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21 07:05

贾里们有滋有味的成长 樊发稼

贾里们有滋有味的成长——读秦文君长篇新作《贾里日记》随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5月20日

作者:樊发稼
  
  读罢女作家秦文君的长篇新作《贾里日记》,欣喜之情不能自已。

  秦文君塑造的贾里这个人物形象,早已通过文字作品和影视媒介的传播,为广大少年儿童所熟知。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前进,改革开放阳光普照下的新世纪一代少年儿童在蓬勃成长。读《贾里日记》里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映现出作家早些年在《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新传》(两作合一即为《男生贾里全传》)叙写之种种生活情状。那时,贾里还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现在作品里已经升入初三。作为文学作品中一个鲜活的少年人物,和现实中的孩子们一样,贾里明显长大了。秦文君用多彩的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主题:贾里们(贾里和他的同学们、伙伴们)正在成长。

  秦文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贾里“面对生活的智慧和调皮,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能量。他总是要尝试新的东西,他要‘面子’,他的梦想和尴尬都是孩子们能够体会的。他也很执著,不断地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碰壁了之后,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最终还是要转到原来的梦想上去。他要朋友,要亲情,有侠义心肠,又不可避免遇到尴尬、碰壁、丢面子,但他总是又把面子捡回来,不断去创造新的生活。”秦文君这番话,既是对她先前创作的“贾里系列作品”内容和主旨的概括,也道出了她的长篇新作《贾里日记》的深厚内涵,只是后者无论在内容的丰富上,在对闪烁着新世纪时代光泽的生活情景的真实再现上,抑或在写作技艺、叙述策略的收放自如和文字语言的精炼、老到、圆熟上,都获得了新的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除《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外,秦文君还创作了《小丫林晓梅》、《小鬼鲁智胜》等等数十部作品,她笔下的贾里、贾梅、林晓梅、鲁智胜等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徜徉于秦文君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是一种非常惬意、十分愉悦的享受。作为一个老年人,我的心变得年轻起来。我好像和当下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一起,和他们一道经历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烦恼和欢欣,同他们一起生活和学习,一起娱乐玩耍、一起认真地遐想和思考,和他们一道“成长”。阅读秦文君的长篇新作《贾里日记》,又一次获得这种怡人的体验。毫无疑问,与贾里生活在同时代、与贾里有着同样或相似生活际遇的当下广大小读者们,贾里及其伙伴们的一言一行乃至其思想情感的一律一动,必定更会引起他们的心灵共振。只有剀切把握少年心理、儿童情感,并通过各种生活场景、人物形象的具体描绘和生动刻画,使新世纪校园内外生活得以艺术呈现的优秀作品,才能获得这样的效应。秦文君的《贾里日记》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长篇少年小说。

  作为《男生贾里全传》的续篇,《贾里日记》在基本保持前作的结构框架、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提升。新作《贾里日记》和《男生贾里全传》一样,都采用“主人公日记”+“作家叙述”这样的结构方式;每部作品都由若干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前都引录了主人公的一段日记。但先前的日记都较短,长的二三百字,短的只有两三句、十几个字。而《贾里日记》的日记则稍长,短则五六百字,长者可达一千二三百字。(“日记”实际上均为作家的“代笔”,就像《红楼梦》里宝、黛以及“诗社”其他成员的诗词、联句,实际上均出于作者曹雪芹之手)。“日记”是作家秦文君精准揣摩和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感情活动,以主人公的视角和眼光,写下的人物内心独白;既是个人的“日记”,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地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对一些人、事的主观评价,误解,困惑等等);作为“日记”的对照,后面的“作家叙述”则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手法,从容地讲述和诠释故事、“事件”的来龙去脉。“日记”的从“略”到“详”、由“简”到“繁”,加上“作家叙述”内容的一脉相承又有明显的延展和丰富,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随着年龄阅历的递增,贾里及其孪生妹妹贾梅以及他们的同学伙伴,正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逐渐长大,正在亲人、师长身教言教循循导引下快乐而幸福地成长着。

  文学作品,特别是像小说这样的叙事文学再现现实生活和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是绝对离不开情节和细节的,如果说情节是故事的基本构件,那么精湛生动的细节则是展开故事情节、凸现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元素;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藉丰富生动、细致入微的细节,得以恒久地镌刻在读者的心版上。重视并精于细节描写,是小说作家的艺术功力臻于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我们欣喜地发现,以贾里为主人公的作品,从《男生贾里》到《贾里日记》,秦文君重视细节描写的创作路子不仅没变,而且递进式地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贾里日记》可以说是一部高密度细节描写的作品。这些直接采撷自生活的细节,恰如朵朵水灵的鲜花,将作品织缀得摇曳多姿,煞是好看。这些动人的细节令人过目难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可读性。细节也包括一些有趣的小“噱头”,例如“小奥特曼”在语文课上出洋相将古文里的“周襄公”念成“周囊公”;爱钻牛角尖又喜欢出风头显摆的女生张飞飞问英语老师“怎么把‘一行白鹭上西天’翻译成英文?”她本来想说“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结果昏头昏脑说成了“一行白鹭上西天”;一位裘姓英语老师(由于最喜欢说“我要求”的口头禅被学生戏称为“球老师”)说自己刚学英语时把“How are you”(你好) 翻译成“怎么是你”,把“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岁数) 翻译成“怎么老是你”,他还笑谈有人把“人山人海”直译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许多细节描写令人信服地表现了贾里和他的伙伴们的“成长”:他们随着生活岁月的增长——由儿童向少年阶段过度,生理心理自然发生微妙的变化,导致他们性别意识的萌发,对异性开始产生某种朦胧好感,或者不妨说就是两性相悦的最初情感萌动。小说第一节里对此就有细致的描述,这就是和贾里同班的方姓男生“小奥特曼”化名“英雄”给贾梅写了一封热情的信,称贾梅“是最好看最好看的女孩”。以管教和保护妹妹贾梅为己任的贾里,偶然翻阅妹妹日记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警觉起来,“以前贾里听说小奥特曼喜欢好看的女孩,当时就很反感,心里还暗想,他凭什么呀,好看的女孩千万不要掉进‘火坑’”。贾里发现,“小奥特曼越来越不对头了,常常会走错教室,上课铃快响的时候,他一下子就走到贾梅她们初三(2)班里去,在里面转了一圈,看看贾梅在不在,然后才跑出来。”小奥特曼为了向贾梅“示好”,还托人给贾梅送过自吹是他“亲手做的”两只冰激凌并有点搞笑地将其起名为“比翼双飞”;虽然贾梅因故未接受他的冰激凌,但小奥特曼还是天天去贾梅她们班,“找贾梅借书,隔一天再去还书”。小奥特曼的这种执着举动令贾梅的哥哥贾里很是不安甚至“讨厌”,但贾里发现,小奥特曼每次跟贾梅都是面对面好好说话,正正经经地并无“图谋不轨”的样子,所以贾里无由对之实施“干涉”……。其实,贾里本人也有特别心仪和钟情的异性同学,她就是和他同在一班、品学兼优的“大才女”庄静,在贾里眼中,庄静是“班里唯一的仙女”,庄静因病不来上课,“贾里每天都会看看她空着的座位,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对于庄静,贾里不仅单单“情动于中”,而且还有一系列实际“行动”。对这种天真纯洁的少年之“情”,小说后部分在《不忠实的承诺》、《知心》等章节里,有着情节十分自然、细节相当丰富的叙写。这些动人的文学描写,实际上也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涩而又多梦年华的少年在成长历程中必然会发生的情感涟漪的漾动。读到这些片段,与“贾里”同龄的孩子们一定会感到十分亲切;而如我这样上了年纪的“老”读者,会为油然勾起遥远年代自己类似经历而深情地莞尔一笑。

  秦文君不久前说过,“以前我们特别羡慕国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有几代人在读,20年、50年、100年还在读。我们现在也慢慢积累出一些可以供几代人共同阅读的书。”我想秦文君本人创作的包括长篇新作《贾里日记》在内的贾里贾梅系列作品,以及她的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佳作,就是这样可“供几代人共同阅读的书”。

  通过有滋有味的阅读,真切而欣喜地看到了贾里们崭新一代儿童少年有滋有味的茁壮成长。——我想这必定是每一个认真赏阅秦文君新作《贾里日记》的读者的共同感受。

  勤奋过人的、葆有一颗弥足珍贵的大爱之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秦文君,已经为广大少年儿童写出众多的优秀作品,她为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骄傲。借此机会,我作为一名儿童文学“老兵”,谨向秦文君表示最深切的谢意和最真诚的敬意!

  2010年5月18日,于北京南方庄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21 07:20

以前只知道《男生贾里》,看了樊老的随感,才知道男生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他的故事真不少!:handshake:victory: :)

樊发稼 发表于 2010-05-21 09:14

谢谢蝉爷将此拙文转贴到俺们的网站!:kiss: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21 09:31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5-21 17:22 编辑

发稼的笔蘸着爱心的墨,写出的是红字,那是心的本色:victory: :handshake

黄鱼 发表于 2010-05-21 10:56

秦文君取材女儿成长系列的小香咕也很好看。注:没细看,只是翻了翻。
真的要学习樊老认真读书并写书评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