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网论坛

晓舟 发表于 2010-05-06 15:47

读图时代的寓言——读《余途不多余》

到目前为止,我可能是离余途最近的人(空间距离)。
某天下班,我坐地铁到余途的公司去拿《余途不多余》,公司里的余途很忙,我在其大厅里候着,余途的秘书给我泡了一杯茶,让我耐心等候,那一刹,我觉得我很多余:lol

我也是在上下班的地铁里读完了《余途不多余》,我是典型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利用地铁等“碎片时间”阅读是我们这一族人的特点,上班族也应该是我国最大的读者群吧。这里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写寓言究竟是给谁看?”
我想每一个寓言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欢,那么我想我们在创作时也应该考虑“大众”的阅读习惯及特点。我觉得《余途不多余》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和示范。

一、读图时代的“浅阅读”
当今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决定了大部分人只喜欢“浅阅读”,没有耐心看长篇累牍的文章(这也是“标题党”产生的原因之一吧)。由此可见,寓言应该是很讨巧的一种文体,因为其短小精炼。
当今也号称“读图时代”,图片相对于文字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而当图和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那就更加相得益彰了。《余途不多余》选取了绘本风格的插图,应该说很对年轻大众的胃口,我在地铁上阅读时,就不时飘来旁人借阅的眼光。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不得不提到“手机媒体”,《余途不多余》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也十分适合手机媒体,试想一下,无聊时,打开手机,阅读一条彩信(一张精美的图片加上精短的寓言),轻松的“浅阅读”恰好填满您的“碎片时间”。

二、与时俱进的生活寓言
我们在上学时学习的寓言多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多年来,大家也乐此不彼地追着动物写,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审美疲劳”?但我们说现在寓言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淡忘,也有其一定的原因吧。
《余途不多余》跳出了动物的桎酷,工作、生活、学习、新闻、旅游……点点滴滴全都来自生活的阅历与感悟,真正应了那句话“生活即寓言”!
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寓言也才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三、小小说的文体风格
余途除了寓言也创作小小说,在《余途不多余》里我也读出了其小小说的风格,比如《出汗》、《劝窃者归》、《可怜人之可怜》……故事情节的设置令寓言更加生动。

四、拍砖
说了《余途不多余》的好,也乱丢几块砖。
记得余途曾经说过他主张寓言要把想象留给读者,这个想象空间尺度的拿捏可非易事。轻了,读者一笑而过;重了,读者不知所云。
《余途不多余》还不能说每一篇都恰到好处——算是我的砖头吧。
另,一个疑问——《吃饭》最后一句“到了没有吃饭的问题也就没有了问题”是否应该是“到了没有饭吃的时候也就没有了问题”?

五、文如其人
咱看余途寓言,也品品余途语录吧:
1、“我希望中国的寓言不仅是寓言写作者的寓言,不仅是小圈子的寓言,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寓言。不过余途不多余在美国见报也不意味着他是世界的。”
2、“论坛研讨会至此已让我收获很大,但我是平静的 ,对于过多过多过誉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我根本没那么优秀,有些光环我不敢戴,甚至也不敢看。”
3、“我一直记得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对我说过的话——‘保持童真,永远拥有一颗孩子的心’。”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06 18:41

边做评论边做手机媒体宣传,舟总一举两得:lol:handshake

余途 发表于 2010-05-06 23:40

晓舟把书送地铁里的美女啦?还是送车展的车模啦?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05-06 23:49

晓舟把书送地铁里的美女啦?还是送车展的车模啦?
余途 发表于 2010-5-6 23:40

好像是车模——论坛的那个图片,就是他发上来的:lol

余途 发表于 2010-05-06 23:53


好像是车模——论坛的那个图片,就是他发上来的:lol
桂剑雄 发表于 2010-5-6 23:49

晓舟QQ空间里还有好多车模妹妹呢,她们都望着摄影师晓舟笑呢!:loveliness:

晓舟 发表于 2010-05-07 08:57

晓舟把书送地铁里的美女啦?还是送车展的车模啦?
余途 发表于 2010-5-6 23:40


地铁里“借阅”的还都是美女哦:lol
车展没带去,不过车展中庭有一溜儿宣传杂志和图书的,下次咱也可以去支个摊哦;P