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5-15 00:05

等 闲 插 柳 柳 成 荫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5-29 11:32 编辑

等 闲 插 柳 柳 成 荫

             ——戏剧寓言获奖作品选前言


     戏剧寓言能形成气候,并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甚至创设一个奖项在全国开赛,纯粹是始料未及,真所谓等闲插柳柳成荫。

     大约是1996年间,瑞安市文化馆邀请我创作一个高层次有深度的戏剧小品,终极目标是瞄准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创作一个十来分钟的短剧并不难,我在专业剧团主业是创作大型戏曲剧本,调文联任职后,先后为各部门创作过百来个戏剧小品,大多是参加省、市会演的应景之作,这次写作的要求是“高层次”、“有深度”,而且要瞄准文化部的“群星奖”,标杆高了,起点自然不能低。我思之再三,决定将自己发表过的一则寓言《三个婆婆》改编成寓言体小品,易名《一媳三婆》。不料这则寓言与戏剧相结合的新品种别具风采,颇有杀伤力,先后在温州市、浙江省、华东地区的会演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不仅杀进了决赛圈,而且最后在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大赛中一举夺魁(不光拿下金牌,排名还在除东道主外的第一位)。第二年,温州市鹿城区文化馆邀请我创作一个戏剧小品,我尝到了甜头,便把自己的寓言《公主的怪病》改编成同名寓言体小品,在各级大赛中杀出重围,最后更名为《喉蛙的故事》,进入全国决赛,荣获了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和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奖。第三年,瑞安市文化馆再度邀请我创作,我再次创作了一个寓言体小品,叫《一婆三媳》,因为容易与《一媳三婆》混为一淡,参赛时更名为《邻家妹子》。这个寓言体小品同样很有生命力,同样荣获了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此后,因为退离了文联主席的领导岗位,且创办了文艺创作培训学校,额外邀请的创作我一般都婉谢了,只是配合教学编写了一些适合孩子们演出的校园剧,其中大部分是根据本人的寓言改编的戏剧寓言。

     到了2007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等6家单位联合为我召开个人寓言作品研讨会,我赶紧整理出版了寓言集《醉井》和戏剧寓言选集《喉蛙公主》。后者请寓言大师黄瑞云教授作序。黄教授大力推崇这个选集,评介它是中国第一部戏剧寓言选集。

     研讨会上,樊发稼会长、顾建华、叶澍、凡夫副会长和各路专家、作家、评论家张锦贻、徐强华、刘文起、邱国鹰、叶坪、老许、俞春江、谢尚红等都对《喉蛙公主》作了专题评论。

     2008年年会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别嘉奖了戏剧寓言的创新成果,《喉蛙公主》被评为第四届金骆驼奖创作一等奖。

     2009年,经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研究批准,我在海外的第二个知心朋友虞桂莲女士出资设立了“童彤杯”张鹤鸣戏剧寓言奖,每两年评比一次,2009年为首届,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赛。

      至此,戏剧寓言正式作为一个新品种,登上中国寓言的大舞台。其实这一切都并非刻意而为之,只是因为有寓言界众多前辈和朋友的鼎力支持,戏剧寓言终于渐渐形成了气候。

      戏剧寓言,顾名思义,既要有寓言深刻的哲理,又要有戏剧的形象和直观。对于初学戏剧寓言的作者来说,最糟糕的并非不懂寓言文学的特点,而是缺乏戏剧创作的基本常识。戏剧作品因为要搬上舞台,所以必须做到时间、地点(场景)、人物(角色)和事件(主线)的高度集中,短剧尤其如此,缺一不可。

      我曾经鼓励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编写小剧本,他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完成了。我一看,天哪!不到10分钟的一个短剧竟然分三幕来写,要变换三个场景:教室、寝室、教师办公室,而每一幕只是10几句对话而已,这根本违背了戏剧创作的规律,我袒诚地告诉他:对于戏剧创作,确实还得从头学起。他也承认,过去很少接触这种文体,现在课文中戏剧作品占好大篇幅,是该从基本常识学起。

      另外还有一回,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将《丑小鸭》改编成短剧,让我帮助修改一下。我一看,这个短剧不仅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而且人物有26个,有的两个人物合起来只有一句台词:“噢,原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啦!”这样的剧本不是简单修改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必须推倒重来!因为他们写戏剧作品也像写小说、写童话那样随意,没做到四个高度集中。

      我们培训学校的一个尖子生曾经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童话剧,语文老师非常支持,协助排练了一个多月,快要参加比赛了,请我去看彩排。哇,全班总动员哪!老师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情绪,除了主要角色外,没事的全当群众演员,集体舞蹈,迎接皇帝出游。我说不行啊,哪有一个短剧四、五十人上场的。果不其然,大赛组委会来审查节目时,着实吓了一大跳,这个排练了一个多月的短剧当场就被刷下来,同学们伤心得差点哭了。

      现在各中小学校年年都在举办艺术节,而真正能推出优秀校园剧的又能有几个?窃以为关键是大多语文老师不懂得戏剧文学的游戏规则,有时甚至在误导!

      老实说,短剧做到了四个高度集中,那也仅仅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要求,第二步更难的是要巧妙地设计戏剧矛盾,戏剧冲突,制造戏剧悬念。合乎情理地使剧情跌宕起伏、层层推进,直到形成戏剧高潮……这样才能紧紧抓住观众,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喜怒哀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戏剧效果。

      如果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短剧,矛盾展开必须快速,不到10分钟的一个短剧,演了三、五分钟观众不知所云,你还在面面俱到地作铺垫、交代背景,那肯定让人倒胃口,注定要失败的。其次,戏剧冲突必须激烈,且必须形成戏剧高潮,高潮过后,又必须戛然而止,留有余韵,让观众细细品味。结尾大忌拖泥带水,切莫再来一大段画蛇添足的说教。

      还有一点似乎应当强调一下:在戏剧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通过剧中人的对话向观众交代(万不得已时偶而使用画外音),现在不少作者像写小说那样用叙述性的语言交代剧情的发展,那就违背了戏剧创作的特点,因为作者不可能直接与观众对话,你写的那些文字观众怎么能知道呢?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一些戏剧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并非死板的教条,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处理得好,反而有特别出彩的。这恐怕要等你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原则后才能懂得如何变通了。比如本书选编的《井蛙新编》中,其实一个平面上有井上、井下两个场景,这要靠演员的表演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的特例戏剧舞台上并不少见,恕不赘述。

     当然,戏剧创作有一定难度,戏剧寓言作品要写出水平,更加不容易,因为一般寓言作品往往比较短小,要将短小精悍的寓言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必须丰富许多内容,让观众有“戏”可看。而一个演员上台表演时起码要用个把钟头化装造型,上了台总不能三言两语戏就没了。所以不下点苦功,肯定写不好戏剧寓言。

      但戏剧寓言创作也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本次大赛中,不少作者都是第一次创作戏剧寓言,比如桂剑雄先生,他对戏剧寓言研究了三个多月,才开始写作,其间,又数易其稿,志在必得。就凭他那一分执着的精神,还不是如愿以偿,取得了高奖吗?再比如黄岩北城小学的语文老师,他们也是第一次辅导学生创作戏剧寓言,老师们虚心好学,教育者先受教育,然后耐心辅导学生,同样取得了好成绩。

      在我们培训学校中,四年级的小不点黄逸翔自告奋勇写了个小剧本叫《猫教授》,发到我的邮箱,说:“老师,我也要参赛。”她这个寓言剧一开幕,老猫见教授睡着了,便偷了教授的帽子,眼镜,爬到大树上自己装教授,然后办培训班……我开玩笑说:“逸翔,你这个戏让谁演啊?舞台上要做一棵大树,演员还得爬上去表演,摔下来脚拐了赖你赔,上你家吃饭去!”然后,我告诉她剧本搬上舞台是怎么回事,舞台剧受到舞台的限制,不像动画片那么自由。小家伙挺聪明的,第二次改编文灿先生的《小兔子找教练》就有点像模像样了。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从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所以给了她一个优秀奖。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

       本文的题目是“等闲插柳柳成荫”。意思是当初我写戏剧寓言根本没有刻意要将它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后来成了气候,是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因素。现在戏剧寓言已经成为品牌,已经设立了奖项,可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扎扎实实运作,一届更比一届完善。繁荣戏剧寓言创作,要靠众人齐心努力才能“有意插柳柳成林”啊!

                                                                                       张鹤鸣   
                                                                                       2010年5月13日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5-15 05:49

我把这篇文章收藏了,我要好好学习寓言剧的创作。
我曾接受过张老师的两次指点。张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敬佩。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06:36

双羽老师辛苦了!:handshake
希望张鹤鸣戏剧寓言大赛和金江寓言文学奖一样,越办越好,成为中国寓言文学两颗璀璨的明珠!:victory: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5 06:51

先夸鹤爷再夸蝉:lol,要是蝉来写序,哪有这样的佳作啊!:victory:蝉说:此书的序没人比鹤爷更合适!信了吧!题名:《等 闲 插 柳 柳 成 荫》,那是过去,如今已是:《有 意 插 柳 柳 成 林》: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07:10

妇唱夫随,洪老师有《有心栽花花满园》嘛: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08:24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5-15 08:25 编辑

——不得了啦,蝉爷改名字了!:lol
请鹤爷改一下。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5 08:29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5-15 13:58 编辑

是妇唱夫随,还是夫唱妇随,那是人家俩口子的隐私,熊是不知道的;P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08:33

洪文是10号写就的,鹤文是13号完成的——所以叫“妇唱夫随”。:lol

笑尘天涯 发表于 2010-05-15 08:35

“妇唱夫随”。:lol

余途 发表于 2010-05-15 09:11

鹤鸣夫妇在寓言剧创作领域既出成果又育人才,还经营出文化品牌,值得庆贺!

余途 发表于 2010-05-15 09:14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5-15 13:53 编辑

熊不善此道?熊不善此道……: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09:53

意会的事,不能言说……:lol

杨绍军 发表于 2010-05-15 10:02

感谢鹤爷夫妇!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5 10:43

熊兔别往歪处想,蝉很正的:L比少军还害羞,比武林更纯真;P,只是没有晓舟乖,没有发哥多情  :loveliness: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5 10:54

熊很正的,兔可能也差不到哪去。倒是蝉爷要注意了,你什么都知了,怎么会不知了熊兔没往歪处想?:@:'(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05-15 11:13

熊兔别往歪处想,蝉很正的:L比少军还害羞,比武林更纯真;P,只是没有晓舟乖,没有发哥多情  :loveliness: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5-15 10:43

完美的形象?:dizzy: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5 11:20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5-15 14:01 编辑

蝉知了,你们全是好人,比雨孩更保守,比凡夫更传统,比筱枫更软弱,不要再说了,打住!:@冲淡主题了.蝉已忏悔: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5 18:44


完美的形象?:dizzy:
贺维芳 发表于 2010-5-15 11:13


怪了,今天电脑看不到图像、符号,字倒很清楚.“完美的形象”---见师太夸奖,高兴!:lol 谢谢哦!:loveliness: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5-16 20:48

因为一整天停电,到晚上九点半才亮灯。开始整理这篇稿子,十一点多才贴上论坛。接着便是两天两夜的连续上课。因为嗓子沙哑,尚未康复,所以课上得特别吃力。现在回到论坛,谢谢诸位的支持和理解!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6 21:09

——不得了啦,蝉爷改名字了!:lol
请鹤爷改一下。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5-15 08:24
本帖最后由 桂剑雄 于 2010-5-16 21:12 编辑


请将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的叶谢改成叶澍。:handshake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5-17 09:47

是妇唱夫随,还是夫唱妇随,那是人家俩口子的隐私,熊是不知道的;P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5-15 08:29
本帖最后由 张鹤鸣 于 2010-5-17 14:17 编辑





在杭州新居,我除了改作,想拜读兔儿爷的大作,让善新写后记。想请蝉爷写序,但无法上网,打电话也不行,嗓子哑了。熊爷打电话时,听到的已经不是“我”的声音了,第二天更严重,竟发不出声来。后来,眼睛红肿,连兔儿爷的大作也不能看了,只能买药治病。快到周末,还得赶回来上课。一回家,赶紧请蝉爷作序,蝉爷讲了一大堆“理由”,看来无望了。时间又紧急,请别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动手了。蝉爷说不写序,只写过前言,所以,我这篇东西更不敢自命为序,也就充当前言吧。我的前言加了个题目,后记本来没有题目,为了统一起见,贴上论坛时,我帮她添个题目,然后,根据题目,内容作了一些相应的修改。我是忙得挂连挂吊针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嗓子至今尚未康复。熊爷可是帮了大忙的,这个蝉,得了便宜还卖乖!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7 09:52

蝉爷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班的人,而我,是二班的:lol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7 10:03

得了便宜还卖乖:dizzy:写序是可以名利双收的,蝉是想得便宜,没本事得啊:'(不过,蝉的无能,成全了“夫唱妇随”心里还是美美的:loveliness: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5-17 14:29


请将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的叶谢改成叶澍。:handshake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5-16 21:09

因为一整天停电,我赶紧写成纸质稿,送打字店打字,9时半来电才见到发我邮箱的打字稿,修改了一遍,就贴上去了。叶大人的大名错了,竟然没有校对出来。 可能是因为好久没用笔了,字写得很烂,打字员不知叶大人是谁,便打成“叶谢”了,不怪打字员,都是我的错!

蝉亦戈 发表于 2010-05-17 14:45

本帖最后由 蝉亦戈 于 2010-5-17 15:08 编辑

这也叫错,羞煞蝉也:L。以前,我写的报上一整版文章,作者成了:叶澎,该报来电话道歉,说发更正。蝉说不用了。好玩的是,用“叶澎”“叶谢”搜索,也能看到蝉作,这就蛮好了。:loveliness:鹤爷请看:

贝壳寓言 读后感 在线阅读 作者:叶谢 价格 大拿网图书
贝壳寓言,作者叶谢贝壳寓言读后感,在线阅读.贵州人民出版社, 目录 动物心态 代沟(雏鹰·老鹰) 比(鹿·长颈鹿) 思迁(鲤鱼·鸿雁) 血统(跛马·病虎) 嫉(猫·猫头鹰) 卖(大象·鹿) 视差(骆驼·鹅) ...
book.danawa.com.cn/...339.html - 34k - 2010-01-22 -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叶澎的寓言集《梧鼠的桂冠》,编有现代寓言、仿古寓言、...
cnki.caas.net.cn/...bname=CYFD - 94k - 2010-01-10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广西-小小说作家网 - 小小说论坛 - 微型小说|爱...
樊发稼的《鹦鹉告状》{13}说的是两只鹦鹉状告寓言作家、出版社、书店、画家的故事,对社会无所不在的炒作现象进行了无情抨击.叶澎的《寓言八则》{14}通过萤火虫、犀牛等动物的表演,尖锐讽...
www.xxszj.com/...d-132804.html - 12k - 2008-07-22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www.xxszj.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动物寓言10则等 - 『 幽默天地 』 - 云梦期刊频道——期刊在线...
动物寓言10则8`8 q9 F) ?  w, b+ }- v 叶澎9P; C$ k; o. R7 `0 ` # f* B6 y+ ~$ I0 s! o5 s 1.出...
bbs.ymzww.com/...0074-1-1.html - 64k - 2008-10-12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不平凡的中国现代寓言--中用网
崔亚斌、吴树敬、方崇智、吴广孝、胡树化、陈乃祥、陈必铮、凝溪、李继槐、叶澎、凡夫、薛贤荣、周冰冰、少军等的作品都对现实问题非常关切,用寓言的形式鞭鞭腐败守旧,枢歌改革开放.如:凡...
yule.128.com/...w.jsp?id=20894 - 35k - 1天前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yule.128.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06年第11期电子版 - 金月芽期刊网 免...
微型寓言10则(叶澎) 又一只乌鸦口渴了(张学鹏)
www.jinyueya.com/...1/2006_11/ - 25k - 2010-05-02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寓言的真谛---干杯吧,拉丹们_
寓言的真谛---干杯吧,拉丹们   发布时间:2008-05-10
寓言的真谛叶澎
blog.sina.com.cn/s/blog_498... - 24k - 2008-05-10 - 搜狗快照 - 网页预览

......;P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17 18:25


因为一整天停电,我赶紧写成纸质稿,送打字店打字,9时半来电才见到发我邮箱的打字稿,修改了一遍,就贴上去了。叶大人的大名错了,竟然没有校对出来。 可能是因为好久没用笔了,字写得很烂,打字员不知叶大人是谁 ...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5-17 14:29

因为看到一直没改,很急,怕蝉不乐意,就又强调了一遍,——虽然发到出版社的稿子早就改了。:lol :handshake

张鹤鸣 发表于 2010-05-17 19:00

哈,原来还真有叫“叶谢”的,那就“谢谢”啰!
前些天,尤伯杯(羽毛球)比赛,有个男中音解说员,我怎么听都像蝉爷,谁知,善新从厨房跑出来,我问她干吗,她说听到蝉爷在说话。我说可能的,蝉爷也是体育行家,说不定请过去当解说员了。想想不可能,世界大赛,那么远,蝉飞不动。可惜中国队败给了韩国!

鸽子树 发表于 2010-05-28 16:42

近段时间太忙,今天稍有空闲,细读了张老师的序,收获不小啊!想想我的《鼻子逃跑记》,其实也有人物太多的毛病。下次写寓言剧,一定会心中想到四个高度集中。

侯建忠 发表于 2010-05-28 17:45

张老师:“到了1997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等6家单位……”   1997年应为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