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7 07:10

读《余途不多余》插画有感 文/罗峻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5-17 07:12 编辑

  读令狐大葱《余途不多余》插画有感                                                      文/罗峻


      我对中国现代寓言发展现状不甚了了,带这种先入为主的朦胧印象来看余途和令狐大葱合作的作品,自然产生出许多意外。在我看来这本集子更像是一本笔记体的书籍,里面累积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或讽世、或劝世、或警世、或醒世,从容浅显、寓理于字里行间,文思与画意交织,互为映衬烘托,有一种优雅和幽默杂陈的趣味。



    所以这本书既可称为余途先生的寓言作品集,又可视为令狐大葱的一部新绘本。从插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具有几个方面的特色值得推敲和品味。



    首先,令狐大葱对“余途”这一形象的设定比较成功。粗看这是一个东方风格的卡通人物形象,然而,在实际的主题画面表现中产生的画外意味又不等同于漫画,这是一个充满漫意的人物,但是却在单幅画中在表现比较深刻、甚至严肃的寓意主题,许多作品既呈现单幅漫画的夸张和创意,又呈现相对唯美的意趣,就像“余途”这个形象一样,时而虚幻、时而真实,时而成熟、时而轻灵,这种矛盾的形象设定却正好和文风吻合。绘画的趣味经常是在矛盾中形成的,令狐大葱的插画经常让人感觉这种矛盾,矛盾丰富了画面,也因为如此,我个人更愿意把令狐大葱的作品归类于独立主题插画。



    其二,令狐大葱作品创意独特,时有妙思火花闪现。这种混搭式思维会让人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如《推荐者》里“余途”提着红绿灯走在夜空里的斑马线上,具有特别梦幻和搞笑的的效果。《一座桥》里的“余途”则提着一个透明购物袋给花浇水,桥和水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倾斜图案,使得读者的脑子里不断冒出探究的问号。《签字和形式》说的是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的习惯,画面中却是“余途”带着一群斑点狗,而大熊猫也变成了象斑点狗一样毛色的宠物,文章和画意貌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都是暗讽生活中泛滥的形式主义。类似这样奇思妙想的创意不一而足,构成本书的一大幽默特色。



    其三,令狐大葱插画表现手法也多有奇趣之处。在网络上经常有人拿令狐大葱的插画和几米做比较,令狐大葱并不讳言从几米作品里发现了一类形式感表现语言,这也是正常的,插画的时尚性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二者都擅长在表现手法上做一些超现实主义风格视角的试验,但是两者实际出版物表现则完全不同。



    其四,令狐大葱这本插画集体现出来的东方文化味道耐人寻味。不知道为什么,令狐大葱的插画让我想起早期的漫画前辈丰子恺,想起方成,想起丁聪……或许这种文与画结合的方法过于熟悉的原因吧。源起于民国时期的中国文人漫画经常是“一文一画”,期间卓越者众,多是文化新旧交替之际产物,逸笔草草,然意兴盎然,给读者以画外和文字以外的想象空间。如诗人唱和,如杂记随感,随意之中尽有精妙神思,文画互阐相得益彰,或蕴藉心结,或讥讽时事,嬉笑怒骂,皆风趣不失高致,所以,令狐大葱和余途先生的合作,若能继承处在于内核里对文字精神的把握,推寓言的核,承荫主流文化,酣畅表现,兴至则自然妙趣横生,形成寓言和漫意的结合,也可实现传统“一文一画”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令狐大葱的插画早先较流于CG缪想,多无实际表现内容,又尝自谓“形不准老师”,风格多无法框定。这本寓言集却让人看到了一些漫画、插画、CG等多种元素组合的可能,因为文字风格和内容的跨越性较大,绘画风格的统一就更难以定格并显芜杂,这是该书遗憾的地方。


      评论作者简介:罗峻,国内资深景观设计师、规划师、现代艺术家,北京涵野城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7 07:31

以前第一次见“读画”这词时觉得很新鲜,“读书”,“读文”,“读诗”。。。。。。原来画,不仅是拿来“看”,也能“读”。罗峻读画文不简单:victory:,得细读。:handshake

余途 发表于 2010-05-17 23:00

插画在《余途不多余》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