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创作的又一途径 文/ 杨福久
寓言创作的又一途径——读《余途不多余》
杨福久
余途先生的寓言集《余途不多余》令人耳目一新,读了很受感奋。最使人振奋的是,他探索并成功地走出了寓言创作的一条新的途径。
主人公集中
寓言集《余途不多余》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主人公集中到一个人——余途。作者说:“我是余途,余途不是我,于是有余途寓言。”收于这个集子里的150余则寓言,则则有余途,其主人公可以说都是余途。这就打破了以往的寓言集子的多个主人公的旧有模式,使得读者对寓言主人公的印象很容易深刻起来,很容易记住这个可爱的余途,从而很容易起到寓言作品的感染作用。这种寓言主人公的设置,还有一个意义,可以使寓言作者免除则则“想”主人公的“烦恼”,从而加快了寓言的创作进程。寓言作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创作一则寓言,往往在主人公的“安排”上耗费不少的“心思”,占用不少的时间。而这样集中主人公的写法,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人物寓言的范例
《余途不多余》打破常规的另一明显的特点是,集子里的寓言全部是人物寓言,从而突破了动物寓言的旧有模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拟人手法就是指的寓言的主人公“非人”,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实际上,收入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都说明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而很多作者和很多读者常常以为“小猫小狗”是寓言的主人公才最容易使人接受。因而,寓言的主人公多是动物,像《余途不多余》里的寓言全是将人作为主人公的,极为罕见。余途在以“余途”为寓言的主人公上,写得极成功,可以说成为了范例。
凝练的精品
《余途不多余》里的寓言十分精练,很多作品都达到了极凝练的程度。写出这么多的精品,堪称不易。文章写长不写短,写短文章不容易,写好的断文章更不容易。写寓言更是这样,尤其是人物寓言,写短写好十分困难。但是,余途做到了。比如《倒水》只有80多字,还包括标点符号。“余途叫小女儿倒水给自己喝,女儿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得女儿水,余途郁闷。一日,余途带女儿看望老人。余途为老人沏茶,双手敬上。老人感动。回家,女儿捧着热茶给余途。余途感动。”这极短的文字,有语言,有情节,有描写,有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道理,言传身教是道理,孝敬老人是道理。《口香糖的味道》仅70多字,写明了口香糖越嚼越没有味道,“余途说:‘我不能忍受把它嚼到没味再吐掉。’”其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深刻的道理
蕴含道理,是寓言的重要标志。没有蕴含道理的文章,不会被看做寓言。道理也有浅有深,有小有大,有窄有广。自然是后者的寓言更为被读者所看重和所喜爱的。品读《余途不多余》里寓言,很多都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的,这正是作者写作成功的所在。《平常难平常》写了高考的时候,“平常”变成了“不平常”:平常住家里的孩子住进了宾馆,平常骑车子上学的孩子家长用专车接送……平常的日子不再平常,有考生撕掉了别人的考卷,有家长晕倒在考场外。最后,余途说:“平常不平常,平常难平常。”说明了多么深刻的道理啊!在《真言》里,阿黄的女人不见了,哪去了?跳楼了!为什么?阿黄说了真话,这真话真是他女人的“缺点”。于是,余途说:“真话杀人呀!”这道理点得十分明了。
极具幽默
有人说,幽默是一种力量,是寓言的一大武器。《余途不多余》里的寓言多具幽默,甚至极具幽默。这种寓教于乐令人备受感染和启发,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字里行间的教益,这样的潜移默化往往比强行地说教效果更佳。《活青蛙的煮法》里讲道:活青蛙放在开水里煮,青蛙能够跳出来;余途放在凉水里,逐渐加热,等青蛙发现热了想跳的时候已经无力蹦跳了,于是被煮熟了。可是,老师说这方法太古老了。老师说:“据最新研究成果,用恐吓的方法可以使青蛙失去跳跃的能力,用导弹的火焰可以使青蛙速熟。”煮青蛙,动用导弹,离奇吧?幽默吧?这样的幽默,使得寓言的作用极快极好地发挥出来,给予读者十分深刻的印象。
多文体的融合
《余途不多余》里的寓言文字优美,体现了多种文体的有机融合。其中,有的像诗,有的像散文,有的像速写,有的像杂文。很多是多文体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喜欢不同文体的读者都能够喜欢书里的作品。这既是作者驾驭文体和文字能力的体现,也是作者探索出寓言文学创作的一条好途径。《瀑布》的话就像诗句一般,如:“瀑布是水做成的布”,“瀑布是高处扔下的石头”,“瀑布是水做的刀”。“瀑布就是距离”。《瞬间》一开头就是“雨后,太阳从云中闪现,天空悬出一道彩虹。”优美的文字与描写,把读者一下子带到美丽的景色里了。这散文的意境把作者欲说明的道理蕴含起来,远比“赤裸裸”的说教更能够撼人心弦。这本书告诉寓言作家,寓言的写作应当是多种文体的有机融合,将各种文体的精华集纳在一起,丰富我们的寓言创作,使寓言文学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杨福久,辽宁省西丰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
我觉得杨福久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很用心,对余途寓言的成就总结得比较全面。:victory:
我邀福久兄来论坛,不知福多久才能来?:handshake
大受教益。
——王明彦
这样的评,写得精准!!余途老师的寓言好,杨福久先生的这篇是好上加好!学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