由题材和读者对象确定。不必也不应该把有没有尾巴作为寓言写作格式固定下来。尾巴有和无大体可以在儿童寓言和成年寓言做区分,诸多寓言作家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个不同写法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样一概而论的话,副作用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以读者对象划分尾巴是否该有,限制了寓言创作的多样性发展。还是钱老师文尾一段话说得好: “我们不应该盲目否定尾巴,也不应该过于迷信尾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对写给儿童还是成人的寓言都适用。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8 06:05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8 06:07 编辑 谢谢各位!
我觉得,创作寓言的时候并不需要急着去为其加一个“尾巴”。如果有些报刊要求寓言来稿必须要加“尾巴”,再加也无妨。特别是作者准备将自己作品编辑出书的时候,对于是否加“尾巴”?怎样加“尾巴”?有必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考虑。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8-08 06:29
学习钱老师的经验
谢尚江 发表于 2010-08-08 06:48
向钱老师学习!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8-08 07:26
:victory::)
张培智 发表于 2010-08-08 07:50
语文世界发表的寓言编辑都会加“尾巴”,很不错的。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8-08 08:19
学习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08-08 08:59
尾巴必须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硬安上的往往不受用。
余途 发表于 2010-08-08 09:14
尾巴必须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硬安上的往往不受用。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8-8 08:59 ↶
这话生动,在理。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8 11:52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8 11:56 编辑 如今,不仅许多寓言集中的作品长出“尾巴”,而且一些童话集等作品也都拖着“尾巴”。
短“尾巴”仅一两句话,长“尾巴”有上百字。“尾巴”不以长短论好坏。
有的“尾巴”直接放在文章后边,有的“尾巴”还有自己的“名字”。
直截了当型“名字”:寓意点拨、寓意与启发、道理感悟、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导读等。
温婉文雅型“名字”:智慧开门、心灵对话、智慧菩提、专家点灯等。晓梦 发表于 2010-08-08 14:17
拜读了,学习!
筱枫 发表于 2010-08-08 17:23
学习!受启发.
钱欣葆 发表于 2010-08-09 06:07
本帖最后由 钱欣葆 于 2010-8-9 06:10 编辑 为寓言加“尾巴”的人一般是:编辑、图书主编、评论家、作者自己。
前三种情况“尾巴”都是有别人去加,作者省心省力。在一些别人加的“尾巴”中,作者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有利于今后的寓言创作。作者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尾巴”比较“生硬”不协调,那也没有办法。编辑要求寓言作者自己为作品加“尾巴”,作者只能自己去加了。作者自己加“尾巴”是麻烦一点,可是加的“尾巴”比较贴切。
肖邦祥 发表于 2010-08-09 12:24
很受启发,学习了!
wangweitongzhi 发表于 2010-08-10 07:51
为寓言加“尾巴”的人一般是:编辑、图书主编、评论家、作者自己。
前三种情况“尾巴”都是有别人去加,作者省心省力。在一些别人加的“尾巴”中,作者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有利于今后的寓言创作。作者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尾巴”比较“生硬”不协调,那也没有办法。编辑要求寓言作者自己为作品加“尾巴”,作者只能自己去加了。作者自己加“尾巴”是麻烦一点,可是加的“尾巴”比较贴切。
非常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